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_荐圣淇
黄土高原中部主要引进树种生长过程分析

联合资助 。 收 稿 日期 :2 1 1 — 5 O1 — 1 1 1 6一 ,男 ,博 士 ( ) 后 ,教 授 ,博 导 ,从 事 流域 水 土 资源 和新 生态 系统 管 理 技 术 研 究 。 作 者 简 介 :刘 广 全 (9 4)
2 0
黄 土 高原 中部 主 要 引进 树 种 生 长 过 程 分 析
6 ,无 霜期 1 0 ,年 日照时数 2 4 h 2 8d 4 5 ,最大 冻 土深 7c 6m。 土 壤 以黄 绵 土 为 主 ,母 质 为 黄 土 , p 值为 84 H . ,土层 达 l O m 以上 。人工 植 被 一 Oc 般发 育 良好 。
基 金 项 目 “ 一 五 ”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0 6 AD 9 0 、 2 0B O A 3 8 和 水 利 部 “ 4 ” 项 目 ( 0 2 7 十 2 0 B 0 B 6 0 6 AD 3 0 O ) 98 200 )
增 加 ,树 高 平 均 生 长 量 趋 于 减 慢 且 逐 渐 稳 定 ,另 外 一 种 类 型满 足 正 常 的 “ 一 快 一 缓 慢 一 稳 中有 降 ” 的 生 慢 长规 律 。树 高 年 平 均 生 长 量 为 0 3 9 . 9 m, 以美 国黄 松 和 欧 洲 黑 松 的 最 高 ( . 3 士 00 2 ,以 铁 . 6 ±0 0 7 O 55 . 5 m) 杉 的 最低 (. 5 ±0 0 4 ;树 高 连 年 生 长 量 平 均 值 为 0 3 7 0 1 4 o 2 1 . 4 m) . 8 士 . 0 m, 欧 洲 黑 松 的 最 高 ,华 山 松 的 最 低 ,前 者 是 后 者 的 2 6 . 3倍 ;1 6树 种 胸 径 年 平 均 生 长量 在林 木 整 个 生 长 过 程 中 变 化 幅 度 较 小 , 以 美 国黄 松 的最 高 ( . 9 ± 0 1 2m) 15 5 . 9 c ,青 扦 的 最 低 ( . 6 ±0 08 m) O 3 3 . 8 c ,二 者 相 差 近 4倍 ,就 乡 土 树 种 白 皮 松 、华
黄土高原草地生物量分布特征引言

黄土高原草地生物量分布特征引言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
草地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对于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草地的生物量分布特征。
一、引言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其草地覆盖面积广阔,是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
草地生物量分布特征是研究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黄土高原草地的生物量分布特征,对于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土高原草地的生物量分布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黄土高原草地的生物量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一般来说,草地的生物量在高原中部和东部地区相对较高,而在西部地区较低。
这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差异所导致的。
高原中部和东部地区相对湿润,气候条件较好,土壤肥沃,草地生长较为旺盛,生物量相对较高。
而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草地生长受到限制,生物量较低。
2. 季节变化特征黄土高原草地的生物量在不同季节也存在明显的变化。
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草地生物量较高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生物量较低。
这是由于春季和夏季是黄土高原降雨较多的季节,草地得到了充足的水分供应,草地生长旺盛,生物量相对较高。
而秋季和冬季降雨较少,草地水分供应不足,草地生长受到限制,生物量较低。
3. 植被类型差异特征黄土高原草地的生物量分布还存在着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差异。
根据植被类型的不同,黄土高原草地可以分为草甸草地、草原草地和荒漠草地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草地在生物量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荒漠草地的生物量较低,草原草地的生物量较高,而草甸草地的生物量居中。
这是由于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所导致的。
4. 人类活动影响特征黄土高原草地的生物量分布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草地遭受到了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压力。
这些人类活动不仅导致了草地的退化和土壤的侵蚀,也对草地的生物量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黄土高原刺槐林

一.黄土高原刺槐林面积人工刺槐林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和造林树种,对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流失,乃至对黄河水文状况的调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土高原刺槐林总面积约519.6万亩,刺槐用材蓄积量约37.34万m3,刺槐林资源分布面积由南往北逐渐减少。
延安以南刺槐林资源面积大,渭北黄土高原区是刺槐林的主要分布区,向北随着气温下降、降水量的减少,热量不足等直接影响到刺槐林资源分布。
二.黄土高原刺槐林分布黄土高原刺槐适生区包括山西大部分地区(偏关、神池、五赛岢岚的部分地区除外)、陕西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榆林、神木、府谷、定边、环县、渭源、漳县、定西、榆中靖远、白银的部分地区除外)、宁夏的部分地区(泾源、彭阳、西吉、海原和同心等县)。
刺槐林生长适宜生态区本区范围自西向东顺甘肃定西、会宁一线,经西吉、固原向东到宁夏与陕西界,入陕经甘泉、延安南顺延长和清涧界朝东北方向进入山西兴县,东部以吕梁山西侧为界,南靠渭北黄土高原南界,向西经甘肃天水、武山漳县、渭源止定西南界。
本地区年均气温7—13℃,年均降水550—700mm,≥10C 积温2800-4400C,年降水量600mm等值线通过本区,干燥度为1-1.5,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地形以黄土丘陵、台塬为主,主要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和褐土为主。
①陇中区:北起定西、会宁一线以南,天水向西经太子山一线以北地区东和东北与宁夏接壤,西部分别与甘肃渭源、漳县、武山为界,包括16个县(市),总面积约725万hm2。
本地区处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形地貌主要为山原沟壑、黄土峁沟壑为主,年均气温7—9℃,年均降水量400-600mm,≥10℃积温2800-3000℃,属于半干旱气候,土壤为黑垆土与灰钙土交错分布地区②黄土高原区:地处黄土高原南部,黄龙山、桥山以南,“北山“以北,包括22个县(市),总面积202万hm2,地貌由黄土塬、破碎塬及一系列起伏不大的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800-1300m,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为2000-3000t/km2,年均气温9-13C,≥10℃积温3100-4400℃,年均降水500—700mm,千燥度1-1.4,属于暖温带半干温润气候,气温由东向西递减降水则西部多于东部。
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质问题

荷重的作用 即后四类 现仅就反压护道 排水砂垫层及排砂并三种处理方法谈一些很肤浅的认识 反压护道是指借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一定高度的护道的反压作用 以防上地基破坏保持路基稳定的一种措施 反压护
总之 必须遵照依法治山 依法治水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依法行政职能 因地制宜 借西部大开发之良机 解决好本 区黄土水土流失问题 早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上接第 58 页 4 侧向约束 软土地基的破坏形式往往是基底以下土层的侧向滑出 如果在路堤两侧设置水桩 板桩 钢筋 混凝土桩或片石齿墙等 以限制地基的侧向滑出 也就可以有效地阻止软土的破坏 此类方法在软土层厚度较小 且底部有较 硬土层的情况下效果甚好
道施工简易 既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具和昂贵的材料 也不需要控制施工的速率 反压护道用于非耕作区和土源丰富的地区较为合 适 反压护道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但华南地区软土多分布于较狭窄的沟谷 且多为耕地或经济林 故此方法不适于该地区
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垫层 其作用为在软土表面增加一个排水层 在填土过程中 荷载逐渐 增加 促使地基软土排水固结 渗出的水就可从砂垫层中排走 缩短排水通道 有利于地基的固结 由于砂垫层较薄 对于基 底的应力分布与沉降量的影响很小 排水砂垫层适用于施工期限不紧 路堤高度为极限高度的两倍以内 砂源丰富 软土表面 无隔水层的情况 当软土层较薄 或底部有透水层时 效果应更好 排水砂垫层施工简易 不需专门的施工机具 不增加占地 面积 但施工时限长 并需控制填土速率 以使地基在排水固结过程中的增长的强度和路堤填高相适应 砂垫层的厚度 以不 致因沉降而发生错断 影响排水效果为原则 一般应在 0.6 1m 之间
211188317_陇东黄土高原优势植物不同龄级株丛数量性状及养分特征

第 32 卷第 5 期Vol.32,No.561-702023 年 5 月草业学报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张成霞,瓦勒塔,牟晓明,等. 陇东黄土高原优势植物不同龄级株丛数量性状及养分特征. 草业学报, 2023, 32(5): 61−70.ZHANG Cheng-xia,WA Le-ta,MOU Xiao-ming,et al. Quantitative and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Eastern Gansu.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23, 32(5): 61−70.陇东黄土高原优势植物不同龄级株丛数量性状及养分特征张成霞1*,瓦勒塔2,牟晓明2,常生华2(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2.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摘要:研究草地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可揭示其对环境和放牧干扰的适应性机制,以往龄级水平草地植物种群数量性状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以2种放牧年限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为对象,通过对不同龄级下3种植物株丛数量性状及养分特征的定量分析,探究植物种群龄级划分方法,明晰放牧下植物种群数量性状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3种植物数量性状在轮牧第6和11年间整体变化小。
2)放牧年限对各龄级植物种群株丛特征影响为茵陈蒿<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2种轮牧年份下3种植物株丛特征均随龄级增加呈增加趋势;达乌里胡枝子冠幅和基径及长芒草冠幅、基径和分糵数均为幼龄期<其他龄级。
3)长芒草磷(P)含量为幼龄期<成年期和老年前期+老年期,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则与之相反;3种植物粗蛋白(CP)含量为老年前期+老年期<幼龄期和成年期,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则与之相反;各龄级磷(P)、钙(Ca)、钾(K)和镁(Mg)含量为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规律研究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规律研究岳玮;刘讯;刘姜艳
【期刊名称】《生态科学》
【年(卷),期】2015(034)005
【摘要】以2 mm为粗、细根的划分界限,采用根钻法对黄土高原安家沟流域油松、白杨、山杏、刺槐、沙棘和柠条6个主要造林树种细根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测
定不同树种林地下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细根生物量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在水平方向上,油松细根生物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二
次多项式分布,其余5个树种细根生物量均呈现对数分布,并且水平根系发达,细根主要分布在冠幅半径2-3倍左右的范围内,表明各植被通过水平扩张来获取土壤浅层
的大气降水.各造林树种样地土壤含水量由生长季初期到末期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
含水量决定着细根生物量的大小和分布.
【总页数】8页(P58-65)
【作者】岳玮;刘讯;刘姜艳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兰州730020;贵州师范学院,贵阳550000;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2
【相关文献】
1.渭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长及分布与土壤密度关系 [J], 赵忠;李鹏;薛文鹏;郭生武
2.青海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的选择与造林 [J], 徐生旺
3.渭北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 [J], 赵忠;李鹏;王乃江
4.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 [J], 王凯;宋立宁;吕林有;张亮;秦峥媛
5.渭北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旱性研究 [J], 赵忠;李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陇西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的优良树种--柠条

甘肃陇西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的优良树种--柠条廖永峰【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年(卷),期】2004(007)010【摘要】@@ 甘肃陇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六盘山以西,乌鞘岭以东,景泰、靖远以南,天水向西经太子山以北,总面积725.4万km2.由于长期流水冲刷和其他外营力的剥蚀作用,发育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黄土区特有的地貌形态.加之黄土结构疏松、孔隙度高、富含碳酸盐、遇水后易溶解,使该区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地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深入和经验总结,选择生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良树种,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迫切需求.柠条作为我国北方分布较广、特别是黄河中游地区的重要水土保持树种,既有较高的固氮作用,又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性能和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如果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能充分利用陡坡退耕地资源规模发展和经营,对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和提高地力为中心的生态建设,以及帮助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都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2页(P28-29)【作者】廖永峰【作者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管系,天水市,741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相关文献】1.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分析——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J], 韩宜;吕立刚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困难立地条件柠条造林试验 [J], 张志刚;陈旭吉;周玉燕3.黄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J], 薛睿;柴春山;马驰;刘燕萍4.黄土丘陵沟壑区柠条平茬复壮试验 [J], 焦强;杨君芳;莫保儒;柴春山;王子婷5.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J], 张小军;董锁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区辽东栎群落细根生物量对物种多样性及气候的响应

黄土区辽东栎群落细根生物量对物种多样性及气候的响应邓磊;关晋宏;高万里;杜盛;张文辉;朱春云【摘要】以陕西黄龙、甘肃子午岭、宁夏六盘山和青海孟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次生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取土芯法收集细根,分析群落细根生物量分布的差异,以及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气候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土区辽东栎分布中心的黄龙和子午岭地区群落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分布边缘的六盘山和孟达地区(P<0.05);群落细根主要集中在0~20 cm表层土壤中,占细根总生物量的60%~80%.黄龙地区细根生物量最大(821.58 g.m-2)、孟达地区细根生物量最小(495.30 g·m-2).分析还表明,辽东栎林0~20 cm活细根生物量、0~20 cm死细根生物量与群落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年均温呈正相关;与较高的降雨量、海拔呈负相关.不同地区辽东栎群落细根分布的差异表明群落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不同,需要在今后研究中深入探索分配差异的机理,为物种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激发效应提供基础.【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7页(P16-22)【关键词】辽东栎;细根生物量;群落物种多样性;黄土区;经度变化【作者】邓磊;关晋宏;高万里;杜盛;张文辉;朱春云【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场,青海西宁8101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8细根作为植物最活跃和最敏感的功能器官[1],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生理活性,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phae rhamnoides) 和沙棘( Caragana korshinskii) 等. 1. 2 样地调查 在 6 个造林树种林内分别建立 10 m × 10 m 样 地一块, 进行每木检尺, 测定株高、 胸径、 树龄等指 标, 记 录 样 地 的 坡 度 与 坡 向. 各 样 地 基 本 情 况 见 表 1. 1.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 3. 1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采用土钻取样、 烘干法 测定土壤含水率. 在各样地内每 10 cm 为一层, 取样 3 次 重 复. 试 验 期 间 每 15 d 测 定 深度为 120 cm, . 一次 1. 3. 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在各样方中, 从土壤 共分 10 层采集土样, 带 表层开始以 10 cm 为一层, 回实验室. 采用容积为 100 cm 的环刀法测定土壤容 重. 采用重铬酸钾加热法测定有机质 , 采用沉降法测 700CN analy定土壤粒度分布, 采用 CN 分析仪( MTzer,Yanaco,Kyoto,Japan) 测定全 N、 全 C 含量. 1. 3. 3 根样的获取及处理 2011 年 9 月中旬, 依据 每木检尺的结果, 在各样地中选取 4 株平均木. 每株 样木在不同方位划分出 1 /4 营养区作为取样区. 取 样时, 以样木为中心分别在半径方向上每隔 20 cm 的弧线上按等距离确定 3 个取样点, 垂直方向上每 10 cm 一层, 直至无根系出现 ( 图 1 ) . 各样树垂直方 向上的取样深度为 120 cm, 水平方向上根据不同树 , 种根系分布状况 油松取样范围为 500 cm, 白杨和 山杏为 400 cm, 刺槐、 柠条和沙棘为 300 cm. 样本用 塑料袋封装, 在实验室风干、 过 1 mm × 1 mm 筛, 将 直径 < 2 mm 的细根挑出清洗, 于 105 ℃ 下烘干至恒 量, 称干质量. 测平行钻点的细根生物量, 取平均值, 得到各树 种细根生物量的水平分布. 测每个钻点中每层的细 根生物量, 与取样深度结合, 得出各树种细根生物量 的垂直分布. 按下式计算各样地不同土层深度的细 根生物量密度:
摘 要 以 2 mm 为粗、 细根的划分界限, 采用根钻法对黄土高原安家沟流域油松、 白杨、 山 刺槐、 沙棘和柠条 6 个主要造林树种细根分布进行研究 , 并测定不同林地下土壤含水率和 杏、 油松细根生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二次多项式分 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在水平方向上, 布, 其他 5 个树种细根生物量均呈对数分布, 水平根系发达, 细根主要分布在冠幅半径 2 ~ 3 倍的范围内, 表明各植被通过水平扩展来获取更多的土壤水分 . 在垂直方向上, 随着土层深度 细根生物量均呈减小趋势. 6 种植被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分、 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与有 的增加, 全 N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机质、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细根 土壤水分 土壤性质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 2014 ) 07 - 1905 - 07 中图分类号 P332 文献标识码 A
3
研究区概况 试验 于 2011 年 5 —10 月 在 定 西 安 家 沟 流 域 ( 35°21' N, 104°23' E ) 进行. 安家沟是黄河流域祖
位于定西县城东. 流域四周 厉河水系的一条小支沟, 2 为黄土丘陵环抱, 面积 2. 98 km , 海拔 1900 ~ 2250 m. 土壤机械组成: 粘粒占 39. 2% , 粉沙占 50. 1% , [18 ] . 区内土壤是发育在黄土母质上 砂粒占 10. 7% 的黄绵土和沟道盐渍土. 土壤平均孔隙率 55% . 该 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年均温 6. 3 ℃ , 年降水 量 427 mm, 年日照时数 2409 h, 蒸发量 1510 mm. 2011 年为本地区 60 年以来的最干旱年, 年降雨量 仅为 208. 9 mm. 主要植被属于干旱区森林草原带. 流域内 主 要 以 人 工 植 被 为 主, 分 布 着 油 松 ( Pinus tabuliformis) 、 白杨( Populus tomentosa) 、 山杏 ( Prunus armeniaca) 、 刺槐 ( Robinia pseudoacacia ) 、 柠条 ( Hip-
表 1 安家沟流域主要造林树种样地概况 Table 1 Condition of major tree species plantations in Anjiagou catchment
树种 Species 油松 P. tabuliformis 白杨 P. tomentosa 山杏 P. armeniaca 刺槐 R. pseudoacacia 沙棘 H. rhamnoides 柠条 C. korshinskii 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坡向 Aspect WN N SE W N SE 坡度 Slope ( °) 12 10 9 7 15 19 坡位 Position 中 下 上 中 中 上 树龄 Age 24 20 15 9 10 11 平均株高 Average height ( m) 11 13 7 8 1. 7 2. 1 平均胸径 Average DBH ( cm) 10 12 8 6 4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14 年 7 月
第 25 卷
第7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Jul. 2014 , 25 ( 7 ) : 1905 - 1911
陇中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
荐圣淇 赵传燕
**
*
方书敏
余
凯
(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
[11 ] [7 - 10 ]
.
研究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分、 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这可以使植物摄取更多的土壤资源 ,
[4 - 6 ]
因为水分进入土壤剖面首先要经过土壤表层 , 并且 营养物质也通常在土壤表层聚集 . 因此, 细根的 分布规律通常依赖于土壤水分与养分的有效性 . 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91025015 , 30770387 ) 和国家环境保护公 益性项目( NEPCP200809098 ) 资助. mail: nanzhr@ lzb. ac. cn **通讯作者. E20131008 收稿, 20140426 接受.
DOI:10.13287/j.1001-9332.20140429.004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 , 分的重要器官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性作用 . 大部分生态系统中, 在垂直方向上, 细根聚集在土壤 表面并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 ; 在 水平方向上, 细根主要集中在冠层下方靠近植株主 干的位置
[1 - 3 ]
半干旱区, 土壤水分被认为是影响植被根系生长发 而土壤理化性质, 如容重、 有机质、 粒 育的第一要素, 度分布和土壤养分等也影响细根生物量的分布 , 因 此被划为影响植被根系生长发育的第二要素 对于理解植物如何利用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 近些年,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以及土壤水文效应 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土壤干化造成黄土高原 大面积的低产林, 植被明显衰退死亡. 单长卷等
研究表明, 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大量消耗直接导致 林地深层土壤干化, 尤其是在阳向立地上. 有研究发 现,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根系发达的树种具有明显
190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5 卷
的生存优势, 土壤水分的分布影响活性根的分布 , 同 时根系分布的变化又会引起土壤水分的改变 , 这种 相互作用改变了植被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和细根的周 [12 - 14 ] . 同时, 转 土壤理化性质也会影响植物根系特 别是细根的生物量分布, 不同土壤因子对细根参数 [15 ] [16 ] 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面不同 . Imada 等 对美国 西南部莫哈韦沙漠柽柳细根的垂直分布研究发现 , 细根分布主要受土壤全 N 含量的影响, 与土壤水分 关系不显著; 另有研究指出,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细 [2 ] 根分布主要依赖于土壤水分 . 这可能是由不同研 究区不 同 树 种 细 根 分 布 具 有 不 同 影 响 因 素 造 成 [17 ] 的 . 本文比较黄土高原安家沟流域 6 种主要人工植 理化性质间 被的细根生物量分布及其与土壤水分、 的关系, 分析土壤资源与细根分布之间的耦合效应 , 为提高 黄 土 高 原 人 工 植 被 群 落 稳 定 性 提 供 科 学 依据. 1 1.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7期
荐圣淇等: 陇中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
Distribution of fine root biomass of main planting tree species in Loess Plateau,China. JIAN yan,FANG Shumin,YU Kai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AgroShengqi,ZHAO Chuanecosystems,School of Life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 ,China ) . Chin. J. Appl. 2014 , 25 ( 7 ) : 1905 - 1911. Ecol. ,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fine roots of Pinus tabuliformis,Populus tomentosa,Prunus armeniaca,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and Caragana korshinskii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soil core method and the fine root was defined as root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2 mm. The soil moisture and soi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the distribution of fine root biomass of P. tabuliformis presented a conic curve,and the fine root biomass of the other species expressed logarithm correlation. Radial roots developed,the fine root biomass were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2 - 3 times crown,indicating that trees extended their roots laterally to seek water farther from the tre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the fine root biomas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oil depth. Fine root biomass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whil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 contents. Key words: Loess Plateau; fine root; soil moisture; soi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