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一般检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检查头颈部

1.基本检查的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嗅诊、和听诊。P63

2.深部触诊法有哪些: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深压触诊、冲击触诊。P65

3.大量腹水而肝脾难以触及的触诊手法:冲击触诊

4.浮沉触诊法的定义,临床意义

以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置放于腹壁上相应部位,先做2-3次较轻的适应性动作,然后迅速有利的向下一按,在冲击时即会出现腹腔内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适用于大量腹水而肝脾难以触及时。

5.深部滑行触诊法的适应症:主要适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检查。

6.直接叩诊法的适应症P66

适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气胸。大量胸水或腹水等。

7.哪些部位叩诊呈实音P67

生理情况下见于不含气的实质脏器,如心脏、肝脏;病理状态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

8.正常肺部叩诊音:清音

9.过清音的特征,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为一种类音乐。过清音的出现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临床常见于肺气肿。

10.听诊器的组成:耳件、体件、软管P68

11.脉压减小的定义,特征,机理,临床意义及脉压增大的临床意义

脉压 >40mmHg称为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老年主动脉硬化等。脉压 <30mmHg称为脉压减小,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P74

12.呆小症及佝偻病分别与哪种内分泌失调有关P75

呆小症:小儿患甲状腺功能减低

佝偻病:幼年时维生素D缺乏

13.肝病面容的表现

面颊瘦削,面色灰褐,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病。P76

14.面具面容的临床意义:常见于震颤麻痹,也可见于脑炎等。P78

15.黄疸早期或轻微时出现部位:巩膜及软腭黏膜P80

16.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定义

指颈、腋窝及腹股沟等多数区域中,有两组以上的淋巴结同时肿大。

17.如触及肿大淋巴结应注意哪些内容

检查时如发现有肿大的淋巴结,应记录其数目、大小、质地、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红肿、压痛和波动,是否有瘢痕、溃疡和瘘管等。P84

18.乳腺癌可致哪组淋巴结肿大: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下淋巴结P85

1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哪一处最常见:颈部

20.正常浅表淋巴结的直径:0.2~0.5cm

21.全身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

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22.局限性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淋巴结结核;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23.肥胖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体重增加,导致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的病理状态。单纯性肥胖:全身脂肪分布均匀,一般无异常表现,常有定一定的遗传影响;继发性肥胖:一般由内分泌疾病一起,如下丘脑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24.满月脸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意义: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库欣综

合征集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P77

25.库欣综合征的皮肤颜色:皮肤持久性发红

26.发绀的常见部位:舌、唇、耳廓、面颊和指端

27.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

痉挛性偏瘫步态,多见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剪刀步态,见于双侧椎体束损害及脑性瘫痪等;酒醉步态,见于酒精中毒或巴比妥中毒;小脑性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小脑肿瘤、脑卒中及某些遗传性小脑疾病;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跨域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出现的足下患者;蹒跚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间歇性跛行,见于闭塞性动脉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共济失调步态,见于小脑或脊髓后索病变,如脊髓痨。

28.被动体位的定义,临床意义

患者不能随意调整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29.间歇性跛行的临床意义:见于闭塞性动脉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30.强迫停立位的临床意义:见于心绞痛。

31.强迫体位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被迫采取的某些特殊体位。常见有一下几种:强迫仰卧位,见于急性腹膜炎;强迫俯卧位,见于脊柱疾病;强迫侧卧位,见于一侧胸膜炎及大量胸腔积液;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功能不全患者;强迫蹲位,见于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强迫停立位,见于心绞痛;辗转体位,见于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等;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32.心功能不全病人的体位:强迫坐位

33.蜘蛛痣定义,机制,出现部位,临床意义

34.荨麻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肤损害,出现的快,消

退也快,消退后不留痕迹。见于各种异性蛋白性食物或药物过敏。

35.玫瑰疹的定义,形成机制,出现部位及临床意义

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压之退色,松开时又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对伤寒或副伤寒具有诊断意义。

36.癌前病变的皮肤表现

37.皮肤异常干燥的临床意义P81

无汗是皮肤异常干燥,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粘液性水肿、硬皮病和脱水等。38.局限性水肿临床意义

局限性水肿可见于局部炎症、外伤、过敏、血栓形成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P83

39.流行性腮腺炎的表现P98

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触诊边缘不清,有轻压痛,腮腺导管口红肿,见于流行性腮腺炎。

40.鼻窦有哪些: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P94

41.不能在体表检查的副鼻窦:蝶窦

42.检查瞳孔的内容有哪些:

瞳孔大小、形态、双侧是否相同、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是否正常。P90

43.正常瞳孔的直径:2-5mm

44.瞳孔大小不等的临床意义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及中暑神经梅毒等颅内病变;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变化不定,常见于中枢神经和巩膜支配神经病变。如果瞳孔大小不等,意识障碍且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是中脑功能损害的表现。

45.双侧瞳孔缩小及双侧瞳孔散大的临床意义

瞳孔缩小常见于巩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菌中毒、吗啡、氯丙嗪、毛果云香碱等药物的影响;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经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46.调节反射检查方法,正常反应及临床意义P94

被检查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为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逐渐将目标移至距被检查者眼球约10cm处,这时观察双眼瞳孔变化情况。有远逐渐变为近看,即由不调节状态到调节状态时,正常反应是双眼瞳孔逐渐缩小(调节反射),双眼球向内聚合(聚合反射)。当动眼神经受损时,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47.凯-费环的临床意义:

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环,环外缘清晰,内缘模糊,是铜代谢障碍的体征,成为凯-费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P90

48.双睑闭合障碍临床意义: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P88

49.甲亢时的眼部体征及具体表现

①眼球下视时上眼睑不能相应下垂;②瞬目减少;③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