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巡视指导,解决探究困难。
引导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拓展实验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其拉力的大小及拉力移动的距离跟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有何关系
三、交流与反馈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寻找一下滑轮组的规律
总结:有几股绳子承担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用的拉力就是特征的几分之一。
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力平衡、功、功率、杠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功和功率的延续,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教材对滑轮组的特点没做探究,因此还需补充。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能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A.F1B.F2 C.F3D.F4
4、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用26牛的拉力,匀速提起50牛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A重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小结本节课所学得的知识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且:
1、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F=G物/n(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F=(G物+G动)/n(不计摩擦、绳重);
3、s=nh,h为重物上升高度,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4、V拉=nV物,V拉为拉力移动的速度,V物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其中:n为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四、运用拓展
其中:n为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教
学
反
思
1.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示),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2.根据绕线确定F与G的大小关系(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3、如下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相同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观察滑轮结构特点,说出滑轮的结构。
看图,思考并回答: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汇报探究成果
观察两名学生的汇报演示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
画滑轮的杠杆示意图,展示
给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活动1: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
1、教师强调实验要点,老师先做示范
2、引导学生组装滑轮,进行实验探究,巡视指导时,引导一部分学生组装定滑轮,另一部分同学组装动滑轮。解决探究困难。
3、引导两名学生分别上台汇报探究过程和成果
4、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一个滑轮为什么会呈现两种探究结果。
画滑轮的杠杆示意图展示分析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和缺点生活的关系反映学生能够任务开始逐步引学生进入探究轨道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习中来通过他与扎实有效地获取知识锻练能力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
学校
责任人
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材
分
5、总结:
(1)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二)探究活动2: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
1、从问题入手,定滑轮为什么不能省力而动滑轮可以省力?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成因。
2、老师通过课件和实物进一步说明: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滑轮的实质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3、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结论对照前面的数据评估实验结果
。
(三)探究活动3: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引导,提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归纳学生的发言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应该就可以了。
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解释实际问题中,联系实际,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滑轮
一、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分析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和缺点
聆听,思考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尝试组装滑轮组并展示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展示汇报探究来自百度文库果
学生经过思考和操作后回答问题
同样可以从定滑轮开始绕线,或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交流、讨论
总结规律
认真思考,完成练习。
动手做一做
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相互谈谈
激趣激疑,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过程
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情感
态度
初步认识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及亲近感。
教学重点
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
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总结:
(1)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F=G物/n(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F=(G物+G动)/n(不计摩擦、绳重);
(3)s=nh,h为重物上升高度,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4)V拉=nV物,V拉为拉力移动的速度,V物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滑轮应用的视频: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2、启发学生观察滑轮结构特点
3、展示教科书中旗杆和起重机的图片,提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从学生的亲历出发,提出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才会扎实、有效。
培养学生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扎实有效地获取知识,锻练能力。及时的展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活动空间,让他们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和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和规律。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从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引领学生进入探究轨道,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扎实有效地获取知识,锻练能力。及时的展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活动空间,让他们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引导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拓展实验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其拉力的大小及拉力移动的距离跟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有何关系
三、交流与反馈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寻找一下滑轮组的规律
总结:有几股绳子承担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用的拉力就是特征的几分之一。
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力平衡、功、功率、杠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功和功率的延续,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教材对滑轮组的特点没做探究,因此还需补充。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能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A.F1B.F2 C.F3D.F4
4、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用26牛的拉力,匀速提起50牛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A重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小结本节课所学得的知识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且:
1、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F=G物/n(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F=(G物+G动)/n(不计摩擦、绳重);
3、s=nh,h为重物上升高度,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4、V拉=nV物,V拉为拉力移动的速度,V物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其中:n为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四、运用拓展
其中:n为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教
学
反
思
1.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示),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2.根据绕线确定F与G的大小关系(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3、如下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相同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观察滑轮结构特点,说出滑轮的结构。
看图,思考并回答: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汇报探究成果
观察两名学生的汇报演示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
画滑轮的杠杆示意图,展示
给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活动1: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
1、教师强调实验要点,老师先做示范
2、引导学生组装滑轮,进行实验探究,巡视指导时,引导一部分学生组装定滑轮,另一部分同学组装动滑轮。解决探究困难。
3、引导两名学生分别上台汇报探究过程和成果
4、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一个滑轮为什么会呈现两种探究结果。
画滑轮的杠杆示意图展示分析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和缺点生活的关系反映学生能够任务开始逐步引学生进入探究轨道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习中来通过他与扎实有效地获取知识锻练能力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
学校
责任人
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材
分
5、总结:
(1)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二)探究活动2: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
1、从问题入手,定滑轮为什么不能省力而动滑轮可以省力?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成因。
2、老师通过课件和实物进一步说明: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滑轮的实质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3、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结论对照前面的数据评估实验结果
。
(三)探究活动3: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引导,提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归纳学生的发言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应该就可以了。
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解释实际问题中,联系实际,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滑轮
一、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分析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和缺点
聆听,思考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尝试组装滑轮组并展示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展示汇报探究来自百度文库果
学生经过思考和操作后回答问题
同样可以从定滑轮开始绕线,或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交流、讨论
总结规律
认真思考,完成练习。
动手做一做
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相互谈谈
激趣激疑,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过程
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情感
态度
初步认识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及亲近感。
教学重点
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
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总结:
(1)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F=G物/n(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F=(G物+G动)/n(不计摩擦、绳重);
(3)s=nh,h为重物上升高度,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4)V拉=nV物,V拉为拉力移动的速度,V物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滑轮应用的视频: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2、启发学生观察滑轮结构特点
3、展示教科书中旗杆和起重机的图片,提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从学生的亲历出发,提出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才会扎实、有效。
培养学生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扎实有效地获取知识,锻练能力。及时的展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活动空间,让他们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和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和规律。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从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引领学生进入探究轨道,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扎实有效地获取知识,锻练能力。及时的展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活动空间,让他们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