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导学案(教师)

合集下载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公开课《乡愁》导学案(定稿)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公开课《乡愁》导学案(定稿)

《乡愁》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等第【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

3.理解巧妙的意象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助读链接】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

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50年去台湾。

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

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诗人流浪于海外,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乡愁》写于1972年。

【课前预习】1.诵读诗歌,读准字音,体会诗人的情感。

2.收集课外抒发怀念家乡和亲人的诗词。

【课堂探究】1.作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达的?这些意象有何特点?2.这些意象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读一读,选择其中一幅,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绘下来。

【拓展训练】认真阅读品味诗歌,完成题目。

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指出诗歌中诗人所撷取的意象,并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谈谈《乡愁》与《乡愁四韵》两首诗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诗歌欣赏】赏月这一轮明月玉盘一样悬在淡蓝的天幕上静静地俯视大地的苍茫月色很美像橙汁一样的淡黄像乳汁一样的银白给人甜甜的清爽月光透过飘逸的白云透过浅色的夜幕透过密密的树林写在平静的湖面上,荷叶上……趁着这月色寄一份乡思给横卧在山沟里的故乡给此刻横躺在山沟里的父老乡亲拓展训练1.长江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诗歌不仅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恋,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和民族的眷恋。

2.(1)语言质朴典雅,富有生活气息;(2)都能巧妙的把数量词语、形容词和名词进行巧妙结合。

部编九年级上册3《乡 愁》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3《乡 愁》导学案附答案

3《乡 愁》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学习难点】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主学习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 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作者链接。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乡愁》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知识链接:《乡愁》是一首抒写思乡愁绪的诗,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过程:一、走近乡愁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这种思今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抒写自己的乡愁,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宋之问《度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南宋·辛弃疾《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南唐·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师:其实我们不必一味地在唐诗宋词里苦苦寻觅,千回百转。

《乡愁》导学案(教师)

《乡愁》导学案(教师)
3、感悟诵读,控制基调。
要求:语气、语调舒缓深沉,语速稍慢,要注意节奏,要抑扬顿挫,要包含感情,层层递进,感情越来越深,第4小节达到顶峰。
(二)初读感受请你谈谈这首诗形式上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明:四个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和数量词“一枚”“一方”“一张”“一湾”的使用,使诗歌整体结构上整齐划一,富有结构美;
3、拓展背景,升华感情。
写作背景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愈重,那时离开大陆整整20年了,我不由担心有生之年回乡无望了,当时,饱满的情绪如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
再读全诗,读出意境和情感,体味诗人蕴蓄了20年的思乡之情。
1、找意象:作者在诗中是借助哪些意象表达自己抽象的情感的呢?
明:诗人分别选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感情。
2、悟感情: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邮票(小)——母子情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海峡(浅)——家国恋
随着时间的推移,意象次第放大,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而深,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三、申请诵读,读出诗韵
(一)诵读指导
1、自由读诗,初步体会。
2、习惯读诗,把握节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Leabharlann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提纲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

3.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

2.学习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划出知识重点)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

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本文选自《余光中诗选》,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二.搜集表现乡愁的诗句:三、声情并茂的诵读课文,1、并说说你读出了这首诗的什么样心理感受?2、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二、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2、交流预习情况3、用心用情朗诵诗文、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1﹚想一想: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感情,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它们分别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在朗诵这四节的过程中,读法是否一致?为什么?(2)开启寻美之旅,请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找一找,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

(3)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个什么样的主题?4、拓展提高: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诗可以读,可以唱,可以画,还可以演。

那就请你来当一回"摄影家"吧。

请把你认为诗中最动情的一节,用你最细腻、优美而又抒情的笔触描绘出来吧!不少于100字。

《乡愁》 导学案

《乡愁》 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的内涵。

(2)体会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深沉的乡愁。

2、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排比、反复等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2)理解诗人乡愁的升华,从个人的故乡之思到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意象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拓展思维。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离开家乡,身处异地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特殊的情感,那就是乡愁。

乡愁是对故乡的思念,是对亲人的牵挂,是对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感受他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 2017),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兼具古典与现代,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元素。

其代表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

(三)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要求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1、这首诗一共分为几个小节?明确:四个小节。

2、每个小节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明确:(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诗人通过“邮票”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此时的乡愁是对亲人的牵挂。

(2)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船票”象征着诗人与新娘的分离,此时的乡愁是对爱人的思念。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乡愁》导学案《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下面是,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

湖南衡阳人。

现居台湾。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检查学生读诗(注意节奏和重音)。

二、探究展示: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

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意在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6、“乡愁”的含义7、以“读__________”(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_____________ 。

《乡愁》 导学案

《乡愁》 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3、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沉的思乡之情。

(2)分析诗歌中独特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难点(1)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和升华。

(2)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法:对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思维。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_____,原名_____,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著称,常常表达对家乡、祖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2、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_____时期,当时作者身处_____,远离家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于是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乡愁》。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诗歌,正字音,划节奏。

2、了解诗歌的大意,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课堂探究1、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抒发乡愁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其简洁、生动、富有韵味的特点。

4、探讨诗歌所传达的深层主题,思考乡愁的内涵和意义。

七、拓展延伸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2、比较阅读其他表达乡愁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分析它们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八、达标检测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九、课后作业1、以“乡愁”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乡愁的感悟。

2、收集更多有关乡愁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乡愁》这首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九年级乡愁导学案

九年级乡愁导学案

九年级乡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感受诗人通过意象所表达的乡愁情感。

3、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的内涵。

(2)体会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乡愁情感变化。

2、难点(1)感悟诗歌的深层意蕴,理解诗人将个人的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层面的家国情怀。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尝试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赏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它可能是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著名的乡愁诗——余光中的《乡愁》,感受诗人笔下那份浓浓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 年 10 月 21 日~2017 年 12 月 14 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诗作如《乡愁》《等你,在雨中》等,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诗歌的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再读诗歌,理解意象1、诗歌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1)邮票:小时候,作者离家求学,与母亲通信,小小的邮票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以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进修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摩登诗歌的发展历程,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余光中这位摩登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 理解并分析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意境;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乡愁这一情感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意境;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余光中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余光中这位诗人的生平宁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乡愁》这首诗歌的兴趣。

2. 进修(1)学生阅读《乡愁》这首诗歌,领会诗歌的情感主题和意境;(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

3. 拓展(1)学生自主撰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感想或故事,展示学生对乡愁这一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表达欲望。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六、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笔记,总结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意境;2. 撰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感想或故事,展示对乡愁这一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准备一篇诗歌朗诵稿,展示对余光中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教室氛围活跃,学生表现出了对诗歌的浓厚兴趣,但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下节课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关于乡愁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学教
反思
课题
《乡愁》
全册第2课时
使用人
课型
预习+展示课
本课第2课时
小组编号
学习
目标
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重点
难点
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导【自主学习】
资料链接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合作探究】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乡愁教学设计导学案 (1)

乡愁教学设计导学案 (1)

《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的美。

教学程序一、听乡愁1、听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说说你听到什么样的情绪。

2、了解作者,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其作品。

展示课题:乡愁。

出示学习目标。

二、诗歌赏析(一)、品读乡愁:1、读乡愁(1)、试读、范读。

先让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评价,顺势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嘱学生笔记):①要读出节奏;②要读出重音;③要读出感情。

(2)、听朗读(媒体播放flash示范朗读)进一步体味诗歌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学生试读,体味每一节的感情。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第二节:增加遗憾的语气第三节:深深的失落和哀痛第四节:表现如今的惆怅(3)、学生自由朗读,体味作者感情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深情朗读,我们体味到了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2.品乡愁:(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教师小结: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家愁后来(中年)——丧母哀愁现在(老年)——思归浓愁国愁(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邮票——写信可寄家愁船票——乘船可解相思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课文小结:这首诗,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

(4)根据FLASH画面提示,尝试背诵。

(二)、解乡愁1、诗歌的语言言简而意丰,这首《乡愁》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积累思乡的对联。

情感目标: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学习难点: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1.导入示标:乡愁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愁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知道班里的同学大都是住校生,你们有过想家、想亲人的感觉吗?用诗表达过吗?不要遗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生在大陆、长在台湾、被誉为“乡愁诗人“的余光中的《乡愁》,我相信:可解我们的一段思乡之苦。

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

注意体味诗意,诗人的感情。

2.设纲导学在以往学习诗歌的课堂上,老师说过,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朗读,朗读应该注意什么)是的,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敲门砖。

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2、播放配乐朗诵《乡愁》。

3、请同学们尽情投入读两遍。

4、一男一女范读。

(其他同学点评)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

四、导学达标:1.合作探究(1)思考一: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思考二: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思考三: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展示释疑(1)文中的叠词、量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2)余光中《乡愁》的美表现在哪里?五、检验提高:1、再读感悟:配乐朗诵,体会情感2、课文仿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仿写:乡愁是_______________。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余光中)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诗歌,其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我们要通过学习《乡愁》,深刻理解和体会诗人余光中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

这有助于我们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们要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隐喻等,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要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中,诗人通过“邮票”“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

2.诗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句,邮票象征着诗人与______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选择题1.下列对《乡愁》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时间为序,贯串全诗,展现了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乡愁。

B. 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将乡愁这一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可感。

C.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并未涉及对祖国的情感。

D. 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下列对《乡愁》中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B.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故乡和祖国的不同情感。

C. 诗歌中的叠音词如“小小”“窄窄”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D. 诗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放大了诗人的乡愁情感,使其更加震撼人心。

三、简答题1.请简要分析《乡愁》一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乡愁的。

2.《乡愁》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来的?三、全诗译文余光中《乡愁》的英文译文如下:When I was young,My nostalgia was just like a small stamp,I was on the one side,My mother was on the other.When I grew up,My nostalgia became a narrow steamer ticket,I was on this side,My bride was on the other side.While later on,My nostalgia developed into a little tomb,I was outside,My mother was inside.And now,My nostalgia is a shallow strait,I am on this side,The mainland is on the other side.这首英文译文基本上保留了原诗的结构和意象,同时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情感和意境。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课《乡愁》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课《乡愁》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课《乡愁》导学案第四课《乡愁》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全文描写了作者对故乡的乡愁之情。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乡愁的含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下面是《乡愁》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一、导学目标1.了解《乡愁》的大意和结构;2.感受文章中的乡愁情感;3.学习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课前导学1.回忆乡愁的含义及相关的词汇和成语;2.预测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三、阅读理解1.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2.细读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3.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四、部分重点句子分析1.思乡人少,绿荫多,那时候的夏天是那么得意和清闲!分析:这句话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故乡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故乡乡愁的思念。

2.小河边吃水葫芦,被太阳晒黑了身子,小时候常给人家看成托儿了。

分析:这句话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故乡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五、思考探究1.为什么作者对故乡有如此强烈的乡愁之情?2.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让我们怀念的地方和事物?六、课后训练1.写一篇文章介绍你对家乡的乡愁之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述:(1)家乡的风景;(2)家乡的人和事;(3)与家乡的离别。

七、拓展延伸1.找一首乡愁的诗或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乡愁情感;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乡愁之情,拓展乡愁的不同层面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乡愁》导学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深入思考乡愁的含义和表达方式,从而增强对故乡的乡愁之情。

而学生通过展开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情感和写作能力。

八、文章解析和理解1. 《乡愁》这篇文章以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主线,通过描写故乡的风景、人物和回忆,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导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导学案

乡愁课题乡愁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2.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难点)3.认识和理解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现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写作背景1949年,余光中22岁那年,随家人来到台湾,从此与大陆隔海相望,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

读准字音邮.票(yóu)窄.窄(zhǎi)矮.矮(ǎi)海峡.(xiá)坟墓.(mù)乡愁.(chóu)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坟墓: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

新课导入【出示课件: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

】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进行朗读。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余光中《乡愁》导学案余光中《乡愁》导学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播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2、学生分组自读余诗(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3、教师找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二、研讨课文,思考问题。

1、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时候(少年)生离之愁求学在外思念母亲(少年清愁)家愁长大后(青年)新婚离外思念娇妻(夫妻离愁)后来啊(中年)死别之愁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国愁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3、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三、拓展练习1、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

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四、延神迁移,学以致用。

同学们和余光中一样,也是在外求学,你是否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及亲人呢?请试着写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

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将来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呢?六、检测背默此诗余光中《乡愁》导学案篇二:〖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2.抓住意象,走进诗歌意境,品味诗中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第【1】篇〗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

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链接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2.生难字词(1)字音更定(gēng) 毳衣(cuì) 崇祯(zhēn)沆砀(hàng 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对坐(zhān)余拏一小舟(ná) 喃喃(nán) 雾凇(sōng)(2)词义【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拏】撑(船)。

【拥】裹着,围着。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明确: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

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明确:全文共两段,第1段写赏雪的具体经过,第2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走进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明:营造出一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似笛音萦绕耳边,表明自己的思乡情结。
3、第二节连用两个虚实结合的比喻。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
明:故乡的面貌----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别离“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达效果?
三、申请诵读,读出诗韵
(一)诵读指导
1、自由读诗,初步体会。
2、习惯读诗,把握节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两首》(乡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诗中名句。
2、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艺术形象的艺术构思
3、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想爱国的深厚感情。
【学习流程】
一、回忆“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写“乡愁”的名句,你能写说出几句?
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感悟诵读,控制基调。
要求:语气、语调舒缓深沉,语速稍慢,要注意节奏,要抑扬顿挫,要包含感情,层层递进,感情越来越深,第4小节达到顶峰。
(二)初读感受请你谈谈这首诗形式上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明:四个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和数量词“一枚”“一方”“一张”“一湾”的使用,使诗歌整体结构上整齐划一,富有结构美;
明: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乡愁(思乡之情)比喻、无理有情。
1、找意象:作者在诗中是借助哪些意象表达自己抽象的情感的呢?
明:诗人分别选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感情。
2、悟感情: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邮票(小)——母子情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海峡(浅)——家国恋
随着时间的推移,意象次第放大,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而深,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3、拓展背景,升华感情。
写作背景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愈重,那时离开大陆整整20年了,我不由担心有生之年回乡无望了,当时,饱满的情绪如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
再读全诗,读出意境和情感,体味诗人蕴蓄了20年的思乡之情。
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一咏三叹,富有音乐美;
长句和短句的交错运用,使句式富于变化美。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意。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的秋景和作者心中落寞断肠的情怀。这个意境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的形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领悟到的,这些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席慕蓉
1、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明: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使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包含着何种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