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分析修辞手法题

合集下载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及试题练习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及试题练习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及试题练习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韦庄的《菩萨蛮》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岳飞的《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葬身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6、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时也称为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象征等手法。

春晓曲温庭筠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15.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②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诗写于1247年。

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京回忻州。

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

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②燕市,燕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

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诗篇,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

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

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水,生动形象 地写出愁绪如春水东去,有逝去飘零之感。
2、“误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尘网”喻庸俗污浊的官场,以“羁鸟”、 “池鱼”自比,“旧林”、“故渊”喻清新 的农村和和谐的自然。多个比喻连用,形象 地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归耕田园的隐 居之意。
比拟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 雨连绵滋润之态,含蓄又生动地表达了 诗人对这场春雨的爱好之情。
课堂练习:
《梅花》
1、“凌寒独自开”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面对寒冷的环境傲
• 本句互文:“秦时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 对句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互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月互文见义,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 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两个“笼” 字将烟、月、水、沙四者和谐地融会在一 起,绘成了一幅凄凉冷寂的淡雅水月图。)
含蓄类1双关
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 表意含蓄、奇妙
• 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 • 语义双关:“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地上的路、人生之路、政治之路、 事业之路)
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无晴”与“有晴”,表面上是说天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与技巧手法”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与技巧手法”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与技巧手法”练习(附答案解析)【典例解析】1、【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分)(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解析】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

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 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 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 情态特征。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3、比拟(拟人、拟物)
修辞格介绍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超前的夸张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 的香味来了。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 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cuī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 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 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 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 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 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 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 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专题训练——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专题训练——修辞手法

现代诗专题训练----修辞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型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影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又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无所求泰戈尔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说出一个字。

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接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丁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用优美的语言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

B.本诗是一首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诗,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是它的一大特点。

C.本诗以激情澎湃的笔调抒写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

D.诗人善于选择小景小物,如鸟儿、蜜蜂,挤牛奶的女人等,来展现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及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构造:(五)材料取舍:。

二、可以推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方、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大。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比照,。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练习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折杨柳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①借代。

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危急。

②双关。

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

③对偶。

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④用典。

诗中的“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这里暗指朝中无人肯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更抒发了自己对国事的忧愤和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结构:(五)材料取舍:。

二、能够判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喻、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张。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对比,。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项训练修辞手法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项训练修辞手法

诗歌专题训练-----修辞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②,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①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

楚怀王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圣神:神圣天子。

四海:天下统一。

1、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能让诗文增色。

诗人在本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答龙门①潘秀才见守黄庭坚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②。

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③高。

[注]①龙门:在洛阳南,伊水由此北流。

②白醪:一种糯米酒名,③石楼:龙门香山寺中的一处建筑。

武则天常会群臣于此,有过著名的“赋诗夺锦”的故事。

3、诗歌颔联手法精妙,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手法角度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宋】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已耕作的田地。

泛指田野、田亩。

②甑: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4、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久客杜甫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

衰颜聊自哂,小吏最相轻。

去国哀王粲①,伤时哭贾生②。

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

曾因关中骚乱,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抑郁,作《七哀诗》。

②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

少年得志,然受谗被贬。

曾上《治安策》等,陈述时政。

5、尾联上、下句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高中语文高考修辞手法专项练习试卷 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高考修辞手法专项练习试卷 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高考修辞手法专项练习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B.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周邦彦《苏幕遮》)C.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D.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2.我国四大名著的回目都是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撰写的。

下列回目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②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③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④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A. ①《红楼梦》 ②《水浒传》 ③《西游记》 ④《三国演义》B. ①《红楼梦》 ②《水浒传》 ③《三国演义》 ④《西游记》C. ①《水浒传》 ②《三国演义》 ③《西游记》 ④《红楼梦》D. ①《水浒传》 ②《红楼梦》 ③《三国演义》 ④《西游记》3.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反复)B.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排比)C.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对偶,反复)D.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呼告) 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白居易)B.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黄庭坚)C.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陆游)D. 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48 诗歌鉴赏之修辞(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48 诗歌鉴赏之修辞(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48 诗歌鉴赏之修辞【命题趋势】修辞的题目考核每年都有,考核的难度不大,一般都和其它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核。

【真题再现】【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案】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这种环境,使人愁闷。

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题干中给出了两个理解角度,考生可以从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来答,也可以两个角度都兼顾到。

高考诗歌修辞手法解析及例题

高考诗歌修辞手法解析及例题

高考诗歌修辞手法解析及例题1、夸张关键: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效果: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模板:运用夸张,将……夸张化,突出了……。

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岳飞《满江红》)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诗人愤怒的状态夸张为怒发冲冠,即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顶起帽子,突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借代关键: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不要和借喻混淆,借喻的本质是比喻,就是两者相似(……像……),而借代是两者相关联(……是……的特点或一部分)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特征代本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具体代抽象—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陈毅《梅岭三章》)效果: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凡为奇,引人联想,突出特点模板: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代指……,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凡为奇,引人联想,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运用借代,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分析修辞手法题
一、知识梳理
1.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三部分构成,这三个部分会因比喻形式上的差异而不同时出现。

从形式上分,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和比兴等。

如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上句是暗喻,下句是明喻。

2.比拟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物有了人的动作或情感。

拟物是将人比做物,人具有了物的特点;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甲物有了乙物的情态。

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上句运用了拟人修辞,用“引”字把雁拟人化了;下句运用了拟物修辞,用“衔”字把无生命的“山”当作有生命的鸟来写。

3.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

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工具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结果代原因等类型。

如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以部分代整体,用船的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帆”来代指本体事物“船”。

4.夸张是作者运用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某种性质、作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某种强烈情
感的修辞。

夸张分为扩大夸大和缩小夸张。

如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是扩大夸张,渲染了寒冷寂静的环境气氛。

5.对偶也叫“对仗”,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句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就是正对。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就是反对。

串对是指起句与对句的意思是紧密连贯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承接、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如《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就是正对,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串对。

6.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物喻理,在一问一答中既引起读者的深思,又强调了读书增长新知的道理。

7.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其中。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如曹植《七步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借喻与借代区别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喻加“像”能改为明喻;借代是代而不喻,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借代是利用事物的相关性,借体与本体有某种客观联系,借喻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喻体与本体有相似点。

二、题型分析
1.(2013年上海卷)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2.(2016年山东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3.(2015年天津卷)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2008年江苏卷)“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修辞手法题主要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题型,从准确判断和具体赏析两个能力层次考查修辞手法。

第1题是判断对偶句数量的选择题,第2-4题都是结合诗句赏析修辞手法试题,其中第4题采用分问式,第2题和第3题采用合问式。

三、解题技法
1.审清分析的范围、角度和数量
分析修辞手法试题在题干中规定了分析的范围、角度和修辞数量,分析范围可以是一句、一联或全诗,分析角度可以是判断修辞手法或赏析修辞手法。

如由第1题的题干中“这首律诗”和“对仗”,可知分析范围是全诗,分析角度是判断对偶修辞的数量。

由第2题可知分析范围是“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分析的修辞数量是“两种”,分析角度是具体赏析修辞手法。

2.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修辞手法常以连用和套用方式综合运用,连用是指几种修辞手法在不同诗句中依次运用,而又不互相交叉。

套用是指一种修辞手法中还含有其它修辞手法。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是夸张;说涛是“惊”,运用了拟人修辞;“千堆雪”是借喻,喻指卷起的浪花。

这三句依次是夸张、拟人和比喻的连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又是对偶,这个对偶中套用了夸张和拟人。

因为修辞手法综合运用,所以判定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时,要从局部与整体、大类与小类、单一与综合、明用与暗用等多个角度审视辨别,才能判断准确而不遗漏。

3.运用答题术语和规范语言格式分点分步答题
分析修辞手法题按照“指→析→点”三步法做答。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此步要用规范的语言格式表述,如分析比喻的表述格式是“把……比作(喻为)……”,分析比拟的表述格式是“把……当作……来写”或“用……将……拟人(物)化”,分析借代的表述格式是“用……代指……”。

第三步指出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艺术效果。

此步要准确使用“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孤寂惆怅”等情感术语,还要使用“生动形象、想象别致、活灵活现、富有情趣、酣畅淋漓”等表达效果类术语。

四、解题示例
1.(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此题是赏析修辞手法试题,因试题是合问式,所以按照“指→析→点”三步法做答。

第一步指出修辞手法,这三句运用了比拟、排比。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

第三步点出情感和效果,比拟修辞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排比修辞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斋独宿
[唐]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第一问:运用了比喻修辞(指)。

第二问:以浮云蔽日喻君王受奸佞蒙蔽,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析)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

(点)
2.韦诗第一句用比喻(指),以烛喻月。

(析)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点)
赵诗第一句用借代(指),借“晕”代月。

(析)“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