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_38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机械和功PPT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机械和功PPT精品课件
绳重及摩擦,则所用拉力最小的是( )
4、如图K-20-3所示,动滑轮重为2 N,拉力F为8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物重G与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
A.G=6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 N
B.G=14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 N
C.G=16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 N
D.G=14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 N
A.(1)(2)(4)(6)
B.(1)(2)(5)(6)
C.(2)(4)
D.(2)(4)(6)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20 N的物体匀速提高0.1 m(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不计), 所需的拉力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 )A.40 N,0.3 m B.40 N,0.2 m C.60 N,0.3 m D.60 N,0.2 m
11、将图甲、乙中的滑轮抽象成杠杆,并标出支点O,画出动力F1、阻力F2、动力 臂L1和阻力臂L2。
12、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 完成了如图K-20-12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物重G/N 1.00 1.50 2.00
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1/N 0.60 1.10 1.60
10、如图K-20-10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
体以相同速度移别 是s1、s2、s3,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机械摩擦,则F1∶F2∶F3= ________,s1∶s2∶s3=________,v1∶v2∶v3=________。
热胀冷缩)
12.如图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最方便的绕绳方式。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2节《滑轮》第二课时授课课件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2节《滑轮》第二课时授课课件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a)若动滑轮重G轮不计,拉力F
是多少?
1 G 5 物 (b)若动滑轮重G轮不能忽略,那么 F= 图中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 1 F= (G物+G轮) 5 G轮 F
G物
随堂练习
2.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 力是___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 _____N(动滑轮自 100 50 重不计)。
1
用弹簧测力计 直接提升物体 (图9-14)
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第一种滑 轮组合提升物 体(图9-17) 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第二种滑 轮组合提升物 体(图9-18)
2
3
新知探究
1、滑轮组
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1、2实验,使用滑轮组时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大小是物重的1/2。 比较1、3实验,使用滑轮组时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大小是物重的1/3。
G
新知探究
1、滑轮组
18段绳子承担
F=(1/18)G
F
新知探究
2、实际应用中的滑轮
新知探究
2、实际应用中的滑轮 汽车起重机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动 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 之一即: 1 F= G n 拉力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 n倍,即: s=nh
第九章机械和功
二、滑轮
第二课时
课前导入
思考
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 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使 其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学习目标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课件(BS) 第九章 机械和功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课件(BS) 第九章 机械和功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读数时,弹簧测力计 应处于向上匀速运动中,还是静止状态? 向上匀速运动中(静止状态不做功)
4. 如何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先把钩码(的上沿或下沿)对准刻度尺某一 整刻度处,读出重物的初位置,同时用有色笔 在细绳的适当位置做标记,读出绳端的初位 置,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后,再读 出重物的末位置和绳端的末位置,重物两次 位置差为钩码上升的高度,细绳两次位置差 为绳端移动的距离。
W有/J
W总/J
2
3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实验结论
1.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关于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几点说明:
Gh
Gh
G
G
η=


即: η=FsFra bibliotekFnh nF
A.小明做的有用功为32J
F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32N
C.斜面的机械效率为20%
D.小明做的总功为160J
课堂小结
测滑 轮组 的机 械效 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动滑轮重 物重 摩擦、绳重等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倾斜程度 斜面的粗糙程度
随堂训练
1.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如图所示,并测算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关于他的实验过 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机械效 率η
较缓1.7 0.06 0.4 0.82 0.1 0.33 30 %
较陡1.7 0.1 0.5 0.82 0.17 0.41 41%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公开课教案_101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公开课教案_101

滑轮★整体设计说明★通过生活中升国旗的情景再现,创设学习情景,导出课题。

感受、认识动定滑轮并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

通过实验的设计归纳则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带领学生学习滑轮的本质。

滑轮组的教学及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轮轴和斜面,让学生体会物理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的课程设计理念。

最后一环是小节和作业布置,利用遗忘规律,起当堂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二力平衡、功和功率、杠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功和功率学习的延续,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

它为机械效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重要、有效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它既是教学目的,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滑轮是学生知道但是并不熟悉的一种简单机械,可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拟用实验探究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组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1分钟)【投影】教师:升国旗的情形,为什么向下拉动国旗上升?【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引出本课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公开课教案_100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公开课教案_100

9.2《滑轮》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漫画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学生活动: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

情景创设: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

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模拟实验: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_4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_4

《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相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实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1. 杠杆平衡的条件?2.杠杆可分为那几种?常见的有哪些?【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协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实行新课】一、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师请大家先看动画《胖子和瘦子》,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胖子能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生思考、发表看法.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准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学生实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99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记录数据,实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与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能够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所示,动滑轮因为一边悬于固定点,重物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滑轮中心轴,滑轮的“支点”位于固定边与轮相切的地方.过“支点”的轮的直径相当于杠杆,重物的重力为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人施加的力为动力,所以动力臂是直径,阻力臂是半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师请同学结合刚才探究的结论,联系实际事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学生回答:①需要改变用力的方向时,使用定滑轮,如站在地面上升旗的装置.②需要省力,用较小的力提起较重的物体时,使用动滑轮,如建筑工地上吊起建筑材料的装置. 二、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定滑轮能够任意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动滑轮是否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省一半的力?学生猜想:这是肯定的,因为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师我们知道使用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够省力,那能否把二者的优点都利用起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机械呢?学生讨论、交流.师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将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实行实验,来验证是否既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学生分组实验实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交流实验结论.师像这样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组,当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请大家分组实行实验探究,找出其关系.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并在黑板上画出甲、乙两组不同的滑轮组,并演示组装,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个钩码提起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说说甲、乙两个滑轮组中动滑轮的绕线方法有何不同.师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承担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师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学生观察、讨论后实行回答:甲有2段,乙有3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股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如图所示,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让学生体会相同数目的滑轮采用不同的绕线方式,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不同,导致省力多少不同.)教师让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则为奇数段绳子;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则为偶数段绳子),并且进一步总结出绳子自由端拉力移动距离s和物体移动距离h之间的关系:s=nh.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师我们通过学习杠杆,知道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省距离,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费二倍的距离.大家思考,有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呢?生思考、交流、讨论:省力的机械就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定费力,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斜面师斜面为什么也是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想想上坡直线上山和弯曲上山时的情景,想一想(学生操作、讨论,然后交流)生1:使用斜面看起来是费了距离,但是省了力,如果从山下直通山顶需要很大的力,不容易爬下去,而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行走就能够用较小的力爬上山顶.生2:我们常见的螺丝钉就能够认为是一种斜面.总结:斜面:是一个费了距离但能省力的简单机械.注意:斜面长是斜面高度的n倍时,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所用的推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师斜面在生活和生产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板书:定滑轮定义: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但能够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定义: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特点:能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滑轮组特点:1.滑轮组:将_______和_______组合在一起。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五节 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知识点 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使用机械时,有时为了省力,如省力杠杆、滑轮组;有时为了省距离,如 费力杠杆;有时为了改变力的方向,如定滑轮.总之,机械的使用给人们 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方便,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知识点 功率
使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统一性和单位的统一
性.“物理量的统一性”是指P、W、t对应的是同一过程; “单位的统一
性”是指W单位用焦耳(J),t单位用秒(s),P单位用瓦特(W),如果单位中有 kW、min和h,要先化成W、s,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知识点 功率
功与功率的辨析
知识点 功的计算
力做功的两种情况:(1)当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时,我们说力对 物体做了功;(2)当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可称为克服这个力 做功.如人将杠铃向上举起时,杠铃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此时“克服重 力做了功”,可用公式W=Gh计算功的大小.
知识点 功的计算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具有同体性、同时性、同向性.利用功的公式进行 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
知识点 杠杆
作力臂的方法: 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标注.
知识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杠杆不只是在水平静止时处 于平衡状态,在倾斜静止时也处于平衡状态.只是倾斜静止时测量力臂 不方便.
知识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调节杠杆平衡,杠杆左偏时,将两个平衡螺母都向右调;杠杆右偏时,将 两个平衡螺母都向左调.即为“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知识点 功率的测量
(1)长时间运动时人的功率为数十瓦. (2)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功率可达1 kW. (3)长时间运动时马的功率为数百瓦. (4)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可达100 kW以上. (5)飞机发动机的功率可达1000 kW以上. (6)蓝鲸游动时功率可达1200 kW. (7)万吨级远洋货轮发动机的功率可达10000 kW以上.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和功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和功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

A、重力做的功是500J
B、拉力大小为100N
F
C、拉力大小为120N
D、拉力做的功为100J
2、小晗从学校一楼打水匀速 走上三楼.每层楼的高度为 4m.水和桶的总重为l0N.上三 楼 后 又 水 平 匀 速 走 100m 到 达 班 级.那么小晗在这个过程中对水 桶做功为 _8_0__ J。
3、某人用100N的力,沿竖直方 向将杠杆动力臂的端点压下2米,杠 杆的另一端把320N的重物举高0.5 米,则他做的有用功是 160 J,杠杆 的机械效率是 80%.
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1_.2___N。若
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__8_3_._3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将_增__大__(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11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
22
械效率?
机械效率及计算
例一:甲机械的机械效率比乙机械的机械效率 高,表明 ( D ) A.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B.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少 C.甲的总功比乙的总功少 D.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 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
1、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
2、如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从刻度尺读 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匀速上升,读出 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从刻度尺读出钩码 升高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记录 数据在表格中。
第九章 机械和功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
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测量原理: h = W有 = Gh W总 Fs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课件(BS) 第九章 机械和功 滑轮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课件(BS) 第九章 机械和功 滑轮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观察与思考 学校的升旗仪式是靠什么把红旗拉上去的?把建筑材料运到房上 又是利用了什么机械呢?
升旗仪式和往房上运输建 材都使用了常见的一种机 械—滑轮。
学习目标
01 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02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重点)
认识滑轮 用绳索或链条绕过具有转动轴的光滑圆轮,这个装置叫作滑轮。
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滑轮
定滑轮
升国旗时,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 国旗就会徐徐上升。
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 它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作
定滑轮。
动滑轮
使用时,轴跟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作动滑轮。
练一练
如图是手摇升降晾衣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升降衣 架来晾晒衣物。该装置通过一些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该装
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
别沿 三个 方向 用力 (如图 所 示 ), 力 的大小 分 别为 F1、F2、F3 , 则 (D)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F1
F2 F3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5N的拉力F匀速竖直提升重为G的物体,使其上升了

2.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体在水
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D )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F1
F2
F3



3.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大小为20N的拉力F作用下,重物A沿竖
直方向,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绳重、摩擦,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_0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_0

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二节滑轮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是八年级下册“机械和功”一章中的第二节。

滑轮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是学习了杠杆后对简单机械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对后面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做准备,所以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本节课突出两个特点:第一,有大量的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规律,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第二,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生活、社会与物理学的关系。

学生已经对滑轮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例如旗杆顶端的滑轮,起重机顶端的滑轮等。

既然学生已经对滑轮有基本认知,那么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吻合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具体实施时,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学生介绍他们对滑轮的理解,请他们描述滑轮的使用情况,并由学生自己根据使用情况将滑轮分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知识的情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思考。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处理信息、数据的方法,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提升处理信息的水平,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4. 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滑轮的作用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虽然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但对学生主动探究水平的培养不够,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实行死记硬背,不理解真正内涵。

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理解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9.2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9.2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滑轮及其应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2节《滑轮》第二课时授课课件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2节《滑轮》第二课时授课课件
1、滑轮组
探究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①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 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 画出来。
新知探究
1、滑轮组
探究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图9-14
图9-17
图9-18
新知探究
1、滑轮组
不同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实验 次数 1
2
3
操作
用弹簧测力计 直接提升物体 (图9-14) 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第一种滑 轮组合提升物 体(图9-17) 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第二种滑 轮组合提升物 体(图9-18)
随堂练习
1.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a)若动滑轮重G轮不计,拉力F
是多少?
F=
1 5 G物
(b)若动滑轮重G轮不能忽略,那么
图中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
F=
1 5
(G物+G轮)
随堂练习
F G轮
G物
随堂练习
2.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 力是_____N。人10匀0 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_N(动滑5轮0 自 重不计)。
重物移动 的距离/m
拉力作用 点移动的 距离/m
拉力的方 向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N
新知探究
1、滑轮组
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1、2实验,使用滑轮组时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大小是物重的1/2。
比较1、3实验,使用滑轮组时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大小是物重的1/3。
1、滑轮组
新知探究
F
F
G
G
2段绳子承担 3段绳子承担
F=(1/18)G
F
新知探究
2、实际应用中的滑轮
新知探究
2、实际应用中的滑轮 汽车起重机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机械和功4精品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机械和功4精品PPT教学课件
第九章 机械和功
9.2 滑轮
2020/11/30
1
•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2020/11?谈一谈你所见过的滑轮。

叫定滑轮。

叫动滑轮。
•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 你如何认识滑轮?滑轮有什么作用?
2020/11/30
3
• 我们用力向下拉
• 绳子,国旗上升,你
• (5)一根绳子只能承受5000N的力,用它提起 16000Nd重物,应选怎样的滑轮组?画出绕线法。
2020/11/30
15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1/30
14
• (3)如图所示,某工人用力F将重为800N的物体
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已知A与地面的
摩擦力为重力的0.25倍,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在
此过程中,这个F大小是

• (4)请你用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设计一个滑 轮组提升3000N的重物,绳重和摩擦不计,算出 拉力F的大小。

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 PPT模板: PPT背景: PPT下载: 资料下载: 试卷下载: PPT论坛: 语文课件: 英语课件: 科学课件:
PPT素材: PPT图表: PPT教程: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PPT课件: 数学课件:
美术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 么装置吗?
2020/11/30
2020/11/30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机械和功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机械和功PPT教学课件
定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可以围绕一个固定轴转动(如左图),可
以把它看成一个变形杠杆,在图中画出了定滑轮杠 杆的五要素。
比较定滑轮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长短可得出:L1=L2,根据杠
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使用时不能省力,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动滑轮的实质:
由左图可知,重物对动滑轮的作用力方向向下,拉 力方向向上,异向(动力、阻力的方向相反)同侧 (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处在支点同一侧),说明 动滑轮的支点肯定在轴的左端点上,在右图中已画出 动滑轮的杠杆五要素。
比较动滑轮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长短可得出:L1大于L2,说明
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的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 条件可知,使用动滑能省一半力。
结论: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议一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试一试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的距离为S,则s=nh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课堂训练
1.学校旗杆顶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C) A.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C.不省力,但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C.如果电动机向下拉 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机械和功PPT精选课件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机械和功PPT精选课件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机械和功PPT精选课件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一页,共十五页。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第二页,共十五页。
动手尝试
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轮提升 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第三页,共十五页。
做你 的是 吗这 ?么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但不 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 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这 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A.探究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
绕线方法;
B.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以改变力的方向.s=h,F=G.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 改变力的方向.S=2h,
F=G/2.
第七页,共十五页。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L2
O
O
F 2
F1 F2
L1=L2
第八页,共十五页。
L1=L2
动滑轮的实质
F1
O
F2
第九页,共十五页。
L1
·O L2
L1 =2L2
第十页,共十五页。
结论:可知F=G/3,s=3h.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C.探究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及移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四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4,s= 4h.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
=5h.
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5h.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二节 滑轮-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二节 滑轮-课件

2.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
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10_0 N。人匀速拉
绳子的力是_5_0 N(动滑轮自重不计)
3.下面四个滑轮组中,图_(b_) 可省一半 力,图_(c_) 最费力,图_(a_) 和图_(d_) 用 力大小一样。
(a)
(b)
(c)
(d)
4.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 力下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 于_1_20_N。(不计机械摩擦,绳和滑轮自重)
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C )
反馈练习
7.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
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
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C )
A.F1=F2=F3 C.F1<F3<F2
B.F1<F2<F3 D.F3<F1<F2
总结:
1.定滑轮: (1)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 不省也不费距离。 (3) 等臂杠杆:L1=L2;F1=F2。 2.动滑轮: (1) 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 需要多移动距离 (3) 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若自由端从动滑轮引出的,此段计入 n;若从定滑轮引出的,则不计入n。
例:通过滑轮组匀速提起物体时,F与G 的关系。(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动不计,求拉力F NhomakorabeaF
F=
1 5
G
G/ (b)若动滑轮重G动不能忽略,求拉力F
F=
1 5
(G+G动)
G
G动=?
通过滑轮组沿水平方向拉重物做匀速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相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教学用具: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个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漫画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导入: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引出课题:滑轮。

推动新课: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教师活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

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学生活动: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

情景创设: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

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模拟实验: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一个重物,如图所示。

学生活动: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验实验、观察比较)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归纳总结:(板书)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思考:什么地方会用到这两种滑轮?分析用哪种方法更省力?为什么呢?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的吊臂顶端等。

动滑轮:起重机的吊钩上等。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省力的杠杆一定费距离,费力的杠杆一定省距离,那么在滑轮中是否也存有一样的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两个问题:①使用滑轮是否省力?②使用滑轮是否省距离?2.探究:定滑轮的特点(1)按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仔细观察实验,注意力的方向及大小;注意物体移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在它的右侧挂钩码,左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将测得的数据填人表格里)(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4)改变钩码的个数,当物重增大时,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怎样变化?(5)分析表格中的几次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提升两个以上的钩码并且匀速拉动。

(2)各小组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也要分工明确(如:甲同学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数,乙同学观察钩码上升的距离,丙同学观察拉力移动的距离,丁同学竖直放置尺子)。

(3)实验时,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等不能与尺子摩擦。

(4)实验数据要即时记录在表格中。

结论l:定滑轮不省力,但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道理。

如图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

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

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G,即不省力。

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结论2: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3.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按如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实行观察和比较。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的结论。

结论1:使用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多费距离。

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如图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

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也静止不动。

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阻力的作用点在轴心。

显然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故依据杠杆平衡条件即省一半力。

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结论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归纳总结:1.定滑轮:(1)能够改变力的方向(2)不省力(3)不省也不费距离2.动滑轮:(1)不改变力的方向(2)省一半力(3)要多移动距离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二、滑轮组提出问题: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用途,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定滑轮、什么时候需要用动滑轮呢?想要设计出一种既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能够做到吗?交流讨论:需要改变用力方向时用定滑轮,需要省力时用动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轮滑组合起来,就能够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学生活动:绕线组成滑轮组。

当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滑轮组。

接下来请大家尝试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连接成一个滑轮组,并探究滑轮组的规律。

要求:①连接成功时,把连接的图画出来。

②通过实验探究两个问题:是否省力?是否省距离?用数据说明问题。

③有多少种连接方法?④能否归纳出缠绕滑轮组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组间交流和教师的现场辅导,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连接成功并得出结论。

同样让学生展示并解说自己的设计方案、实验结论,能够得出以下两种连接方式:教师总结:滑轮组的连接方法:①绳子的起点只可能在定滑轮下方的挂钩或动滑轮上方的挂钩;②起点连接完毕后,本着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原则,按照固定的方向依次绕过每个滑轮;③每个滑轮只能使用一次。

(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能省多少力实际上是由动滑轮部分决定的。

思考问题:使用滑轮组能够省力,能省距离吗?实验探究:请学生观察钩码上升1个格时,绳子的自由端下降了几个格。

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是s=nh。

结论: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时,如果动滑轮部分由n根绳子连接,则:特别提醒:使用滑轮组要注意几个问题(1)区分“最方便”和“最省力”的含义。

“方便”是指人站在地上用力向下拉绳子,既省力又方便;而“最省力”是指尽量多地增加动滑轮上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2)滑轮组一般是省力的,省力的多少是由吊起(或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决定的。

(3)设拉力移动距离为s,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重物上升的高度为^,重物上升的速度为为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4)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是各种各样的,其绕法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由关系式为奇数时,绳子在动滑轮上打结开始绕;当n为偶数时,绳子在定滑轮上打结开始绕,也就是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绕绳子。

(如图所示)拓展延伸: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科学世界”:轮轴和斜面的应用根据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轮轴:阀门、内门锁、自行车车把、板子、方向盘等。

由学生说出轮轴的组成:由轮和轴组成。

再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斜面:盘山公路、斜坡等。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而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例如盘山公路等。

利用斜面想要把一个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想更省力,如何实现?小组内交流得出结论:延长斜面的长度能够更省力。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

课堂总结本节课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了什么是滑轮及滑轮的分类和特点。

重点是怎样在生活中应用滑轮与滑轮组,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滑轮组省力的原理,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

特点实质分类优点缺点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不省距离等臂杠杆动滑轮省一半的力费一倍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滑轮组既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又能够省力板书设计第2节滑轮1.定滑轮(1)使用特点: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3.滑轮组(1)使用优点:即要省力,又能够变力的方向,但不能即省力又省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