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物理学史模板

合集下载

《物理学史》word版

《物理学史》word版

物理学史4[编辑]相对论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编辑]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对以太风观测的零结果表明,或者所有有关以太的理论需要修改,例如像洛伦兹那样引入长度收缩因子,这样会带来一系列的修补工作;或者认为以太存在的理论根本就不成立。

其实早在1865年麦克斯韦就已经证明电磁波传播速度只和介质有关,1890年赫兹在研究电磁理论时也得出了电磁波波速与波源速度无关的结论。

然而,这个结论显然是不符合伽利略变换的,这说明对于运动中的物体需要一种新的电动力学。

洛伦兹曾经在维持以太存在性的前提下发展过这样一种电磁理论,这被称作洛伦兹以太论。

在这一理论中,以太和其他物质被严格区分开,以太是绝对静止的,这也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的反映;然而有别于机械观的以太,洛伦兹的以太是一种"电磁以太":洛伦兹假设电磁场是以太状态的体现,但他对此没有做更多的解释。

洛伦兹用这一理论解释了塞曼效应,为此获得了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5年,洛伦兹给出了长度收缩的假设,并通过他的相关态定理提出了所谓"本地时"的概念[50],运用这一概念他解释了光行差现象、多普勒频移和斐索流水实验。

相关态定理是说相对于以太运动的观察者在他的参考系中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应当和静止坐标系中的观察者看到的是相同的。

本地时的概念在数学上相当于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但在洛伦兹的理论中它只是一种数学上的辅助工具,没有实在的物理意义。

同一年,洛伦兹引入了一组适用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相对以太运动的坐标系中时空变换的方程,即洛伦兹变换,并于1899年和1904年对洛伦兹变换进行了补充和修正[53],他的1904年的论文《以任意小于光速的系统中的电磁现象》给出的洛伦兹变换已经非常接近于现代的定义[54]。

法国数学家、科学家昂利·庞加莱一直是洛伦兹观点的阐释者及批判者,1900年他对洛伦兹的本地时概念的起源作出了具有物理意义的解释[55],即本地时来自不同坐标系间通过光速进行的时钟同步,这就是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学史
1.哥白尼“日心说”
2.伽利略:①利用斜面实验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发现单摆“等时性”原理。

3.牛顿:①总结前人(伽利略、笛卡尔)成果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③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4.阿基米德:①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 V排
②杠杠平衡原理:F1L1=F2L
5.马德保半球实验(地名):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一标准大气压的值。

6.焦耳:焦耳定律Q=I2Rt(电流的热效应)
欧姆:欧姆定律I=U R
7.奥斯特: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8.贝尔:发明电话。

梅曼:发明红宝石激光器
9.墨子:小孔成像。

宋代沈括:发现磁偏角。

10.安培: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
11.汤姆生:发现电子(最小的带电单位),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理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学物理学旨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以下是中学物理学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古代物理学:古代文明国家在探索自然界时发展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其中,古希腊学者提出了了解物质构成的原子论,人们开始了解火、水、土和气体等自然元素。

2. 牛顿力学:17世纪,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其中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和原理成为了后来力学研究的基础。

3. 热学和热力学:18世纪,卡尔文·卡门迪尔和约瑟夫·布莱克等科学家对热量的本质和传导进行了研究,奠定了热学和热力学的基础。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解释了物质内部的运动和热现象。

4. 电磁学: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研究电和磁现象,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奥斯特、法拉第和法拉第-安培定律等的发现推动了电磁学的发展。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和磁场的关系。

他的工作成为了电磁学理论的基础。

5. 玻尔原子模型:20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玻尔模型,描述了原子结构和量子理论。

他的工作奠定了原子物理学的基础,也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6. 相对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解释了相对速度、时间和质量的变化,广义相对论则描述了引力和物质对时空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7. 量子力学: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的理论开始发展。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解释了原子和粒子的能量、位置和态的概率性。

波尔、斯卡罗、海森堡和朗道等科学家为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做出了贡献。

物理学史(综合排版)

物理学史(综合排版)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闻名物理学家,给出匀变速的定义,S正比于t的平方;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快慢是相同;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不受外力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后由牛顿归纳为惯性定律;他开创了科学推论的方法。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奠基人,提出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三大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扭秤装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布朗运动”(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发热)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9.库仑:法国科学家,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作用,发现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油滴实验,测得基本电荷。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把电流与水流作对比,引入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并确立它们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13.安培:法国科学家,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14.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不是他发现这种射线),发现电子,并测出比荷;提出枣糕模型(也叫葡萄干布丁模型)15.劳伦斯:回旋加速器16.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成第一台发电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17.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18.麦克斯韦:提出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物理学史归纳

(完整版)人教版物理学史归纳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作用力即合外力;F=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F=kx);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物理学史总结1500字模板

物理学史总结1500字模板

物理学史总结1500字模板物理学史总结(篇1)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 —30℃~50℃ 35℃~42℃分度值1℃ 1℃ 0。

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到达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一、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探讨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不断发展和进步。

古代物理学古代的物理学是对周围环境的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推理。

古代的物理学家通过对天象、天文现象和地球自然现象的观察,开创了古代物理学的研究领域。

如孔子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推测了天气变化的规律,萨摩斯岛的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万物起源于水的学说等。

近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

伽利略和约翰内斯·开普勒等人的研究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伽利略以观测、实验和推理的方法提出了物体运动的惯性定律和重力加速度的研究结论,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

同时,牛顿成功地统一了地球上研究的运动定律和天体现象的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现代物理学近代初步探究了物理学的一些规律和现象,但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理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产生,开辟了全新的物理研究领域。

量子力学的产生,使得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自然规律上的两大伟大发现。

同时,原子能、核能和量子力学等新的物理概念和技术应运而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定义与描述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基本特征是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其中,位置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变化快慢,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的变化率。

2. 运动的描述和计算在力学中,通过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和计算,可以使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对物体运动的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牛顿三定律等来描述物体所受外力的影响。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数学描述方法。

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三大基础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知识点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初中物理学史总结

初中物理学史总结
法拉第
英国
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在1821年,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电生磁”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
麦克斯韦
英国
总结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指出光就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
赫兹
德国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托马斯•杨
英国
在实验室用小孔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试验)
汤姆生
英国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
普里克
德国
德国科学家发现了阴极射线。
卢瑟福
英国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7世纪)
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
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把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用一根针多次改变小球的悬点,摆球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得到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
初中物理学史
科学家
国籍
贡献1
贡献2
伽利略
意大利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将匀速前进
单摆的等时性
笛卡尔
法国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
英国
牛顿三大定律
光的色散
奥托.克里格
德国
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阿基米德
希腊
阿基米德原理(揭示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学史及数据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学史及数据

压强 功率 功、 频 能 率
热 力 学 温 度
电 压
电 摄 阻 氏 温 度
电 荷 量
电 流
长度:
成年 人2 步约 课桌 高 一层 楼高 约
常见数据
一元 硬币 直径 物理 课本 长 物理 课本 宽 水性 笔长 度
1.2m
80cm
3m
2.5cm
26cm
18cm
12 -15cm
温度
洗澡水 一标准气压下水 沸点 水的凝固点
35--40℃
100℃
0℃
质量:
一元硬 苹果约 鸡 币质量 羊 中学生 九年级 一罐饮 物理课 料 本 质量约
50kg 280g 500g
6g
200g
2—3kg
30kg
时间和速度
眼保健 操时间 播放一 成年 次国歌 人步 行速 度 自行 车速 度 声速 光、电磁波在 (15 真空中(或空 ℃空 气中)速度 气中)
法国笛卡尔
英国焦耳
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 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 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 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通过导 体的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 通电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Q=I2Rt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 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人教版
物理学史与常见数据总结
范丽娜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北校
物理学史
意大利物理学家 伽利略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 体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
摆的等时性
英国科学家牛顿
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 它的运动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 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七 种色光组成。

八 九年级物理学史知识点

八 九年级物理学史知识点

八九年级物理学史知识点物理学史知识点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性的发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八九年级物理学史中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成为自然界中力和运动规律的基石。

他的贡献不仅仅是这三个基本定律,还有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的发展。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能传递的学科。

18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尔丹发现了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磁场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19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总结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开创了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后来,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将电磁学理论进行了完善和整合,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为电磁波的存在和光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的学科。

在物理学史上,人们对光的本质进行了漫长的探索。

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光是一种粒子。

然而,在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提出了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的粒子性,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波粒二象性理论成为光的本质的综合解释。

5.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及其结构与性质的学科。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面包状模型”;其后,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通过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模型,并揭示了原子中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空间结构。

最新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资料

最新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资料

中学物理学史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知识点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中考物理知识手册 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docx

中考物理知识手册 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docx

专题06 了解物理学史一、热学1.布朗:“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2.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二、光学1. 1672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中国墨子发现小孔成像3.美国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

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这使得用光进行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

三、力学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的结论;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意大利物理学家发现单摆的等时性4.法国笛卡尔发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5.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用其名字命名为力的的单位。

6.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

7.德国奥托克里格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意大利托里拆利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的值(1643年)9.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kx)四、电学1.荷兰昂尼斯发现超导现象(1911年)2.美国爱迪生发明灯泡(1879年)3.英国汤姆生发现电子((1897年)4.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177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功率的的单位5.英国焦耳发现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1840年),并用其名字命名为能量的的单位6.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建立欧姆定律(1826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阻的的单位.7.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学史
科学家国籍主要贡献
伽利略意大利 1. 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 单摆
的等时性
笛卡尔法国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
也不变
牛顿英国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 光的色散 ( 1672 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力的的单位 3.万有引力定律
奥托克里德国马德保半球实验一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654 年)

托里拆利意大利托里拆利实脸一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的值(1643
年)
欧姆德国欧姆定律 (1826 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阻的的单

焦耳英国焦耳定律一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
的关系 (1840 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能量的的单位
奥斯特丹麦奥斯特实脸一首先发现电和磁的关系 (1820 年)(电
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英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 (1831
年)
安培法国安培定则 (发现通电娜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
系》 (1820 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电流的的单位
瓦特英国发明蒸汽机《 1776 年) ,并用其名字命名为功率的
的单位
汤姆生英国发现电子 ((1897 年)
墨子中国发现小孔成像
爱迪生美国发明灯泡 (1879 年)
昂尼斯荷兰超导现象 (1911 年)
莫尔斯美国电报机的发明
贝尔美国早期电话的发明
赫兹德国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 / 1。

中考常考物理学史

中考常考物理学史
1.中考常考物理学史
板块
物理学家
贡献或观点
声学
沈括(宋代)
固体能传声
光学
墨子(春秋战国时期)
小孔成像
牛顿(英国)
光的色散
热学
布朗(英国)
发现布朗运动
瓦特(英国)
发明并改良蒸汽机,命名为功率的单位
摄尔修斯(瑞典)
创立了摄氏温标
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
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恒速前进。
奥斯特(丹麦)
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安培(法国)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命名电流的单位。
沈括(宋代)
发现磁偏角
法拉第(英国)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麦克斯韦(英国)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昂尼斯(荷兰)
超导现象(零电阻效应)的发现
赫兹(德国)
托里拆利(意大利)
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阿基米德(希腊)
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电磁学
库仑(法国)
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伏特(意大利)
发明伏特电池,命名为电压的单位
欧姆(德国)
欧姆定律、命名为为电阻的单位
瓦特(英国)
发明并改良蒸汽机,命名为功率的单位
焦耳(英国)
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命名为功、能量的单位
笛卡尔(法国)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牛顿(英国)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单位的命名
胡克(英国)
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 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中学物理中的物理学史常识(改)

中学物理中的物理学史常识(改)

中学物理中的物理学史常识物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获得,是许许多多物理学家在大量实验和事实中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或者经过推理得来的.科学家勇于追求,敢于探索的精神,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高贵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以说没有物理学的知识与发展,就没有现代化的高科技.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物理常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物理发展简史的基本知识,整理总结了中学物理教材中出现的物理常识及有关的物理学家和他们相关的重要贡献,供同学们参考。

01、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1643~1727)提出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02、1905年爱因斯坦(1879~1955)提出了光子说,认为光具有粒子性.他认为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是h v,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爱因斯坦从相对论中得出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E=mc2即质能方程.3、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是光的电磁说.4、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1857~1894)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测出了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计算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c=3.0×108m/s,证实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赫兹”作为频率的单位.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5、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胡克(1635~1703)发现了胡克定律: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6、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认为①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②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重力的大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7、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1643~1727)在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总称牛顿的三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1687年牛顿正式公布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牛顿发现了牛顿环.8、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主张地球处于宇宙中心,日月行星以及整个恒星天穹都围绕大地做昼夜旋转.是“地心说”的代表.9、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创立了“日心地动说”推翻了“地心说”著有《天体运动论》.10、意大利思想家、哲学家布鲁诺(1548~1600)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1600年被罗马教皇下令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 11、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开普勒(1571~1630)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太阳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的行星的椭圆轨道长半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12、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1731~1810)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G=6.67×10-11N·m2/kg2 .程. 13、法国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着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14、动量的来源:①法国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提出质量和速率的乘积是一个量度运动的合适的物理量;②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斯(1629~1695)在研究碰撞时发现按照笛卡儿的定义,两个物体运动的总量在碰撞前后不一定守恒;③牛顿(1643~1727)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一个量度运动的合适的物理量,即动量.15、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1773~1858)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叫布朗运动.16、1848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1824~1907)提出绝对温标(又叫开尔文温标).“开尔文”作为热力学温度的单位.17、法国物理学家克拉珀龙(1799~1864)归纳出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n=m/M . (m为气体的质量,M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18、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1736~1806)发现了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库仑扭秤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库仑”作为电荷量的单位.19、1917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1868~1953)最早测出了电子电荷量的数值.e = 1.60×10-19C20、法国物理学家安培(1775~1836)对电流在磁场中受安培力的研究有杰出的贡献. 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电流的单位定为“安培”.21、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1745~1827)发明了伏打电池、1775年发明了起电机等,电动势及电势差的单位定为“伏特”.22、1827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23、英国发明家、工程师瓦特(1736~1819)发明了蒸汽机,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24、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18~1889)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即焦耳定律. 功和能的单位定为“焦耳”.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第一个用实验测定热功当量. 1卡= 4.2焦耳25、荷兰物理学家洛沦兹(1853~1928)首先提出了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26、182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1851)发现了电流周围有磁场.27、1831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1791~1867)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提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 为纪念法拉第用“法拉”作为电容的单位.28、美国发明家特斯拉(1856~1943)的研究集中在解决交流电的应用上,在1888年发明了交流多相电力传输系统.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密度)的单位命名为“特斯拉”. 29、德国物理学家韦伯(1804~1891)在电磁测量方面贡献很大,“韦伯”作为磁通量的单位.30、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得到了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3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1858~1947)认为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每一份叫做能量子,能量等于h v.提出了量子论.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汤姆孙)(1856~1940)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20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的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象枣子那样镶嵌在里面.33、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打出了质子.34、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充氮的云室里做实验证实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打出了质子.3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提出了玻尔的原子理论,其中玻尔的三个假设为:轨道的量子化;能量的量子化;跃迁规律.36、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1891~1974)证明了原子中的中性粒子是中子.发现了中子.37、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发明了回旋加速器.38、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最初设计了质谱仪,用质谱仪首先得到了氖-20和氖-22的质谱线,证实了同位素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进行手抛鸡蛋表演,由图 可估算出鸡蛋从最高点落到手中的过程中,鸡蛋所 受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C) A.0.002 J B.0.02 J C.0.2 J D.2 J 10.在中考体育测试的跳绳项目中,某同学取得了 每分钟跳150次的好成绩.假设他每跳一次所用 时间相等,每次跳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6 cm.则 B ) 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A.7.5 W B.75 W C.4 500 W D.7 500 W
7.学校运动会上举行“双摇跳绳”比赛,“双摇跳绳” 是指每次在双脚跳起后,绳连续绕身体两周的跳绳方 法.如图所示的比赛中,某同学1min内摇轻绳240圈, 则他在整个跳绳过程中的功率最接近于 ( A ) A.120 W B.400 W C.600 W D.1 000 W 8.小明同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一个鸡蛋的体积进 行了估算,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B ) A.10 cm3 B. 50 cm3 C.1 200 cm3 D.150 cm3
4.下列几种估测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D ) A.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15分钟 B.洗澡水的温度是80 ℃ C.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的质量约4 kg D.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 cm
5.以下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C ) A.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10-9 m的颗 粒悬浮物 B.学生课桌面积约为200 cm2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 D.华山山顶的大气压为2×105 Pa 6.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 A.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1.0×103 kg/m3 B.中学生在体测中跑完1000 m平均用100 s C.考试专用的“天雁牌”计算器功率约为50 W D.普通穿的鞋长度大约36 ~ 44 cm
物理学 国籍 家
重要成就
内容
安培
法国 库仑 赫兹 法国 德国
安培定则 库仑定律 证明电磁波 的存在
物理学 国籍 家
沈括 贝尔
重要成就
内容
中国 地磁偏角
美国
电话 避雷针
富兰克 美国 林
卢瑟福 新西兰 提出原子 核的结构
以物理学家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单位
科学 家 牛顿 安培 伏特 欧姆 电阻 瓦特 功率 物理量 符号 科学家 物理量 符号 帕斯卡 赫兹 库仑
5.以下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C ) A.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10-9 m的颗 粒悬浮物 B.学生课桌面积约为200 cm2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 D.华山山顶的大气压为2×105 Pa 6.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 A.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1.0×103 kg/m3 B.中学生在体测中跑完1000 m平均用100 s C.考试专用的“天雁牌”计算器功率约为50 W D.普通穿的鞋长度大约36 ~ 44 cm
2.小明家里的节能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 ( B ) A. 0.01 A B. 0.1 A C. 1 A D. 10 A
3.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教室门的高度约是6 m B.陕西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可达-37 ℃ C.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300 g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 s
力 电流
电压
N A V Ω
W
压强
频率 电荷量
Pa
Hz
C
2015年中雾霾天气,形成雾霾的 主要污染物是PM2.5. 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等 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分子直径的2万 倍,能被肺部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 根据描述,PM2.5中“2.5”的单位是(B ) A.nm B. μm C. mm D. cm
初中常见物理学史
物理学 家 国籍 英国 重要成就 牛顿第一定律、 色散 内容
牛顿
伽利略
托里拆 利
阿基米 德
意大 阻力对运动的 利 影响、单摆 意大利 测出大气 压的值 希腊 阿基米德原理
物理学 家 欧姆
国籍
重要成就
内容
欧姆定律 德国 英国 焦耳定律 电流的 磁效应 电磁感应
焦耳 奥斯特 丹麦
法拉第 英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