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数字化保护与虚拟展示技术(赵刚著)思维导图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a8c7f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8.png)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 粤绣服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5)1.2 跨界视域下的非遗保护与创新 (6)2. 研究目的与方法 (7)2.1 研究目的 (8)2.2 研究方法 (9)二、粤绣服饰文化遗产概述 (9)1. 粤绣的历史与特点 (11)1.1 粤绣的起源与发展 (12)1.2 粤绣的技术特点与风格 (13)2. 粤绣服饰的文化内涵 (14)2.1 粤绣服饰的图案寓意 (15)2.2 粤绣服饰的文化价值 (17)三、非遗跨界视域下的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 (18)1. 非遗保护政策与措施 (19)1.1 国家非遗保护政策 (21)1.2 粤绣服饰非遗保护具体措施 (21)2. 跨界合作与粤绣服饰保护 (23)2.1 与旅游业的结合 (24)2.2 与时尚产业的融合 (25)2.3 与教育领域的合作 (26)四、粤绣服饰文化遗产的创新研究 (27)1. 设计创新 (28)1.1 设计理念的创新 (30)1.2 设计手法的创新 (30)2. 技术创新 (31)2.1 刺绣技术的创新 (32)2.2 制作材料的创新 (33)3. 市场创新 (34)3.1 市场定位的创新 (35)3.2 营销模式的创新 (36)五、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实践案例 (38)1. 保护实践案例 (39)1.1 粤绣博物馆的建立与运营 (40)1.2 粤绣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 (41)2. 创新实践案例 (42)2.1 粤绣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实践 (44)2.2 粤绣服饰品牌的市场推广与创新营销 (45)六、结论与展望 (46)一、内容简述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粤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粤绣技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求创新,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土特产轻图典》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土特产轻图典》读书笔记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4bb9c7c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4.png)
酒花香四溢的 百花酒
3
15 镇江香醋 摆不坏的香醋
4 16 常州梳篦
宫梳名篦,情 同伉俪;延陵 特...
5
17 高邮双黄 蛋蛋中之王
01
01 西湖龙 井茶色翠、 香郁、味甘、 形美
02
02 杭州丝 绸东方艺术 之花
03
03 西湖绸 伞可以遮蔽 阳光的“西 湖之花”
04
04 王星记 扇子享誉国 内外的“东 方瑰宝”
03
03 福州茉 莉花茶充满 春天气味的 花茶
04
04 明溪肉 脯干闽西八 大干之首
06
06 福州脱 胎漆器天下 谅无双,人 间疑独绝
05
05 天宝香 蕉干甜脆香 浓的小食品
01
07 德化瓷 器中国瓷器 之上品
02
08 平潭贝 雕巧夺天工 的贝雕
03
09 寿山石 雕一相抵九 工
04
10 八宝印 泥“驰誉神 州”的印泥
06
06 临安天 目山笋干钟 天地之灵气, 毓山川...
05
05 余杭径 山茶鲜芳特 异,畅销海 内外
01
07 严东关 五加皮酒传 统名酒中的 一枝独秀
02
08 金华火 腿蜚声国际 的中华火腿
03
09 金华酥 饼天下美食 数酥饼,金 华酥饼 味...
04
10 绍兴黄 酒味甘、色 清、气香、 力醇之 上...
05
05 信远斋 酸梅汤帝师 最爱的酸梅 汤
01
07 天福号 酱肘子色儿 正,味儿对
02
08 泰和坊 景泰蓝一件 景泰蓝,十 箱官窑器
04
10 红星二 锅头新中国 献礼酒
06
12 马大姐 红虾酥糖中 国三大名糖 之一, 国...
文化遗产数字化
![文化遗产数字化](https://img.taocdn.com/s3/m/cd78a3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6.png)
《文化遗产数字化》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数字化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三、教学对象:2015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四、计划课时:每周4学时,共36学时。
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习通源七、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新开选修课,主要面向文博专业学生开设,目的在于通过介绍当前文化遗产领域进行数字化与保护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使同学们能够基本了解当前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础应用体系、方法和最新进展,掌握简单数字化测绘设备、软件的基本操作。
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以及室内、室外实践,使文博专业学生能够了解文化遗产领域数字化与保护过程中使用的现代技术,掌握简单的软件、仪器操作,并独立完成一系列的范例制作。
从而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以便为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基础知识,按照教学内容辅以室内、室外实践操作(包括软、硬件)。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文化遗产数字化绪论(课堂2学时)第一节文化遗产数字化概述利用当代测绘遥感和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将文化遗产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真实、完整地存储到计算机网络,实现真三维数字存档,供保护修复、复原以及考古研究和文化交流使用。
第二节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与价值一、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二、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价值要点与难点:结合实例介绍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第三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对象一、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建筑群、遗址)二、非物质文化成遗产要点与难点: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异同第四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一、国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二、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要点与难点: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历程第五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策略与要求一、采用数字化信息与处理技术保存文化遗产信息二、使用资料数据库和数字化展示平台再现文化遗产三、利用虚拟再现技术还原文化遗产要点与难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需要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第六节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内容一、数字化采集、记录和保存二、数字化复原和再现三、数字化展示与传播要点与难点: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目的与研究内容的关系思考题:1.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演变的内因与外因?2.自己接触过哪些与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的仪器或设备?3.数字化技术的整体层级结构如何构建而成?建议阅读论著:1.郑巨欣、陈峰编著.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学苑出版社.2011 年2.李欣著.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科学出版社.2011年3.贾磊磊编.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现.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二章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基础(课堂4学时)第一节文化遗产信息与信息数字化一、文化遗产信息的概念二、文化遗产信息数字化概念三、文化遗产信息分类要点与难点:文化遗产信息特征的提取与对应的数字化方法第二节文化遗产信息采集技术一、考古工作中记录信息结构二、文化遗产数字化主要内容与模块三、文化遗产数字化流程要点与难点:文化遗产信息的分类、数字化流程框架第三节文化遗产信息记录技术一、纸质文档、图像及影像档案数字化二、现代数据采集技术要点与难点:纸质文档数字化的实践操作思考题:1.文化遗产信息都包括哪些?请列举之。
2021土家族土锦艺术的数字化发展策略范文2
![2021土家族土锦艺术的数字化发展策略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f21a3430240c844768eaee67.png)
2021土家族土锦艺术的数字化发展策略范文 1、 土家族土锦艺术遗产传承的现状分析 土家族土锦,即土家织锦,又名“西兰卡普”土家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土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我们至今尚能看到的,成为土家族民间美术代表的土家织锦。
一直以来,土锦的主要用途是制作被褥,土家人将生活中观察到的花卉、动物、场景等等,通过“模仿记忆”再融入自己的情感传变成几何形的纹样编织出来。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锦艺术开始衰退。
过去“家家有机床,户户响机声”的织锦景象现在已经消失不见。
土锦艺术遗产在传承上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传统土锦艺术后继无人,传承困难而面临消亡 老一辈织锦的土家人,做织锦都是依靠家族代代传承。
她们基本都没有读过多少书,一辈子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织锦的制作上,像叶玉翠、刘代娥、向金秀这样的土锦艺术家都是如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化,一方面许多年轻的土家人基本都离开家乡出门求学或打工在外,没有时间专注于土锦的学习和制作;另一方面,手工织锦需要慢工出细活,利润也不高,青年一代对于制作传统土锦的热情大大消减。
整个经济体制的变革,让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消亡的危险。
1.2 土锦艺术行为功利性严重 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使艺术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品,价格成为衡量艺术品的标准,这就不可避免的让艺术具有了功利性,并且让土锦艺术的创造性也大大锐减。
不少现代土锦制作者为了销售利润不再愿意耗费大量时间经年累月地制作织锦,她们在制作流程上有些采取完全抛弃传统土锦纹样,简单制作迎合旅游景点喜好的现代唯美式装饰画;有些制作者则抛弃原有制作材料采用膨体纱做原料,质地松软,远没有传统织锦优美稳重、质地精良。
艺术行为功利性严重影响着原本优秀的民间土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1.3 土锦艺术传播形式滞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土锦的实用功能等同于被盖,它的欣赏角度有限,实用功能也具有局限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以《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为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以《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485b6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8.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以《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为例黄江平【摘要】“图谱”是指经过系统编辑并根据实物绘制或摄制的图集.中国传统图谱的编制和研究历史悠久.具有现代意义的图谱编绘始于19世纪的欧洲.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样本集——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实践为例,借鉴中国传统图谱学、日本民俗地图、知识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期刊名称】《吕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5)001【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传承;分布【作者】黄江平【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20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902006年以来,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保存方面,进行了两项卓有成效的工作,都与图谱的编制有关。
一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的编纂,一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的绘制。
图典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具有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性和地域分布性特点而言,图典在如何借助符号来记忆和表述名录项目的分布范围、分布形态、传播方向、特定区域内同类名录项目的存在与否以及名录项目的变异特征等等,显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分布图的绘制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但分布图的绘制大多只是运用各种符号将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源与保护地结合起来简单地标示在地图上,无法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数量、形态以及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性、变迁规律等信息数据。
为了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设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重大项目,这是一项以图像化的表述方式,通过科学的编制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归纳和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此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创,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和广泛性的学科发展前景。
VR_虚拟交互技术在土家织锦创作中的探索与研发
![VR_虚拟交互技术在土家织锦创作中的探索与研发](https://img.taocdn.com/s3/m/f9fe4a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f.png)
[摘 要]目的: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让土家织锦的设计变得简单有趣,提出基于数字化手段的虚拟交互技术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有数字交互的参与感,让数字化的土家织锦更加立体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方法:通过Virtual Reality 360°扫描,让观众能直观地看到土家织锦的打花铺盖和花带的各种花样与造型,再辅以智能语音讲解,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与土家织锦技艺相关的知识和故事;系统内设的智能点击交互功能能让参与者有效地与土家织锦进行互动。
结果:有效削弱了“西兰卡普”在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提高了大众的参与度,扩大了热爱和使用非遗的人群,使精美耐用的土家打花铺盖再次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促进非遗产业的发展。
结论:打造传统手工艺品的新型数字文创的方法,能使传统技艺出现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
[关键词]土家织锦;数字文创;虚拟交互技术;传统手工艺[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0-0014-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黄玺.VR 虚拟交互技术在土家织锦创作中的探索与研发[J].天工,2023(10):14-17.黄 玺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艺术与文化旅游系 VR 虚拟交互技术在土家织锦创作中的探索与研发基金项目:2021年度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2104605)。
作者简介:黄玺(1989—),女,土家族,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传统工艺美术、民族学。
一、湘西土家织锦概述“夕照山村鸟宿桠,土家楼角挂烟霞。
彩云朵朵染江水,阿妹梭梭织锦花。
”[1]这是对土家族山寨暮色景象的诗化,描写了夕阳下土家吊脚楼上,美丽的土家女子用灵巧的双手,挑织着古朴精美的土家织锦的景象。
土家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2],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土家族和苗族一样,是一个有本民族语言却没有文字记录的民族,如果说苗绣是苗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那土家织锦则是土家族历史文化最好的呈现。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探索——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探索——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0fb1b9a58da0116c174986.png)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探索——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莫彦峰1,莫代山 2(1.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涪陵 408100)摘 要:“西兰卡普”传统传承出现危机,通过数字化技术采集、展示、利用和创新,知名度、利用领域、技法、传承模式均出现积极变化,但也表现出文化传播效果要高于文化传承效果、数字化技术种类待丰富、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保护和营造结合差的不足。
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应注意多渠道共同传承,做好文化生态的保护与营造。
关键词:土家族;西兰卡普;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6-0019-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12&ZD018)。
作者简介:莫彦峰(1981-),男,湖北来凤人,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艺术研究;莫代山(1979-),男,湖北来凤人,博士,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三峡大学、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陵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数字化技术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是当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一种普遍做法。
在数字化技术传承模式下,传统文化往往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但数字化技术不是万能的,在文化传承中,应该合理评判数字化技术的作用,注重文化生态的保护和营造。
在土家族核心聚居区酉水流域,流存着一种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的织锦织造工艺。
在传统生活中,“西兰卡普”不仅是土家群众日常服饰、被褥的主要材料,也是重大节日、祭祀以及婚嫁喜庆等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祭祀用品,还在缔结婚姻、寿辰庆贺、增进友谊等社会交往发挥着积极作用。
由于“西兰卡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就是土家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事项。
也正因为如此,以“西兰卡普”为核心申报的“土家织锦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以火草织布技艺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以火草织布技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b4f414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c.png)
非遗传承[摘 要]傈僳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技艺。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和全球化的影响下,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正不断遗失。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民族瑰宝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非遗的技艺、文化、历史等元素得以数字化转换,进而更好地被保存与传承。
以非遗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为例,探讨数字化创新设计在非遗保护中的实践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德昌傈僳族;数字非遗;火草织布[中图分类号]TS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6-003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易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以火草织布技艺为例[J].天工,2023(36):39-41.易 琳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以火草织布技艺为例基金项目:文旅融合语境下德昌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MD23E025);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刺绣数字档案资源整理与研究(DAWXC2201)。
作者简介:易琳(1979—),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一、德昌傈僳族非遗的现状与挑战德昌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服饰、歌舞、节庆、习俗等,这些传统文化独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的宝贵财富。
德昌傈僳族的火草织布技艺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经过剥皮、抽丝、浸泡、晾干等工序处理后的火草纤维质地坚韧,借助古老的木质织布机,通过编、织、挑、掼等手法,将火草线与麻线交织成布。
织布艺人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创作出吉祥如意、福禄寿、五福捧寿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丰富的纹样和色彩使得火草织布更具独特魅力,以红、蓝、绿为主的染色展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土家织锦图案设计研究综述
![土家织锦图案设计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fef5f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3.png)
1土家织锦图案的理论研究1.1历史源流土家织锦图案的产生与发展同土家族的历史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其形成、变化和发展,特别是民族性特征的形成,既取决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民族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等客观因素,更取决于民风习俗、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人文环境因素。
土家织锦伴随土家族人走过人生的全过程,在漫长的民俗文化沉淀中,土家织锦图案渗透着土家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意蕴。
1.1.1生活环境土家族人长期生活在沟壑纵横、多雨水、封闭落后的偏僻山区,发展山地性渔猎农耕经济,这种环境和生活方式为土家织锦图案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土家族人用当地各种天然植物加工成为染料,并以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作为创作源泉制作出色泽浓艳、纹样丰富的土家织锦。
1.1.2图腾崇拜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源于对原始崇拜的沿袭,因多元的文化渊源和宗教信仰致使土家织锦的图案也呈现多样化特征,例如同样是白虎图腾崇拜,鄂西表现为崇虎,湘西则是赶虎。
土家织锦图案的主要为土家织锦图案设计研究综述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土家织锦图案相关研究,并对土家织锦图案的历史源流、美学特征、文化功能及其色彩特征和构图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土家织锦图案的文化内涵。
研究土家织锦图案的设计方法和实践运用,以解决土家织锦图案相关研究缺乏深层次文化的设计方法和实际运用的问题,对土家织锦图案文化特征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土家织锦;图案设计;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3)07-0087-03Abstract: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ujia brocade patterns is summarized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and the his⁃torical origins,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cultural functions,color characteristics,and composition forms of Tujia brocade pat⁃terns are studied.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ujia brocade patterns are analyzed.Finally,the design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ujia brocade patterns are studied,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design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with deep culture in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Tujia brocade patterns.The new research ideas for the culturalcharacteristics of Tujia brocade patterns are also proposed.Key words:Tujia brocade;drawing pattern design;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A summary of the study of Tujia brocade drawing patte收稿日期:2022-10-12作者简介:陈盈(1998—),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
数字化时代下扎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数字化时代下扎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a94be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5.png)
数字化时代下扎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数字化时代的背景 (2)1.2 扎染技艺的现状与挑战 (3)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2. 扎染技艺概述 (6)2.1 扎染技艺的历史渊源 (6)2.2 扎染技艺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8)2.3 扎染技艺的分类及特点 (9)3. 数字化时代对扎染技艺的影响 (10)3.1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1)3.2 数字媒体的传播作用 (12)3.3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影响 (14)4. 扎染技艺保护现状分析 (15)4.2 扎染技艺传承人培养 (18)4.3 扎染技艺的专项保护项目 (19)5. 数字化时代下扎染技艺保护策略 (20)5.1 建立数字化档案与数据库 (21)5.2 创新扎染技艺线上传播平台 (22)5.3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技艺展示 (23)5.4 跨界合作,推动产业发展 (25)6. 数字化时代下扎染技艺传承策略 (26)6.1 扎根传统,创新传承方式 (27)6.2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29)6.3 举办扎染技艺竞赛与展览 (30)6.4 加强教育普及与推广 (31)7. 实证案例分析 (32)7.1 案例一 (33)7.3 案例三 (36)1. 内容综述数字化时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文化手工艺,扎染技艺作为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民间工艺,也不断面临着传承断裂、技艺流失的困境。
一方面,新型媒介与娱乐形式的冲击,导致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参与度下降;另一方面,扎染技艺的学习周期长、门槛高,缺乏有效传承机制,加剧了人才断层。
现状分析:梳理现阶段国内外关于扎染技艺保护与传承的研究现状,对现有传承模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
数字化应用探索: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扎染技艺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案例,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分析其在技艺展示、教学、传播方面的价值。
传承模式创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数字化优势,构建扎染技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承模式,旨在提高传承效率,扩大传承范围,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数字化视域下版画创作的媒介拓展与方法重构
![数字化视域下版画创作的媒介拓展与方法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5104ac0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4.png)
数字化视域下版画创作的媒介拓展与方法重构作者:肖十川任慧慧来源:《美与时代·中》2022年第05期摘要:数字化是版画创作中不可逆的时代课题,由技术出发介入版画创作的实践过程,促进了艺术媒介的拓展和创作方法的重构。
新时代,版画家应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在创作中“知本拓新”,坚守版画本体特色,在媒介和方法上大胆创新,构建属于数字时代的版画新美学。
关键词:数字版画;艺术媒介;版画思维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图像技术在现实题材版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18B497)、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主题性版画创作中的数字图像媒介与技术研究”(20C1696)研究成果。
数字技术触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入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并对传统认知的事物边界及其伦理发起了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技术融合,模糊了实体、数字和生物世界的界限。
”艺术创作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艺术的概念及身份,艺术家和理论学者试图重新定义艺术、实践并重构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和方法。
一、数字化作为时代课题自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被用于创作艺术图像以来,艺术家不断地深化着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大众化普及,其对传统艺术媒介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技术的融合中,模糊了艺术的界限,冲击了传统艺术伦理。
版画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的每一次重要的审美变化都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在技术的进步中不断拓展着自身的美学边界,从鲁迅的版画“黑白正宗说”到新时代的“摄影版画论”,正是基于技术媒介的版画美学思辨。
纵观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史,不难发现技术媒介是推动版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版画史是技术媒介变革的历史,也是版画美学不断拓展的过程。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通过创造“版”并印刷出来的图像为版画,即具有印痕的艺术图像是其主要特征。
思维导图软件Freeplane在家谱数字化过程中的应用探讨r——以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为例
![思维导图软件Freeplane在家谱数字化过程中的应用探讨r——以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8557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3.png)
思维导图软件Freeplane在家谱数字化过程中的应用探讨r——以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为例徐立艳;王辉宇【摘要】满族家谱是我国家谱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存世数量多且颇具特色,但整理相对滞后,不利于家谱保护和利用.传统的家谱整理手段费时费力,且有阅读不便等诸多弊端.而利用现代化手段——思维导图软件Freeplane整理家谱,整理过程简单高效,生成文档结构清晰,查阅方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46)003【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思维导图;家谱数字化;应用【作者】徐立艳;王辉宇【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9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
其本质特征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应用到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1]34。
通过思维导图可将思路图形化、结构化、条理化,帮助使用者整理思维。
Freeplane是一款用来绘制思维导图的实用开源软件① 开源软件:即开放源代码软件。
其源代码可以被公众使用,并且对此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分发不受许可证限制。
,通过节点和连线方式,把思维整理成树型结构思维导图。
可用于管理项目、写作文章、计划任务、做笔记、学习语言文字、整理知识等。
基于Freeplane软件制作的导图文件特点,与家谱世系图表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笔者尝试用Freeplane软件整理家谱,发现此软件绘制的谱图不仅结构清晰,样式美观,且可将家谱内容全部呈现。
下面,就以《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为例,分享Freeplane软件数字化家谱的过程。
一、家谱整理的传统方法“家谱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主要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和记载宗族事迹的书,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家族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