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处理策略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由第2~4骶神经区域Onuf 核组成阴部神经 • 支配尿道外括约肌,使其收缩并维持其紧张性。
膀胱的神经支配示意图
T11-L2交感
S2-4副交感
阴神经
储尿过程
• 良好的储尿反射是由副交感神经的完全抑制, 交感神经及躯体神经的激活来完成的。 • 副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机制为:膀胱充盈的兴 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骶髓,其中一部分冲动对 骶髓逼尿肌中枢直接产生抑制;另一部分冲动 从骶髓上传到大脑皮质,当大脑皮质没有发出 排尿指令时,大脑经下行神经纤维对骶髓逼尿 肌中枢也产生抑制。
• 逼尿肌 • 括约肌
• 内括约肌:后尿道平滑肌+膀胱颈 • 外括约肌:盆腔与尿道周围横纹肌
• 功能性内括约肌和解剖学外括约肌。 • 内括约肌:可塌陷的近端尿道和膀胱颈
• 随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不断增高压力, 从而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膀胱收 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向上向外牵拉, 使其扁平结构转变为圆形结构,阻力下降。
2.神经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MS)系自身免疫作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的神经髓鞘,形成少突胶质细胞,导致受累的神经发生脱 髓鞘变性,这种脱髓鞘病变最常累及颈髓的后柱和侧柱, 但也常累及腰髓、骶髓、视神经、大脑、小脑和脑干。MS 多发于20~40岁年龄组,高峰年龄在35岁,男、女比例大 约是1:3~10,女性患者妊娠时疾病活动性下降。其临床症 状随病变累及的神经部位而异。大约超过90%的患者整个病 程的某一阶段可能出现下尿路症状,其临床表现多样,尿 频和尿急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31%~85%,而尿失禁约占 37%~72%,伴或不伴有尿潴留的尿路梗阻约占2%~52%。 有10%的患者排尿症状是疾病早期的唯一表现。MS患者的 排尿症状并非一成不变,常随累及神经部位的变化和病程 的演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排尿障碍变化很少向改 善方向发展 。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策略
康复科
--
概要
生理和临床基础
病因及分类 治疗目标及原则
膀胱训练技术及常见治疗策略
一、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类由 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 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 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 。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
理想的神经源性膀胱分类标准应包含以下内容:① 尿动力学 结果应是神经源性膀胱分类的基础;② 分类应反映临床症状; ③ 分类应反映相应的神经系统病变。 目前尚无理想统一的神经源性膀胱分类方法。ICS将下尿路功 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并基于尿动力学结 果针对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的功能提出一个分类系统(见表 1),该分类可以较好反映膀胱尿道的功能及临床症状,但需 要补充相应的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2002年ICS名词标准化报 告建议使用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取代旧名词逼尿肌反射 亢进、使用特发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取代旧名词逼尿肌不稳定, 因此表1中部分名词遵照2002年ICS的新标准进行了相应调整。
神经解剖
外周神经
Aδ 纤维通过逼尿肌内张力感受器传 递膀胱内压力感觉,走行盆神经中 膀胱壁各层发生的机械感受器相 关的传入神经纤维主要走行于腹 下神经 来自横纹括约肌和尿道的传入神经, 走行于会阴神经,接受温度、疼痛和 牵张的刺激
传入通路
神经解剖
外周神经
副交感神经
传出通路
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
副交感神经-支配逼尿肌-排尿
从尿动力学角度,ICS将DO分为两种模式: ① 终末型DO: 在膀 胱测压过程中发生的单次不可抑制的不自主性逼尿肌收缩,伴 有尿失禁,且通常为完全性排空膀胱;② 期相型DO: 可见逼尿 肌收缩所致特征性的压力波动波形,伴或不伴有尿失禁。 从病因学角度,ICS将DO分为两大类:①特发性DO:是指膀胱充 盈过程中出现自发或诱发的逼尿肌收缩,无明确的病因;②神 经源性DO:是指由于神经控制机制异常所导致的DO,在诊断时 必须具备神经系统病变的客观证据,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 发性硬化症、脑血管疾病、脑脊膜肿瘤和脊髓损伤等病变
3.老年性痴呆 4.基底节病变 5.脑血管病变 排尿功能障碍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且与病变的严 重程度及恢复状况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排尿异常表现为尿失禁, 发生率一般在37%~58%之间。脑血管意外后易患尿失禁的危险 因素包括:年龄≥75岁、女性患者、糖尿病史、伴有运动障碍、失 语、排便失禁、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视野缺失和精神障碍、病 灶累及皮质和皮质下、以及大血管梗死。 6、脊髓损伤 多种病理性因素可以导致脊髓损伤,如外伤、血管性疾病、先 天性疾病和医源性损伤等。几乎所有脊髓损伤性病变都可以影响 膀胱尿道功能。不同节段、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会导致不同类型 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在损伤后的不同时间段临床表现也有所不 同。 7、椎间盘疾病
(3)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 HIV感染等。带状疱疹病毒可侵犯腰骶神经,除可造成相 应神经支配部位皮肤簇集水泡外,还可导致盆丛及阴部神 经受损,进而影响膀胱及尿道功能,后者的发生率大约为 4%~5%,但此症导致的排尿异常多为暂时性的。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是由于病毒或接种疫苗引起的自发、多发性的 神经根疾病,大约6%~40%的GBS患者有排尿异常症状。 一般神经系统症状较为严重,而排尿异常症状相对较轻。
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是评价这种损伤威胁程度的重 要指标。DLPP为在无逼尿肌收缩及腹压增高的前提下,膀 胱充盈过程中出现漏尿时的最小逼尿肌压力,一般认为 DLPP≥40cmH2O为造成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其异常多 见于高位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症等神经源性疾病导致 膀胱壁顺应性减低的患者。而在尿动力学检查时,在无逼 尿肌收缩及腹压改变、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前提下,逼尿 肌压达到40cmH2O时的膀胱容量为相对安全膀胱容量;若 返流出现在逼尿肌压力达到40cmH2O之前,则相对安全膀 胱容量为开始出现返流时的膀胱容量。DLPP相对应的膀胱 容量称为漏尿点压时的膀胱容量。若DLPP大于40cmH2O, 则漏尿点压膀胱容量与相对安全膀胱容量之差越大,意味 着膀胱内压高于40cmH2O的时间越长、病变的隐蔽性亦越 大,从而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性越大
• 外括约肌:横纹肌,收缩使尿道阻断
内括约肌
内括约肌-储尿时塌陷-关闭
内括约肌-排尿过程变圆-开放
外括约肌
内环 外环
• 膀胱储尿和排尿控制的神经支配
• • • •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 中枢控制下相互协调
• 膀胱储尿和排尿控制的神经支配
• • • •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 中枢控制下相互协调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1.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如病变的 性质、部位、程度、范围、病程等,应通过神经系统疾病相 关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 必要时请神经科医生协助诊断。 2.下尿路功能障碍和泌尿系并发症的诊断:如下尿路功能障 碍的类型、程度,是否合并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是否 合并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应从相应的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膀胱尿道镜加以明确。 3.其它相关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断:如是否合并性功能 障碍、盆腔脏器脱垂、便秘或大便失禁等,应通过病史、体 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加以明确。
(2)膀胱感觉:在一些病理学因素存在下,可出现膀胱感觉 异常,表现为膀胱感觉增强,或者减退乃至缺失。膀胱感觉 增强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在膀胱容量很小时就提前出现 的首次排尿感、和/或提前出现的强烈排尿感,且持续存在。 膀胱感觉减退或膀胱感觉缺失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延迟出 现的首次排尿感或无排尿感觉出现,常见于骶髓损伤、糖尿 病、盆腔手术后等因素造成的神经源性膀胱,也可见于膀胱 出口梗阻所致的慢性尿潴留等疾病。 (3)膀胱容量:神经源性膀胱随病因的不同,膀胱容量可有 较大差异,并常伴随膀胱感觉的异常而变化。
(5)尿道功能:正常储尿期尿道功能指膀胱在充盈状态 下即使增加腹压,尿道闭合压仍为正值从而维持控尿; 而尿道功能不完全则指逼尿肌无收缩时增加腹压出现漏 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尿道过度移动、尿道固有括约肌 功能缺陷等。
2.排尿期:在排尿期,正常逼尿肌活动指逼尿肌反射能被主动启 动,并维持逼尿肌收缩直至膀胱排空,并可受意识控制而终止。 (1)膀胱功能: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可以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 减弱,即在排尿期逼尿肌没有足够的收缩幅度或持续时间而排空 膀胱;或者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即排尿期未能诱发出逼尿肌反 射。神经源性疾病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者多见于骶髓下脊髓损 伤,或糖尿病、盆腔脏器手术等外周神经损伤性疾病。 (2)尿道功能:排尿期正常尿道功能指排尿反射之前尿道括约肌 开放,以确保膀胱在低压状态下排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DSD)指逼尿肌收缩时尿道括约肌同时不自主收缩或不能松弛所 致的流出道梗阻。DSD包括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DBND)和逼 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DSD多见于骶上和脑干之 间的脊髓损伤,如颈胸段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DSD可以导 致功能性尿道梗阻、尿流率减低、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加,甚 至丧失自主排尿能力,乃至尿潴留
膀胱的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 允许 & 注意力 脑干: 开关和协调
T11 - L1,2: 交感神经纤维:贮尿 S2-4: 副交感神经纤维: 排尿 S2-4: 阴部神经: 控制外括约肌
病因及分类
1.外周神经病变 (1)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的 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见于40%~80%的糖尿病患者,即使 血糖控制良好仍有约25%的发病率。DNB具体机理尚不清 楚,一般认为DNB是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在膀胱的表现, 以及肌源性异常、即逼尿肌功能损害等因素所致。 (2)盆腔手术 继发于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性子 宫切除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和直肠结肠切除术的神经源 性膀胱发生率分别为20%~68%、16%~80%、20%~25% 和10%~20%[5],多与盆丛神经纤维被切断、结扎以及疤 痕牵扯、粘连等有关,盆腔的放疗可能加重这种病变。
1.储尿期:需要重点了解膀胱功能,包括膀胱的感觉、容 量、稳定性、顺应性。 (1)膀胱稳定性:有许多神经源性因素可以导致逼尿肌 的异常收缩。在储尿期的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即可 诊断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①逼尿肌收缩为自发的或 在诱发试验(如咳嗽、蹬腿等)后出现,这种逼尿肌收缩 不能被人的意识所抑制或消除;②可见逼尿肌收缩所致的 压力波动,但压力上升幅度并不一定要≥15cmH2O,只要 有期相性(即有压力上升支和下降支)压力波动即可。
安全容量是关键
• 对神经原性膀胱来说,单纯了解膀胱的绝对容量 大小并无多大临床意义,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膀胱 安全容量,即膀胱内压力小于40cmH2O时的容 量。 • 只有在膀胱安全容量范围内储尿,上尿路的功能 才能得到保护。 • 膀胱压超过60cmH2O不出现漏尿提示尿道括约 肌功能正常
(4)膀胱顺应性:膀胱顺应性反映膀胱容量变化和逼尿肌压 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顺应性良好的膀胱会在膀胱 内尿液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维持膀胱内比较低的压力,通常在 20~40ml/H2O之间;若因神经源性病变导致膀胱壁的顺应性降 低,膀胱内压力可以随着膀胱内尿液增多而过度增高,当压力 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上尿路尿液向膀胱内输送受阻,持续的膀 胱高压将造成上尿路损害,后者为神经源性膀胱最严重并发症 之一。
生理和临床Leabharlann Baidu础
膀胱和尿道的主要功能
1. 储存尿液 较低膀胱内压 较高尿道压力 2. 规律排出尿液
• 储尿和排尿在中枢神 经和周围神经(交感、 副交感和躯体神经)共 同控制下协调完成 • 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 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 机制发生障碍时,即发 生神经源性膀胱
• 排尿控制的外周结构
• 副交感节前纤维自脊髓S2~4节段发出随盆神经至 膀胱丛,与膀胱壁的器官旁神经节或壁内神经节 交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支配逼尿肌。 • 逼尿肌具有胆碱能受体,副交感神经分泌乙酰胆 碱与其结合,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 舒张而排尿
交感神经-支配逼尿肌/括约肌-储尿
• • • • 来自脊髓T11~L1,2 发出纤维经腹下神经到达腹下神经节 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 末梢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使以α肾上腺素能受体 为主的膀胱颈平滑肌与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以 β受体为主的逼尿肌松弛而抑制排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