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1)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倾听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
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终归是学生。
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
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
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
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
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
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
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
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
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
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在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班主任工作。
在班里,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特别是随班就读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多鼓励表扬他们,将他们融于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学习。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连续三年担任班主任,今年担任了401班的班主任。
我始终把德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刻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每次我在学生面前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人帮我拿东西时,我会对他们说“谢谢”;不小心碰到了哪个孩子,我会对他说“对不起”,他们也都受我的影响变得很有礼貌。
课堂上,我也尽量创设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有一次,因故不能及时回到教室组织学生就餐,一个学生跑下楼,接过我手里的东西,说:“老师,你快去吃吧,我已经帮你盛好了。
”顿时心里暖暖的,回到教室一看,有的孩子已经吃完了,正有序组织学生放餐盘,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突然觉得我的孩子们长大了。
上课前,走进教室发现地上有纸屑时,不是大声训斥,而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孩子们也争相恐后地行动起来。
这样通过自己点滴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帮他们树立优良的品格和行为习惯,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付出总有回报,因为平时的积累,我连续两个学期获得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二、关爱学生,点燃火花作为班主任,我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通过与家长微信、电话、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做好转化工作。
我是这么做的:每天早晨走进教室,基本上会给学生们一个微笑,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早上上学路上是不是注意安全了……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了老师很在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
走进学生心灵 做学生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引路人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怎样走进学生心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当好一名班主任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好养成教育,即对人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1.思想品德的培养。
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乐于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
2.道德品质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哪些社会公德;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应该遵守哪些职业道德;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3.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积极的创造精神,等等,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
4.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体能及安康的体魄,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健体。
5.交往素质的培养。
在养成教育中,要让学生学会办事,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应变的品质。
要想把上述教育抓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讲究“引”的艺术。
这个“引”要求班主任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
1.“引”好班干部。
指导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有一定的责任。
在此根底上从第二学期起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学生“轮流执政”,给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施展才能的时机。
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时机均等地得到锻炼,激发学生自觉培养积极向上、热情、自信的优良品质。
2.“引”好后进生。
对学习或纪律方面后进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约束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能自我约束,遇事冷静,做事有分寸;其次要进行制度制约,加强纪律教育,建立全班级管理制度;另外,要造成舆论约束,培养学生具有勤学守纪的良好行为。
加强与后进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3.“引”好家长。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终身教育的根底。
走进学生心灵作文

走进学生心灵作文英文回答:Walking into a student's mind is like entering a labyrinth,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surprises and challenges. As a student, I can say that our minds are constantly buzzing with thoughts,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that shape our daily lives.For example, there are times when I feel overwhelmed by the pressure to perform well in school. I often find myself juggling multiple assignm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ocial obligations, which can be mentally exhausting. This feeling of being pull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can create a sense of chaos in my mind, making it difficult to focus and stay motivated.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oments of pure joy and excitement that light up my mind. Whether it's acing a test, receiving praise from a teacher, or simply spending timewith friends, these positive experiences create a sense of fulfillment and happiness within me. It's like a burst of energy that fuels my passion for learning and growing as a person.中文回答:走进一个学生的心灵就像进入一个迷宫,充满了曲折、惊喜和挑战。
走进学生心灵的心得体会

走进学生心灵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接纳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我们教育者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学生,在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行为后,用心感知学生的内心状态。
学生有时也会明示或者暗示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例如诉说自己的困惑、疑虑,或者情绪低落等等。
这时,教育者不应冷漠对待,而应保持真诚地关注,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找到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化解心理上的困惑或疑虑。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良好的教育组织和社交环境,建立互信和互动的沟通机制,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思维导图、默写机制、感性影像等,激发学生视觉与听觉的体验,帮助他们形成多元化的感知方式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交环境的建设,鼓励
学生参加集体性活动、小组研讨等,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技能,
并及时给予慰问和赞赏,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获得感。
最后,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attitude,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安定。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
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让他
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掌握知识。
如此,才能真正读懂学生的内心,走近学生的心灵,提高教学
质量,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走进学生心灵

2、我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一切活动。
如果不了解学生,不深入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心理,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迷失方向。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部间去看学生的一举一动,去听学生的心声,去想学生的内心世界。
随时把学生的事装在自己的心里,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知识多去浇灌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我在平时的空余时间里,给学生摆谈,与学生经常交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了知识。
在摆谈一些爱国等方面的历史时,我满怀激情打动学生。
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我及时去帮助他。
前几年还没有免除学杂费时,我刚接到一个六年级的班级,遇到过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成绩平平,他很少别人说话,很多学生开始也不爱和他玩,我知道后,先主动和他交谈,经常在学习上关心他,接着我注意抓住他的优点在班上表扬他,最后他终于能够和同学们在一起了,在他的心里,他认为老师没有放弃他,后来成为了一名上等生。
我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打消了不平衡心理。
有一个学生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就不服气,私下说我不公平,为什么不狠狠评别的同学。
我知道后,叫他到办公室,好好地给他讲其中的原因,我给他说:“你已经是第二次没有完成作业,而其他个别的同学才第一次,而我是了解到的,再说老师这样严狠批评是为了你好,应该对你是一种倍加的关爱,想想,如果老师不管你,你会有进步,有收获吗?你要说老师偏心应该是偏你的心才对呀!你这不是在冤枉老师吗?”这个学生一下子脸红了,说:“老师,我错怪你了。
”我又补充到:“老师巴不得班上每个同学都是好样的。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个学生很自豪,他还把我不是偏心的做法向同学们宣传开去。
的确,在以后的一些有点“体罚”学生的做法,我班的学生没有怨言,他们知道我都是在关爱他们,在重视他们。
总之,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班主任,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很精彩的。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摘要】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接触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建立师生信任关系、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发展、尊重和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声音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消除学生心结,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不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为了提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只有通过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唯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学生心灵,学生心结,了解内心,情感和情绪,师生信任关系,自我认知,情感管理能力,尊重,理解,倾听,处理情绪,教育基础,健康成长,心理健康。
1. 引言1.1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心灵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情感、想法和困扰。
如果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便能更好地指导和引导他们的成长。
通过与学生建立起深入的情感联系,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和稳固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必要性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必要性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微妙的,它包含着他们的情感、想法、认知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学生,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育目标。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背后的原因。
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

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进学生的心灵作文1小A,是我们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名同学,据前任老师讲,小A 考试常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同学们都烦她,因为她上课不守纪律,男生常常欺负她,学习不好嘛,好像大家在骨子里就看不起她。
课堂上,小A又开始说话了,我看了她好几眼,可她根本不看我。
听写本交上来,哎呀,她写的字根本让人无法辨认,而且空了许多格,一共十个词,小A只写对了两个字,而且还不规范。
我强压住怒火,告诉她要认真复习。
为了调动大家学语文尤其是写作文的兴趣,我在班里引导大家进行小说创作。
小A竟然第一个交上了一篇小说。
我一看,知道她是抄的,因为那内容全是《红楼梦》的原文,她还不嫌麻烦,一下子抄了七张作文稿纸。
我本想批评小A这种抄袭现象,但转念一想,平时要布置她写作业,她常不完成,这次,她可是主动抄了这么多呀?不行,批评只会降低她的学习与作业的热情,我何不假装不知道,让她在抄写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呢?于是,我在班上大力表扬小A,称她是班里第一个勇于进行小说创作尝试的人。
那节课下来,我意外地发现她竟听得那样认真。
之后的日子里,我在小A的日记中,经常鼓励她写字进步了,内容充实了等等。
慢慢的,她的日记越写越多,而且真的越来越工整了。
一天,小A悄悄找到我,要我给她一张照片,我问她做什么用,她说想贴到毕业留言簿上留作纪念。
在往常,这种事经常有。
我从未答应过任何同学,因为我怕影响他们的学习,更不愿让他们互相攀比着都来给我要照片。
我望着那双渴望又有些怯意的眼睛,犹豫了,若不给她,可能会让她失望的。
我对她说:“这样吧,明天我给你带照片来,但请先不要贴到你的留言簿上,也不要告诉任何同学你有我的照片,好吗?”小A高兴地答应了,快乐立刻写在了她的脸上……在这之后,小A的听写本上错字越来越少,字也写得越来越工整了。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XXX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师只有奉献纯洁的教育爱,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针对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怎样关爱学生的成长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讽刺、责难、体罚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
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现在我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的机会。
课堂上的提问、计算练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我班里有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可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又没仔细读题的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可是我并没有放弃她。
我总是很亲切的叫她小乖乖,上课时经常请她起往返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开始,只要我一喊她的名字,同学们就捧腹大笑,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的举手回覆了,我便及时的表扬她:“回覆的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前进了,老师信赖你还会表现地更好。
”她便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二、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歧视后进生。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学感悟体会

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往提到师生关系,往往便会想起“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
这样的师生关系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的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定位。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是“你一一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们喜欢老师,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那怎样才能构建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善待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1、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首先,教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
记得在教学数字0——10的写法时,我经常在田字格上范写,没想到,有一个学生在课后对我说:“老师,说出来您别生气,其实您的0写得很难看……”诚惶诚恐的语气与不容辞驳的事实,让我又羞又愧。
第二天我放下了老师的架子,公开了学生说话的内容,并当众宣布:“这堂课,我先当回学生,请全班同学当老师,指出我写得不好的数字J学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缺乏之处,令我一阵汗颜。
我在他们纠正下反复的写,写得特别认真,终于“老师”们给我热烈的掌声,让我这个“学生”激动不已。
此后,我讲课如履薄冰。
每次上课前必先下一番功夫,生怕被学生挑出毛病。
渐渐地那种尴尬变少了。
没想到,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学生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更可喜的是以后的每堂课学生学的特别认真,因为他们时时想当我的“老师” 呀!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我能行”。
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
如“XX你看义义的写字姿势多好啊J “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成长关键在于心灵深处的成长,而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就是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要和烦恼,了解他们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以及支持和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心态和习惯。
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他们的话语和行为,都可以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世界。
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个别的谈话、班会等方式,了解每个孩子的想法和经历。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在交流时过于指责或批评,否则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和有防备心理。
与学生建立正面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愿意将他们真正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
其次,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就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求。
学生处于成长期中,心理和生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求。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身体正处于“峰值成长期”,心理上则会经历自我认知和身份建立的阶段。
此时,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身心发展,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社交关系、发展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
并且这一过程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又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
再次,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就需要认识到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要了解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情绪稳定等方面。
有一些学生或许不能很好地处理家庭矛盾或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而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情感、学习、行为和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对此有所准备并主动关心。
最后,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就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引导的方面之一。
只有拥有正常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让学生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及互动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和掌握,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等各项服务,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心理健康习惯,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俗话说:“话是开心斧,情到自然开。
教师的语言饱含学识与文化修养,能够折射出其独特的人格与品格的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下面就将我的所学、所思、所悟。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向各位做个汇报,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给与指点。
一、老师只有真的了解学生,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孩子的反叛,往往因为教育者说话太多,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的效果就不同,很多话都是好话,就是说不到孩子心里去。
因为,一句话中,语言只占百分之十五,表情占百分之三十,人说话的状态占百分之五十五。
那么怎样让学生听得进去呢?了解学生是师爱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有其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所需要老师关爱的内容各不相同。
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学生,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谈心。
打开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
了解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快乐与辛酸、成功与失败、顺畅与坎坷,尤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工作,是否单亲,对学生的期望,人际交往关系,从而找准师爱的切入点。
因人而异,把爱倾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不重复,不啰唆。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
学生才听得进去。
关心学生的精神需要,随时准备与其回应、交流。
尊重信任学生、个性能激发创造。
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即使孪生子女。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尤其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个性中具有创造性的因素,因材施教。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教师能用爱点亮他们心中的灯,即使后进生也同样能走向成功。
(个案1)马自强刚入学时,调皮、捣蛋、不是不完成作业,就是动手打人,并且满嘴脏话,骂人。
令家长失望,令老师头疼。
英语、数学、语文三科成绩,只在及格边缘,心情不好就不做、白板,并且不接受批评,很难承认自己的错误。
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

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沟通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推开心灵之门,我看见了一抹阳光正值开学,我站在教室门口微笑地看着孩子们进进出出,他们青春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活力与朝气,其中还有不少孩子们停下来与我打招呼,看着他们写满了快乐的眼睛,我的心里充满了对新学期美好的向往。
就在这时,我的视野里突然出现了一对行为略微怪异的母子:一位略显疲惫的母亲带着一位一直低着头的瘦弱的男孩左右张望,不时抬起头,看看班牌,又摇摇头继续往前走。
我走到他们面前问:“请问您是有遇到什么问题吗?”孩子还是低着头看着前面,只是似乎因为我的到来更紧张了些,不停地咬着手指,头更低了,他母亲疑惑地看着我,然后问:“请问你知道初二八班在哪吗?我带孩子来报到。
”看着他们我心里似乎已经了然。
对着这位母亲微笑地说到:“你好,我是初二八班的班主任武老师。
”这个孩子,也还是低着头,唯一不同的是,头埋得更低了,两手不停地搅动着衣摆,像是很紧张的样子。
当我把他领进班里作自我介绍时,他只是小心翼翼地微微抬起头,双眼不安地左右张望,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叫…”说完就快速地跑回了自己的座位。
我开始观察这个寡言的孩子,我疑惑,他不爱说话的原因是什么?我渐渐了解到他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从小没人管他,成绩普通,渐渐没有自信,封锁起了自己的心灵之门.有一天,我在学校又碰见了他一个人孤零零地低着头走路,我停下脚步,大声地笑着朝他喊道:“你怎么不给我打招呼呀?”他像是惊到了,停下脚步,但马上又继续低着头走了,只是微微颤抖的双手透露出他内心的情绪的起伏。
此刻,我有点失落,我回到办公室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我提到“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怕老师,我们课后是朋友呀,是老师哪里做的不好吗?需要我老师帮助可以主动来找我,老师希望你是阳光向上的孩子”。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
期待已久的中考分数终于下来了,学生成绩斐然,一中上线7人,二中以上人数30人,巩固率100%,从开学到中考结束,没有一个学生流失。
学生与家长非常满意,纷纷打来电话,表达谢意!与此同时,今年参加高考的近三十名学生也相约聚在我家,向我报喜:南开的、华科的、武大的、武汉理工的……好不热闹!一种职业的幸福感油不过生!回首多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工作,让人感受走进学生,唤醒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心灵交流的魅力!让学生很体面地坐在教室里——心灵交流的基点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因为各方面原因,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绝绝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学生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留守在家,家庭教育、管理严重缺失,部分学生分化过早,不完成作业、玩游戏、厌学、逃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成天玩手机,听MP4等,成为老师、班级不受欢迎的角色,于是丧失信心、自卑,最后导致辍学。
为了尽可能不让这部分学生流失,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很体面地坐在教室,不自卑,受老师的注重,并积极学习,学有所获。
为做到这些,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1、在座位上消除“等级”,不以成绩好坏排座位,贴标签。
座位每4周换一次,让每位学生都有坐在靠前、靠中间座位的机会,并搭配好同桌,以便帮扶。
2、一个月之内,与每位学生至少沟通一次,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有些疑问即时予以指导、引导、建议,并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觉到自己“被注重”,不是多余的,或说可有可无的,使自己尽早融入到班集体中。
3、教师检查作业时,弹性检查。
在作业是否有做上一视同仁,在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做到心中有数,分层要求。
只要尽了力,有进步,就要表扬。
让学困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与优生一样也很高,老师并未放弃自己,自己还“被重视”着。
4、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不凭印象,不凭好恶,一视同仁。
5、经常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的舞台,寻找他们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让他们具有“成就感”,能“被尊重”,感到坐在教室里并不比别人差,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得到学生的认同——心灵交流的桥梁因为种种原因,时下的学生不好管,难管,学生不喜欢老师管。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与学生建立深厚的联系:1.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信息,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与学生交流时,可以问问他们在学校以外的事情,以显示你对他们的关心。
2.倾听是关键:当学生与你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时,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说完自己的想法。
通过倾听,你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建议。
3.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避免将学生简单地分类或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对待他们。
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4.鼓励积极的行为和情绪: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行为。
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或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不良情绪时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5.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互信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基础。
通过真诚的交流和关心,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善意。
在与学生互动时,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批评和指责,而是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与学生沟通。
6.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学生也有情感上的需求。
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尽力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拥抱或安慰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
7.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情绪状态,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支持策略。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时间和耐心。
通过以上建议,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
请记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用理解和关爱去对待他们。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和学生打交道了十多年。
回首走过的路,满是学生的身影,他们的故事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一、微笑,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我天生爱笑,生性耿直,别人说我很阳光,很有亲和力。
我记忆中老师都是很威严的,我怕问他们题目,怕他们说我愚蠢,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从我走上教师岗位的那天起,我决心不让学生对我有这样一个印象。
我始终微笑地面对学生,不管在课上还是课下,让他们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有时学生开小差或是讲话,我微笑地盯着他(她),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开始认真听讲。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我也乐意帮他们解答。
不到一个星期,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
学生很信任我,和我相处很融洽。
电会071班的周琴同学在评教评学时说:彭老师像一个微笑天使,就是生气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容。
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卡耐基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
它丰富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
它产生在一刹那间,却给人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二、体贴,让我和学生成了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能够在自己寒冷时送上一件棉衣,口渴时递上一杯香茶,饥饿时奉上一席饭菜……这些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呵护,也都是关怀备至的体贴。
可以说体贴是一腔关爱,是一杯慰藉,是一房温暖,是成为朋友的必备条件。
作为一名老师,我始终把这些学生当作是我的弟弟妹妹,除了尽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还经常和学生沟通,和学生打成一片,告诉他们如何先做人、后做事,特别是女生要自尊、自强、自爱,自立。
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记得在2002年,会计17班有一个女生脸上被虫叮咬,整张脸都是疙瘩,通红的,很可怕。
她上课的时候很少抬头,下意识的用手挡着脸。
下课了我和她聊起来,她说她晚上在睡觉的时候被一种不知名的虫子叮咬过,已经用药了,还有其它一些同学也被咬过,没有她严重。
之后的一个多星期,她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看着她,我很难受。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一、问题背景新课程的实施,赋予师生关系以新的定义: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知己。
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主体,视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允许他们自由发展,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新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对于问题的觉醒。
虽然处在教育前线的老师也深深知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却往往仍以变相的“师道尊严”来压制学生。
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老师的唠叨、习惯了心灵的封闭,也习惯性地以“乖乖”的沉默来对付老师的教导。
这样的情形在新课程实施中仍是屡见不鲜的。
要走出这样的迷途,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具体问题情境描述伟强恭敬地站在我的面前,十分温顺的样子。
他的嘴里不断地重复着“嗯”“好的”“知道”之类的话。
当我问他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怎么好,是不是心里有点难过的时候,他也说没有。
我知道,他的心是封闭的,根本不愿意向老师诉说自己心中的想法。
伟强的成绩处于班级的最后几名。
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每次都会完成,但一般都是潦草地完成。
任课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要求他认真地完成作业。
他会爽快地答应,但之后的作业仍然照旧,没有丝毫的改进。
看着伟强成熟的脸,想着多少次在晚自修看到的他脸上的严肃的表情,总觉得伟强不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
他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少违反纪律。
也不可能由于他的毅力问题而导致他学习方面的落后。
我想,可能就是因为他的自负,他才没办法接受老师的意见。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若不走进他的心灵,就没办法和他进行真诚的交流,也就不能调整他的心态。
三、问题的解决伟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我很想找到一个和他交谈的突破口,深入他的心灵。
终于有一天,我在同学口中知道伟强和几位同学曾约定毕业以后出国发展,建立自己的公司。
这个信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我又把伟强叫到我的办公室。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以学生的角度,探索走进学生心灵的方式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关注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倾听学生的声音。
只有通过真正倾听,我们才能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困扰。
要实现这一点,教育者应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开展个人心理咨询等活动,以促进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是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窗口。
要想有效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者需要关注、认真对待学生的情绪变化。
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反应,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并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帮助。
此外,教育者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内心的困扰和挑战。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重要景观。
教育者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育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只有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四、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这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以帮助那些可能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五、培养正向心态与人生观学生内心的成长离不开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生观。
教育者应该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能够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并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心,必须要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尤其是正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离开了爱,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作为教师只有向学生倾注所有的爱,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我认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把微笑送给学生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
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我决定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
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班主任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这种快乐幸福源于孩子的成长,进步;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这种辛苦琐碎会消失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
选择了老师就是选择了爱,选择了班主任就是选择了奉献。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
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会取得成功。
我觉得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尊重、相信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二是指教师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涵义:其一是指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集体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
很多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
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在教师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
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更能走进学生心灵。
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点开始和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
有位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即使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即使他能够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
”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对于男生我采用勾肩搭背闲侃法,对于女生我采用漫不经心访谈法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体现了爱心和宽容。
如我班的一位同学,总是不爱上学,有逃学行为。
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动交谈,以真心打动他,让他感觉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特殊的朋友。
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住宿吃不了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从而转变了他的观点,现在此学生再也不逃学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
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二、详细的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
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底细”,教师的工作才能对号入座、对症下药,才能由外在的表现洞察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主要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爱好、对学习的态度、习惯养成等方面。
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走访或电话联系了全班学生家庭,和一些他们以前的老师。
走近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知己知彼。
教师知晓了这些,就为走进学生的心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随时的反应并给予即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注重,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的是交谈。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教育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工作,更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协助人。
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办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谈心工作,它细腻、实用、有人情味。
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于同学和王同学,在一段时期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均是因为心理、家庭与情感引起。
我一面与家长沟通,一面与他们多次沟通,使他们从感情的旋涡、家庭的复杂关系和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很快的走出来,他们的家庭关系跟和谐、把握感情更成熟和学习成绩上升更快了。
三、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教师,一种光辉的职业,被社会各界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对立面。
每一位学生在尊敬的基础上都渴望教师能放下尊贵的身架,坦诚、平等地走进自己的心灵,成为能够倾诉的朋友。
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更自觉地认同你,并接受你的教导。
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也要学会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班级的事让学生自己干,例如我班的班会、黑板报等。
要充分信任学生,并能宽容学生,我经常给学生说:我允许你们犯错,你们毕竟是孩子,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决不允许犯第三遍,因为事不过三,到那时,你们一定觉得没有尊重我,因为尊重是相互的。
我班有一个同学因为众多因素,导致与家长、同学关系紧张,成绩直线下滑,后来我了解情况后找他的家长和同学面谈多次,并协助他分析他所面临的状况和回出现的后果后,现在A的变化真的很大,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对朋友,她都能以礼相待,学习态度也更好啦。
因为我经常会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所以他们也把我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总会对我说。
身上长痘痘,今天遇到了一件什么高兴或烦恼的事,某某说话不文明,谁进了网吧,大事小事,不要我去问,我都会了如指掌。
从中我也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实行教育。
老师只有放下姿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
也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持续的学习与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班主任要有闪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等都要求我们要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深的专业水准和全面的知识,这些要靠我们持续的学习而来。
五、绝对保守我所知道的学生的秘密
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在我们普通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如此。
只有我们能保守这属于我们之间的秘密,学生才愿意相信我们,才愿意把他们说知道的告诉我们。
多年的实践使我感悟到: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一片蓝天,绿化一片沃土,这是我们神圣不可推卸的职责。
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心换心,维护学生自尊心,协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如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角落,如春风,拂去学生心灵的每一粒尘埃,如细雨,滋润学生的每一寸心田. 正是因为走进了学生了心灵,了解了学生,理解了学生、关心了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