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体位护理对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对策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对策对2001~2011年收治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有14例出现明显并发症,2例死亡,其余12例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痊愈出院。
总结归纳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11~95岁,平均65岁,有明确外伤史者29例,其余均不能忆及有明确外伤史经过,血肿量自40~150ml,手术方法采取双侧扩大钻孔、冲洗引流术。
取血肿最厚处,横行皮肤切口,长约4cm,切开头皮各层,颞肌,钻-骨孔并扩大至1.5~2.0cm2,电刀充分扩开硬膜至骨孔缘,双侧置入硅胶引流管,以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此时通过骨窗应能清晰显示黄白色的大脑皮层及透明的蛛网膜层,留置硅胶管于硬脑膜下腔,双侧硅胶管头端应尽可能留置于原血肿腔顶端,以利排气,骨窗以明胶海绵覆盖后,缝合颞肌和头皮,双侧引流管分别接三通阀及脑室外引流器,密闭引流间断单侧开放引流,保持平卧位3天,适当静脉补充液体。
结果44例患者中30例未出现明显或较严重的并发症。
一般有颅内少量积气或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术前各种症状消失,术后8天拆线出院,另有14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
讨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常较单侧为重,本组44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有2例患者死亡,现将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归纳如下。
张力性气颅1例:患者,男,76岁,双侧钻孔引流后接封闭引流袋,同时开放双侧引流管引流,后发现患者一侧瞳孔散大,出现脑疝,CT复查显示:一侧硬膜下巨大气颅形成,中线明显偏移向对侧,后立即关闭对侧引流管,抽吸患侧颅内积气,发现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口处有一裂隙,漏气,当对侧引流管向外排液时,由于虹吸作用,会造成颅内负压,致使同侧引流管自裂隙处向一侧颅内硬膜下注气,终致脑疝发生,该患者持续昏迷数日后,多器官相继出现功能衰竭、死亡。
故以后凡双侧钻孔引流者,必不能同时开放,而改以间断交替开放单侧引流,始终保持颅内成正压状态,不致空气逸入颅内,导致张力性气颅发生。
双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术后护理
双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词双管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硬脑膜下腔、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ml。
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
2011年1月~2011年8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0例,均行钻孔引流术,术后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疗效满意,均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50~78岁,平均64岁;均有外伤史,患者有头痛,步态不稳,偏瘫,意识模糊,浅昏迷,均行ct检查。
病变部位发生在左侧20例,右侧5例,双侧5例。
患者均行钻孔引流术,平均住院14天,无气颅,无再次出血或感染、脑挫伤、癫痫等并发症发生。
通过治疗ct复查血肿基本清除,脑膨胀良好,临床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充分。
根据ct结果,术前用简易立体尺定位,用龙胆紫标记在头皮上,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行颅骨钻孔术,钻孔时向血肿中心倾斜15°,成功后软管纵轴与脑表面平行用引导器将12号硅胶软管置入血肿腔内3cm,置管后暂不引流,待第2根软管置入固定后,双管同时开放将积血缓慢引出,双引流管尾部接三通,再接无菌引流袋双管同时开放将积血缓慢引出,不宜过快。
冲洗时若冲洗不畅,可前后更换引流管。
冲洗时若有鲜血,则用尿激酶2万u加4ml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关闭引流管2小时后开放。
术后3天复查ct,如有血凝块,可用尿激酶2万u注入血肿腔管2小时后开放,观察有无新鲜渗血。
术后护理意识、生命体征及瞳孔的观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瞳孔单侧或双侧散大或者缩小,光反应由灵敏到迟钝及意识由清醒变为昏迷,或者有躁动不安转为安静或血压升高,心率变慢,呼吸慢或不规则等变化时说明病情加重或变化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胱, 仔细观察膀胱黏膜 , 若有可疑隆起 、 溃疡 以及 色泽和 血运改 变的 地方 , 给予电灼 , 处理好后延 伸切 口到肿瘤附近 , 在离肿瘤 3 m左右 c 处开始切除肿瘤及周 围的膀胱壁 , 术后给予 留置导尿管。 观察组 : 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术毕当 日给予膀胱灌注 , 灌注药物选 择卡介苗 , 2 mg 介苗+ 由 0 生理盐水 5 r 经导尿管注入膀胱 , 留 Ol a 保 2 初时 1次/ , 6次 , 次/ h, 周 共 1 月。 1 . 4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 S S 1 . P S 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采 用 t × 检 验 ,< .5 和 P 00 w为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 )术后并发症( d 例)复发率 ( %) 死亡 ( ) 例
或浸润能力增 强 , 而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 。本 组结果中 , 观察 组复发率 明显少于对照组 , 进一步说明进行膀胱灌注 的价值 。我们所采用 的灌 注药物 为卡介 苗 , 此种药物是计 划免疫法
7 %的患 者 在 2 0 a内 复发 , 有 3 %左 右 的 患 者 会 出现 恶 性 程 度 增 加 且 0
21 .两组相关指标 的比较 观察组住 院天数 、 并发症 、 术后 复发率 、 死
亡率均优 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5 , P 0 )见表 1 0 。
表 1 两 组 相 关 指 标 的 比 较
参考文献 : [] 1 吴阶平. 泌尿外科学[ 山东 :【 M] I 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0 :2 — 2 J 2 9 10 15 0 [】 2洪声涛 , 田建华, 膀胱癌【 】 等. M.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 :0 5 . 2 05—5 0 [ 李林生.膀胱癌手术切 除及灌 注治疗疗效分析 【 l 3 】 J 中华 现代 外科 学杂志, J
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
101
经验交流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8年11月第22期
者出现了疾病复发的情况,疾病复发率为11.1%,故体位护 复发率等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
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以及术后2个月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30,犘 <0.05)。
表1 两组患者的 Bender分级情况比较[狀(%)]
2018年11月第22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经验交流
文章编号:WHR2018061071
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
华素萍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盐城 224200
【摘 要】目的:研究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行 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疗的72例患者,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7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与体位护理组(36例)。其 中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而护理人员对体位护理组患者则采取头低足高位进行体位护理干预。结
缺失的情况则为Ⅱ 级;如 果 患 者 出 现 木 僵 的 情 况,有 较 为 明 显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则为Ⅲ级;如果患者出现脑 疝征象或者晕迷的 情 况 则 为 Ⅳ 级;除 此 之 外,还 需 要 护 理 人 员对患者术后2个月进行随访,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疾病复发 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的 Bender分级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等数据记
选取2016年1月 至 2018 年 2 月 本 院 行 血 肿 钻 孔 引 流 术后治疗的72例患者,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72 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与体位护理组(36例)。在常 规护理 组 的 36 例 患 者 中,有 男 性 患 者 27 例,有 女 性 患 者 9 例,年龄为46~81 岁,平 均 年 龄 为 (66.33±15.20)岁;在 体 位护理组的3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有女性患者11 例,年龄为45~81 岁,平 均 年 龄 为 (66.36±15.25)岁;随 后 对72例患者进行 CT 或者 MRI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血 肿的患者有3 例,单 侧 血 肿 的 患 者 有 33 例。本 次 研 究 通 过 道德伦理委员 的 批 准。本 院 护 理 人 员 对 患 者 的 性 别、年 龄、 学历、病程以及血肿部位等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犘 >0.05)。 1.2 护理方法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措施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措施硬膜下血肿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在护理方面需要特别细心和周到。
咱先来说说啥是硬膜下血肿吧。
有一次我在医院值班,碰到一个因意外摔倒导致硬膜下血肿的病人。
那是一位大爷,早上出门遛弯的时候不小心在台阶上踩空了,脑袋磕到了地上。
送来医院的时候,大爷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的。
这可把家里人急坏了。
经过检查,发现是硬膜下血肿。
对于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首先得密切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
这就像时刻盯着一个容易出岔子的“小家伙”,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每小时都要量体温、测脉搏、看血压,还要注意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有一回,我负责的一个患者,前一刻生命体征还挺平稳,可没过多久,血压突然就往下掉,把我紧张得不行。
还好发现及时,采取了措施,这才没出大问题。
意识状态的观察也特别重要。
要时不时地跟患者说说话,看看他们回答是不是清楚,反应是不是灵敏。
要是发现患者突然变得嗜睡或者烦躁不安,那可得赶紧告诉医生。
我记得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本来还能和我们正常交流,结果没一会儿就开始说胡话,我们赶紧通知医生进行了紧急处理。
体位护理也有讲究。
一般来说,患者要把头抬高 15 到 30 度,这样能促进脑部的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
可有的患者躺久了就不舒服,总想动一动,这时候就得耐心地跟他们解释为啥不能乱动。
再说说饮食护理吧。
患者的饮食得清淡、易消化,还得有营养。
多吃点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要是患者便秘了,用力排便可能会让颅内压升高,那可就危险了。
曾经有个患者,就因为吃了太多油腻的东西,好几天没解大便,可把我们护士愁坏了。
后来又是调整饮食,又是按摩腹部,费了好大劲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
要保持伤口周围干净整洁,别让它感染了。
引流管得固定好,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有一次,一个患者的引流管不小心被压住了,引流液流不出来,脑袋肿得厉害,还好及时发现处理了。
心理护理也不能少。
患者和家属往往都很紧张害怕,这时候咱们就得给他们打打气,让他们有信心战胜病魔。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体会作者:王雅琴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通过对1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单孔双管钻孔引流术微创治疗后的分析,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对我科近8年收治的1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其中102例治愈,死亡1例。
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继发颅内血肿3例,血肿复发3例,脑脊液漏致颅内感染2例,张力性气颅1例,癫痫发作1例。
结论:用单孔双管钻孔引流术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有效、创伤小、治愈率高。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72—01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
(1)我科自2002年8月~2009年8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11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现将1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病人男77例,女35例。
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8岁。
有确切外伤史88例。
病程3周~4个月。
其中单侧98例,双侧14例。
1.2 临床症状头痛或头昏89例,肢体肌力下降96例,失语13例,意识障碍11例,精神及智能障碍14例。
1.3 影像学检查全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部CT检查,血肿位于颞顶部26例,额颞顶部86例。
血肿量为60ml~130ml,平均90ml。
血肿呈低密度影21例,等密度影29例,混杂密度影36例,高密度影26例。
1.4 手术方法全麻9例,余均在局麻下手术。
根据CT片在血肿最厚处做头皮直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外包膜,将2根10号脑室引流管分别向额、枕方向置入血肿腔,引流出血肿约30毫升后夹闭引流管,不进行血肿腔冲洗,骨孔边缘填上明胶海绵,由原切口处固定引流管,缝合皮肤,引流管接引流袋。
术后24小时复查头部CT,一般持续引流2~3天,根据患者症状改善及CT复查血肿残存情况拔除引流管。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备皮,禁食水。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听取不适主诉。
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应遵医嘱定期给予缓泻药物,并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
术后护理
1.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体位:术后24~48小时宜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向患侧,其目的是利于引流,促使脑组织膨胀,消除死腔,使受压组织回弹
3.引流管护理: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正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4.补液原则:禁用脱水剂,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适当补充低渗液体,但注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影响心肺、肾脏的功能。
5.功能锻炼:术后即应指导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术后拔除引流管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于活动应给予指导并在旁陪伴,注意患者安全。
6.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调节其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饮食与营养:应给予易于吸收、富于营养的饮食,进食上采取少食多餐。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文档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 20 例,男性 18 例,女性 2 例;年龄47~93 岁,平均 68.8 岁;单侧血肿 18 例,双侧血肿 2 例,均有 CT 确诊。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头痛头昏、肢体乏力、活动障碍,部分有智力障碍、轻偏瘫、失语等。
2护理2.1病情观察术后当天每 30~60 分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肌力,若患者术后神志由清醒转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或昏迷程度加深,或头痛头昏加重,或机体不适症状未改善,出现肢体麻木、肌力减退或偏瘫症状加重,提示病情有变化,可能再次出血。
严密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适当的范围,血压过高,可引起再出血,过低则大脑供血不足易导致脑水肿。
术后体温不超过 38.0 度为外科吸收热,若持续高热不退为疾病严重表现,发现以上的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头部引流管,尽量防止引流管在脑内移动,避免扭曲、受压、牵拉、滑脱,保持引流管在位通畅。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正常颜色为暗红色,如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的新鲜血,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
引流袋放置于头部稍低位置,利于血肿引流防止逆流,引流速度不可过快以免低颅压发生。
患者复查 CT或下床活动时应夹闭引流管以防张力性气颅或低颅压的发生。
引流管一般保留2〜3天经CT复查,颅内血肿基本引流干净可拔管。
2.3术后患者体位与饮食护理术后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取头低位约15 度,以利于脑膨出和血肿引流,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钻孔引流都在局麻下进行,术后可给流质,以后逐渐过度到普食。
2.4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自动观察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耐心倾听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用熟练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本组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做好皮肤护理,一般 1-2 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勤擦洗,勤更换,高营养,预防压疮的发生,鼓励患者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以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德发生,患者肢体肌力恢复后积极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脑出血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应用穿刺动力下直接穿颅将血肿取出,代替开颅手术,应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化为液体,经针腔排出颅外达到清除及治愈血肿的目的。
通过实践,现将对我科收治的81名此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8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男性6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7岁。
81例中,交通事故16例、高处坠落伤11例、碰撞伤及摔伤54例。
临床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均行头颅CT检查,血液类型,血种分别在顶部,枕骨,额顶部、前额部等。
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和病情,在局部麻醉或局部麻醉加基本麻醉下进行钻孔引流术、术中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冲洗,术后不良症状改善明显。
其中痊愈患者72例,脑液漏2例,出现精神障碍4例、出现颅内积气1例,血肿复发2例。
未发生死亡病例。
2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21术后出现精神障碍。
这可能与引流管刺激皮层有关,治疗时应对症处理,引流管置管不能太深且不宜过硬过粗。
当患者出现躁动时,就积极查明引起躁动的有所区别原因,排除尿管刺激疼痛、尿憋、疼痛、卧姿不适等,不要轻易给镇静剂。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当病人突然突然由躁动转入过度安静或安静转入躁动时,应提高警惕,可能病情发生重大变化应迅速报告医生,对引流管做适当的调整。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应该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有专人在病人床边守护,如加床档防坠床,可适当约束患者,以防止引流管和输液针被拨掉;当患者出剧烈躁动时,切勿强烈约束,以防止换气过度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耗氧量加重创伤,使病情加重,应该有人协助注射,防止出现断针尽量缩短流滞尿管的时间。
确定患者躁动原因后,及时给予镇痛或镇静剂。
对于有跌倒、坠床的患者做好警示标志,提示医务人员特别关注,在病房走廊张贴相关知识,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借助警示标志牌等辅助方式来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1]。
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护理
硬膜下血肿钻孔 引流术患者 ,总结预 防术后血肿 复发 的护理 经验 。结果
血肿复发是慢性硬 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 患者常见并发 症 ,护理人 员需掌握影 响血肿复发 的术前 因素,协助 医生
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的关键 ;加 强术后体位 、引流、出入量的护理 、气颅的观察和预 防并进行有
血肿 的复发率并没有影 响。
发 3 ,复发率为 5 ,复发病例分别 发生在术后 1 天 、1 例 % 3
个半月 、2个月 ,年龄分别为 6 6岁 、5 、6 ,复发时 8岁 9岁
症状均为头痛 ,复查 C T确诊 ,再次行钻孔 引流术后痊愈 。
2 护 理 特 点
2 3 出入量 的护理 :为促进脑组织复位 ,慢性硬 膜下血肿 . 患者术后不用强脱 水剂和激 素 ,鼓励 患者要 多饮 水 ,术后 早期补液每天 20 3 0 l 0 0~ 0 0m ,但 因老年患者 居多 ,补液时
・
7 ・ 4
广
3 3 6.
州
医
药
2 1 年第 4 01 2卷第 6期
息 ,2 1 ,2 ( ) 83 . 0 1 4 5 :3 —9
[ 3]张志慧 ,陈少兵 ,徐 淑仪 ,等 .高危 良性前列腺增 生
患者行 T R U P术 在 手 术 室 的 护 理 风 险 评 估 及 对 策 [ ]. J 广州医药 ,2 1 ,4 ( ) 57 . 0 0 1 5 :7 — 7
例 ,外伤至 诊断 明确 时间 2 2天 一1 ,首发症 状头痛 3 0月 9 例 ,肢体功能障碍 1 ,精神症状 3例 ,双侧血肿 1 , 8例 5例 单侧血肿 4 5例 ,均行头颅 C T检查确诊 。6 患者均行 钻 0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行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时间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复发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
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开展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加速其康复进程,降低复发,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血肿复发;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实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病症,其在整个硬膜下血肿中所占比重为25%,而占颅内血肿的10%[1],以老年人群最为多见。
现阶段,多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尽管效果确切,但却有着比较高的复发率,据相关研究[2]得知,其术后复发率高达3.8~37%,因而是整个治、护工作的重难点所在。
本文针对所收治的此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现对此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取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且行钻孔引流术;意识清晰,言语功能正常。
排除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者,另排除全身免疫系统异常者。
将患者依据标准化的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成2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11例,年龄区间36~80岁,平均(65.4±6.7)岁;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3周~1.3年,平均(2.7±0.5)个月。
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12例,年龄区间36~79岁,平均(65.3±6.5)岁;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3周~1.2年,平均(2.6±0.4)个月。
两组上述资料经全面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护理体会作者:阮灵芝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后护理。
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2012年收治的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以临床症状消失或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标准,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血肿复发5例,继发性癫痫1例,无一例护理并发症。
结论: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康复期护理,是提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50—0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
目前对于血肿的病因诊断尚无统一的认识。
血肿好发生于额顶颞大脑半球表面。
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其次以肢体进行性偏瘫、精神症状、癫痫等为首发症状。
手术方式多以钻孔引流术为主,对于少数混杂有血凝块的患者,现在亦可开小骨窗清除血肿。
此病好发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治疗后有易出现肺部感染、血栓、再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护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科自2010年—2012年共对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本地区2010年至2012年共86例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13例,年龄39-88岁,其中年龄大于50岁有78例,占90.6%。
有明确外伤史64例,占74.4%。
病程在3周-2个月。
术后拔管时间在3-5d。
1.2治疗方法86例患者7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57例均于顶结节处钻孔引流,另外13例于血肿最厚处钻孔引流,余18例采用开小骨窗清除硬膜下血肿。
1.3结果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标准,全组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
硬通道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例, 均采用硬 通道 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护理 体会 现将
报告如下 。
1 一般资料
平卧位头偏向健 侧。吸氧 2 / i, ~3L mn 保持呼 吸道通 畅 ,
量。③ 使患者感 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 和技术是患者获 得安全感 的基础 。为 了帮助患者缓 解心理 冲突, 减轻精 神 痛苦 , 医护人员还应 针对患 者的具体情况做 好心理疏导 工
属尽量 不要 在患者 面前 流露 悲伤 、 焦急 、 埋怨 的表 情 和态 度, 对有 纠纷 因素在 内的患者 , 了抢救治疗之 外 , 们还 除 我
( 稿 日期 :0 81—3 收 20 .01 )
要求急诊 护士 : ①使患者感 到医护人员可亲 ,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求医心切 , 一旦见到医护人员 , 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 时, 医护人员应 当做 到快 速 、 热情 地 接诊 , 亲切 、 耐心地 询
问, 悉心体贴 、 关怀周 到。这 种医患关 系 , 对抢 救过程 能否
作,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无论预后 如何 , 原则 上都应 给予
肯定性 的保证 、 支持 和鼓励 , 尽量避 免消极暗示 , 使患者 能 够身心放松 , 感到安全。
2 讨 论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以活动的形式存在 的。 是 心理活动会 有一定 的躯体表现 , 而有 了躯 体疾病必然会 有 相应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影响着一个人病体 的康复。根
者的情绪 , 使他们安下心来相信我们的治疗与护理 ; 比较 对
镇静的家属可如实地告知患者情况及准备采取的诊断和治
患者产生很大影 响。故 而首先要求 护士仪表端 庄 , 着整 衣 洁大方朴素 , 工作热情和蔼 , 举止稳重 , 动作快速准确 , 使患 者一接触就产生 一种 信任 的心理 , 树立 战胜 疾病 的信心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摘要】引言: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正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中,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区域的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包括监测患者情况、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及时处理伤口渗血等。
并发症护理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
护理注意事项包括定期更换患者体位、避免压迫手术部位等。
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前准备、中护理、后护理、并发症护理、注意事项、总结1. 引言1.1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概述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头部颅内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将积聚在硬膜下的血肿引流出来,减轻颅内压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围手术期是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细致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的康复。
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中,护士的工作尤为重要。
他们需要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体征监测、病史了解、术前宣教等工作。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配合医生进行操作。
术后,护士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监测患者病情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细致和周到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情况,因此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2. 正文2.1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前准备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前准备十分重要,正确的准备工作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头部外伤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
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小儿和老年人。
约占颅内血肿的10%,为硬膜下血肿的25%[1],本病一般症状轻微,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易误诊,若诊治不当,可造成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早期发现后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改善预后。
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医护配合十分重要,它对病人的安危及瘫痪的肢体功能的康复起很大的作用。
现就我科从2004~2009年收治的81例病人,在护理上有如下体会。
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81例,男73例,女8例,年龄39~48岁10例,67~85岁71例,CT确诊直接收入神经外科76例,初期诊断不明收入神经内科及普通外科病房5例。
1.2临床体征:表现为头痛、呕吐、肢体偏瘫、癫痫发作、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等。
1.3治疗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切开硬脑膜引流清除血肿,置引流管于血肿腔内,予生理盐水轻轻反复冲洗,至冲洗液变清,将引流管行头皮刺孔引出额外,接灭菌密封引流袋。
1.4结果:73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6例患者不同程度肢体偏瘫,2例患者术后呈植物人状态后并呼吸衰竭放弃治疗出院。
2.护理体会2.1病情观察:术后24小时内15-30min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改变、生命体征。
若患者术后头晕、头痛加重,或在一度发生烦躁不安后突然转为安静状态或由非昏迷状态转为昏迷状态或昏迷程度加深,提示出血的可能[2]。
血肿复发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老年患者脑萎缩,术后脑膨胀困难;血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血肿腔内有血凝块未能彻底清除;新鲜出血而致血肿复发[3]。
本组4例患者术后24小时意识障碍加重,及时进行CT扫描诊断为CSDH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愈。
严密监测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160/90-95mmHg。
血压过高脑血管灌注明显增加,可引再出血。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诊断与措施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一、焦虑恐惧与担心手术效果、环境的改变有关1.向病人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室环境及其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使其消除陌生感。
2.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消除病人的疑虑。
3.经常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恐惧的原因,鼓励其表达心中感受,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疏导措施,给予安慰与支持。
4.进行各项操作前,向病人解释清楚,做检查时,由亲属陪二、有脑疝加重的危险与水肿压迫脑组织有关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2.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3.根据医嘱予脱水剂的使用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4.如果出现颅高压征象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各准备工作。
5.有出现呕吐时及时将头转向一边,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四、疼痛与手术有关1.鼓励病人诉说疼痛的感受,及时给予心理安慰与精神支持。
2做各种操作应准确、轻柔,以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合理安排治疗的时间。
3教会病人放松的技巧,学会转移注意力,如聊天等。
4密切观察疼痛的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五、有感染的可能与手术有关1.定时测量患者体温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3.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期间定时翻身叩背4.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和逆流。
更换引流管遵循无菌技术原则5.嘱患者勿抓挠及沾湿伤口6.加强营养六、再出血的可能1.头低位、卧向患侧2.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及有无呕吐。
3.不用强力脱水剂,必要时适当补充低渗液体。
七、潜在并发症:癫痫1.指导患者,遵医嘱给予丙戊酸钠口服。
2.嘱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
八、知识缺乏知识来源受限1.观察病人的心理及进食状况,嘱保持心情舒畅,多食水果蔬菜。
2.嘱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3.嘱病人勿抓挠伤口,保持伤口清洁,敷料干燥。
4.嘱病人勿负重,勿用力排便,保证充足的睡眠。
5.嘱病人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1>心理卫生指导2>正确指导患者的营养摄入3>半个月内不洗头4>复查的指导: 半个月后复查,不适门诊随诊源-于-网-络-收-集。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措施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措施什么是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颅脑损伤,其特点是产生于硬膜下间隙的血肿。
硬膜下血肿可以由头部外伤、脑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这种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还需要科学的护理措施来提供患者的舒适和恢复。
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对于硬膜下血肿患者来说,病情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和反应等方面的变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观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眼球突出等。
2. 保持患者的头部稳定患者在发生硬膜下血肿后,需要保持头部的稳定。
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头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避免头部晃动,以减轻症状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3. 促进休息和睡眠对于硬膜下血肿患者来说,休息和睡眠的充足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创造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有助于促进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4. 帮助患者排便硬膜下血肿患者可能会存在排便困难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排便。
可以采用适当的药物辅助,如开塞露或轻柔的按摩,来帮助患者顺利排便,避免腹胀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发生。
5. 管理药物治疗硬膜下血肿患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来帮助降低颅内压力、减轻头痛和控制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地管理药物,包括按时给药、适量给药和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等。
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6. 保持液体平衡硬膜下血肿患者需要维持良好的液体平衡,以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和尿量,避免脱水或水中毒的发生。
对于液体平衡的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医生进行沟通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7. 提供营养支持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良好的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口服能力,提供适当的饮食方式和食物选择,并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
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还可以通过鼻胃管或静脉营养等途径提供营养支持。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120例患者均手术后痊愈,2例因血肿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治愈。
结论: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包括术前的基础病护理、心理护理和术后的体位指导、引流管理、并发症护理等,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引流术; 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有包膜的血肿,大多由于脑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裂所致,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无明确的或仅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有的病人伴有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表现突出,老年人以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为主,有的病人还可以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1]。
诊断明确后原则上都应尽早手术。
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用YL-1型微创针对120例患者实施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男170例,女10例,年龄8~88岁,平均58.8岁,病程1~4个月。
全部经CT或MRI确诊,血肿多位于额顶颞部,左侧53例,右侧48例,双侧19例,血肿量50~190 ml。
入院时GCS评分示轻度昏迷(13~15分)34例,中度昏迷(8~12分)61例,重度昏迷(3~7分)25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向对侧,根据CT或MRI在血肿最厚处偏上方定位,2%利多卡因局麻后,切开头皮约0.5~1 cm,根据血肿厚度选用合适长度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安装于枪式电钻上,快速穿透颅骨、硬脑膜,拔出针芯,加密封盖,连接侧管,引流血肿20~30 ml后,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冲洗液基本变清为止,外接引流袋。
若引流不畅,可稍加负压抽吸机化的血块,小幅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并适当变换体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体位护理对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03T16:30:26.6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作者:王建青
[导读]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神经外科的一种多见颅内血肿类型,指的是头部组织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3个星期以上的损伤的病症。
(长沙医学院附属涟源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体位护理对复发情况的影响。
方法把我院从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应用床头抬高体位,观察组术后应用去枕平卧体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是20.8%,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是5.7%,观察组复发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选择去枕平卧位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选择床头抬高位患者,但是可能提高患者不适度,针对此类患者宜制定个性化术后体位护理。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体位;复发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神经外科的一种多见颅内血肿类型,指的是头部组织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3个星期以上的损伤的病症,血肿常发于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是老年患者较为多发。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首选疗法是钻孔引流外科手术,其治疗效果已获得众多医师与患者的认同,但是术后仍易发生血肿,而术后选择怎样的体位对患者情况恢复的影响仍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体位护理对复发情况的影响,特选择我院10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我院从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分别有患者53例。
观察组53例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29例;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60.8±5.4)岁;术前平均血肿腔宽度为(19.3±1.7)mm,术后平均硬膜下腔宽度为(9.2±1.2)mm,其中单侧血肿47例,双侧血肿6例。
对照组53例患者中,女性27例,男性26例;年龄
37~90岁,平均年龄(61.3±5.2)岁;术前平均血肿腔宽度为(19.8±1.8)mm,术后平均硬膜下腔宽度为(9.0±1.6)mm,其中单侧血肿44例,双侧血肿9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钻孔冲洗外引流术治疗。
对照组53例患者于术后应用床头抬高体位,具体方法:在患者术后选择床头抬高卧位,摇高床头大约30度,并且术后要保持该体位3d,3d后按照患者引流管状况对具体限制体位予以调整。
观察组53例患者于术后应用去枕平卧体位,具体方法:在患者术后选择去枕平卧位,并且术后要保持该体位3d,3d后按照患者引流管状况对具体限制体位予以调整。
1.3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死亡情况、术后体位舒适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术后复发标准是由两位丰富经验的专业医师依据患者症状和影像学结果予以评估,和术后一个星期比较影像学上发生血肿密度变化或血肿厚度增加,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异常加剧、精神异常或是发生新的头痛与神经功能异常等。
患者体位舒适情况与耐受度应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主要有心理、生理、社会环境以及精神四个维度的内容,应用Likert4级计分法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舒适度越好。
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并发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肺部并发症发生标准是按照肺部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结合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标准是按照下肢肿胀观察情况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借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对全部数据给予分析处理,借助(%)及(±s)表现计数及计量资料,借助x2和t检验;对比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对比
对照组53例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是20.8%,死亡率是3.8%;观察组53例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是5.7%,死亡率是1.9%。
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率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体位舒适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要明显好于观察组(t=13.748,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9.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5.7%,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属老年患者较为多发,其主要是因为大脑和颅骨受到外力作用出现相对运动而产生剪切力导致桥静脉撕裂或是皮质和硬脑膜间小交通动脉受损与渗血,导致硬膜下腔内有血液聚积,其产生的血肿腔包膜内新生的毛细血管对炎性介质予以分泌后导致凝血异常而加快血肿的产生[2]。
该疾病患病群体年龄相对偏高且通常并发有众多基础疾病,术后较易复发,导致护理难度明显提高,让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享有更加优质以及专业的护理还需要进行全方面探讨。
当前多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能够通过实施单孔钻孔冲洗外引流术治疗后能够痊愈,但是总体预后效果不佳,所以怎样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仍然是治疗与护理该疾病的关键[3]。
此次研究发现,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是20.8%,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是5.7%,观察组复发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获得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去枕平卧位与床头抬高位对比,更易让受压的脑组织膨出,可以及早缩减硬脑膜下腔的空间范围,减少脑组织恢复标准生理状态的时间,减少术后血肿复发;术后选择床头抬高位后会明显减小脑组织灌注压,从而延长了脑组织恢复到标准灌注压的时间,提高了术后血肿复发率。
而去枕平卧位对患者耐受度标准较高,与床头抬高位对比会产生明显不适感,所以在进行体位护理时要耐心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体位的优缺点,以此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改善预后效果[4]。
综上所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选择去枕平卧位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选择床头抬高位患者,但是可能提高患者不适度,针对此类患者宜制定个性化术后体位护理。
参考文献
[1]朱小莲,沈梅芬,张海英等.超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40-41.
[2]俞美定,李凤玲,王冬梅等.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50-51.
[3]任俊,田杏音.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护理[J].广州医药,2011,42(6):74-75.
[4]李倩,姚菲,王磊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体位护理对复发情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4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