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2591232_两性心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偶婚(一夫一妻制)
全球著名安全套生产商杜蕾斯声称对41个国家的35万人进行了一个
“2004年杜蕾斯全球性调查报告”,
世界范围内,每人平均拥有10.5个性伴侣。
超过1/4(27%)的人只有过一个性伴侣,而有超过21%的人与10个以上的人 发生过性关系。 男性的平均性伴侣人数超过女性的平均性伴侣人数,分别是12.4人和7.2人。
关注两性关系
两性关系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1、60%的少年犯是离异家庭的孩子。 2、厌学、网瘾、暴力、亲情缺乏大多来自于问题家庭。 3、60%以上的刑事案件与两性关系关联。 4、很多幸福的家庭因为两性冲突而毁灭
没有问题的孩子,只有问题的家庭
杀死镇招商办官员
2009年6月16日上午 湖北巴东县人民法院 当庭宣布,邓玉娇 故意伤害罪名成立, 但属于防卫过当, 综合其有投案自首情节 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对其免予刑事处罚。
女人爱唠叨 男人直指重点
发散式与聚焦式风格的冲突
女人发散、男人聚焦 恋爱中男人很专注情感 婚姻中男人的注意点会转移,转移到需要重点 解决的问题上---专注问题、忽视情感。
发散式与聚焦式风格的冲突
男人需要聚精会神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女人通过扩散和分享把事情弄清楚,倾述是女 人自我探索的有效历程。
大约旧石时代的早、中期。
血缘婚基本特点:两性关系按辈分来分,同辈分之间构成夫
妻圈,限制不同辈分的性关系。
两性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亚血缘婚(普那路亚婚) 旧石器时代晚期,排除了兄弟姐妹通婚。两性关 系由族内向族外发展。
两性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群婚向个体婚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过度形式 ---对偶婚(对偶家庭)
焦虑型依附
母欲离去时婴哭喊不从,母回来后还要打母亲,很久之 后才会安静下来,边玩边看着母,怕母亲再离去。
此类型的小孩即使当母亲就在身旁时,面对探索和陌生人时依 然会感到焦虑。当母亲离开时,孩子会非常的沮丧;当母亲回 到身旁时,孩子又变得很矛盾,明明想跟母亲保持亲近却充满 愤怒,当母亲开始注意他时又会想要抵抗。
现代人到底需要什么——两性需求 现代人到底需要什么——两性需求的变化 的变化
现代人结婚的目的与三十年前相比大不相同了: ---为的是寻求一份亲密感, ---为的是寻求一份人性的解放。
明明白白我的心,寻找一份真感情
寻求一份亲密感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爱的关系 我们的世界20年来开始研究爱跟健康的关系。 最新的研究:健康饮食、不抽烟、运动的总和 不及有良好的爱的关系。 兔子实验 276个各案,感冒实验。 现在社会支持来自核心家庭。
两性的困惑 两性的困惑
1、离婚 2、婚外情 3、一夜情 4、家庭暴力与虐待 5、性交易与商业性行为 6、同性恋 7、网恋、网婚、网性 8、未婚同居
人性 的 困惑
人性的困惑
表象心理学
一对夫妻的关系好不好,从他们的如常举止中 可以观察出来:他们有没有肢体的接触,有没有 眼神的交流,语言中有没有提及对方,在需要的 时候是否向对方求助?
安全型依附
这样的婴儿长大后在恋爱中表现较好, 包容、谅解、易相处,尊重爱人, 不论你需要个人空间还是亲近时,他/她都 可以给你。
安全型 能安抚自己的情绪,给人空间,会 真心原谅你的生气.
逃避型依附
母欲离去时婴无反应,母回来后也无反应,通过仪器 发现婴儿也有焦虑情绪,只是不表露出来。 这与母婴平时的相处经验有关,婴儿学会了不期望母 亲能长时间相伴。
两性问题的重要原因
本我战胜自我和超我
两性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前婚姻家庭时期的两性关系
乱婚制(血亲杂交)时代,血亲杂交是两性关系初期的主要特征. 没有父亲,只有母亲.无婚姻,无兄弟,无夫妻之分,两性乱交. 所有的男性属于所有的女性,所有的女性属于所有的男性.
两性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逛街时最好男人安排在咖啡厅
关注
男人的皮夹和女人的手提包
安全的需要
女人失去自我,男人以自我为中心
女人爱上男人,她们会不顾自己的需求,专心 致志地为男人着想。(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最 笨) 男人恋爱中关注自我(给女人自私的感觉)
男人要空间、女人要亲密
30岁以前男人追女人,30岁以后女人追男人,40岁以后 男人追女人
焦虑型依附
此类型的婴儿的母亲特性为:照顾能力差、不懂 得如何满足婴儿的需求、不一致的行为。
紊乱型依附
紊乱型依附。母欲离去时婴表现慌乱,不知道该 怎么办,母回来后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会出 现张开手要抱的同时后退不让母接近。因为婴儿 希望爱的对象——母亲,也是造成其痛苦的对象, 爱恨交织。
在鲍尔比看来,依恋系统在实质上是要“询问” 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 他接受我吗?他关注我吗?如果孩子察觉这个 问题的答案为“是”,则孩子会感到被爱、安 全、自信,并会从事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玩 耍以及交际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察觉到这 个问题的答案为“否”,则孩子会体验到焦虑, 并且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从用眼睛搜寻到主 动跟随和呼喊。这些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直 到孩子重新建立与所依恋对象的足够的身体或 心理亲近水平,或者直到孩子“精疲力竭”, 后者会出现在长时间的分离或失踪的情境中。 鲍尔比相信,在这种无助的情境中孩子会体验 到失望和抑郁。
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数最多,为19.3人,其次是巴西人(15.2人),日本人 (12.7人)和丹麦人(12.5人)。 越南人的平均性伴侣数最少,为2.5人,其次是中国香港地区的人(3.5人)、 印度人(3.7人)和马来西亚人(4.2)人。
超过1/4(27%)的人只有过一个性伴侣,而有超过21%的人与10个以上的人发 生过性关系。
男人为性而爱、女人为爱而性
男人重视性爱的快乐,女人重爱情的浪漫。 性让男人找回爱的感觉 性让男人跟男人,让女人跟女他人。 性是最好的沟通工具 性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性是最好的美容方法
---群婚制 170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的初期和中期 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集团婚. 群婚是种有限制的杂交状态 两性关系由杂乱的性交发展到群婚,是人类史上的一 个伟大进步,人类开始逐步进入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 活状态。
群婚:经历了血缘婚和亚血缘婚两个阶段。
两性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血缘婚
深度心理学
为什么有史以来”婚外情”和”婚外性”就不能杜绝,总有 风流,总有红杏出墙-----为什么有的人第一次婚姻失败,第2次婚姻失败,第3、第 4次婚姻还是失败,无论她(他)多么努力,总改变不了 厄运??
及时 行乐 的原则
现实的 原则
道德 原则
本我
自我
超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 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 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 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 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 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 被个体所觉察。
韶关事件
6月25日晚23时许,一名在广东省韶关市旭日玩具厂内 实习的女工黄翠玲误入新疆籍员工宿舍内,被几名员工 挑逗戏弄,黄翠玲害怕尖叫,并打电话给其带队老师求 援,此时正好该厂保安巡逻路过此地,见此情况上前询 问,并准备将其中一名为首挑逗黄翠玲的员工带回保安 室了解情况,但遭到其它员工的阻挠未果。 黄回到宿舍后向其它员工诉说遭遇,引发部分员工 到新疆籍员工宿舍理论,随后,围观聚集的员工越来越 多,情绪也越来越激动。至6月26日凌晨2时许,引发 了斗殴事件,造成两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种类型的恋人一般受伤很多,分手时常会做出比较出格的事,致命吸引。 没有存活的计策 会拒绝 但是决不让你走。
自我测试
A、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 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 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
B. 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 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 太亲密。 C.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 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 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我们太忙了
现在的人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和精力去 照顾自我和家庭,现在人平均每年比30年 前要多工作1000多小时,平均每周与家 人在 一起的时间要减少10小时。
不会处理两性的差异 ---造成两性的冲突 两性的冲突影响两性渴求的满足 ---两性渴求不满足引起一系列两性问题
两性的差异来源于DNA和我们的文化
紊乱型依附
此类型的小孩没有固定连贯的反应方式。会依据环境的回应来表 现抵抗或回避。 小孩经历过受惊吓的照顾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顾者。 因为人际互动是不稳定的,所以导致孩子无法有一致性的反应。 面对照顾者,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顾者所理解的自我,如同一面完 整的镜子,而混乱型依附的孩子看到照顾者所理解的自己,如同 从一面破碎的镜子。
两性的基本区别 两性的基本差别
生理的差别 男人皮肤厚,女人皮肤薄 ---女人比男人容易产生皱纹。 男人肌肉比例大于脂肪,女人肌肉比例小于脂肪 ---女人难减肥。
两性基本心理差异
两性基本心理差异
女人扩散(关注周边) 男人收缩 (关注目标) 男人是狩猎者 女人沟通天马行空 男人沟通直奔主题
依附实验
将母婴引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观察母亲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过程 中婴儿的反应,发现了四种典型的表现: 安全型依附
逃避型依附 焦虑型 紊乱型依附
安全型依附
母欲离去时婴欲挽留,表现出不快乐,母不在时安心 玩玩具,母回来后张手希望被抱,被抱一会儿后就要 下地接着玩。
一个安全依附型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当妈妈在身边的时 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环境,和陌生人互动,当妈妈离开时可 能会难过哭泣,当妈妈回来时,小孩会很快地靠近妈妈寻 求安抚。 安全依附有助社会及情绪的发展,婴儿才能适应 与母亲分离,致力于探索环境,而发展出自我概念。
此类型的小孩会回避和忽视母亲的存在,在母亲离开或回来 不表现出情绪。 母亲在时不去注意;母亲离去亦显不出紧张痛苦; 母亲去而复返非但不表高兴,反而生气; 陌生人出现时无特殊反应。 孩子不会去探索环境不管谁在那里。小孩面对对待陌生人和 母亲是一样的。不管谁在这个环境,也没有太多的愤怒。
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
英国Dr. John Bowlby 他是通过研究母亲与其一岁孩子的互动提出的,因为母婴关系与 恋人关系有着很大程度的类似 . 在一起时的心理满足和所谓的分离焦虑; ------“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 (如果婴儿发现母亲不理它,就会哭闹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期望 母亲产生内疚来更好的满足自己)。所以有人戏称所有相爱的人 心理年龄都会降到3岁以下,退化成为父女或者母子关系。
逃避型依附
逃避型小孩的母亲通常是没耐心、对婴儿不敏 感或表现出负面的反应、并拒绝身体接触等反 应。逃避依附的婴儿表现出退缩、孤立、对学 习没兴趣、缺乏动机。也不易交朋友。
逃避型依附
逃避型 虚假的自尊心,认为人都不可靠,对东西更有 兴趣,不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内心情绪,不可能发展成亲 密。 这类的恋人,表现为比较冷漠,但是内心很需要爱情, 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其他 非面对面的渠道寻找感情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 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 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 “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 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 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 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 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 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 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 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