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2024年新能源新技术培训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新能源新技术培训学习心得标准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新能源新技术逐渐成为了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新技术不仅能够改善能源供应,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培训和学习新能源新技术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重点介绍____年新能源新技术培训学习心得标准。
一、培训目标____年新能源新技术培训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新能源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熟悉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政策法规;3.掌握新能源新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关键技术;4.实践运用新能源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二、培训内容1.新能源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能源的定义、分类以及全球能源分布等内容,以及新能源的概念、特点、优势和应用领域等内容。
2.新能源政策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国家和地方对新能源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为新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法律保障。
3.新能源技术的学习:分别介绍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常见的新能源技术,包括其原理、工作方式、应用领域和发展现状等内容。
4.新能源技术的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学员将所学的新能源技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5.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培养:通过开展创新思维培训和团队合作训练,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三、培训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专家授课、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向学员传授新能源新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2.案例学习: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让学员理解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等设施,让学员进行新能源新技术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项目实践:组织学员参与新能源项目实践,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
5.科研训练:组织学员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深入研究新能源新技术的前沿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电子实训》课程标准的编写
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电子实训》课程标准的编写高职教育是培育当今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石是人才培养方案[5],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每一门课程标准的编写。
它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对学生经过学习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课程定位;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及考核共五大部分。
标签:电子实训;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标准对高职学生提出了在高职教育这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等功能,另一方面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考核等几部分作详细、明确的阐述。
1 课程标准制定、实施的意义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实施教学的依据。
制定和实施课程标准,有利于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新秩序;有利于使高职教育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趋于合理,使课程开发和建设规范化;促进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考核方式与教学过程的统一;有利于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新能源应用技术《电子实训》课程标准的编写编写课程标准应参照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确立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来组织与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分配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评价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如下图所示[2]。
以《电子实训》课程标准编制为案例,讲述课程标准的编制。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电子实训》课程标准的组成包括5部分: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课程考核。
2.1 课程定位《电子实训》是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电力电子》、《变频控制》、《工厂配电》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电子电器类焊接能力,常用电子仪表使用和排除故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完整word版)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目前的能源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的真实理由及新性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该门课程从现代汽车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能源危机、环保危机形势下现代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及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三)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电子技术1》、《汽车电子技术2》、《汽车电器》、《汽车构造》、《汽车的电控技术》等基础。
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新能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了一些现代汽车用的新能源的形势及相关知识。
提升了学生在新能源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各章次(模块)划分节次或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对所有各章次(模块)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并说明各个章次(模块)的教学建议。
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条件(此处相应教学条件的描述可以简写)1、软硬件条件校内有1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具有BYD E6纯电动汽车实习车辆。
2、师资条件具有新能源汽车检测诊断的职业能力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具有汽车电工高级技师资格证。
(二)教学方法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问答)占30%。
《新能源利用与开发》联盟课程标准.
发技术
3. 氢能利用技术; 术报告
技 术 及 应 用 现 的利用氢能,
4.氢能储存及氢能
状;
请给出基本
安全;
3. 掌 握 氢 方案
能存储原理;
燃料电 6 池利用
与开发
1.燃料电池原理;
查阅文献,
1.了解燃
当前能
2.燃料电池系统; 撰写目前主要的 料 电 池 的 种 类 源 结 构 情 况 4
3.各类燃料电池制 燃料电池制备技 及应用现状; 下,燃料电池
2. 方法能力目标
在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 (1)获取资讯和归纳总结、方案表达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
2
(2)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 (3)良好的工作习惯,包括在技术文档管理等工作中按规范操作的习惯。 3. 社会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项目需要查阅新能源相关的技术资料与文献; (2)能够完成简单的新能源技术实验,完成技术报告; (3)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电子和光伏 技术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
发技术
3. 风力发电技术; 用技术报告
力 发 电 技 术 及 的利用风能,
4.风力发电系统的
应用现状;
请给出基本
组成及运行;
3. 掌 握 风 方案
能利用原理;
1.了解氢
1.氢能相关基本概
能资源利用现
当前能
念; 氢能利
查阅文献, 状;
源结构情况
5 用与开
2.氢能制取原理; 撰写氢能应用技
2.氢能制取 下,如何有效 4
(一)课程定位
《新能源利用与开发》是高职三年制新能源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平台课程。为后续课 程太阳电池生产工艺、光伏组件生产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并网光伏技术等课程 的学习提供一个系统的体系,使学生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的 各个产业链环节的流程等,为学习专业核心课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任务:掌握太阳能 发电技术原理,风能发电技术原理,了解氢能、生物质能和其他新能源的应用技术原理。
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1. 引言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
为了培养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人才,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探讨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2. 对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的初步理解在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新能源汽车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驱动电机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设计和控制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效率。
3. 课程标准的细化探讨3.1 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控制技术之一。
在课程标准中,学生需要学习电池的原理、充放电控制、温度控制、安全保护等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对电池管理系统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课程应该涵盖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内容。
3.2 驱动电机控制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
课程标准应该涵盖驱动电机的结构原理、控制算法、效率优化、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来掌握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
3.3 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是保障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行的关键。
课程标准应该包含对能量管理系统的功率分配、能量回收、能量转换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来理解和应用能量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4.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明确课程应该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外,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课程应该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引入最新的技术和实践案例。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文章写手,我深信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培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至关重要。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教学大纲编写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下同)课程编码:3321300612 (五号宋体,下同)课程名称: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中英文对比,五号宋体)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其中,讲授学时:36 ,实践(试验)学时:0o 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物理学(本科)开设学期:第6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可燃冰、潮流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采用技术。
这些能源的应用争论内容主要是计算各方面自然存在的能量,再通过争论不同机构用其汲取这些能量,将其转换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工作。
它的应用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这包括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电工及电控学等。
通过课程学习使同学把握新能源能采用技术的基本理论与争论方法。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使同学了解可再生能源的生成、特点及采用方法,使同学基本把握新能源应用争论的技术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四号黑体)(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本课程所学习的学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把握课程的学习方法。
要求同学对能源有一个概括的熟识。
(五号宋体)(二)教学内容1.1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及其分类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1.2我们国家能源现状1.3新能源及进展趋势1.1.1 3.1新能源简介1.3.2国际新能源进呈现状与趋势1.3.3我们国家新能源的进呈现状与趋势(≡)重点与难点重点:1.能源的基本分类难点:1.新能源的开发及进展趋势其次章太阳能及应用(共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同学理解太阳能的概念,把握太阳能资源的优缺点及分布状况等理论学问, 获得观看分析的力量,应用采用所学的太阳能学问,解决分析现实中太阳能资源的采用问题等等。
(五号宋体)(二)教学内容2.1太阳能概述1.1.21. 1太阳辐射的基本概念1.1.3我们国家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太阳能的采用方式2.1.4太阳能的开发历史2.1.5国外太阳能的开发状况2.1.6我们国家太阳能的开发觉状1.1.2能光热转换采用1.1.32. 1太阳能热水器2.2.2太阳灶2.2.3太阳能制冷2.2.4太阳能热发电2.2.5太阳能干燥器2.2.6太阳能在建筑节能上的应用2.2.7太阳能蒸储海水淡化2.2.8其他应用2.3太阳能光电转换采用2. 3. 1光伏效应2. 3.2太阳能电池2. 3.3光伏发电2. 3.4太阳能电池的进展概况2.4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换采用太阳能氢能转换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转换采用太阳能机械能转换采用(Ξ)重点与难点重点:1.太阳能热、电效应的原理难点:1.太阳能热、电效应的分析采用第三章生物能及采用(共6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物能的相关学问,把握生物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的转换及生物能的采用等。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培养标准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培养标准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培养标准是指培养学生在新能源领域应用材料技术的能力所需要达到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培养标准中的要求和内容:
1. 理解新能源材料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材料。
2. 熟悉新能源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包括材料的选择、合成、成型等过程。
3. 掌握新能源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表征方法,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4. 理解新能源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组、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设备的应用。
5. 能够分析和解决新能源材料应用中的问题,包括材料的稳定性、寿命、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6. 具备新能源材料应用项目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包括项目的立项、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
7. 能够进行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新材料的设计、改进和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8.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解决新能源材料应用中的问题。
9. 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新能源材料应用的效果和效率。
10.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将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
以上是可能包含在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培养标准中的一些要求和内容,具体的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机构和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补充。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动车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
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习原理、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完成整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程序来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的培养。
主要任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各部件功用与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柴油机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4)掌握新能源汽车能量传递路线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5)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2.能力目标(1)挑选和使用所需工具,独立拆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件:电池、电机、控制电脑、发电机、动力和控制线束等。
(2)能够说明电池和电机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各自的性能影响参数和各自的影响结果。
(3)清晰梳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并能单独完成线束的拆卸、清理、检查和重新安装。
(4)根据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传输路线,能对其中能量的转换过程进行测试,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正确充电操作。
(5)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测试与维修。
(6)独立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故障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构造、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维护、调试、维修和改进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诊断和维修;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行业前瞻能力;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测试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生产操作;4. 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改进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测试方法、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动化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了解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维护和维修;2. 混合动力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缺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3. 氢燃料电池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氢气储存、燃料电池发电等关键技术,能够进行安全操作和简单的维护保养;4. 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如太阳能汽车、智能汽车等,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特点,能够进行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企业实习等。
同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察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燃料或驱动能源的汽车,如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一、课程介绍新能源汽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有深入了解,掌握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技能,具备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维。
课程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动力系统、储能系统、控制系统、安全技术与标准、维修与保养等。
二、课程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2.熟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池、电动机、整车控制系统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管理、能量回收等技术。
4.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与标准,包括电池的安全性能、碰撞安全等。
5.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保养技术,包括故障诊断、维修工具的使用等。
三、课程设置1.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特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和标准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池技术与管理系统-电动机与变速器技术-整车控制系统3.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电池充电管理技术-电池放电管理技术-能量回收技术4.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与标准-电池安全性能-碰撞安全技术-火灾与爆炸防护技术5.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维修工具的使用-维修与保养流程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实施保障1.确保教师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可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16123301课程名称: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88,其中,讲授学时:64,实践(实验)学时:24。
学分:4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光伏发电与应用技术专业开设学期:第4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可燃冰、潮流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利用技术。
这些能源的应用研究内容主要是计算各方面自然存在的能量,再通过研究不同机构用其吸收这些能量,将其转换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工作。
它的应用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这包括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电工及电控学等。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能利用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太阳光伏、太阳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了解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储能技术及最新发展,包括超导储能、飞轮储能、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及抽水蓄能技术等;了解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变换技术,包括变换拓扑、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以及分布式发电系统和主干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其运行与控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工程情况等。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的生成、特点及利用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新能源应用研究的技术手段。
掌握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机理及设备;燃料电池发电的机理;各种储能技术;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分散电源对大系统的影响分析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对能源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第1章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导论1.1能源储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1.1我国的能源结构与储备1.1.2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2能源的分类与基本特征1.2.1能源的分类1.2.2能源的基本特征1.2.3新能源及主要特征1.2.4分布式能源及主要特征1.3新能源发电——能源转换的重要形式1.3.1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1.3.2我国新能源发电的现状1.3.3新能源发电及电源变换的主要形式1.4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的经济意义1.4.1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引擎1.4.2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意义本章小结(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能源的基本分类难点:1.新能源的开发及发展趋势第2章电源变换和控制技术基础知识(6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
《新能源技术》教学大纲(本科)
《新能源技术》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广义上主要是研究电能的生产、变换、传输和应用的专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常规能源的日趋枯竭,研究新能源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形势下,新能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新方向。
对于拓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与时俱进更好的发展电气专业,此门课程的开设不言而喻。
(二)课程目标.熟悉各种新能源产生的机理1.重点掌握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原理.掌握风能发电控制技术、风能发电并网技术2.掌握太阳能发电变换技术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知识、电力电子技术知识、自动控制原理知识、检测技术知识达到新能源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新能源电力变换设备的研制等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视频为辅。
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各种新能源产生的机理;风能发电原理及风能太阳能发电控制技术;风能发电并网技术、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变换技术。
提高学生对新能源电力变换技术的学习兴趣、设计方法。
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较多案例分析, 使同学们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观看视频主要通过视频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风能太阳能现场实际安装及运行情况,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打下感性基础。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注:1.支撑强度分别填写H 、M 或L (其中H 表示支撑程度高、M 为中等、L 为低);.毕业要求须根据课程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描述。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五、课程学时安排无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推荐教材:可再生能源发电,孙冠群,孟庆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第1次(二)主要参考书:1.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惠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第1次2.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朱永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第1次.。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品,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发展方向。
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就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展开探讨。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核心技术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三个方面。
基础理论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基石,包括汽车工程基础、电气与电子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热力学与流体力学基础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汽车工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造和原理。
核心技术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重点,包括电动车动力系统、电池技术与管理、电动车控制系统、充电与换电技术等。
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如电动机原理、电池管理系统、电控系统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实践应用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
实验课程主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习实训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汽车制造企业、研究院所或专业实验室进行实习,亲身体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维修和管理。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以上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还会开设一些拓展课程,如汽车电子系统、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政策、智能交通系统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教学设计
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教学设计简介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推广新型能源技术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新型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形式。
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型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的教育逐步被引入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中。
本文将基于此,探讨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新型能源技术的形式和特点;2.掌握新型能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了解新型能源技术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新型能源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新型能源技术的形式和特点通过介绍新型能源技术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了解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本节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太阳能:太阳能的发电原理和应用;2.风能:风能的发电原理和应用;3.水能:水能的发电原理和应用;4.地热能:地热能的发电原理和应用;5.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原理和应用。
新型能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介绍新型能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新型能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本节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太阳能发电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2.风力发电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3.水力发电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4.地热发电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5.生物质能的利用原理和应用。
新型能源技术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通过介绍新型能源技术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使学生了解新型能源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节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新型能源技术的环境效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污染等;2.新型能源技术的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发展、增加就业、节能降耗等;3.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程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讲授和演示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课程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型能源技术的形式和特点、原理和应用等内容。
36 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学分:2计划学时:321 前言《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这几种新型能源的发电原理、应用等知识。
人类进入21世纪,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悄悄进行。
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们迫切呼唤建立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取代以污染严重、资源有限的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
课程包含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技术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几部分,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新能源发电的技术进步成果。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1.1 课程定位本课程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地专业学习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新能源技术驱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差距悬殊,就业前景广阔。
学习该课程应具有《高等数学》、《电路及磁路》、《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等相关的知识。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将该课程分为若干个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各项目训练中。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
1.2 设计思路1.校企共同开发课程(1)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2)走访大量从事新能源发电相关企业,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3)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4)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力系统运行、检修、试验及电气设备安装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应用技术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1 前言
《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这几种新型能源的发电原理、应用等知识。
人类进入21世纪,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悄悄进行。
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们迫切呼唤建立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取代以污染严重、资源有限的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
课程包含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技术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几部分,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新能源发电的技术进步成果。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地专业学习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新能源技术驱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差距悬殊,就业前景广阔。
学习该课程应具有《高等数学》、《电路及磁路》、《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等相关的知识。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
生源情况,将该课程分为若干个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各项目训练中。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
1.2 设计思路
1.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1)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2)走访大量从事新能源发电相关企业,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
(3)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4)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力系统运行、检修、试验及电气设备安装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2.课程体系重构
我们按照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等流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
3.工作岗位调研、分析
经过调研,确定毕业生主要从事各类电厂及电力、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检修及技术管理,各类电厂发电系统的项目规划和技术服务,发电系统(电站)的工程项目施工和系统维护与管理,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检测、营销及市场开拓等工作
4.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经针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
5.专业学习领域确定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架构,分解各类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学习领域。
与该课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经过调研归纳《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6.确定课程标准,设计任务载体
分析整合后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该课程包含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这几种新型能源的发电原理、应用等知识。
2 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学习并掌握关于《新能源应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实例,启迪思维模式,联系实际应用,建立科学的、辨证的思维方法,掌握解决有关继电保护方面问题的分析方法,给予学生有益的启发,拓展学生的眼界。
2.2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发电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适应新能源发电技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从事各类新能源发电装置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运行操作等工作,并具备对新能源发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2.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1.3 课程内容与要求
4 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综合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制订出以各单元模块训练项目、课程设计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依据,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阶段性考核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允许学生提前完成实训项目内容。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实训内容,由授课教师认定同意后,该部分学生可在正常授课时间完成后续
实训内容或扩展实训项目。
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教师可根据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必备的知识点、基本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再依据考核标准进行测试,教师签字认可学生已完成的实训项目。
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讨论、作业、考试、自弃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应以合适的方式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学习调整策略。
(2)成绩评定
形成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提问、作业、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