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历史复习:唯物史观专题复习(最终版)【共52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关 系
是指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 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生产 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 中的相互地位与关系;产品的分 配形式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但科学不是直接的 、现实的生产力。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 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2 以上归类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搞清楚这些历史事物 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唯物史观的理论分析一定历史时期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
步骤一 总结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史实
步骤二 运用分析唯物史观的理论一定历史时期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这 个联系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影响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适应社会 存在的要求而产生, 随着社会存在的变 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
理论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基本含义
辩证关系
生产力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 者三大实体要素以及科学技术、 管理等要素。
一、问题的由来
什么是“史观”
• “历史是复杂、立体、多维的。当历史学家长期以一个 方面和维度去观察和解释历史事物时,便可积累一定的 经验,当经验积淀多了并上升为对历史的一种深刻认识 的时候,史观就形成了”。
• 不同的史观只不过是关注、侧重历史的角度不同,撰写 或叙述历史的范式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够自圆其说的历史哲学。
革命
以后
术、原子能、基因 家垄断资本义。
工程等)
例5 (2018年天津卷) 18.历史部分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 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 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 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 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1中国科举制度进行英国文官制度改革(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2邓小平南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商鞅变法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现实与未来,短期与长远) 4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与两极格局对峙(外交政策与国际形势) 5斯大林模式与二战(国防、国际形势与工业发展)
借鉴经验 吸取教训

现 实
反映
观念
的不
进 步
断变

唯物史观可以丰富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
2019年海淀二模37.3
结合所学,谈谈竞争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有哪些角度?
谈谈竞争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o
此题的核心是如何理解“竞争

如何历史的看待中国近代史中的竞争
与西方竞争中落
(经济竞争) 经济 变革 洋务运动 商

后,民族危机加 深,民族意识觉
(战国,家实竞业争救) 国制度变 革 维新变法, 辛
国 历
醒,竞争意识增
亥革命

强,努力提高中
(思想文化竞争)

国的竞争力
新文化运动, 教育科学发展

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分析下列问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2 中国70年代末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3 1964年法国同中国建交的原因及影响 4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原因及影响 5 如何客观的评价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6 小农经济对于中国古代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 7 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原因和影响 8 如何客观的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9 商品经济发展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
理论四 历史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注意:分析这种联系就是分析A事件与B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 什么
分析这种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发生的背景和影响等问题,联系都是史实,不是空 话虚话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提供几个思考角度和例子(不要套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继承传统英雄观
英雄分类
代表人物
继承
神灵、先知英雄
传统
诗人英雄
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 但丁莎士比亚
教士英雄
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16 世纪苏格兰
拓宽
宗教改革领袖)
发展
文人英雄(产生于 卢梭塞缪尔·约翰逊(18 世纪英国文豪)
印刷普及之后) 罗伯特·彭斯(18 世纪苏格兰著名诗人)
帝王英雄(产生于 政治革命之后, 非
例4 三次科技革命与生产关系的调整
项目
时间
生产力发展表现 生产关系调整
工业革命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 期
蒸汽时代(蒸汽机、 火车、汽船等)
工厂制;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 19世纪60年 电气时代(发电机、 公司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革命
代-19世纪 电动机、内燃机等) 垄断资本主义。
末20世纪初
第三次科技 20世纪中期 信息时代(信息技 跨国公司;国
济基础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 上层建筑必须适时
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 调整,以适应经济
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 的发展。
律等制度。
按照同学们能够理解的角度对上述理论提到的史实 进行划分
政治
阶级和社会阶层 政府机构体制
选官制度
中央政府内部 地方行政制度
外交政策
法律制度 国家的政治 经济 文化 等等 政策
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 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自
身所创造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理论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 基础
上层 建筑
基本含义
辩证关系
是和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在其一定 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 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经济决定政 治,上层建筑对经
2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 3 从城市中心论到工农割据理论 4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5 中共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的变化 6 美国由邦联制到联邦制
理论六 阶级与阶层、阶级斗争
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只能用经济的标准即对生产资料 的占有关系来划分阶级。阶级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2、阶层是基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收入等形成的社会 群体。它有同一阶级中的阶层、
农业 手工业
贸易发展
商业
思想观念 变化追求 个性解放 享受生活
城市发展 流行文化发展
市 民 阶 层 壮 大
追求民主
2016年(北京卷37.3)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 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 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 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 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 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 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 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农业
工业
经济现象
手工 业



商业城市发展和对外贸易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

土地政策
经济制度政策
商业贸易政策
经济体制
思想 文化
政治 经济 文化等思想 文学 艺术 史学 哲学 教 育 科学技术 新闻出版传媒
注意:
1 以上归类划分不应简单机械例如生产力角度的划 分,科学技术就是属于生产力,从生产关系角度划 分,经济政策属于生产关系。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普通的人民群众还是 少数历史人物创造历史,这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 本分水岭)。
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解析:本题体现了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依据题干“因为社会上文明
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
《神圣家族》
二、唯物史观的提出
《神圣家族》是一部批判青年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著作。是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 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列宁指出: “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 会主义的基础。”
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 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有对唯 物史观所作的经典表述。马克思、恩 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 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这一表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其基本原理的规定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里,社会基 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自 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 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 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斗争推动历史发展
结合所学论证上述观点
理论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 版)》
四、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理论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基本含义
辩证关系
社会 存在
社会 意识
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它 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以及交往实践等。
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它 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 宗教、哲学、科学等思想、观点 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
世袭君王)
克伦威尔 拿破仑
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 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 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这一建议的 意图是
A.打击贵族势力 B.增强经济实力 C.贯彻仁政思想 D.扩展秦国疆域
人类社会是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进步的 举出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证?
1 从秦统一到汉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 教者。此外, 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 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 等品18质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
“英雄崇拜” 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 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 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 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这一时期内的制度
一个时期的制度要适应 这一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适应
阻碍 经济 发展
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 是这个时期
经济和制度发展的反映
调整变革制度
一定时期内客观的历史大背景 (由这个时期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组成)
主观

上相


关政


推动
策不

观 发
断调
推动

整,


思想
三 什么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 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 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 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唯物史观专题复习
历史是活灵活现的
历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的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并探究其中规律的一门科学
历史学就是研究过程探寻规律的科学
历史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 了解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恩格斯
动态的过程
理论五 人类社会是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进步的
由野蛮到文明 由愚昧到科学 由专制到民主 由分散孤立到全球一体 由铁犁牛耕到大机器生产再到信息时代
要用发展 的眼光看 待历史问

传统的英雄观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 “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 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 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