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半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这是孟子的主张。
故选B。
荀子主张君舟民水,故排除A。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排除C。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没有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排除D。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
A. “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提出宣扬“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顺应了汉武帝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使新儒学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故A项符合题意。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手段,不是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故排除。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两个特点,与题意无关。
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这是道家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的理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的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南宋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存天理,灭人欲”。
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AB体现唯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D为汉代董仲舒提出。
下列思想家中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 王阳明
B. 程颢
C. 朱熹
D. 程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故A正确。
程颢、程颐、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他们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故B、C、D错误。
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
A. 阴阳二气
B. 道
C. 理
D. 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李贽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是:“万物皆生于两”,两即阴阳二气,古A项正确。
BCD与题无关。
战国时期在人与自然上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思想家是
A. 孟子和荀子
B. 墨子和庄子
C. 荀子和庄子
D. 韩非子和孟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庄子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故C项正确。
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中,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D
【解析】
试题李贽的思想主要是反对理学的虚伪,反传统、权威提出童心说;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理气关系问题上,王夫之坚持“理依于气”的气本论驳斥了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观点;坚持“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的唯物主义道器观,系统地驳斥了割裂、颠倒道器关系的唯心主义思想。
黄宗羲哲学上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
体,公共之物也”。
具有唯物论的特色。
“盈天地皆心也”的观点又有唯心论的倾向。
这与黄宗羲服役阳明学,深受其影响有关。
黄认为王学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两者别无二致。
顾炎武的世界观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盈天地之间者气也,气之盛者为神,神者天地之气,而人之心也”[1];又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
……虽孔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
”
王夫之在理气关系问题上,王夫之坚持“理依于气”的气本论驳斥了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观点;坚持“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的唯物主义道器观,系统地驳斥了割裂、颠倒道器关系的唯心主义思想。
他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所以选择D项。
选择题
创制中国古代最精密历法的天文学家是
A. 张衡
B. 僧一行
C. 梁令瓒
D. 郭守敬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应该是元朝的《授时历》,是由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制订的。
因此选D。
下列农书中属于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是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农书》
D. 《农桑辑要》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故A为正确选项。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博采古今,吸收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排除B。
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选项C排除。
《农桑辑要》是元朝初年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排除D。
选择题
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③“致良知”
④“经世致用”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晚期孔子的思想观点,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观点,③“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而④“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的一些思想家的思想观念,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A。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理学既具有超越的理性,又都带有情感的色彩。
他们
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
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 “格物致知”
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
”可知理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意即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的意义,故C项正确。
A项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排除。
“格物致知”是朱熹理学的认识论。
故B项排除。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故D项排除。
选择题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
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
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
选D项。
选择题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具有时代特色。
这个“时代”是指
A. 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B. 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时代
C.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处于明清时期,此时为封建时代的末期,A.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B.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时代、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以上说法都不是对明清时代的描述,故此题应选C项。
选择题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D
【解析】
选项D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他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这说明他
A. 要求限制君权
B. 具有民权思想
C. 提出主权在民
D. 推翻君主制度
【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顾炎武反对“独治”,即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
顾炎武的主张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本思想,而非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所以B项错误。
顾炎武没有提出主权在民、推翻君主制度的主张,故CD错误。
选择题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战国中后期”、“最能体现”,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C项“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儒学思想,D项“选贤举能”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三个选项都没有体现题干“思想领域融合”。
进一步可知,“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即体现儒家与法家观点相融合,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选择题
“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
这主要反映出
A. 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 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C.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D. 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依据所学及材料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可知,无论张载的“元气”说,还是朱熹的主张,都有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分析选项,D符合题意。
选择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C
【解析】
试题“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
因此选C,ABD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选择题
玉米在我国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关于玉米的种植最早可能出自
A. 《齐民要术》
B. 《氾胜之书》
C. 《农政全书》
D. 《农书》
【答案】C
【解析】
大约到了16世纪中期,玉米传到了我国,开始在中国进行种植。
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故选C。
《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时间不符,排除A;《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时间不符,排除B;《农书》是元代综合性农书,时间不符,排除D。
选择题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辨别航向,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轰击封建城堡,也可以制成爆竹燃放;印刷术可以印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也可以印佛经和老黄历。
”就此观点,甲乙两位同学展开争论。
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 甲正确,乙错误
B. 甲错误,乙正确
C. 甲、乙都正确
D. 甲、乙都错误
【答案】C
【解析】
试题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日趋没落的中国没有起到推进社会变革的作用,这与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故答案为C项。
选择题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该史书有可能是
A. 《汉书》
B. 《旧唐书》
C. 《宋史》
D. 《元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出现了“行省”,中国的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
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1283~1293年,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
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
这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粮食从南方直达北京,而且沟通了中国部分主要水系,加强了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对元朝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也起到一定作用。
选择题
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 地主阶级的权欲
B.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 地主阶级的要求
D. 法家思想的启示
【答案】B
【解析】
封建经济是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这就决定了当时的政权也会出现分散性,这就给藩镇割据提供了经济基础,为了防止分裂,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
地主阶级的权力欲望不是决定因素,故A项和C项错误。
法家思想属于这一套制度指导思想,不是决定因素,故D项错误。
选择题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
材料“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说明罗马法是近代大陆的法律基础,故选A;罗马法维系的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而欧洲近代是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所以罗马法不可能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排除
B;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民主制度而非资产阶级民主,排除C;人类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说罗马法改革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D。
选择题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
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答案】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B项明显错误,排除。
法国不是两党制国家,排除C项。
按照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国会掌握立法权,排除D项。
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农商一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
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这位学者认为
A. 孟子主张农商平等
B. 中国古代长期奉行孟子的经济思想
C. 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
D. 商鞅变法不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AC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孟子对于农商一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这一信息可知,孟子主张农商平等,所以A是正确的;根据材料意思可知,中国古代长期奉行商鞅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所以B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可排除B;依据“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所以C是正确的;依据“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可知,商鞅变法所倡导的重农抑商思想是有利于农业生产,不然是是不会“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的,所以D的说法是错误,故本题选AC。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创者,被誉为至圣。
下列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表
述正确的是
A. 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仁、礼
B. 他关注现实,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C. 他主持编纂了影响后世的《论语》
D. 他教育学生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答案】B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仁、礼应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论语》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而不是孔子所编纂。
故AC错误。
B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D体现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BD 正确。
选择题
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差异较大。
属于宋代以后儒家思想新发展的有
A. 经世致用
B. 民贵君轻
C. 心是万物本原
D. 仁者爱人
【答案】AC
【解析】
“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符合题目要求。
“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目要求。
“心是万物本原”是明代王阳明的思想,符合题目要求。
“仁者爱人”是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选AC。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A. 儒家思想具有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B. 书院注重辩论能力的养成
C.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D.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答案】A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非常重视个人修养,重视伦理道德的培养和维护,他将理学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故AC项正确。
B项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朱熹的“忠、孝、廉、节”的题字不能反映出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故BD错误。
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
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A. 以天下为己任
B. 凡为帝王皆贼也
C. 是非决于学校
D. 仁
【答案】A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BC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而是明清之际出现的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和批判,故排除。
以天下为己任出自《论语》,仁是孔子的思想,故AD体现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答案为AD。
明末清初,出现了一批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其共同之处是
A. 以“异端”自居
B.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 主张经世致用
D.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异端”是李贽对自己的称谓,不能体现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共同特点。
故A项错误。
明清之际具有唯物思想的仅王夫之一人,并非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点。
故B项错误。
由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故CD项正确。
东汉的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
A. 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B. 主持天文测量,编制《授时历》
C. 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见解
D. 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答案】A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东汉的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
仪,同时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故AC正确。
主持天文测量,编制《授时历》是元朝的郭守敬。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故BD排除。
假如你是生活在两汉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A. 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B. 利用《九章算术》计算谷仓容积
C. 参照《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
D. 借助《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答案】B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最早是在唐朝。
C《授时历》是元朝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故AC排除。
《九章算术》是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内容包括了谷仓容积的计算,《黄帝内经》是成书于西汉,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故BD正确。
选择题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通判
D. 军机大臣
【答案】BC
【解析】
“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群臣奏章和监察百官,“通判”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
所以,具有监察职能的是BC。
选择题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 秦朝设置三公九卿
B. 西汉设置中朝
C. 唐朝实行三省制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BD
【解析】
题干说的是近臣削弱中枢机构,三公九卿和三省制都属于中枢机构,属于被削弱的部分,故A和C排除,中朝又叫内朝,一般皇帝近臣,地位较低,直接贯彻皇帝意愿,是汉武帝用来牵制宰相的,清朝中枢机构是内阁,有了军机处内阁就形同虚设。
故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