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足矣
山东省中职语文教材目录
![山东省中职语文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839c0419ba1aa8114431d95a.png)
山东省中职语文教材目录(2015年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放歌如火的青春1. 我很重要毕淑敏2.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3.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4. 青春苏雪林5. 带上三句话上路李小刀第二单元编制多彩的梦想6.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7.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8.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9. 我的梦想史铁生10. 选对池塘钓大鱼雷恩•吉尔森第三单元弹奏生命的乐章11.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12.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3. 我的四季张洁14. 给我三天视力海伦•凯勒15. 热爱生命食指第四单元品读多味人生16. 一碗清汤荞麦面栗良平17. 项链莫泊桑18.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19.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20. 幼学纪事于是之第五单元扬起自信的风帆21. 过万重山漫想刘征22. 李白诗二首将进酒行路难23. 劝学荀况24. 民族自信力断想司空奇25. 古代发明三则李洪甫第六单元赏析自然的杰作26. 荷塘月色朱自清27. 台湾蝴蝶甲天下丛培香28. 石钟山记苏轼29. 雨中登泰山李健吾30. 忆青岛梁实秋第二册第一单元构筑情感的驿站1. 我的母亲老舍2.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3.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4. 论友谊培根5. 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第二单元擦拭理性的目光6. 师说韩愈7. 拿来主义鲁迅8. 思考的威力牛守贤9. 读《伊索寓言》钱钟书10. 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第三单元感知赤诚的心灵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2. 五人墓碑记张溥13.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14. 改变人类命运的犹太三星卞毓方15. 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第四单元漫步艺术的殿堂16. 明湖居听书刘鹗17.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8.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梁思成19.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柳鸣九20.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戴平第五单元透视历史的烟云21. 鸿门宴司马迁22. 新闻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23.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4. 落日朱启平25. 都江堰(节选)余秋雨第六单元审视文明的进程26. 张衡传范晔27.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冯骥才28. 读数时代南帆29.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30. 不该遗忘的废墟王英琦第三册第一单元面对职业的思考1.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马克思2. 学业•职业•事业朱光潜3.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苏力4. 工作与人生王小波5. 我的信念居里夫人第二单元培养敬业的精神6.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斯蒂芬•茨威格7. 创造宣言陶行知8. 寻找时传祥孙德宏9. 一张诊断书张拓10.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阿历克斯•哈利第三单元恪守处世的准则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十首足矣刘心武13. 绝品谈歌14. 心灵品管杏林子15. 宽容之乐松下幸之助第四单元把握成功的机遇16. 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王选17. 成长拉索尔•贝克18. 功课很重要比尔•盖茨19. 许振超,新时代的中国工人李丽辉宋学春20. 人生成功三部曲李开复第五单元徜徉诗歌的海洋21. 再别康桥徐志摩22. 致橡树舒婷23. 外国诗二首致大海普希金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24. 短诗二首断章卞之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25. 回答北岛第六单元领悟散文的神韵26. 故都的秋郁达夫27. 赤壁赋苏轼28.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29. 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30. 谈之美李国文第七单元走进小说的世界31. 阿Q正传(节选)鲁迅3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33.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34. 小小说二篇公民证阿•马里纳特一个小偷和失主的通信奥托•纳尔毕35. 荷花淀孙犁第八单元拉开戏剧的帷幕36. 雷雨(节选)曹禺37. 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38.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39. 茶馆(节选)老舍40. 穆桂英挂帅(节选)。
十首足矣(推荐5篇)
![十首足矣(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beb02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d.png)
十首足矣(推荐5篇)第一篇:十首足矣《十首足矣》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速读的方法。
2发掘所选唐诗所蕴涵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
3领悟本文质朴的语言,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视角。
教学重点:通过速读领悟文章的内涵。
文章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教学难点:文章形式和内涵的统一。
教学过程:1.速读全文,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来复述十首诗的作者、题目和内容。
它们分别是:孟郊的《游子吟》杜牧的《清明》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悯农》李白的《朝发白帝城》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可以选部分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
2.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香港“最受欢迎唐诗选举”展开话题。
唐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成千上万首唐诗中选出的10首,可谓名篇精品。
为什么这10首会受到欢迎,原因何在?由此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依次引录10首唐诗,评析其中所蕴涵的人性美。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10首唐诗的意境,最为推崇的是名列榜首的孟郊的《游子吟》。
因为诗中所歌颂的已不是单纯的狭义的母爱,而是诗中所蕴涵的对纯真人性的眷念与向往,并呼吁人们“保留一段热肠一片温情,不能见利而忘义,不能丧失良知”。
“慈母”这一诗歌意想所承载的思想内涵经过作者的阐释,显得更形象、更博大、更具体。
第3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报上所载的“一些令人难堪令人恶心乃至令人发指的报道”,从独特的视角做出假设——如果这些恶人读过一点唐诗,“引发出哪怕些微的感到与审美愉悦”,人性就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言辞中对唐诗所能产生的陶冶、教化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
这两段是作者着墨的重点,《游子吟》中所蕴涵的崇高人性美与报道中丧失人性的恶性相对照,更显出人性的珍贵与伟大。
接下来的9首,作者边录边析。
无论是《清明》中的绵绵人情,《静夜思》中的乡恋之情,还是《登鹳雀楼》、《乐游原。
中对人生的追求和彻悟,以及另外几首诗中对落花的怜惜、对野草的赞美、对劳动者挥洒汗水的关切……无不源于人世间最朴素、最纯真、最美好的人性。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ffc9370aa76e58fafab00340.png)
• • • • • • • • • 重点词语 呼吁( yù ) 气喘吁吁( xū) 深邃 ( suì ) 记载( zǎ) 三年五载(zǎi ) 载歌载( zǎi)舞 怨声载 i (zài )道 群殴 横( hèng )财 飞来横( hèng )祸 横( héng )挑鼻子竖挑眼 nüè 虐( )待 戏谑( ) 赎金 赚钱 起码 佳肴 xuè 残羹冷炙 针灸(jiǔ ) 精髓 ( suǐ) 永葆青春 强求
作者( 刘心武)的文学常识:
– 生于1942,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 – 短篇 ( )小说《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 《黑墙》、《ss白牙》 – 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 – 长篇小说有《钟鼓楼 》,《风过耳》、《四牌 楼》, – 纪实小说《5· 19长镜头》、《 公共汽车咏叹调 》 等。 – 并从事《红楼梦》研究和建筑评论,
贯穿全文的线索— 对纯真人性的(眷恋 )和(向往 )。
文章结尾的作用— 既点明(中心主题),又有使人掩 卷而回味无穷的意蕴。
铭记十首唐诗: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登鹳雀楼》 《 乐游原 》 《春 晓》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悯农》 《早发白帝城》 《回乡偶书》。
作者之所以十分推崇这十首诗的 原因: 因为这十首诗凝聚着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 ( 承袭)的精华,并且也体现 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 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 ) 悚(sǒng)然、 永( 葆 )荣华
三组近义词
• • • • 抚养和扶养:抚养是指 长辈 对晚辈、扶 养是指 晚辈对长辈。 贯穿和贯串:贯穿可用于 抽象事物,较多 用于形象事物。如:一条公路贯穿好几个 村庄; 贯串 只用于 抽象事物,如:一条线索贯 串全文。 违反和违犯:违反后跟的是纪律、规章制 度,违犯后跟的是 法律 。
2018-2019-山东春季高考作文-word范文 (5页)
![2018-2019-山东春季高考作文-word范文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31d26659b4daa58da1114a62.png)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山东春季高考作文
篇一:山东省201X年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作文
山东省201X年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作文
春天来了,小草沐浴着阳光,生命散发着绿色的光泽。小草高兴地说:“谢谢你,春天。”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定也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或事,请以“谢谢你,”为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考试既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01X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考试要求如下: 1.识记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 2.理解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常识及基本篇目的出处。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201X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现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如下: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2.应用
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1)单项能力。
(来自:WwW. : 山东春季高考 作文 )
①记叙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②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2)整篇作文。 ①准确理解题意。
②中心明确,立意新颖,选材得当,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③语言准确、通顺、得体。 ④结构合理,条理清楚。 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二、基本篇目(共75篇)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纲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f08bd56c0975f46527d3e19a.png)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识记(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2.理解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3.表达应用(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微信公众号:Jiuwes(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6)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气和节奏。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
(8)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识记(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着名作家作品知识。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能阅读新闻、科普等实用类文章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1.理解(1)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鉴赏评价(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何、之、为、而、则、以、其、于、乎、乃)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微信公众号:Jiuwes(3)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十首足矣-教案
![十首足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44307c850ad02df804107.png)
《十首足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背诵十首唐诗,理解十首唐诗蕴含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
2、能力目标:通过品读、赏析,培养学生品味教材的能力,欣赏课文独特的视角,理解作者倡导人们注重传统文化精华的用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背诵十首唐诗,理解十首唐诗蕴含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和行文特色,结合现实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竞赛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瀚的唐诗星空,星光灿烂,群星璀璨,仅见于《全唐诗》一书,就有2300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作。
其中李白、杜甫的诗名纵贯古今、名震中外,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诗人在各自的诗歌领域独树一帜、异彩纷呈。
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却认为:读唐诗十首足矣!那么这十首唐诗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这十首小诗能代表唐诗精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心武的《十首足矣》,感受其中的真谛。
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心武,当代作家。
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
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黑墙》《白牙》等。
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
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意蕴深厚。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十首足矣》5
![《十首足矣》5](https://img.taocdn.com/s3/m/59a5018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6.png)
《十首足矣》5《十首足矣》科目:语文班级:14升学课型:新授课时:第五课时备课人:苏大丽李华君备课时间:3.14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2能力目标:能从新的角度来体验、感悟这十首唐诗。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重点:通读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难点:能从新的角度来体验、感悟这十首唐诗。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二、通读全文,思考问题。
1、“在体味到人生有层楼可上的同时,又深知人生的有限,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吃透了这两首诗的精髓的人,又有哪位会短视到谋取近利而不顾廉耻、妄想永葆荣华而贪得无厌呢?”(1)这里的两首诗是指哪两首?。
(2)这两首唐诗表达出怎么样的意境?。
(3)解释词语。
度数。
2、“我想一个多少能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对野草这各最卑微事物枯荣的关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珍惜的美好情愫的人,他是决计不可能对活泼的粗暴戕害的。
”(1)解释词语:戕害:;情愫:。
(2)“最低等生物”是指什么?。
(3)“最卑微事物”是指什么?。
(4)“最普通的劳动者的汗珠”是从哪里引发出来的?。
(5)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一是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一是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反复咏诵这样一此明白如画而又美不胜收的诗句,我们灵魂上纵有厚尘积垢,总也能涤出一些真善美来吧?”(1)“一是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是从哪一首中引发出来的?。
(2)描绘了怎么样的“大自然的”景象?。
(3)“一是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是从哪一诗中引发出来的?。
(4)写出了怎么样的情愫?。
(5)由此,说明了什么?。
三、阅读最后一段课文:(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首首俱录这十首唐诗?是因为这十首唐诗为人们不了解吗?。
(2)“唱卡拉OK搓麻将‘抓黑叉’跳迪斯科练气功算命遛鸟养鱼喂猫饲狗再没有闲空吗?”一句一口气说下来,是不是太急了?能在中间加上一些缓冲一下的标点吗?应该怎么样加上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下来?。
十首足矣的十首古诗
![十首足矣的十首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5a4fc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0.png)
十首足矣的十首古诗
1.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4.王之涣的《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7.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8.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10.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065c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6.png)
阅读 第九单元把握结构探寻思路 单元指要 课文 1提醒幸福/毕淑敏 2过万重山漫想/刘征 3草莓/(波)雅·伊瓦什凯维奇 4海洋与生命/童裳亮 单元练习 第十单元揣摩技法品味语言 单元指要第3册内容简介
目录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语文(提高版)(第3册)(附学习卡/防伪标)》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 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及国家规划教材立项要求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 (提高版)第三册,系全套教材的实用语文分册。《语文(提高版)(第3册)(附学习卡/防伪标)》共8个单 元,即口语交际、社交书信;校园活动、办报征文;洽谈推销、合同广告;公务会议、行政公文;调研咨询、事 务文书;投诉报案、诉讼文书;演讲论辩、撰写讲稿;自荐应聘、求职书信。《语文(提高版)(第3册)(附学 习卡/防伪标)》创造性地将“口语听说训练”与“应用文读写训练”两部分内容融为一体,按照“双线并行”的 方式组织教学。各单元设有“单元指要”,概述单元教学要点后,选编示例和旁注(“应用文读写训练”示例前 还配有提示),体例新颖利教便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应用文读写能力。为保持整套教材统一 的风格和特色,后面编有“阶梯教室”(提高模块)和“语文天地”(特色模块),提供有关的练习和阅读材料, 旨在帮助学生感悟表达,拓宽视野。
本书可供中等职业学校不同学制、不同专业语文教学使用。
第1册
内容简介
目录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语文(提高版)(第1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及国家规划教材立项要求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提高版)第一册。全 书一至八单元共29篇课文。第一至第六单元是现代文阅读和基础写作部分,按“读写互动,双线并进”组织单元, 依序指导学生感知材料、摄取信息,领会意图、概括要点,观察生活、搜集素材,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第七单 元训练学生欣赏散文、感悟情意;第八单元为文言文阅读部分,重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名篇。各单元设有“单 元指要”,着重指明本单元学习重点;课文的“旁注”主要起导读提示作用,利教便学;每课后的“想与练”及 每单元的“单元练习”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促进其知能转化。“阶梯教室”是按照“提高模块”的要求构 建的,编排了一组综合学练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在感悟、表达方面循序渐进、逐级提高;“语文天地”是本教材 的“特色模块”,提供各种形式的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十首足矣》课件
![《十首足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8ce7f60242a8956bece4b4.png)
对《朝发白帝城》《回乡偶书》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朝发白帝城》:表达了遇赦后的喜悦心 情。 《回乡偶书》:写出了游子回乡的感受。 作者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把我们引到大 自然的奇瑰怀抱中。 《回乡偶书》将我们导入人世 间最朴素的人情中。
阅读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如此希望 人们读这十首诗?
这10首唐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我 们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 仰望的高度。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以此为荣。 但是现实中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却与此相反, 令人痛惜。 因此作者发自内心地呼吁,希望人们从 这10首常诵常新的唐诗中,感悟到基本的人 性和人情,从中吸取精华,熏陶人的心灵,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报得三春晖!
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大众化理解: 这是歌颂母爱的诗。 作者认为: 人生在世,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 所构成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 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 素,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 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对《清明》《静夜思》的理解
•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 学生对人性美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塑造健康的人格。
人性美: 人类优秀的道德品质。
题解
20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了“最受欢 迎唐诗选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其中选出 的十首展开话题,以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 解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 角度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指出 “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
---人生境界宏阔 ---人生有限 ---怜惜落花 ---关切野草 ---珍惜劳动者汗珠 ---自然奇瑰景色 ---最朴素的人情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484fc5da26fff705cc170a7d.png)
有节奏韵律,易于吟诵
有韵无律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
各小组选出另十首喜欢的唐诗,举行诵读鉴 赏比赛。
对落花的怜惜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对野草的关切
《悯农》
李绅
对普通劳动者的珍惜
《早发白帝城》李白
大自然的奇瑰
《回乡偶书》 贺知章
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
十首:
1、孟郊
2、杜牧 3、李白 4、王之涣 5、李商隐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登鹳雀楼》 《乐游原》
对纯真人性的眷念和向往 温馨的人性,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表达对乡情、亲情的热爱 感叹人生境界的宏阔 一种彻悟的心态 对落花等低等生物的怜惜 对野草等卑微事物的的关切 对普通劳动者的珍惜 赞美大自然的奇瑰 赞美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 人 性 美 和 人 文 关 怀
十首足矣
刘心武
作者介绍
当代作家
代表作:
作品涉及小说,纪实作品,随笔, 红楼研究,建筑评论等多方面。
短篇小说《班主任》 ——开“伤痕文学”的先河 长篇小说《钟鼓楼》 ——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树与林同在》 ——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体。
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之后,成为 《红楼梦》的积 极研究者,曾在 中央电视台《百 家讲坛》栏目就 秦可卿等专题做 过系列讲座,对 民间红学的蓬勃 发展起到推动作 用。
丑 恶 的 社 会 现 象
拓展思考:诗歌的教化
“小仓百人一首”, 简称“百人一首”。这是流行在日本中小学之 间的一种竞赛游戏。
大约早在七百五十年前,日本藤原定家选了自天智天皇至顺德天皇 之五百七十多年间的一百位著名歌人的作品,每人一首,共计一百首和 歌,将之书写在京都嵯峨小仓山别墅的屏风上,因称“小仓百人一首”。 到了江户时代初期,这百首和歌遂被制成纸牌,供人们在新年间做为一 种室内的游戏。至元禄时代已极为盛行。直至现代, 日本的中小学仍训 练学生们利用暑假期间,将这百首和歌背诵熟记,到了新年期间就举行 盛大的“百人一首”的竞赛游戏。 中国诗歌: 历史悠久,数量丰富 言志抒怀,情意深广 日本诗歌: 历史短暂,数量较少 即兴短歌
《十首足矣》(最新)PPT课件
![《十首足矣》(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bc89375ef7ba0d4b733b02.png)
❖ 这两首唐诗表现出一种追求真善美
的思想。无论是歌咏山水之美,还
是描写人情世故、社会状况的诗歌,
无不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且
也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好
的诗歌,虽明白如话,却又美不胜
收,韵味回荡无穷。可以净化人的
灵魂,陶冶人的性情,并且给人以
智能的启迪。
.
47
❖ 全文在十首唐诗中,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 傍晚时心情不快, ❖ 驾着车登上古原。 ❖ 夕阳啊无限美好, ❖ 只不过接近黄昏。
《乐游原》表达了人生苦短,要珍惜时间, 奉献自己的一切。
.
26
❖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和现实中那些追求名 利,只为自己、只顾眼前私利、贪得无厌等 种种丑恶行为形成了对比,表达作者希望人 们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并为此而奋斗美好 愿望。
全诗共六句30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
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
.
9
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 因这是歌颂母爱的诗。作者认为,人生在世, 无人不在羁旅之中。
❖ 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意象,早已超 越了狭义 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 个体生命的所有的外在因素。使我们对个体与 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 实的努力。因此,有此同感的人,必能领悟此 诗的内涵。
性
.
13
杜牧
❖ (803-852年),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 出的诗人。是宰相杜佑之孙。唐 文宗时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 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黄州、 睦州刺史等职。
❖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世 称“杜樊川”,著《樊川文集》。
山东省2023年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语文考试标准
![山东省2023年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语文考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23ba2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c.png)
语文考试标准一、考试范围和要求(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识记(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2.理解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3.表达应用(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6)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气和节奏。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
(8)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识记(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知识。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能阅读社科类文章、科普类文章、人物传记、新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1.理解(1)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鉴赏评价(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何、之、为、而、则、以、其、于、乎、乃、者、也)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2.分析综合(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析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4b4390e2f61fb7360b4c6599.png)
回乡偶书
贺知章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早发白帝城》《回乡偶书》 的理解
• • • • • 大众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回乡偶书》游子回乡的感受 作者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 瑰怀抱中 • 《回乡偶书》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 的人情中
十首足矣
刘 心 武
平邑电大职专技校 孙静
释题
• 十首”指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通过民意测验,采用投票 方式选出来的十首唐诗;“足矣”的意思是足够。
作者介绍
• 刘心武,当代作家, 生于1942年, 1977年发表短篇小 说《班主任》,开 “伤痕文学”的先 河,被认为是新时 期文学的发轫之作, 获首届全国短篇小 说首奖。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乐游原
李商隐
• 向晚意不适 • 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登鹳雀楼》《乐游原》 的理解
• • • • 大众化的理解: 《登鹳雀楼》人生境界的宏廓 《乐游原》人生有限 作者理解:
• 人生应该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但同时, 人生有限,要珍惜时间,懂得知足常乐, 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
春 晓
孟浩然
花 落 知 多 少
• • • •
夜 来 风 雨 声
处 处 闻 啼 鸟
春 眠 不 觉 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悯农
李绅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读书人是幸福人》公开课有感
![《读书人是幸福人》公开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cbfad5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9.png)
《读书人是幸福人》公开课有感第一篇:《读书人是幸福人》公开课有感《读书人是幸福人》公开课有感2014年10月11日,我很荣幸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参加了郑州市职业学校优质课评选,课题是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一直以来,阅读给予我的,是勇于面对压力、学会感受幸福、大胆的选择、学会珍惜时间、生命……公开课上,我就从朗读入手,步步提示学生去发现问题,结果学生真的就发现读书是快乐的,PPT课件中的贫困的读书男孩也是快乐的。
课堂上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室掌声不断,读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有这么多的好处,你愿意做个怎样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听到学生们的回答,我是由衷的欣慰……通过PPT课件,引导学生们明白: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如此,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知识和智慧。
著书的人都是极富生活经验的智者,他们会从生活中品味出各种各样的味道,有甜有苦,有酸有辣……都能一一从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犹如经历了一段人生,感受到作家的思想,更可以从中悟出人生的许多道理,这不就是一种幸福吗?读书,能让我们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世界;读书,能感化与陶冶我们的性情;读书,能使人向善……读书,是自我教育最好的途径。
自我教育,能让你有一个强大的心灵,足以面对今后所要经历的一切。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我也给同学们建议要读一流的书。
生命是有限的,看一本好书和看一本坏书花的时间差不多,你在占据它的同时它也占据了你,占据了你的时间,占据了你再也不会重复的生命,所以要谨慎一点。
十首足矣
![十首足矣](https://img.taocdn.com/s3/m/0a12809f02d276a200292e45.png)
因这是歌颂母爱的诗。作者认为,人生在世, 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意 象,早已超 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 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的外在因素。 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 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因此,有此同感的 人,必能领悟此诗的内涵。
人无贵贱,事无大小,平凡中显伟大。最朴素、纯真。 ( )
李白《早发白帝城》——( 大自然的怀抱 )
贺知章《回乡偶书》——( 人间真情 (
追求真善美
)
)
最后一段,作者指出:
这十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 统中一种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 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 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羁旅( jī )—— 长久寄居他乡 mān 颟顸( )(hān )—— 糊涂而马虎 情愫( sù)—— 感情 qiāng )—— 伤害 戕害(
2、“十首足矣”的含义是什么?
“十首”,是指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采用投票选 出的十首最受欢迎的唐诗。“足矣”意思是足 够。作者认为,这十首唐诗基本上概括了人的 本性、思想、情感、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中华 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仰望的高 度。
并呼吁人们: 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
点唐诗
小结: 本文作者以人们对唐诗的大众化理解为 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从独特的角度 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评析了其中 所蕴含的人性美。联系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 象,与诗歌中的真善美进行鲜明的对照,激 发我们去恶趋善,对人性美 “产生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12《十首足矣》课件
![12《十首足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a57033f18583d0496459b1.png)
读
背
品
悟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 疑是地上霜。 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举头望明月,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 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读
背
品
悟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 游子身上衣。 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密密缝,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意恐迟迟归。 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言寸草心,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报得三春晖。 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 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 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体味人生的有限,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 用晚景美好而短暂喻指人生有限,不应虚度年华,反映出 对生命的执著追求。
读
背
品
悟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两种人生体验,能让人彻悟,既鼓励志向远大者奋 进,又警示虚度年华者不要短视谋利、贪得无厌。
温馨: xīn,温暖,馨香,客气,体贴。 佳肴: yáo 。指精美的饭菜和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非常好吃。 残羹:gēng 精髓:suǐ,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情愫 :sù,感情。 戕害:qiāng,严重损害。奇瑰 : guī,珍品。 积垢:gòu,积聚的脏东西、污物。 痴憨:chī愚笨朴实。 吁请:yù,呼吁并请求。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55e05b680203d8cf2f2481.png)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用)适用对象:三年制中专学时:252学时课程性质:基础公共课执笔人:审核人:说明部分一、前言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的新局面,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语文的教学经验,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类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中职的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编写了这套新的中职语文课本,供三、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中专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基本要求(一)阅读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
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背唐诗: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熟读成诵。
学情分析
1班学生基础较弱,需要检查背诵这10首唐诗,强化基础背诵、默写。
5班绝大部分学生成绩优良,背诵已抽查,完全合格,可以侧重文章分析。
6班一半左右的学生需要侧重背诵默写,另一半需要强化感悟分析,可用分层次教学法。
如果你来评选唐诗,你将选哪首作第一?为什么?谈谈自己的价值观。
2.自己品出了怎样的诗意?(自主学习)
任选一首,选取一个新角度品味。
这十首唐诗给了我们怎样的新启示?
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把握诗句内涵,解读出自己的心得,升华自己的人格。
文中长句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四、背唐诗,提高记忆能力。(小组竞赛)
1.小组选拔,推荐高手。
难点:1.学习借鉴新颖的唐诗鉴赏方法。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十首足矣
品味唐诗精华感悟人性之美
物质→精神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
任务推进
师生互动
一、听唐诗,奠定情感基调。
欣赏孟郊的《游子吟》,渲染情感氛围,创设欣赏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二、读唐诗,感悟人性之美。
1.学生诵读10首唐诗——读出品位。
2.读思同步——读出意境。
三、品唐诗,提高鉴赏能力。
1.作者品出了怎样的诗意?(协作学习)
分析主体部分,探究独特视角。
A.视角独特,引人深思。
请大家自。
思考:详写略写的安排作用。
B.联系自己,领悟道理。
教学案
年月日
学科
语文
课题
十首足矣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编号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理解十首唐诗蕴含的人性之美,提高记忆能力。
2.能力目标:探究文本,领悟长句魅力和独特视角,提高鉴赏能力。
3.德育目标:提升认识,思考并确立做人的道德底线,提高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1.培养诵读习惯,提高鉴赏水平。2.培养思考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凸显传统文化诗歌之美
强化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小组比拼,唐诗接力
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推选出声情并茂的背诵者。
2.登台展示,走向成功。
每组推荐一名高手登台展示背诵,激励人人走向成功。
五、悟唐诗,抒发人文情怀。
1.古诗今义,人性启迪。
速读第4、7自然段,谈谈作者是如何联系实际生活的?给了我们哪些启迪?
2.欣赏新诗,挖掘宝藏。
欣赏《金缕衣》,品味诗歌内涵。
六、选唐诗,巩固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