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它们 是怎样形成的?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 2. 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
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3.举例说明中枢神经元有哪些连接方式。
(二)神经纤维
1、神经纤维的分类
电生理学特性分类:A(α β γ δ )、B、C
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分类:Ⅰ(a,b)、Ⅱ、Ⅲ、Ⅳ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双向性 绝缘性 完整性(不衰减性、不可融合性) 相对不疲劳性
4、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顺向轴浆运输 逆向轴浆运输
5、神经末梢的营养作用
第三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
概述:神经系统构成 皮层
丘脑
中脑 脑干 脊髓 核团
中 枢
特 异 性
Biblioteka Baidu
非 特 异 性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间的联系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一、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
(一)化学性突触传递 1、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 (定向性突触)
1)突触连 轴-胞突触 轴-树突触 接形式 轴-轴突触
树-树突触
2)突触结构
①突触前膜: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受体、离子通道
3)突触传递的过程
辅 助 运 动
主 运 动
外 周
第一节
一、神经 元和神经 纤维 (一)神经元 1、神经 元的功能 形态特征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人中枢神经系统内 有1000亿个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树突棘 轴丘 终扣 短
长:神经纤维
2、神经元的分类
投射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3、神经元的电 生理特性
膜电学特性: 电阻性与电容性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与离子通道 4、神经元的 再生与增殖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Na+内流、 K+外流 去极化
EPSP
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 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传递及特点
二、反射分类:
(一)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二)单突触与多突触反射 单突触反射 多突触反射
三、反射中枢的作用
(一)传入信息的作 用
兴奋 易化 抑制
(二)中枢的信号处理
信息会聚
信息的辐散
信息的延长与缩短
四、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1.反射时与中枢延搁 2.总和 3.后放 4.局限化与扩散
四、神经元间的联接形式
1. 单线式
2.会聚式
4. 环路式或连锁式
3.辐散式
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reflex)及反射弧(reflex arc): (一)反射: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 性应答反应。
(二)反射弧及其信息传递 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Cl-(主) K+通透性↑
Cl-内流、 K+外流
IPSP
超极化
③慢突触电位
5)前膜变化(递质释放与回收)
蛋白激酶II 突触蛋白I
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非定向性化学突触传递)
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
①单向传递 ②突触延搁 ③对环境变化敏感 ④可塑性 强直后增强 习惯化与敏感化 长时程增强与抑制
(二)电突触传递
1、电突触传递的结构-缝隙连接 (连接子与连接蛋白)
2、电突触传递的方式与特点
①信息传递快而固定 ②潜伏期短,几乎没有突触延搁 ③双向性
3、电突触传递的生理意义-同步活动与物质交流
二、突触传递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 (一)易化作用(突触后电位的总合)
(二)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三)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通透性↑ EPSP
Na+(主) K+
通透性↑ IPSP
Cl-(主) K+
4)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兴奋性递质引 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递质引 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
1、突触后抑制
2、突触前抑制(或易化)
三、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
(一)神经递质的特点
神经递质标准
①突触前有前体和相应的酶系统 ②能释放到突触间隙 ③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生理效应 ④突触后有降解酶系 ⑤受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影响
神经递质的代谢 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清除 和再利用
①神经递质的转运体 ②神经调质 ③递质的共存
二、神经胶质细胞
大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高 2、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3、分裂能力强 4、胶质细胞间有低电阻性缝隙连接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支持作用 2、参与绝缘并构成血-脑屏障3、 参与创伤的修复 4、参与神经递质代谢 5、调节细胞外钾浓度 6、分泌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