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3 百日维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康有为两次上书,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组织保国会,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1、探究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3.教学用具

4.标签

百日维新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拿破仑关于中国有一句名言,“中国是头睡狮,就让它永远睡下去吧!”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确实像一头睡狮,但鸦片战争的炮火使这头睡狮逐步醒来。

随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进入政治实践阶段。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2、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改变维新变局的两次上书:⊙《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背景: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德国公然派出舰队侵占中国山东胶州湾。沙俄租占旅顺大连湾,并将整个东北均置于其魔爪之下。

内容:指出变法图强才能救亡图存

康有为针对德占胶州后的险恶局面,写出了《上清帝第五书》。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指出,德国侵占胶州之后,“瓜分豆剖”已“渐露机牙”;并说此间“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在此危亡之际,他急迫要求及时变法,强调“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变法图强才可以救亡图存。从而,鲜明地举起了图强救亡的旗帜。

影响:感动光绪帝,为光绪帝采取接见任用康有为的行动提供了机会。这次上书奏折在请工部堂官代递时,该部堂官竟因“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这句话言词过激不肯代递。无奈之下,康有为又欲南归继续从事变法的宣传、组织工作。

自甲午战后直到德占胶州、俄据旅大以来,光绪帝对国家前途愈加忧虑。

敢言而著称的兵部给事中高燮曾,又以康有为“学问淹长,熟谙西法”奏请予以召见。高燮曾的公开奏请,给光绪帝采取接见任用康有为的行动提供了机会。但是控制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欣以康有为的职位太低,皇帝直接召见没有先例为由,反对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奕欣建议先传康有为到总理衙门一谈,如果其言可用,才好为康有为破例。

1898年1月,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及刑部尚书廖寿恒、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接见了康有为。在这次接见中,康有为面对朝廷中最有势力的几位大臣,宣讲了变法革新的必要,也驳斥了守旧官员的谬论。在诸臣接见康有为之后的当天,翁同龢便将诸臣接

见时康有为的言词向光绪帝奏闻,当光绪帝得到康有为在被接见中有荐书的表示时,便立即命总理衙门大臣“呈进工部主事康有为所著《日本变政考》、《俄皇大彼得变政考(记)》等书”。在大臣接见康有为之后的第6天(1月29日),光绪帝又谕令总理衙门大臣,进一步明确重申“自后康有为如有条陈,即日呈递,无许阻格,并命康有为具折上言”。

⊙《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内容: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决定发起戊戌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

以上第一条是企图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第二条是要使维新派参预政权,

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又提出在每道设一民政局,选才督办,准其专折奏事,体制与督抚平等;每县设民政局分局督办,派员会同地方绅士治之。

(2)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为了变法图强,康有为曾经研究了一些国家兴亡盛衰的历史,编成几部书稿。

(3)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

时间、地点:1898年,北京宗旨:“保国、保种、保教”性质: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分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

二、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年6月)

光绪皇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一直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光绪于1898年(戊戌年)向慈禧要求实际的权力,让他进行朝政的改革。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书《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四月廿三),光绪颁布《定国是诏》(翁同和拟),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章京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梁启超、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2、基本内容:

3、初步成果:(反映了??,有利于??,动摇了??)

【资料回放】社会上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合作探究1】明治维新与百日维新比较

【合作探究2】百日维新的特点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课前精心准备,资料引用和问题设计具科学性、思辨性、趣味性于一体,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历史学素养的影响。这节课多媒体制作很有实效性,而且整个课题紧紧围绕“百日维新”这一中心内容展开。

2、科学合理地延伸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的走向。如“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按照光绪帝的设想做下去,是通向君主立宪政治之路的。

3、营造开放的教学时空,张扬学生个性。如两个问题探究,我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各选其中一个,分两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篇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知识:识记公车上书,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及机关报《中外纪闻》,

能力: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

情感: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新课】

一、自学导航(学生自学后小组内订正,教师巡视指导)戊戌变法:

1、背景: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序幕:1895年,《》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

4、》后改名为《》,宣传维新变法。

5、高潮:时间:()年6月到9月

开始:()帝按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一系

百日维新列变法法令

内容:①政治:

②经济:

③思想文化:

④军事:

二、学生合作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