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教案

消化性溃疡教案
消化性溃疡教案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

西咪替丁(抗消化性溃疡)教案.

抑制胃酸分泌药 胃壁细胞表面有三种受体:①胆碱M受体:迷走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h)可扩散至壁细胞表面,与M受体结合;②胃泌素受体:胃窦G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可经血液循环至壁细胞表面,与胃泌素受体结合;③组胺H2受体:壁细胞邻近的肥大细胞分泌的组胺,可扩散至壁细胞表面,与H2受体结合。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食物等相应的刺激后,壁细胞通过受体(H2受体、M1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质子泵)三个环节来分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药也主要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或抑制质子泵,从而发挥其抗消化性溃疡作用。 图13-1 抑制壁细胞胃酸分泌要素的作用受体 一、组胺H2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H2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夜间胃酸分泌;夜间胃酸分泌减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十分重要,因此本类药物在晚餐后,入睡前服用,成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药。对胃泌素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常用的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抗胆碱药强而持久,治疗溃疡的疗程短,溃疡愈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在突然停用H2受体阻断药时,会导致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需引起注意。 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cimetidine)又称为甲氰咪胍,胃泰美。 【体内过程】口服后迅速由小肠吸收,30min即达到有效浓度,并可维持浓度约为4h。吸收后分布除脑组织意外的全身组织。半衰期约为2h。血浆蛋白结合率15%~20%。44%~7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12h可排出口服量的80%以上。肝脏疾病虽然不影响本药的剂量,但晚期肝脏合并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必须减量。 【药理作用】

消化性溃疡教案

消化性溃疡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 讲授主题:消化性溃疡 学生:护理大三学生 讲授地点:护理系

讲授时间: 授课老师: 课程负责老师: 本次教学目的: 1、掌握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熟悉消化道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实验室检查。 3、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预后和预防。 学生行为目标: 1、给消化性溃疡下定义 2、分析消化性溃疡发生原因,解释发病机制 3、列举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区别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4、分析辅助检查结果 5、列举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6、应用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于实际案例 7、理解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指导及预后 授课内容目录: 1.介绍消化性溃疡是人群常见疾病。这节课主要简要讲述消化性溃疡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重点讲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内容详细目录 一、病例回顾、疾病介绍及流行病学特征5分钟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0分钟 1、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30分钟 1、症状:腹痛、其他(反酸、嗳气等) 2、特殊类型的消化道溃疡(无症状性溃疡、老年人消化道溃疡、复合性消化道溃疡 3、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即其他检查10分钟 1、内镜检查 2、钡餐检查 3.实验室检查 五、治疗要点:15 1、降低胃酸的药物治疗 2、保护胃黏膜治疗

3、根除螺旋杆菌治疗 四、护理评估、诊断及措施30分钟 1、护理评估 2、护理诊断 3、护理措施 五、健康指导及预后:5分钟 六、总结与提问:5分钟 3.小结 讲授难点: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讲授重点: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消化性溃疡教(学)案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 授课章节:消化系统疾病师资培训方向:内科 使用教材:《内科学》(8版),葛均波主编,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人卫社出版,2013年编写时间:2017-7 学时:2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熟悉内容 2.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了解内容 3.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 4.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 5.消化性溃疡鉴别诊断 6.消化性溃疡辅助检查 教 学重 点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2、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3、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教 学难 点1、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 2、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鉴别; 教 学方 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取精讲法、互动式讲解、对比讲解、问题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病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补充新进展,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强调重点内容,结束前进行小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

教 学内容与组 织安排1、消化性溃疡的概述:定义,发病率,流行病学(5分钟) 2、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原理(10分钟) 3、病理:好发部位和溃疡的病理特点(5分钟) 4、临床表现:介绍本病的临床特点(15分钟) ①症状:疼痛部位、性质、规律性;其它胃肠道疾病症状;阐述清楚本病临床表现的典型规律性 ②体征 ③特征性溃疡,球后溃疡、幽门管溃疡 5、辅助检查:胃液分析、便隐血试验,X线及胃镜检查(5分钟) 6、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及主要鉴别疾病(15分钟) 7、消化性溃疡的治疗(15分钟) ①一般治疗 ②药物治疗:适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制酸剂主要用于胃溃疡的药物;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其它方法 8、并发病的诊断及治疗(15分钟) 9、预后:复发率,病死率,死亡原因、预防(5分钟) 小结(10分钟) 依托病例患者男性21岁,以“上腹痛伴黑便”入院。入院前5天因饮食不规律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呈剑突下持续性钝痛,餐后明显,伴呃逆、腹胀,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夜间痛及放射痛,无腹泻,每日解成形黑便1次,量约20ml,自服“鸡内金片(剂量不详)”,效果欠佳,逐来我院门诊。门诊大便OB(+),血Hb139g/L,以“消化道出血”入院。无手术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合作,皮肤及粘膜略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无压痛、反跃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门诊胃镜:胃溃疡。 诊断:胃溃疡伴出血,HP(+)。 治疗方案:抗HP治疗。 出院医嘱:1.注意饮食;2.继续规律服药HP治疗。3.停药1月后门诊复查C14呼气试验。4.3月后复查胃镜。

临床技能操作考课件--插胃管教案

项目:插胃管 参考书籍:①《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主编:陈文彬,潘祥林 ②《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③《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主编:陆再英,钟南山 ④《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主编:乐杰 ⑤《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丛书——临床技能操作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主编:《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丛书--临床技能操作指南》专家组 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应试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修订版 主编: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 使用模型: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模型为:插胃管监测考核指导模型 型号:CK833 生产商:? 性能:该模型为插胃管模型。 操作步骤流程

操作注意点 1.插管全称应动作轻柔稳重。 2.胃管通过鼻腔插入不畅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换另一鼻孔插入; ②更换小一型号的胃管; ③经口插入; ④局部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减轻鼻腔充血; ⑤鼻腔和咽喉部位使用局麻药,减轻患者的反应。

3.患者有严重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流泪时,须暂停操作,瞩其深呼吸,待其反应渐渐 缓解以后方可继续进行操作。胃管插入到患者咽部遇到阻力时,暂停插入,瞩患者做吞咽动作,或用吸管吸少量水,待患者吞咽时插入。 4.胃管插入困难或插入后抽不出胃液,胃管可能盘曲在口腔内,需瞩患者张口观察,可将 胃管拔出少许后再插入。 5.昏迷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插管前使病人头后仰,胃管插入15cm至会 厌部时,以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继续插管,胃管即可咽喉壁滑行至胃内。条件允许时,在纤支镜协助下插管,X线检查胃管是否插入胃内。 6.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行操作时,须备好急救设备,以防万一。 7.拔管时应先知道深吸气后,于慢慢呼气时轻柔拔管。 8.操作过程中注意病人情况,注意适当与病人交流。 相关知识点问题及参考答案 1.插胃管的适应证。 2.插胃管的禁忌证。 3.插胃管的术前准备。 4.插胃管的注意事项。 5.如胃管通过鼻腔插入不畅时,可采取那些措施? 6.昏迷患者插管注意事项。 7.如患者插管过程中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考虑什么问题并如何处理? 1.插胃管的适应证。 参考答案:急性胃扩张、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肠胀气明显、腹部手术、昏迷或不能经口进食、不能张口、危重病人抢救 2.插胃管的禁忌证。 参考答案:严重的腐蚀性食管炎、胃炎,有食管、胃穿孔倾向者;食管静脉曲张;食管

幼儿中班上学期健康教案《肠胃小闹钟》

幼儿中班上学期健康教案《肠胃小闹钟》 【活动目标】 1、知道定时的睡觉、按时吃饭是人体的一种需要,常吃零食会影响身体不利。 2、初步的了解人体生物钟,能够说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3、愿意按时的进餐,控制零食和正常的作息。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1、闹钟一个 2、熊宝宝大图片或长毛绒玩具一个,熊宝宝的肚子上有一个可以拨动时针的钟。 3、幼儿用书:《肠胃小闹钟》。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闹钟,表演熊宝宝的一天生活教师:早上闹钟响了,熊宝宝起床了,该吃饭了。 师:中午闹钟响了,熊宝宝肚子饿了,该吃午饭了,吃完午饭该吃午觉了。 师:晚上的时间到了,熊宝宝肚子饿了,该吃晚饭了,吃完晚饭看一会电视熊宝宝就瞌睡了,该睡觉了。 二、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定时间睡觉、按时吃饭、让幼儿初步理解人体生物钟的含义。 师:熊宝宝为什么这些时候要做这些事情? 讨论:你有过到时候就想吃饭、就像睡觉的感觉吗? 三、让幼儿看小熊表演,并了解常吃零食会影响正餐的食欲。 表演:小熊早上、中午乱吃零食,老师拨动小熊肚子上的钟提示生物钟的蓄乱,到吃饭时间就不想吃。 师:小熊这样乱吃零食,身体会有什么感觉。 讨论:如果我们不遵守人生生物规律会怎么样? 四、引导幼儿讨论:如果爸爸妈妈饭菜还没有做好,自己肚子饿了怎么办? 师:可以先吃一两块饼干,但不能多吃,或在大人的允许下先吃菜,或者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争取大家能够快一点吃到饭菜。 五、让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这是该做什么”加深对人体生物钟的了解。 教学总结: 经常听到家长们反应,自己的宝宝在家里,老是乱吃零食,都不好好吃饭,没有了营养,连抵抗

消化性溃疡 教案

学科病理学课 题消化性溃疡 班级高三卫生授课人郑延泰 课型新授课时安排 1 课时时间2016年9月7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征。 2、用所学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尝试分析。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教学活动的经验对生活中有关消化性溃疡的健康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理念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增进友谊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消化性溃疡与我们身体健康的利害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为学好卫生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树立立志从事医药卫生事业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1、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点。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1、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交流、启发、演示。教学手段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1、激趣导入 2、新课教学 3、巩固应用 4、归纳总结 5、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胃疼过?请谈谈当时的感受。(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教学概念:(引导、分析、讨论、获得。) 消化性溃疡:是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病因:1、胃酸、胃蛋白酶的自我消化作用。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发病情况:十二指肠约70%,胃约5%,二者同发称“复合性溃疡”。(二)病理变化 1、胃溃疡肉眼观 (1)部位:胃小弯近幽门处,尤以胃窦部最常见 (2)形状:圆形或椭圆形 (3)数目:多为单个 (4)大小:直径2㎝以内 (5)皱襞:呈放射状 (6)边缘:整齐,状似刀切 (7)底部:平坦 十二指肠溃疡特点: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形态与胃溃疡相似,直径多在1㎝以内。 2、镜下(四层) (1)炎性渗出层(2)坏死组织层 (3)肉芽组织层(4)瘢痕层 (三)、病理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1、临床病理联系 (1)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胃溃疡表现为“饱痛”,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饥饿或午夜痛。 (2)反酸、嗳气 2、并发症 (1)出血(2)穿孔: (3)幽门梗阻 (4)癌变:少于1%的胃溃疡。 三、巩固应用 (一)单项选择 1、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A.出血 B.幽门梗阻 C.穿孔 D.粘连 E.癌变

第四章第三节消化性溃疡(情景教学法教案)

教案 2010 至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护理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任课教师 授课日期2011、4、28 班级2009级护理2班 一、授课内容(章节)第四章第三节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二、授课时数 2 三、授课类型理论课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五、授课目的 1、理解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治要点及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并制定护理计划 3、理解保健指导 六、教学重点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保护性因素、损害性因素 四大并发症的表现及诱因、消化性溃疡的饮食护理 七、教学难点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药物治疗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八、教具及参考资料 1.内科护理学金中杰林梅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8 第二版 2.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第四版 3.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九、教学过程及内容提要 一、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 二、讲授新课(前次课已安排预习及查找资料) 消化性溃疡 1、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男 67岁,反复上腹痛10+年,黑便6天入院。入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痛,呈饥饿痛,进食或服制酸药上腹痛可缓解,胃镜诊断“胃溃疡”,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缓解。入院前5年上腹部痛再次出现,性质同前,胃镜诊断“复合性溃疡”,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缓解。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3次/天,伴头昏、乏力,逐来我院门诊,查大便OB(+),血Hb87g/L,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23年前曾“阑尾切除术”,18年前“胆囊切除术”,2年前“膀胱结石取石术”,曾患“过敏性鼻炎”,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无压痛、反跃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浊(-),双下肢不肿。入院后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及大弯各可见一大小约0.5X0.5cm及0.6X0.5cm溃疡,溃疡底附白苔,周围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查HP(+),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A1期),HP(+)。抗HP治疗。 2、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⑴该病人身体状况如何,有什么症状、如何确定体征;⑵可能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护理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实施整体护理。 3、针对此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讲授: ⑴患者患了消化性溃疡须讲解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和常见辅助检查即护理评估: 概念和发病情况 临床表现: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 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辅助检查:Hp、胃镜、X线钡餐 ⑵为什么会患此病讲解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学科:内科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9-10班授课时间:11月14日 单元:第四章课题:第三节消化性溃疡课时:3学时 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资源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 熟悉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评估、健康教育 3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治疗要点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 一、消化性溃疡的定义 5 分钟 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10分钟 三、消化性溃疡的病理改变 10分钟 四、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35分钟 五、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15分钟 六、消化性溃疡护理诊断 10分钟 七、消化性溃疡护理措施 25分钟 讲授 精讲、提问 精讲、讨论 讲授 精讲、提问 精讲、提问 精讲、讨论 小结 教案 教材 参考书 多媒体教学 断诊 断 性 测 试时间:10分(根据教学需要择用) 1、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2、DU的病例思考。 授课教师:时春红教研组长:教务科: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 教学重点:PU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 教学难点:GU和DU的鉴别诊断,PU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一、定义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其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其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流行病学:全世界约有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DU)较胃溃疡(GU)多,约是3倍。DU好发于青壮年,GU发病年龄比DU平均晚10年。秋冬和冬春之交是好发季节。 二、病因 基本原理: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子与粘膜自身的防御-修复因子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侵袭因素过强,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或两者并存时,就会产生溃疡。DU的发生主要与侵袭因素增强有关,而GU的形成则主要由于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所致。 损伤粘膜的侵袭力: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胆盐、胰酶、药物、乙醇等。 粘膜防卫因子:粘膜屏障、粘液-HCO3盐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 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 胃十二指肠粘膜防御和修复机制上皮细胞:分泌、屏障、再生 上皮后:胃粘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当侵袭力过强或防卫过低时,粘膜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产生溃疡。 胃溃疡的发生与保护因素削弱关系较大, 十二指肠溃疡则与损害因素增强关系较密切。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1.消化性溃疡的病人HP感染率高:DU病人HP的感染率是90—100%,GU为80—90%;HP感染中大约15—20%的人可发生消化性溃疡。 2.根除HP感染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此外可减低出血的并发症。 3.HP感染改变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HP的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和HP诱导的黏膜反应均能造成胃、12指肠黏膜屏障损害。 保护HP (1)HP分泌尿素酶,使尿素水解 NH3 损害粘膜屏障 (2)HP分泌空泡毒素蛋白和细胞相关基因蛋白,使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受损和炎症反应, 第 1 页

消化性溃疡教学设计

消化性溃疡教学设计

会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段玉红 2018.7.12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征。 2..用所学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尝试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增进友谊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消化性溃疡与我们身体健康的利害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为学好卫生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1.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点。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教学难点: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交流、启发、演示 教学步骤:1,激趣导入2,新课教学 3.巩固应用 4.归纳总结 5.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胃疼过?请谈谈当时的感受。(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生1:饥饿时,上腹部疼痛。 生2:吃了食物后,腹痛加剧。 师:这些都是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的症状。那么何谓消化性溃疡?有何后果? 二.新课教学 (一.)概念:(引导、分析、讨论、获得) 消化性溃疡:是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及管壁的慢性破坏性病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占70%,胃溃疡占25%.复合性溃疡占5%。 病因:1.胃酸、胃蛋白酶的自我消化作用。 2.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3.黏膜屏障功能破坏。 (二.)病理变化(多媒体图片教学讲授法) 1..胃溃疡肉眼观 (1)部位:胃小弯靠近幽门部,尤以胃窦处最常见。 (2)形状:圆形或椭圆形 (3)数目:多为单个 (4)大小:直径2.5cm以内 (5)皱襞:呈放射状 (6)边缘:整齐,状似刀切 (7)底部:平坦 2..十二指肠溃疡的特点: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形态与胃溃疡相似,直径多在1cm以内。 3..镜下观(四层)溃疡的结构。(多媒体教学) (1)炎性渗出层(2)坏死组织层(3)肉芽组织层 (4)瘢痕层 (三.)病理临床表现(识记) 1.周期性上腹部疼痛 胃溃疡:进食0.5—2小时(饱痛) 十二指肠溃疡:午夜时或饥饿、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饿痛) 2反酸呕吐 (胃酸刺激,幽门括约肌痉挛和胃逆蠕动,胃内容物反流) 3.嗳气、上腹部饱胀不适 (幽门括约肌痉挛,胃排空时间延长) 4.X线钡餐检查溃疡处钡剂造影可见龛影 (四)并发症(识记) (1).出血

(七年级生物教案)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二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教材分析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是《食物的消化》一节的核心知识,且课本中提到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名词,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所以新的信息量较大,是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可利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析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为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通过本节的教学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明白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设计理念 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学生自学、讨论等手段,是学生很好的掌握此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淀粉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说明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从图中读取所需信息,并加以总结。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通过酶的发现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求知欲望,从小树立勇于攀登、勇于拚搏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酶片、鸡蛋、研钵、烧杯、试管等;人体消化系统挂图;胃的解剖图;食物在胃肠中消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蛋白质在胃里的初步消化flash动画,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的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与建议 复习提问:食物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中午吃的饱饱的,经过一下午的学习和活动,晚上又饿了。饿时感觉胃里空空的,肚子咕咕叫,食物在胃和小肠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跟随它们来一次人体探奇。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胃,请同学们看看胃里的“地形图”(出示胃的解剖图) 大家看看胃里有什么结构? 哪类食物在胃中消化呢? 演示食物在胃中消化的多媒体课件 在蛋白质消化中什么物质起了重要作用呢? 由此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认为的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的观点是否 教师活动 正确呢? 那么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那么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什么呢?好,我们向下一站出发。 请同学们观看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看过之后,哪位同学讲一下你认为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哪儿呢? 为什么呢?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分别被分解成什么?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都是小分子物质,在其分解过程中离不开一种重要的物质,是什么呢?

胃 教案

胃 一、教学内容:《解剖学基础》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掌握胃的位置、形态。 2.了解胃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重难点: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要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同学们吃早饭了吗?那我想问问你们,你们吃的早饭它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它现在可能在哪个地方?-----------------引出课题:胃 我们讲了这么多关于胃的问题,那它究竟在哪?它伴随同学们已经有10多年,可很多人连它在哪都不清楚?很多人总认为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很多很多,可是却不知道连自己的身体都不了解…… 提问: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胃,它在哪? 我通过观察,发现很多人将腹部(肚子)当作胃,凡是腹部不舒服都说成胃不舒服,是不是这样?但我们通过学习消化系统,知道腹部里有很多器官,那胃究竟在哪? 2.-----------讲解胃的解剖学位置及形态分部。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临床上触诊位置:左右肋弓之间。 3.学生上台演示胃的位置---------用模型 ------------详细讲解胃的形态及分部。 要求学生自己画出胃的形态。并让学生上台演示。 继续设疑: 那些早餐物质什么时候会离开胃? 食物在胃中完全排空时间为4-6小时,但在饭后2小时大部分的食物会从胃里排空。食物在胃中的排空与食物的研磨程度相关,越是细嚼慢咽下去的食物排空的越快,但食物的成分也决定着排空的速度,一般来说,排空顺序为糖类最快,蛋白质次之,脂类最慢。 3.----------简介胃的功能。 (容纳食物、分泌胃液、搅拌食糜和消化食物)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将食物消化(物理+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