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12-02-09T13:29:55.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0期供稿作者:黄群

[导读] 左卡尼汀又称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

黄群(大港油田总医院天津大港 3000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0-0036-03

【摘要】左卡尼汀又称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它能促进脂肪酸经?-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与机体的器官、组织代谢密切相关,卡尼汀能调节乙酰CoA与CoA的比例,从而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同时还有调节线粒体内乙酰COA\COA比值,刺激肝脏生酮过程,其主要是促进脂类代谢,促进蛋白质降解、抗氧化和刺激糖原异生作用。作为细胞中的一种天然组分,其重要性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左旋卡尼汀的相对分子质量小162.2,水溶性好,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易在透析过程中被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透析过程中由于左旋卡尼汀摄入的减少、内源性合成减少、血液透析清除等多种原因,出现继发性左旋卡尼汀缺乏性紊乱,表现为心肌症、脑病、透析性低血压、肌肉疼痛乏力、血脂异常、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性贫血等等。临床多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肾性贫血、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

【关键词】左卡尼汀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左卡尼汀 (L—carnitine),化学名L一3一羟一4一三甲氨基丁酸,又称左旋肉碱,1905年由俄国科学家从肌肉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左旋性生物活性的物质,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是人体长链脂肪酸代谢产生能量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它能促进脂肪酸经?-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与机体的器官、组织代谢密切相关[1]。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进展,左卡尼汀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现将左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药理、临床应用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1 药代动力学

左卡尼汀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常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为水溶性季铵类化合物,分布在肌肉、心肌、骨骼肌的含量较高,主要在肝、肾、脑中合成,左卡尼汀不与血浆蛋白结合,生物半衰期为l7h,其排泄途径取决于给药途径,静脉注射12h内,从尿中回收大约7%,24h内大约8%;口服给药尿中回收10%。

2 药理作用

左卡尼汀在心脏和骨骼肌中含量高,大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其首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2],长链脂肪酸在线粒体内代谢的主要过程是?-氧化。卡尼汀通过在线粒体外膜上的卡尼汀脂酰转移酶I和内膜内侧的卡尼汀脂酰转移酶Ⅱ作用下,使脂酰辅酶A(CoA)在线粒体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当左卡尼汀转运脂肪进人线粒体的同时,它又将?-氧化的产物—乙酰基运出线粒体,减少乙酰基在线粒体中与游离脂酰CoA结合,从而提高线粒体中CoA的水平,有利于脂肪的进一步分解。卡尼汀能调节乙酰CoA与CoA的比例,从而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同时还有调节线粒体内乙酰COA\COA比值,刺激肝脏生酮过程,促进蛋白质降解、抗氧化和刺激糖原异生作用。当缺乏卡尼汀时,临床上可出现肌张力减退、肌溶解、肌痉挛,胰岛素抵抗、心律失常等。

3 临床应用

3.1心血管疾病

人类心肌细胞所需能量60%-80%来自于脂肪代谢,因此补充左卡尼汀可促进心肌细胞内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为心脏提供更充足的能量,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左卡尼汀还具有直接正性肌力、扩张冠脉、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增强缺血再灌注心肌中糖的有氧氧化,促进再灌注心肌恢复从脂肪酸氧化获取能量,降低自由基含量,减轻再灌注损伤。

3.1.1心肌梗死 Sir等[3]报道5l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心绞痛的比例分别为 17.16%和36%,发生心律失常分别为13.4%和28.0%,均具高度统计学意义,提示左卡尼汀对心肌梗死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左卡尼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在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提示左卡尼汀并不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左淑波等[4]报道1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发病24h内住院存活超过24h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治疗加组,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88例,治疗组于心肌梗死后24-48h内给予左卡尼汀,监护期间剂量减半,给药剂量为每日4-6g。其他治疗如溶栓、阿司匹林、肝素、硝酸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两组基本相似。结果显示,心衰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11.1%,有显著差异性,表明左卡尼汀对减少心衰的发生有明显作用,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1.2心绞痛心肌局部缺血时心肌细胞内左卡尼汀含量减少40%以上,及时补充左卡尼汀对缺血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慢性心绞痛患者予常规治疗加口服左卡尼汀5-6g/d,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1天后治疗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常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发生心功能衰竭和死亡者也明显减少。夏华玲等[5]选择4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左卡尼汀,另一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作为对照,服药4周。结果发现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与硝酸酯类药相似,且可还降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3.1.3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调是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病理机制之一,减少过度的心肌能量消耗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可改善心衰预后。喻文琴[6]选择92例慢性心衰患者,在两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利尿剂和或洋地黄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以左卡尼汀3.0g加入0.9%氯化钠溶液 100ml,静脉滴注,1次/d,15天后改为口服制剂,1.0g,3

次/d,总疗程共3个月,3个月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临床心功能明显改善。

Rizos[7]报道37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加口服左卡尼汀2g/d,对照组33例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3天后治疗组死亡l例,对照组死亡6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存活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5),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实验研究证明,丙酰化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鼠的左室功能,治疗后内质膜腺苷酰环化酶活性、内质膜Na+-K+-ATP酶活性和内质膜依赖Na+摄Ca2+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3.1.4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损害急性中、重度有机磷毒合并心肌损害,易加重病情影响愈后。徐向阳等[8]把118例中、重度有机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