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2期研究论文
色、黄色、淡黄等为主。薯皮色有红色、白色及黄色等,以红色的居多。薯形有纺锤形、球形、长纺锤、上纺锤及下纺锤,其中纺锤形居多。结薯特性大多数品种为集中和较集中。
结薯数在2.3~4.3个/株,最多的为农科院红薯,最少的为独山绿茎红皮。大中薯数在1.2~3.9个/株之间,最多的为都匀红皮黄心有2.9个/株,最少的为天柱红心仅有1.4个/株。
2.3鲜薯产量及烘干率比较整株薯重在0.29~0.97kg,最重的为铜仁黄皮桔红心,最轻的为贵定褐红皮红心。
每667m2鲜薯产量在1151~3849kg之间,其中以1500~3000kg较多,最低产量为贵定褐红皮红心,最高的为铜仁黄皮桔红心。
干率在19.8%~31.4%之间,其中贵阳薯最低,最高的为独山紫心苕。3结论
通过对收集的贵州甘薯地方品种进行鉴定分析,筛选出一批性状较优的地方品种。其中高产型的7个,高干型的10个。其中,独山紫心苕产量虽然不是很高,为2024kg/667m2,但干率达31.4%,是25份贵州甘薯地方品种中最高的,是一个高干、中产、优质及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地方品种,可在贵州甘薯生产上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宋吉轩,陈超,李云,等.甘薯南薯88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中
国种业,2010,7:65-66
[3]盛家廉,邬景禹.中国甘薯品种志I.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6
[4]吕长文,唐道彬,罗小敏,等.甘薯干物质测定方法研究.江苏农业科学,
2009,3:307-308
(收稿日期:2010-11-25)
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牛晓雪董学会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
摘要:以秦艽种子为材料进行发芽床、温度、浸种及光照等不同处理的发芽试验,确定适宜秦艽种子发芽的最适条件,为秦艽种子质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设置沙床、纸床2种方式,不同预处理,15℃、20℃、25℃、30℃4种温度恒温处理;见光和避光2种光照形式,采用标准发芽技术进行试验,考察不同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秦艽种子在有光照的条件下20℃时采用纸上发芽率最高,可达81.33%,预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秦艽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10天进行初次计数,第18天进行末次计数。20℃时,采用光暗交替的纸床发芽形式更适合秦艽种子的发芽。
关键词:秦艽种子;发芽;温度;发芽床
秦艽为龙胆科(Gentianaceae)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祛风除湿、退虚热、止痹痛之功效[1],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之一[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秦艽正品有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4个种。其中秦艽和麻花秦艽为甘肃的地道药材,在甘肃栽培面积较广。秦艽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特殊。因长期滥采滥挖,野生资源已近枯竭[1]。为了缓解其濒危程度,保护秦艽资源,对秦艽进行人工栽培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秦艽种子不仅小,且具有后熟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着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等情况,严重制约着秦艽的规范化生产[2]。掌握和了解种子发芽特性,控制种子质量对于提高种用价值和播种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试验从秦艽种子的整个发芽特性展开研究,进而为秦艽种子质量检测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秦艽种子的种用价值和播种成功率提供积极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采集的秦艽种子,净度为97.82%,千粒重为0.2171g。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化学调控实验室完成。
1.2试验设计①取用蒸馏水浸种24h的秦艽种子,用1%的次氯酸钠处理30min,发芽温度采用15℃、20℃、25℃、30℃恒温处理,光照条件为24h黑暗,对照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8-002)
通讯作者:董学会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