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诊治论文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eeb91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8.png)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8例,对照组48例患者选择雷贝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采取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比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对照组48例患者中, 1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48例患者中, 29例显效, 18例有效, 1例无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结论:使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非常好,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引言胃食管反流病又称作胃食器气道反流综合征,主要指的是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咽喉、气管、食管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1]。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临床表现如下:胃灼热和反酸,胃灼热表示胸骨后和剑突下烧灼感,是本病十分常见的症状[2];吞咽疼痛以及吞咽困难,有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时还会出现吞咽疼痛;还包括反流物刺激咽部黏膜造成的咽喉炎,出现声嘶、咽部不适或者异物感,偶有胸痛、嗳气、咳嗽等症状[3]。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直接损害因素是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等反流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进食油腻食品或空腹咖啡等不良习惯均会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此外,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日常工作压力大,也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据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变化趋势。
胃食管反流不但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损害,而且还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以及日常工作生活[4]。
医学论文-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诊断研究
![医学论文-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诊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4d1f8f1a37f111f1855b52.png)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诊断研究【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慢性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GERD为一种多发病,近年我国学者对北京和上海城乡5000例问卷调查显示,伴有反流症状者分别为10.19%和7.76%,推测GERD患病率为5.77%[1]。
国外GERD的患病率报道不一,约在7%~15%,甚至高达20%以上[2]。
GERD属中医"吞酸"、"嘈杂"、"胸痹"、"胃痛"、"噎膈"、"梅核气"等范畴。
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检验方法很多,但阳性率不一,客观准确的诊断反流的方法尚未普及,不典型者常被漏诊、误诊。
本文就该病近年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诊断研究GERD的西医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明显的反流症状或内镜下可能存在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最终须依靠实验室检查证实有过多的胃食管反流的客观依据才能作出明确诊断。
1.1 反流相关症状及反流病诊断问卷(RDQ) 临床上如果患者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又无幽门梗阻或消化道梗阻证据,可考虑是GERD[3]。
GERD 的症状学近来受到进一步的重视,对GERD 症状进行精确评估非常重要,也是进一步实行PPI 诊断试验的基石。
让患者每天自行评估症状(包括频度和严重程度)是最客观的,可以减少由医师评估和回顾性填表所带来的偏差,这对于正确评定药物疗效同样重要。
近年来,国外研发了一些RDQ,内容大多包括烧心、反酸、反食、上腹饱胀、疼痛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但目前有关RDQ 问卷大多显得比较繁琐;国内亦进行了1 项由11家医院参与,包括120 例患者的研究,初步得出1 个RDQ 的方案和计分系统来诊断GERD [4]。
1.2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通常作为诊断GERD的一线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GERD的并发症,包括糜烂性食管炎(EE)、Barrett食管和食管狭窄等。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分析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1fff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f.png)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分析。
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计60例,随后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各计30例。
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
通过比较,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奥美拉唑效果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患者胃管受到酸性侵蚀后的临床症状,通过早期进行药物治疗可阻缓疾病发展。
临床主要采用制酸药物开展治疗。
因此本文探究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计60例,患者各计30例。
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年龄在23-77岁间,观察组食管炎患者年龄与对照组无差。
患病时间均在3个月-6年间,病程平均值3.09±1.23年。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不大。
1.2方法对照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方式为口服,剂量为0.15g,1粒/次,2次/d,分为早晚服用,公治疗2个月时间。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40mg治疗,1粒/次,共治疗两个月时间,当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者,可服用2粒,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结合临床指导原则制定,治疗后进行效果分析。
治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检查病灶消失。
显效:经检查病灶面积缩小。
有效:患者烧心、恶心等有所减轻。
无效:治疗效果不佳。
2.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
通过比较,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胃食管反流论文典型症状论文: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
![胃食管反流论文典型症状论文: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979abb03a300a6c30d229f17.png)
胃食管反流论文典型症状论文: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高。
胃食管反流病既有消化道症状,又有食管外症状,典型症状为胃灼热、反酸和胸骨后疼痛。
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咳嗽、哮喘、咽喉炎及夜间呼吸困难等合并症也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同时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所消耗的卫生资源也相当大,故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十分必要。
为此,本刊特邀请《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诊治》一书的撰稿专家组编写本期胃食管反流病专题讲座。
食管症状烧心烧心常称为反流性烧心,或姿势性烧心。
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为酸性反流物对食管上皮下感觉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所致。
大多数患者有上腹部或胸骨后温热感或烧灼感,典型症状多出现在饭后1~2小时。
另外,屈曲、弯腰、咳嗽、妊娠、腹水、头低位仰卧等姿势均可诱发或加重烧心。
还可因进食过量,或摄入茶、酒、咖啡、果汁、阿司匹林等物质诱发。
睡眠时反流较多的患者,夜间常因烧心、反流而惊醒。
因深睡时,食管无活动,清除反流物较慢,也无重力作用帮助消除,又缺乏唾液的中和作用,所以夜间反流较频繁的患者,食管组织的损坏较为严重。
以前认为烧心是由于胃酸刺激食管深层的感觉神经末梢所致,但现在发现,胃酸缺乏者也有同样感觉,且烧灼感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性质一致。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食管动力障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直接刺激所引起。
胸骨后疼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重者为剧烈的刺痛。
常放射到后背、胸部,甚至耳后。
有时疼痛向背部、肩胛区、颈部、耳部,甚至双臂放射。
症状多在饭后 1小时左右发生,剧烈运动、半卧位等可诱发,过热、过酸食物可使之加重。
反流性食管炎胸骨后疼痛属于食管源性胸痛,易与心绞痛相混淆。
缺血性心脏病的胸痛与食管源性胸痛有很多类似之处,疼痛症状可被硝酸甘油缓解,在饱餐后加重。
因此要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加以区分。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论文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12f68284868762caaed573.png)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剧增,生活习惯的凌乱,胃食管反流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认知率低,危害大。
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除食管的症状外,也有食管外的症状,如:慢性咽炎、咳嗽、哮喘等。
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失眠质量、工作效率、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
因此准确诊断胃食管返流病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胃食管返流;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24-01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
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前者临床上多见,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术后、食管肠吻合术后。
主要临床表现是烧心、反流、胸痛、咳嗽等,由于这些临床表现,常导致患者走错门诊,有人因为胸痛、烧心跑到心内科,有人因为咳嗽哮喘去看呼吸科,这往往都会导致被误诊,因此掌握此病的诊断是治疗的中心环节。
1病因1.1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降低;1.2胃及十二指肠功能障碍致使胃排空受阻,反流物质量增加;1.3食管黏膜鶒的屏障功能破坏,廓清能力降低。
2临床表现2.1食管症状:典型的症状是反酸和烧心,非典型症状是胸痛。
每于餐后、躯干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常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称为反酸,此症状多在胸骨下烧灼感或烧心发生前出现。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热感,长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部分也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
胸痛是有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疼痛发生在胸骨后。
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心感或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替代。
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
2.2食管外症状: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主要由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
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10b15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d.png)
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病变、反流性喉炎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心 burn、嗳气、打嗝、咳嗽、哮喘等。
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胃食管反流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抗酸剂、制酸剂、促胃动力剂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和减少食管损伤。
其中,抗酸剂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临床表现良好。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该疾病,只能缓解症状,因此长期使用还是有一定弊端。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时患者应遵医嘱正确使用,不可草率停药。
二、手术治疗对于不能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靠近下食管括约肌处的食管下端括约肌(LES)的功能,从而防止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
术式可以选择传统的Nissen fundoplication手术或新兴的LINX环。
手术并发症较少,但也有一定风险。
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必须慎重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风险,由专业医生进行决策。
三、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也是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一种有效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增加饮水量、多吃蔬果、限制咖啡和酒精的摄入、避免躺着或俯卧位的姿势睡觉、控制体重、避免穿紧身衣和腰带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亚健康状态,减少药物依赖。
四、其他治疗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还有其他若干方法,包括中医治疗、膳食疗法等。
中医治疗目前尚未有充分的临床证据支持,而膳食疗法则包括咀嚼慢、少食多餐、不吃刺激性食物等,对改善症状也有一定作用。
五、小结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需要不同治疗措施的综合运用。
中西医结合论文胃食管反流病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论文胃食管反流病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e5f60a4fd0a79563c1e72b9.png)
中西医结合论文胃食管反流病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2%,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5%,对照组复发率为52%,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出现胸闷2例、头晕2例;治疗组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纯西医治疗,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并引起反流性食道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1]。
临床上常用的西药胃肠动力药、制酸剂及粘膜保护剂联合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总有效率低。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患者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
纳入标准[2]:具有明显的反酸、烧心、反胃或合并胸痛等症状;内镜检查有反流性食管炎,但无继反性re的病因;病程超过3个月;至少2周未服用其他抑制胃酸和影响胃肠道功能的中西药物。
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0~72岁,病程3个月~5年。
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40例;年龄在38~70岁;病程3个月~6年。
2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00例均抬高床头约12-20cm,避免餐后立即卧床和睡前进食水。
戒烟、戒酒减少脂肪摄取;避免用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茶碱;避免穿紧身衣服;治疗咳嗽和便秘。
2组均常规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瑞复琳50mg,3次/d;威地美110mg,3次/d。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1025c47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2.png)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随机选择76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组别分类,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8例。
对照组采用西米替丁治疗,实验组整体则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比效果。
结果:实验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升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泮托拉唑;疗效胃食管反流主要是指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后,诱发机体出现的反酸、烧心等症状,其是食管与胃液接触较多所致的病变[1]。
该病比不过的诱发因素较多,且病变包含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抗酸反流机制缺陷、食管粘膜消除功能异常等[2]。
临床需及时选择正确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症状,促使患者康复[3]。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随机选择76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组别分类,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8例。
实验组年龄在20-70周岁,平均为(36.54±1.23)周岁,男20,女18,平均病程(6.54±1.33)d。
对照组年龄在20-70周岁,平均为(36.56±1.21)周岁,男21,女17,平均病程(6.55±1.31)d。
对两组资料分析,P>0.05。
纳入标准:(1)知晓实验积极参与。
(2)符合适应征。
(3)确诊为胃食管反流。
排除标准:(1)存在禁忌症。
(2)信息残缺。
(3)拒绝实验。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西米替丁治疗:采用广西世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西米替丁片(国药准字H45021616)进行治疗,患者经口服用,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1片。
实验组整体则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采用生命科技(中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54926)治疗,一次1-3粒),一日1-2次。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a7fa61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e.png)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摘要:目的:为提高我院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率,降低院内医患纠纷发生率,本文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从2019年开始对我院消化内科进行病例收集,截止2021年共收集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令其中38例只使用奥美拉唑(空白对照组),剩余38例患者则在空白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服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实验组)。
结果:发现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较严重的药物副作用,两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频次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的症状改善程度要比空白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促多潘立酮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其治疗效果比单用奥美拉唑更为明显,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在消化内科的日常接诊工作中,胃食管反流病是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胃食管反流病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若不进行治疗,该病会严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迁延不愈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可能并发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发生癌变,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
[1]。
为此本研究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分别给予两组相同疾病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期探讨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对象均为2019~2021到我院消化内科进行诊疗的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32~77周岁,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正式治疗前进行了内镜检查,并被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判断为胃食管反流疾病,排除患者中患有组织系统疾病和其他器官衰竭者,两组实验患者的一般资料间无明显差异。
1.2方法空白对照组患者单使用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每日的服用量为20m g,在此期间医师护士需要在巡房时了解患者躯体症状,并仔细查体,若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出现病情变化,则需要酌情调整患者的用药,可将用药调至为每日服用剂量为40mg,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治疗2个月[2]。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体会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760190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2.png)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134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胃镜检查情况将患者分成RE组(80 例)与Nerd 组(54 例),应用主诉临床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价患者症状以及患者药物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134 例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Nerd 组病患的症状平等高于RE 组与病例组(P< 0.05);RE 组病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Nerd 组59.26% 的治疗总有效率(P< 0.05)。
结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在消化内科门诊中常见,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借助症状量表可及时筛选出疾病,同时针对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给予患者质子泵抑制剂+ 促动力药+ 黏膜保护剂治疗。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胃食管反流疾病是由于胃食管腔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及食管黏膜酸侵蚀性损伤疾病。
其发病及其合并出现的多种并发症的都可由多因素作用影响所成,如食管自身抗反流机制缺陷(食管下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以及食管体部发生运动异常等)及来自食管外部诸多机械因素引发的功能紊乱。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多样,病症轻重不一,有些较典型,有些不易识别而忽略诊治。
不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呈慢性复发性病程,因此,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能够对此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
为了更好治疗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本研究对该院接收的134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134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因为上消化道症状就医,胃镜检查患者为反流性食管炎或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患者。
②患者均存在典型烧心及反酸症状,胃镜检查并无食管炎出现。
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消化道手术史者。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研究论文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2f508caf1ffc4ffe47acfa.png)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研究论文【关键词】GERD抑酸Hp根治胃失和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
主要表现为烧心、反流、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
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1]。
通过内镜观察食管黏膜是否有破损,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即RE)和内镜阴性GERD,后者又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
内镜检查可以对RE进行确诊,并评价食管炎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Barrett’s食管(BE)。
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地区消化疾病学术周讨论并通过的关于GERD的亚太共识中,认为胃镜是诊断NERD的金标准。
1/3的GERD病人有食管黏膜破损,可以通过常规内镜检出[2]。
GER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的深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西医药治疗抑酸治疗是该病的主导措施,一般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在初始治疗中,抑酸剂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首选药物,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是最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既可迅速缓解症状,又可减轻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尤其适用于伴有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维持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长期策略,也是达到长期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及临床治愈的现实途径。
因为GERD是一种时发时愈的慢性疾病,一般初始治疗缓解,但停药半年后复发率可达80%左右,故通常均需要采取维持治疗。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个性化的分割应用PPI原剂量或减量进行间歇性或按需治疗[3]。
如反酸、反食特别严重甚至呕吐者,应用促动力药物可迅速抑制症状,此类药物主要有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升高,促进胃排空,但其可进入血脑屏障引起椎体外系反应。
胃食管反流病论文
![胃食管反流病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f2413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2.png)
胃食管反流病论文胃食管反流病,从机械论的角度来看,是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又是种功能性疾病。
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出来的西医,在治疗动力性疾病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例如骨折(运动系统)、溶栓(血液动力系统)等等,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如若合并了食管裂孔疝,手术就是好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则有些差强人意,例如脑卒中的后遗症、运动损伤的恢复,康复治疗远远落后于临床的发展。
许多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除了反流引起的症状以外,常常合并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嘈杂易饥、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畏寒怕冷、夜不安寐、腹痛腹泻、神疲乏力等胃与全身症状。
此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就能发挥其辨证论治、综合调理的优势,可取得比单纯应用抑酸药更好的疗效。
因此,改善患者胃与全身其他症状,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虽在食管和胃,但与肝、胆、脾、肺等脏腑关系密切。
其基本病机是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疾病的过程中可产生气、血、火、痰、食、湿、虚等诸多病理变化,使病情缠绵难愈。
与西医里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多种原因相比,中医的病机似乎很简洁明了,但其实也一样充满了不同见解和争议。
而且不单单是在病机、辨证、诊治上,就连在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上,也争议良久——如何给胃食管反流病定个合适的中医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吞酸”、“反胃”、“胸痹”、“呃逆”、“梅核气”、“噎膈”、“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都可找到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内容的描述,但其中的任何一种作为病名,都不能代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证、病因、病机的特点。
现代中医曾以“食管瘅”命名,但未被普遍采用。
在2009年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深圳)》中,仍只是笼统的提出:“根据主症归属于吐酸、食管瘅等范畴”。
直到发布《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版)》,应该才算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名称定为“吐酸病”。
胃食管反流论文内科治疗论文:胃食管反流病的内科治疗
![胃食管反流论文内科治疗论文:胃食管反流病的内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76a3ac93186bceb19e8bbca.png)
胃食管反流论文内科治疗论文:胃食管反流病的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ee)、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be),其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达到治愈的目标。
一般治疗饮食治疗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
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因此平时应注意饮食中少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应以煮、炖、氽、烩、蒸为主,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食物蛋白质可刺激胃酸分泌,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抑制胃食管反流,在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蛋白质,例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清等。
如果膳食中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维持正常的体重,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肥胖可使腹内压力增加,有利于食物的反流,使病情及症状加重。
饮食中应注意合理使用油脂和维持理想的体重。
饮食中应吃些易消化、细软的食品,少用刺激性食品,少用或不用能够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的食物,如浓茶、咖啡、可可、巧克力、鲜柠檬汁、鲜桔汁、番茄汁等酸味饮料,及刺激性调料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等。
食管清除酸性能力下降,对食管炎的治疗起不良的作用。
晚餐不要吃得过多,另外睡前不要加餐,防止加重症状。
控制体重超重者宜减肥。
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改变不良睡姿和卧位床头垫高15~20cm,对减轻夜间胃液反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避免睡前2 小时内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起床。
有人睡眠时喜欢将两上臂上举或枕于头下,这样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内压力随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
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保持大便通畅。
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吸烟还能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机体抵抗力,使炎症难以恢复。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3b9f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1.png)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胃食管反流病在医学领域被称之为“GERD”,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患者将会出现明显的反酸、食道烧灼感,患病后消化功能、进食欲望严重降低。
作为一种消化道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在初期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导致病情加重。
分析人体结构,胃内含有胃酸,十二指肠有胆汁液,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消化液,可对患者摄入的肉类以及其他食物进行消化。
胃部有粘膜屏障保护,因此胃酸在胃内能够发挥食物消化功能,却不损害胃粘膜。
在进食时,大量胃酸分泌,当胃酸中和后排入十二指肠,进一步被胆汁处理。
但若胃酸反流至食管腔时,食管腔并无内胃部粘膜屏障保护,必然会导致胃酸烧灼、腐蚀食管粘膜,导致患者食管粘膜溃烂,使患者吞咽有明显痛感。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理特征;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胃内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两大类型,分别为“食管粘膜无明显病变”以及“食管粘膜出现病理性病变”。
其中,食管粘膜无明显病变,被称之为病症性反流。
而有明显糜烂、溃疡等患者,则被称之为反流性食管炎。
我国临床以及大量医学文献中所提出的胃食管反流病,多指向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虽然反流性食管炎在病症程度上比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严重,但其治疗效果反而高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因此,医学领域研究故以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为主。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包含但不限于烧心、反酸、反胃等。
许多患者甚至出现肺炎症状,在进食或早起时有强烈的恶心不适感。
例如,“烧灼感”或“反酸感”的位置主要位于胸骨下上腹部,患者通常将其描述为“心窝”处。
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烧心是最明显的症状。
患者的胸骨后或剑突下有明显的烧灼感,在5min后向下延伸。
患者在进食一小时后出现,若患者在进食一小时后采用卧位或弯腰等动作时,这种烧灼感可加重。
部分晚期或严重患者即将这种烧灼感描述为“开水流入食管”,可见该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诊疗研究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诊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e112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4.png)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诊疗研究摘要:目的: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诊疗研究。
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阿莫西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临床诊疗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的饮食和生活规律越来越差。
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和影响,患者会出现消化问题。
胃食管反流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引起恶心、呕吐、反酸等,在中国发病率较高[1]。
在患者临床治疗的早期,如果对患者不采取针对性的、准确的治疗,患者会出现胃出血等严重的不良疾病,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临床治疗非常困难。
在传统治疗中,患者临床治疗一般选用阿莫西林。
然而,单一使用阿莫西林不能发挥高质量的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临床学者提出在阿莫西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胃食管反流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23,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24,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西药口服治疗。
口服阿莫西林(生产单位: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872) (0.5g/粒)每日三次,餐后一小时嚼服,2粒/1次)。
持续治疗4周。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联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生产单位: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95) (20mg/粒)每日一次,餐前半小时口服,1粒/1次)持续治疗4周;1.3观察指标对比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bd342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b.png)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察评估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
方法:抽选在医院内施行胃食管反流病症治疗措施的50位对象进行探察,时间选定范畴:2018年(12月29日)-2020年(12月29日),以乱数表法将所选人员均分于两个组别内并分别予以差异性干预措施。
前者(对照组)人数数值在25位,采取奥美拉唑干预,后者(观察组)人数数值同前者,采用雷贝拉唑干预。
分析探察两组人员治疗施行情况与预后情况并开展评估比照。
结果:区别干预措施应用下,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数值较对照组结果存在明确增长,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胃食管反流病症对象预后情况相比无较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食管反流疾病开展准确诊断与及时治疗对其恢复存在积极影响,雷贝拉唑干预下患者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未见严重毒副作用,应用适宜且科学性较强。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断;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胃食管反流病诱发因素较多,普遍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如烧灼感、反食反酸等[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健康状态。
相关研讨数据提示,早期诊断与准确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2],本文基于此开展评估分析。
抽选在院内施行胃食管反流病症治疗措施的50位对象进行探察,时间选定范畴:2018年(12月29日)-2020年(12月29日),以乱数表法将所选人员均分于两个组别内并分别予以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干预。
探察两组人员治疗施行情况与预后情况并开展比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在医院内施行胃食管反流病症治疗措施的50位对象进行探察,时间选定范畴:2018年(12月29日)-2020年(12月29日),以乱数表法将所选人员均分于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内,其人数数值均在25位,组间差值为0。
前组择选对象男性及女性的概率数值分别为52.00%,48.00%(13位/12位);年龄选取区域内,均值为(41.8±7.6)岁,高低年龄数值分别为64岁与2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治探讨
摘要: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32例gred患者分别给予奥美拉唑、莫沙比利、铝碳酸镁和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进行治疗,并将两组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3-019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gred患者232例,其中男145例,女97例,年龄18~70岁,平均(45±1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具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反酸、暖气、上腹部灼痛、胸骨后不适、吞咽困难等,排除心、肺、肝、胆等疾病;②入院前均给予内镜检查,治疗后经内镜复查。
gred的胃镜分级采用洛杉矶分级[1]:正常:食管黏膜没有破损;a级:1个或1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食管周径<75%;d级: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排除标准:就诊前4周内使用过抑酸药物或胃肠动力药物者,合并重要器官并发症者均排除在外。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d,铝碳酸镁1.0g,3次/d,进食前15~30min嚼服,奥美拉唑20mg,2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d,奥美拉唑20mg,2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服药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全部患者均在1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评价疗效。
显效:反流、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下病情改善两个等级或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减轻,偶有反复,但能耐受,胃镜下病情改善一个等级;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不能耐受,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胃镜下没有变化或合并其他病变。
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比较:见表2。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腹泻8例,呕吐3例;对照组腹泻7例,呕吐4例,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退。
3 讨论
gre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的结果。
因此目前gerd
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抑酸和促进胃肠动力[2]。
抑酸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ppi)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去,以致胃液中胃酸量大为减少,从而大大降低了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改善了临床症状,保护了胃黏膜。
ppi治疗gerd 的疗效超过其他任何药物,其已在全世界得到公认。
莫沙比利主要是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
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肋间神经丛的5-羟色胺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胃肠道动力。
具有促进食管蠕动,增加les压力,减少tlesr 频率及促进胃排空的效力,增加胃十二指肠收缩性与胃窦与十二指肠的协调性,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改善胃和十二指肠排空,加速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运动,对改善gerd的运动有明显疗效[4]。
铝碳酸镁是一种抗酸药,它可使胃液ph值维持在3~5,可使99%的胃酸被中和,使80%的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其通过吸附和结合胃蛋白酶而直接抑制其活性,并结合胆汁酸,吸附、溶解卵磷脂而防止这些物质对胃黏膜的损伤;还可刺激前列腺素的分泌和表皮生长因子的释放而起到黏膜保护作用。
综所上述,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与抑酸药奥美拉唑及铝碳酸镁联合应用,既能增加胃肠动力,减少酸反流,又能减少胃酸分泌、保护损伤黏膜,改善症状,治疗该病的疗效明显优于抑酸及胃肠动力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armstrong d.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gastro - 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j]. yale bio j med, 1999,
72(2-3):93-100
[2] 陈新谦,金有禄,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