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
三、食用天然色素-常见天然 色素
• 甜菜红 ——有蔬菜提制而成,安全性较高。--生产需 要添加。 • 姜黄——直接植物研磨而成 • 姜黄素——有机溶剂的提取制得 • 红花红、黄——红花中提取--最适用于含有 维生素C得饮料。
三、食用天然色素-常见天然色素
• 焦糖 • 焦糖亦称酱色,是我国传统使用的色素之一, 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的液体或固体。 • 制法 • 焦糖可分为不加铵盐(非氨法制造)和加铵盐(如 亚硫酸铵)生产。加铵盐生产的焦糖色泽较好, 加工方便,得率亦较高,但有一定毒性 • 非氨法制造液体焦糖是把饴糖、淀粉水解物、 糖蜜及其它糖类物质在 160 、 180℃的高温下 加热使之焦化,最后用碱中和制得。粉状或块 状焦糖是将液体焦糖用喷雾干燥或其它方法干 燥而成
• 加工中选用适当的色素,得到令人满意 的食品
• 分类——按照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和性 质,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 色素两大类
• 合成色素:主要是利用有机物合成某种 颜色的色素,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 合成色素主要是水溶性食用色素。 • 天然色素:主要是利用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制取的,在着色性能方面和合成色 素相比相差很大,因此天然色素使用范 围很广。
概述
概述
• 合成色素的两面性:
• 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 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 且可取得任意色调,加之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故天然色素逐渐被合成色 素所代替 • 合成色素很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 既无营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 害 • 可能受到重金属等的污染
概述
• 色素着色的作用原理
•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某物 质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那未 被吸收的光波被反映出来的,呈现颜色。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食用色素
红斑素
红曲红素
用于各种酱类、腐乳、糕点、香肠火腿。
红米红色素
用途:适应于酸性食品、饮料、汽酒、冰淇淋、 糖果、干酒和红酒等方面的着色,特别是葡萄 酒最理想的着色剂。
来源:以黑米为原料,经解析、浓缩、杀菌、成 为液体产品或加工成固体产品,其水溶性好、 耐光、耐热、耐酸、呈宝石红
姜黄素:
二酮类色素,姜黄粉用溶剂提取,精制而得 ,产品为橙黄色。用于咖喱粉、萝卜干等食 品的着色、增香、龙眼、香肠的外皮,水果 糖、水产加工品的着色,罐头、饮料、制酒 等的调色。
• ①四吡咯衍生物(卟啉类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 等。
• ②异戊二烯类,如类胡萝1-素; • ③多酚类,如花青素、花黄素等,食用的天然色素如
玫瑰茄色素、越橘红色素、绿茶色素等; • ④黄酮类,如红曲色素; • ⑤醌类,如虫胶色素、胭脂虫红以及甜菜红和焦糖色。
• 刘钟栋,刘学军主编,食品添加剂,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04,第32页
23
食用天然色素按来源分类
• 主要是指植物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还有少量动物 色素和无机物色素,但由于无机物色素都是一些金 属或金属的化合物,一般有毒性,所以应用较少。
• 崔璐娟,雷洪,何自强编著,精细化学品化学及应用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2015.07,第51页
24
食用天然色素按结构分类
25
❖甘蓝红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用 于酸性食品如葡萄酒、饮料 、果酱、果冻等食品的着色 。 来 源:从红甘蓝的叶中提 取、精制而成。主要由花青 素、黄酮等组成。
天然色素
4、酮类衍生物 红曲色素:红曲霉菌丝分泌产生的色素,其中含有红
色素、黄色素、和紫色素
H15C7OC
食用色素优秀课件
苹果酱或梨罐头、果酱或果冻,最大使用 量为0.2g/kg;小虾或对虾罐头,最大使用 量为0.03 g/kg;冷饮最大使用量为 0.05g/kg.
结构 性能 毒性 使用
胭脂红
胭脂红为红色至深红色粉末,无臭,溶于水,水 溶液呈红色,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耐光性、耐酸性、耐盐性较好,但耐热性、耐还原 性相当弱,耐细菌性也较弱。
材料等。
♥着色剂溶液的配置
1.着色剂粉末直接使用时不方便,在食品中 分布不均匀,可能形成色素斑点,经常需要配 置成溶液使用。
2.合成着色剂溶液一般使用的浓度为1~10 %。
3.由于温度对着色剂溶解度的影响,着色剂 的浓溶液在夏天配制后,储存在冰箱或是到了 冬天,亦会有着色剂析出。
4. 配制时,着色剂的称量必须准确。 此外,溶液应该按每次的用量配制。
制备
红曲米色素
化 学 组 成
特性
(1)对pH值稳定 (2)耐热性强 (3)耐光性 (4)不受食品中常见金属离子的影响 (5)不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影响 (6)对蛋白质的着色性很好 (7)兼具抗菌性
在食品中的应用
在古代,我国就已利用红曲米着色各种食 品,例如用它酿造红曲黄酒,香肠着色,酱, 腐乳和粉蒸着色等。现在用它制成着色剂用于 各种调味品、糕点、禽类、火腿等食品。红曲 色素色调纯正,水溶、醇溶清亮透明,已广泛 应用于肉制品、糕点、糖果、饮料、医药、化 妆品等行业中,特别是红曲色素在发酵香肠中 代替亚硝酸盐发色的应用取得很好效果。
饮料、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冰淇淋、饼 干。
性能
毒性 使用
栀子蓝
桅子蓝为蓝色粉末,无异味,易溶于水 和稀醇,不溶于有机溶剂。在pH值2.5~8 范围内颜色稳定,对光、热、金属离子等都 相当稳定,尤其是它可以和红、黄着色剂任 意调配成各种中间色调,适应用于多种食品 的着色。
食用色素(食品着色剂)课件
合成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
替代品的研究
随着消费者对合成色素安全性的关注,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合成色素 的替代品,如天然等同的合成色素、新型合成色素等。
生产工艺的改进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合成色素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 如采用新型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等。
要求
食用色素应具有较高的纯度、稳定 性好、色泽鲜艳、无异味和无毒性 等特性。
天然食用色素
来源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组织, 如水果、蔬菜、花卉、树木等。
优点
缺点
天然食用色素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光 照、温度、氧气、金属离子等因素影 响而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导致色 泽变淡或褪色。
天然食用色素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
目录
• 食用色素的定义与分类 • 食用色素的作用与用途 • 食用色素的安全性评估 • 食用色素的法规与监管 • 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食用色素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食Biblioteka 色素又称食品着色剂,是指能使食品 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作用
食用色素在食品加工中主要用于补 充或增强食品原有色泽,提高食品 的感官质量,同时可掩盖食品加工 过程中出现的色泽缺陷。
02
食用色素能够提升食品的外观质 量,使食品看起来更加诱人,增 加消费者的食欲。
提升食品的商业价值
食用色素能够提升食品的商业价值, 因为鲜艳的食品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 注意,从而增加销售量。
食用色素能够增强食品的品牌形象, 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该品牌,从而增 加品牌忠诚度。
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着色
食用色素专业知识讲座
§1着色剂概述
一、着色剂旳分类
常用旳食品色素按起源,两类: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自生物机体,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涉及来自动物和微生物旳某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措施所制得旳有机与无机色素,主要是指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旳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旳有机色素。按溶解特征,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目前使用旳合成着色剂均为水溶性(!!!)。我国允许生成色淀,以变化它们旳剂型。目前主要使用旳是铝色淀(××铝色淀)。
§2. 合成色素 (婴幼儿、老年人禁)
合成色素,因其安全性问题,不单在品种和质量上有明确旳限定,在生产单位也有明确旳限制,我国曾指定上海市染料研究所为全国独家生产厂。各国准许使用旳合成色素品种各不相同,现允许使用旳仅有39种,美国10种(品种有所不同)英国22种,欧共体约22种,日本11种,我国11种,见表合成色素涉及,有机和无机色素。后者比较少,仅二氧化钛一种。我国GB2760-2023允许使用旳10种合成有机类色素分别是,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酸性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及其同名色淀)。按构造分为:1.偶氮类,红色或黄色,涉及:苋、胭、新、诱、酸、柠、日2.三苯甲烷类,这一类颜色主要为绿色和蓝色, 如亮蓝;3.夹氧杂蒽,如赤藓红;4.靛蓝类;
三、赤藓红及赤藓红铝色淀
CNS:08.003; ADI:2.5mg/Kg别名:樱桃红等 属于夹氧杂蒽类水溶性色素。 性 状 用量:50ppm红色至红褐色颗粒或粉末,赤藓红铝色淀为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10g/100ml 室温),溶于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中性水溶液呈红色,酸性时有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不溶于油脂。赤藓红耐热(105℃)、耐还原性好,耐光、耐酸性差赤藓红具有良好旳旳染着性,尤其是对蛋白质染着性尤佳。在需高温焙烤旳食品和碱性及中性食品着色力较其他色素强。吸湿性强。使用注意事项
食品化学课件8色素
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主要用 于给食品着色,提升食品的感官品质和
吸引力。
在食品加工中,食用色素发挥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能够增加食品的多样性,满
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特定食品中,食用色素还具有一些特 殊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糖果、巧克力、 冰淇淋等食品中,通过使用食用色素可
以改善产品的外观和口感。
食用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和应对措施
食用色素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无毒、无害、无异味,且在规定的使 用范围内使用。
食用色素可以来源于天然或合成,根据其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类。
02
食用色素的种类
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是从植物、动物或微生 物中提取的,具有天然的色彩和 香味,如叶绿素、胡萝卜素、花
青素等。
天然色素安全性较高,对人体无 害,且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代谢机制研究
了解食用色素在人体内的代谢机制,有助于评估其安全性和潜在的健康风险。未来,代谢 机制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食用色素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更多依据。
安全性评估标准
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用色素的安全性评估标准也将不断完善。未来,将制定更加科学、严 格的安全性评估标准,确保食用色素的安全使用。
06
结论
食用色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食用色素的安全风险评估
评估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实际摄入量与限量标准之间的差异。
分析食用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其他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 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
综合考虑食用色素的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加强监管、 标识说明等。
05
食用色素的未来发展
新型食用色素的开发
01 02
新型食用色素
THANKS
食用色素PPT精选文档
食 品
②异戊二烯衍生物,如β-胡萝卜素、辣椒红等
天
③四砒咯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等
然
④酮类衍生物,如红曲红、姜黄素等
着
色
⑤醌类衍生物,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
剂
⑥其他类色素,如甜菜红、焦糖色等
22.橡子壳棕;23.落葵红;24.甜菜红;25.黑豆红;26.黑加仑红; 27.焦糖;28.红花黄;29.可可壳色;30.菊花黄浸膏;31.玉米黄; 32.越桔红;33.姜黄素;34.栀子蓝; 35. 栀子黄;36.葡萄皮红;37. 紫草红;38.沙棘黄;39.酸枣色;40.紫胶红;41.密蒙黄;42.红曲 红;43.桑椹红;44.天然苋菜红;45.NP红;46.柑桔黄;47.辣椒红; 48.辣椒橙;49.花生衣红;50.罗卜红;51.红曲米;52.红米红;53. 金缨子棕;54.玫瑰茄红;55.高粱红;56.藻蓝;57.多穗柯棕;58. 茶绿色素;59.茶黄色素;60.姜黄;61.蓝靛果红;62.植物碳黑。 5
食
偶氮类着色剂
品
非油溶性偶氮类着色剂
合 成
由水溶性着色剂沉淀在允许使
非偶氮类着用色的剂不溶性基质氧上蒽所类制和备二的苯特甲殊烷着
着
色剂。其着色剂部分是允许使用的 合成着色剂,基质部分多为氧化铝,
色
称之为铝淀。
剂
色淀、不吸收的聚合着色剂
1.苋菜红;2.苋菜红铝色淀;3.亮蓝;4.亮蓝铝色淀;
5.β-胡萝卜素;6赤藓红;7. 赤藓红铝色淀;8.诱惑红;9.
第五章 食用色素 Food Colorant
1
2
食用色素又称食品着色剂,是使 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为目的的 一类食品添加剂。食品着色剂按其 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 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两大类。
07食用色素
使用
我国规定,胭脂红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与苋菜红相同。还可用于糖果包衣、肠衣。
食用合成色素
(三)赤藓红
性状与性能
又称樱桃红、四碘荧光素、食用色素红色3号 ,为水溶性偶氮类色素。为红褐色颗粒或粉末,无臭。0.1%的水溶液呈微蓝的红色,酸性时生成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易溶于水、甘油及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耐光性、耐酸性差,耐热性、耐碱性、耐还原性、耐细菌性好。着色能力很强。
溶 剂
溶解度
水
1.6%
25~100% 甘油
1.0%
25%乙醇
0.5%
50%乙醇
0.3%
25%丙二醇
0.6%
食用合成色素
毒性
安全性高,世界各国普遍许可使用, ADI为0~5mg/kg。
使用
实际应用比较少,主要用于调色。
色泽暗,稳定性、 溶解性差
食用合成色素
食 用 合 成 色 素
偶氮类色素
化学
结构
非偶氮类色素
水溶性
脂溶性
水溶性偶氮类
四、食用合成色素
优缺点
色泽鲜艳,性质稳定,坚牢度大,着色能力强,多数可以随意调色,使用方便,并且成本很低,价格便宜。但多属于焦油染料,无营养,对人体有害,其毒性主要是本身的化学性质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在人体代谢活动中产生有害物质。
食用合成色素
赤藓红的溶解性(25℃)
溶剂
溶解度
水
9.0%
50%乙醇
1.0%
75%乙醇
0.6%
丙二醇
6.0%
甘油
16.0%
食用合成色素
毒性
1974年, ADI为0~2.5mg/kg 1984年, ADI为0~1.25mg/kg 1986年, ADI为0~0.6mg/kg 1988年, ADI为0~0.05mg/kg 1990年, ADI为0~0.1mg/kg
食品添加剂04 食用着色剂PPT课件
使物质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具有吸收峰的基团叫生色 基,如:-N=N-, -N=O, C=S, C=C , C=O等。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当 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 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基)如: -OH, -OR, -NH2, -NHR, -NR2, -SR, -Cl, -Br 等
酮类
β-花青素系
醌 蒽醌 系
萘醌
甜菜苷、甜菜红 紫胶酸、紫胶红 胭脂红酸、胭脂红 紫根色素
红 红~红紫 红~红紫 紫
红甜菜 紫胶虫 胭脂虫 紫根
栀子蓝
蓝
栀子酶处理
其 他 栀子红 焦糖
红紫 褐
栀子酶处理 糖类焙烤
氧化铁
红褐
合成
9. 常用的食用天然色素有哪些?
一、花色素苷
(一)萝卜红 (四)越桔红 (七)桑椹红
(二)酸枣色
六、四吡咯类(卟啉类)
(一)叶绿素铜钠 (二)血红素
七、其他
(一)甜菜红 (二)天然苋菜红 (三)落葵红 (四)焦糖色
常见的天然色素
1 吡咯类色素 (1)叶绿素 能使蔬菜和未成熟的果实呈现绿色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分解酶,叶绿素如用60-75℃的
热水进行烫漂,使叶绿素水解酶失去活性,则可保 持其绿色,绿色蔬菜在加工前,用石灰水或氢氧化 镁处理以提高PH,能减少脱镁叶绿素的形成,可保 持蔬菜的色泽,但用碱过多时能损害植物的组织及 风味。
植物色素(甜菜红、叶绿素、胡箩卜素) 动物色素(紫胶红、胭脂虫红、虾青素) 微生物色素 (红曲红)
按溶解性分:
• 油溶性( β-胡萝卜素 、辣椒红、姜黄) • 水溶性(苋菜红 、胭脂红、赤藓红 、柠檬黄 )
按结构分:
食品添加剂:第五章 食用色素
按来源分为:
一、叶绿素 1、结构特征:
第二节
四吡咯色素
叶绿素是含镁的四吡咯衍生物,由4个吡咯环经甲烯 基桥连而成的完全共轭的闭合环——卟啉环(头部) 组成。由脱镁叶绿素母环、叶绿醇(尾部)、含羰基 副环、二价镁离子等组成 。 H C R CH
2
H 3C NH N N HN NH N N H3 C HN
(二)食品色素的作用:
食品色泽是食品主要感官质量指标之一,决定食品品
质和可接受性的重要因素。
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常常遇到食品色泽变化的情
况;
食品加工中控制食品色泽主要包括: 护色:选择具有适当成熟度的原料,力求有效、温和
快速地加工食品,尽量在加工贮藏中保证色素少经水损 失、少接触氧、避光、避免强酸强碱条件、避免过热、 避免与金属接触及可利用适当的护色剂处理等。
第五章 食用色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食品色素的概念、分类和常见的食品色素的名 称。 掌握常见食品天然色素的化学结构、性质和在食品 储藏加工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食品加工储藏过程中控制色泽的一些技术及其 原理。
第一节 概述
食品的色泽是构成食品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美 丽而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食品颜色能诱导人的食欲, 相反,不正常、不自然、不均匀的食品颜色常认为是 劣质、变质或工艺不良的食品,因此,保持或赋予食 品以良好的色泽是食品科学技术中的重要问题。
主要的食品色素都是有机物,具有发色团和助色团结
构。 (1)发色团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基团被 称为发色团,常见发色团是具有多个双键的共轭体系。 如: C=C , C=O, -N=N- , -N=O, C=S等。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十一章 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11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十一章着色剂二、学习的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述着色剂的功效和使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食品着色剂的概念,了解食品着色剂的作用,具备在实际应用中把握食品着色剂的特点与正确发挥食品着色剂功效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握各类食品着色剂的作用和特点与正确发挥食品着色剂功效难点:也是把握各类食品着色剂的作用和特点与正确发挥食品着色剂功效四、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讨论、讲授等2、辅导手段:自习辅导;习题指导。
3、学时分配:2学时;4、教学内容:第十一章着色剂11.1 着色剂概述食品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食品的颜色是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具有鲜艳的色泽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增进食欲。
很多天然食品都有很好的色泽,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热、氧化等各种原因,食品容易发生褪色甚至变色,严重影响食品的感官质量。
因此在食品加工中为了更好地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色泽,需要向食品中添加食品着色剂。
食品着色剂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两大类。
食品合成着色剂,也称为食品合成染料,是用人工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着色剂。
合成着色剂的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但安全性低。
其按化学结构可分成两类:偶氮类着色剂和非偶氮类着色剂。
油溶性偶氮类着色剂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内不易排出体外,毒性较大,目前基本上不再使用。
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较容易排出体外,毒性较低,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合成着色剂有相当一部分是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
此外,食品合成着色剂还包括色淀和正在研制的不吸收的聚合着色剂。
色淀是由水溶性着色剂沉淀在允许使用的不溶性基质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其着色剂部分是允许使用的合成着色剂,基质部分多为氧化铝,称之为铝淀。
食品天然着色剂主要是由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常用的有叶绿素铜钠、红曲色素、甜菜红、辣椒红素、红花黄色素、姜黄、β—胡萝卜素、紫胶红、越橘红、黑豆红、栀子黄等。
《食品添加剂色素》课件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监管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色素的使用量、标签要求以及适用的食品类别, 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
应用范围和例子
糖果
色素常用于制作各种缤纷多彩的糖果,如果冻、软 糖和棒棒糖。
冰淇淋
色素可以增添冰淇淋的色彩,使其更加吸引人,例 如彩虹冰淇淋。
替代和发展趋势
1功能,
例如抗氧化、抗菌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
需求。
3
天然替代品
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天然食品,天然色 素替代合成色素的趋势日益增长。
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和环保的色素生产技术,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和总结
食品添加剂色素在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作用,为食品增色、提亮和改善口感。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色素,并关注 替代和发展趋势,追求更健康和可持续的食品生产。
天然色素
从自然食材中提取的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
合成色素
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色素,如日落黄、染料红等。
催色剂
能增强或改变食品颜色的物质,如氮气、二氧化硫等。
安全性评估
食品添加剂色素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其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的重要步骤。 评估过程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以确定其毒性和耐受性。
国家监管标准
《食品添加剂色素》PPT 课件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食品添加剂色素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包括其安全性评估 和国家监管标准。我们将探讨色素的应用范围和例子,并展望替代和发展趋 势。
定义和作用
食品添加剂色素是指用于调节食品颜色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增加食品的吸 引力和美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食品类别。
分类和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色素缺点: 1. 较难溶解,不易上色均匀。 2. 染着性较差,某些与食品原料反应而褪色。 3. 坚牢度较差,局限性(温度,光照,PH, 氧化等)。 4. 难调色。不同色素相溶性差,难调。 5. 成分复杂,易产生沉淀,混浊等现象。 6. 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金属离子作用下 发生分解。变色,生成不溶盐类。
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质 (动植物或微生物代 谢产物)
缺点:难溶,着色不均,稳定性差等。 优点:多数安全,但必须进行毒性实验
合成色素:从煤焦油中制取或以芳香烃化合物 为原料合成
特点:性质稳定,着色力强,成本低廉 近年发现多数有害
茜草,别名血见愁、土丹参、红内消等。茜草科植物,多年生攀 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叶四片轮 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有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 至窄卵形,浆果球形,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 月,果期8-10 月。茜草在我国分布广泛,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 林缘,春、秋季采挖。 茜草色素(Madder root colour)可谓是一种驰名中外的古老的 天然植物绿色色素。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即将其应用于丝绸织品、 药品等方面。茜草色素远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汉武帝时代即开始 作为丝绸织品的色素。史书有“染绛茜草也”的记载,并为我国 灿烂的丝绸之路文化的兴起、发展和兴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消费者对更天然、更安全化妆品的追崇,绿色化妆品逐步走 进人们的生活。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功效好、副作 用小, 无过敏现象, 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茜草色素, 可以尝试应用于绿色化妆品的天然色素。
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1.红曲米 (1) 醇溶性 (2) 对pH变化稳定,耐光,耐热 (3) 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着色力强
2.焦糖 用铵盐作为催化剂时,生成4-甲基咪唑,引起动物
惊厥 限量、限制使用范围(碳酸饮料、黄酒、葡萄酒)
3.甜菜红:植物类色素,不限量 4.虫胶红(紫胶红)
紫胶虫分泌,属蒽酮衍生物,不得超过0.5mg/kg 5.β-胡萝卜素:属营养素 6.番茄红素:属类胡萝卜素,抗氧化,但不稳定
一、食用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是指存在于自然资源中的有色
物质。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
素和微生物色素和无机色素; 按照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毗咯衍生物、
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色素、酮类衍生物、 醌类衍生物等;
按溶解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水溶性色素和 脂溶性色素。
•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红 花黄、紫胶红越橘红、辣椒红,辣椒橙、焦 糖色、焦糖色生产焦糖色、红米红,菊花黄 浸膏,黑豆红、高梁红、玉米黄、萝卜红; 可可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 伦红、桅子黄、桅子兰,沙棘黄、玫瑰茄红、 橡子壳棕,NP红、多惠柯棕,桑椹红、天 然芥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花生农红、 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兰、植物炭黑,密 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茶绿色素、柑橘 黄,姻脂树橙、胭脂虫红等
2.1 食品着色剂
定义:又称色素,是通过使食品着色后改善其感 观性状,增进食欲的一类物质。
作用:
(1)使制品色泽统一; (2)刺激消费者购买食欲; (3)改善加工食品的色泽; (4)增加营养、疗效作用; (5)通过颜色区分、识别食品;
光的三原色RGB——红、绿、蓝
假如两种色光( 单色光或复色光 ) 以适当地比例 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 “互为补色”。 例如,红色光和 青色光为互为补色光;品红与绿、 黄与蓝、亦即三原色中任—种原色对其余两种的 混合色光都互为补色。补色相减 ( 如颜料配色时。 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 ) 时,就成 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 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 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用于酸性食品如葡萄酒、 饮料、果酱、果冻等食 品的着色。
•来 源:从红甘蓝的叶 中提取、精制而成。主 要由花青素、黄酮等组 成。
1.叶绿素铜钠盐
用途:天然食用色素,本 品可用于青豌豆着色、薄荷
酒着色等 来源:蚕沙、竹叶、芭蕉 叶、芦苇及菠菜叶中提取。
甜菜红色素
紫胶红色素
又名虫胶红,是从 昆虫分泌物紫梗 中提出的天然食 用色素。为红色 粉末,与其他天 然食用色素相比, 它的纯度高,着 色力较强,对光 和热的稳定性好。
•橘子黄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本品可用于面条,糖 果,饼干,饮料,酒 类等食品着色
• 来 源:茜草科植物、 橘子。
•甘蓝红色素
➢来 源:菊科植物红花 的花瓣。
姜黄色素
为姜科植物姜 黄(中药)的 根茎,冬季或 早春采挖,洗 净,除去细根, 煮或蒸至透心, 晒干
焦糖色素
由饴糖或蔗 糖在高温下进行 不完全分解并脱 水而形成的物质。 使用氨水、硫酸 铵、碳酸氢铵及 尿素做催化剂者 为氨法酱色。 (非氨法酱色是 允许食品添加 的)。
提取方法
红曲红色素
•用途:适应于酸性食品、饮 料、汽酒、冰淇淋、糖果、 干酒和红酒等方面的着色, 特别是葡萄酒最理想的着色 剂。
•来源:以大米为原料蒸熟、 接种、培养、提取、浓缩成 为液体产品或加工成固体产 品,其水溶性好、耐光、耐 热、耐酸、呈宝石红。
•红花黄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本品可用于茶,饮料, 高级点心,面条,糖果, 饼干,罐头和酒类等食 品着色。
二、食用天然色素的特性及提取方法
优点: 1.天然色素多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 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 2.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 3.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的色调 比较自然。 4.动植物来源稳定 5.使用天然材料可进一步深加工 6.环境污染小
苏丹红一号”色素
含有苏丹红成分的食品
苏丹一号染色剂含有 “偶氮苯”,当“偶氮苯” 被降解后,就会产生“苯 胺”,这是一种中等毒性 的致癌物。过量的“苯胺” 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 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 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 系统和其他脏器受损,甚 至导致不孕症。
N N
O H
苏丹红一号[Sudan(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