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研究

【摘要】2009 年 1 月——2010 年10 月间我科共收治骶骨肿瘤手术患者24 例,文章对病例术后常见并发症情况及预防、处理体会作总结。

【关键词】骶骨肿瘤;并发症

骶骨肿瘤多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等低度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多隐匿,当出现典型症状时瘤体往往较大,手术切除是治疗骶骨肿瘤的主要手段。但骶骨肿瘤手术具有术野较深,出血量大且难控制,容易损伤盆腔脏器及大血管,术后残腔大,骶尾部皮肤血供差,涉及骶神经的处理等特点,故术后也较其他部位脊柱肿瘤手术并发症多。

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骶骨肿瘤术后患者,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16~72 岁,平均48岁;术后病理类型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5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氏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 例,转移癌2例;S3以下14例,累及S3以上10例,手术均保留双侧S1神经根,保留1侧S2、3神经根3例,保留2侧S2及1侧S3神经根12例,其余均保留双侧S1-3神经根;后入路16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8例。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常规明胶海绵选择性栓塞肿瘤血管,骶3以下肿瘤均行后正中入路作整块切除;累及骶1、2的以后路瘤内分块切除为主,必要时加前路手术,均予史赛克公司XIA II 钉棒系统作骶髂关节稳定性行重建。手术出血400~3200ml,平均1800ml。手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切口引流,3d 内小正压引流(通常4~6h需开启排气一次,减少引流球内压力,关闭时不加负压),3d后以常压或小负压引流。术后10~12d拔除引流管。术后抗感染治疗一般在拔引流管后停药。术后予以米雅口服,丙胺酰谷胺酰胺改善肠道屏障。术后均留置导尿,保留双侧S3神经根患者的予以术后1周试拔导尿管,其余均术后2周以上拔管,常规作肛底肌及膀胱功能锻炼。

术后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残腔感染情况、二便功能、胃肠道并发症。切口远端皮缘发白伴少量渗出的轻度皮损8 例,经局部换药均14~18d内拆线。发生局部皮肤发黑坏死1例,约1.2×0.6cm2,予以削痂后二期缝合,术后24d切口愈合拆线。所有病例未发生切口开裂。残腔感染1例,术后5d出现低热,引流物培养粪球菌阳性,根据药敏予以万古霉素治疗配合负压吸引后,炎症控制,切口愈合。出现肠道功能减弱19例,主要表现为肠鸣音减弱,排便次数减少,时间延长,可3~7d1次排便,予以莫沙比利及通便药物治疗,同时作腹部按摩及热敷等辅助治疗3周后16例病情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2例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6周后19例患者肠道功能均基本恢复,1~2d 排便一次。24例患者5例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好发时间在术后7-10d多见,表现为腹痛,肠鸣音转亢进,进食即可引起腹痛及排便,大便曾水样,次数多,

多伴粘胨样物,粪涂片可见阳性球菌或真菌,5例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失调患者1例停抗生素配合米雅调节肠道菌群,丙胺酰胺改善肠道屏障等治疗后缓解,其余4例菌予以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钠及大扶康等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复方苯乙哌定片对症治疗,米雅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治疗,治疗5—14d后病情缓解。小便无力感21例,其中1周内拔导尿管14例患者中9例出现尿潴留再次插管,术后2~3周拔管15 例患者7例因尿潴留再次插管,11例3周拔管患者2例再次插管,6周时均能自主排尿。

2 讨论

骶骨肿瘤手术切口并发症多见主要因以下因素:手术后残腔大;可吸收止血纱布、明胶海绵等创口内异物较多;局部化疗药物应用增加了创口渗出;骶尾区组织血供较差,愈合能力差;切口靠近肛门区,尤其肠道功能受损时易出现不自主排便,创口容易污染。主要表现为骶尾区切口轻度皮损、炎性渗出,严重时可出现较大面积组织坏死、感染,骶尾区组织缺损。骶骨肿瘤手术在早期该类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时甚至需取出内固定,加强换药,炎症控制后作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才能闭合组织缺损区。

经上述处理,24例患者未出现一例严重切口并发症。骶骨肿瘤手术术后胃肠道并发症较多,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发生率高,该组患者19例术后肠鸣音明显减弱,5例出现不同程度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除因骶神经切除导致肠道功能减弱,肠道屏障容易破坏因素外,我们认为骶骨肿瘤切除后前方即为直肠组织,直接构成手术残腔前壁,残腔内炎性渗出对肠道的刺激及水肿反应也是发生上述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抗生素使用时间延长容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术后3~4周术区组织修复基本稳定,对肠道功能恢复也起积极作用,该组19例出现肠道并发症患者16例3周时恢复。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处理首先早期发现并停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保护肠道粘膜屏障,加强支持治疗,补充电解质,部分患者经上述处理可缓解。仍无效或病情较重需加用窄谱抗生素,万古霉素治疗效果较好,替考拉宁半衰期长,肾毒性小,适合老年或体质差患者。骶骨肿瘤骶神经处理除涉及上述肠道功能并发症外对膀胱功能影响也较多,相关研究均认为保留双侧S2及单侧S3神经根大部分患者能保留直肠及膀胱括约肌功能。该组病例也尽量保留了双侧骶2及至少一侧S3神经根,转移瘤及高度恶性肿瘤除外。导尿管拔除时机我们的体会是术后 3 周更为合适,24例中22例均可自主排便,再插管发生率较低。期间导尿管夹闭保持膀胱容量及压力刺激,积极逼尿肌功能锻炼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军,李维勤,李珍大.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1):42-43.

[2]夏振强,古勇,官家发. 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2):247-252.

[3]田洋,氧氟沙星甘露醇注射液与夫西地酸钠存在配伍禁忌[1]. 护理研究,2007,21(6)15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