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与控制对策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与控制对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尤其在水、土壤和人类体内。
它在医院中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引起各种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和创伤感染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是其致病能力和传染性加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这使得它对抗一般的治疗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耐药机制:a.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产生: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降低这些抗生素的效力。
b. 药物外排泵: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外排泵机制,这些泵能将抗生素从菌体内排出,减少药物的浓度,降低了抗生素的疗效。
c. 生物膜形成: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形成生物膜,这种膜能够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侵害,使得细菌更难被杀灭。
2. 控制对策为了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a.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医生应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b. 加强医疗设施的感染控制: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合理的手卫生、严格的消毒措施和单独隔离感染者,以减少传播风险。
此外,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c. 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由于传统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疗效下降,我们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尤其是对多重耐药菌株具有活性的药物。
此外,应鼓励研究开发新型抗菌剂,如噬菌体治疗和抗菌多肽等。
d. 促进多学科合作: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
医生、微生物学家、药剂师、护士和病人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制定更有效的耐药性监测和防控策略。
e.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公众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感染预防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及医院内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及医院内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感染现状及医院内感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在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并检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Thermo全自动微生物检定仪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检测,选择同期检出的敏感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共选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125例,其中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患者42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可知,住院天数、基础性疾病、ICU治疗、纤维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及给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等单因素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ICU治疗、机械通气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导致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ICU治疗、机械通气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三种独立危险因素,在下一步诊疗工作中,应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掌握并控制抗生素和機械通气的应用,同时改善病房条件是预防院感发生的重要方法。
标签: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院感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又称为绿脓杆菌,是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菌群的一种,是一种引起医院感染的临床最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对于患有代谢性疾病、恶心肿瘤性疾病及血液性疾病的患者而言,感染本菌的机率将大大增加[1-2]。
本菌在临床中经过药物治疗后极容易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性产生机制异常复杂,主要与抗菌活性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生物膜外膜的通透性等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是否能准确掌握本菌医院感染现状及把握本菌耐药性产生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本菌耐药性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3-4]。
本研究通过对神经内科病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其耐药性产生和相关影响因素,获得一定成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共纳入125例,其中42例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83例为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
铜绿假单胞菌致院内肺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
铜绿假单胞菌致院内肺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本院肺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并了解分析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方法运用法国梅里埃的半自动atb细菌分析仪,所用试剂为梅里埃试剂,对细菌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经过分离培养,总共培养出152例铜绿假单胞菌。
然后进行药敏试验,有5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耐药,所占比例为33.6%;有50株对环丙沙星耐药,所占比例为32.9%;有32株对呱拉西林耐药,所占比例为21.1%;有24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索耐药,所占比例为15.8%;有25株对亚胺培南耐药,所占比例为16.4%。
结论年老体弱者,尤其是施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容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而且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也可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关键词】肺感染;梅里埃;药敏试验;常用抗生素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98-01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一旦发生院内感染,情况便非常严重,因其感染较为难治,而且所需治疗的时间较长,因此,在医疗机构此菌已受到高度重视。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增长,侵入性检查或手术治疗等措施的不合理应用,增加了机体的感染机会,引起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本人选择了152例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住院后经细菌培养确诊的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的患者,了解病菌的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住院的患者1596例,经痰培养或咽拭子培养后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的患者152例,其中有118例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8.7±23.5岁。
60岁以上男、女患者总人数为135人。
1.2 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患者伴有咳痰、咳嗽或所咳出痰发生形状改变,可伴有发热症状,肺部可表现为湿罗音,经肺部拍片检查可发现肺部伴有浸润性炎性病变,所选患者均经过两次病原体检查发现有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及临床对策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及临床对策摘要目的:了解医院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情况,对分离的171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所分离的17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美罗培南耐药率31.6%;哌拉西林耐药率49.7%;庆大霉素耐药率46.8%;3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耐药率31.6%,头孢吡肟耐药率34.5%,头孢他定耐药率44.4%,头孢曲松耐药率75.4%,头孢噻肟耐药率85.4%。
结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同时应考虑该菌的耐药机制;同时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关键词 icu 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随着感染菌的变迁,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呈上升趋势,icu患者更易造成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对171例来自icu的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者的耐药状况及临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0~2011年icu下呼吸道感染者171例铜绿假单胞菌,不包括重送检的菌株。
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药敏纸片: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
培养基:血琼脂平皿、巧克力、mh和麦康凯平皿,琼脂为哥伦比亚琼脂,羊血。
仪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vitek2 compact 60和配套鉴定卡。
方法:①细菌鉴定:采用常规培养分离及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和配套鉴定卡进行分析鉴定。
②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k-b(kirby-bauer)纸片法,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药敏试验规定的标准进行。
肿瘤内科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1菌株来源2010年-2013年肿瘤内科送检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创面分泌物等分离出共273株铜绿假单胞菌,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菌株不重复纳入。
1.2细菌培养及鉴定菌株经分纯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确认,细菌分离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程序进行操作,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铜绿假单胞菌是氧化酶阳性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它广泛存在,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血液、泌尿系等一系列感染。肿瘤患者免疫力低,加之化疗的副作用,该人群容易受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有创性诊疗操作的开展,该菌的耐药性日益加重。本文收集了2010-2013年临床送检标兵分离出的273株铜绿假单胞菌,回顾性分析其分布规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肿瘤内科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肿瘤内科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临床送检27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耐药性,统计其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分离出来的273株铜绿假单胞菌多来源于痰培养,占72.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的为头孢曲松。结论:了解肿瘤内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对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性;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5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509-02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与抗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与抗菌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细菌,被广泛认为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它能够造成多种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机械通气、烧伤、固定术后等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
然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治疗策略需要得到详细的研究和指导。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主要归因于其先天性耐药性基因的存在以及后天性的耐药机制的获得。
先天性耐药性基因包括外膜通道蛋白质的相关基因、多药泵的基因等,可以降低抗生素进入细菌细胞的能力。
后天性耐药机制则源于铜绿假单胞菌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1.多重抗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MDR是指铜绿假单胞菌对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耐药。
这种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多药泵的过度表达,它能从细菌细胞中主动排出抗生素,从而降低抗生素在细菌内的有效浓度。
2.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得这些药物失去抗菌效果。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也能产生金属酶,使得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性。
3.碳青霉烯酶 (Carbapenemases):碳青霉烯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是目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为重要的耐药机制。
碳青霉烯酶主要分为A、B、D三类,其中KPC、NDM和OXA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给其抗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菌治疗策略:1.组合用药:针对临床上难以治疗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以考虑使用两种或更多抗菌药物的组合疗法。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机制及其对抗生素治疗的挑战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机制及其对抗生素治疗的挑战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生物体表面等自然环境中。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可在严苛的环境中存活并繁殖。
然而,它也是导致人类多种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医院内感染率较高。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机制是其展开对抗生素治疗的主要挑战之一。
以下是有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机制及其对抗生素治疗挑战的内容描述。
1. 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能发展出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主要是由于其细胞墙结构的改变,导致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通过获得耐药基因和药物泵等机制来耐受抗生素的作用。
2. β-内酰胺类酶:铜绿假单胞菌常通过产生β-内酰胺类酶来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这种酶会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导致抗生素失去作用。
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该机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抗生素治疗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3. 产生外膜囊泡:铜绿假单胞菌能够释放外膜囊泡,在其周围形成的囊泡中存在可耐受抗生素的病菌。
这些外膜囊泡提供了一种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机制,加重了对治疗的困难。
4. 生化途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还通过改变其生化途径来降低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例如,它可以改变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对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挑战推动了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
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新的目标和机制以克服这些耐药机制。
同时,利用联合治疗、顺序治疗和改变抗生素使用方法等策略也被提出,用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 联合治疗: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抗生素可以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通过同时靶向不同的抗菌机制,联合治疗能够增加杀菌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2. 顺序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在感染过程中发展出新的耐药机制。
顺序治疗就是在病程中改变抗生素的使用,以绕过耐药机制并提高治疗效果。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高度耐药性。
在医疗机构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已成为严重的问题,对于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了解至关重要。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基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下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的内源性抗性机制是其耐药性的基础。
该菌种具有外膜结构以及多种封闭性的药物外排泵,这些结构可以拦截或排出抗生素,阻碍抗生素进入细胞或使其失效。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自由基清除系统和外泌体的产生,这些机制有助于保护菌体免受抗生素的影响。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还可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的耐药性相关基因来实现。
研究发现,菌体中的多个基因(如mexAB-oprM、mexXY-oprM、nfxB和ampR)在抗生素耐药性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药物外排泵系统或抗生素降解酶的表达,从而使菌体对抗生素的作用降低。
此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也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耐药性基因以质粒或整合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通过转染、共同耐药岛(Resistance Island)或转座子的介导而传递给铜绿假单胞菌。
这种方式使菌体获得多样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从而增加了其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临床实践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对治疗选择带来了挑战。
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其耐药机制,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当前,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类)在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中。
它是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而引起了严重关注。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0%的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超过50%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的扩散不仅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院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染色体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突变可能发生在菌体内部的基因,例如产生耐药相关酶的基因,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靶点发生改变,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2. 外源性基因的获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样的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抗生素降解酶、泵、质子泵和药物靶点变化等,从而增加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3. 细胞膜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以改变其对抗生素的透过性。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多糖组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渗透率,从而产生耐药性。
4. 多药耐药泵: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表达多药耐药泵来排出抗生素分子,减少其在细菌内部的浓度,从而达到抵抗抗生素的效果。
5.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生物膜提供了细菌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抗生素对细菌的效果。
三、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严格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及抗菌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及抗菌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是一种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
它在免疫力低下及医疗设施常见感染中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
本文将从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及抗菌耐药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致病因子,使其能够侵入宿主细胞并引发感染。
其中,外膜结构和多糖胶囊是重要的致病因子。
外膜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保护菌体免受药物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多糖胶囊则可以掩盖菌体表面的抗原,使其对免疫系统的攻击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铜绿假单胞菌还能够分泌多种外毒素,包括细菌溶解素和外毒素A。
细菌溶解素能够溶解宿主细胞膜,破坏细胞结构。
而外毒素A则是一种强烈的致病因子,具有细胞毒性、促进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够形成生物膜,使其能够附着在医疗设备表面,形成难以清洁的生物膜感染。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广泛的抗药性,使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这主要归因于其细胞外膜结构和宿主抗菌物质的排出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外膜结构能够限制抗生素的进入,从而降低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同时,宿主细胞内的抗菌物质,如多黏菌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被菌体通过外膜泵机制排出,从而减少其对菌体的杀菌效果。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够通过基因突变和外源性基因水平传播来获得耐药性基因。
基因突变会导致菌体内的药物靶点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抗生素对菌体的作用。
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播可以使菌体获得抗生素的降解酶和外膜泵等耐药性基因,从而提高其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
面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和抗菌耐药性,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感染。
首先,注意个人卫生和医疗环境的清洁,减少细菌的传播。
其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展。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以在人体内引起多种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住院患者和疾病患者。
然而,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成为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以及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首先,我们来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靶变异和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
靶变异是指细菌通过修改或改变其靶位点,从而使原本敏感的抗生素不能有效作用于其细胞。
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转移性基因传递等方式实现。
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是指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其他耐药菌株中获取耐药基因,进而表达耐药性。
这种机制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多种耐药性。
面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是指同时或连续应用多种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发展和减少副作用。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在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同时或连续靶向细菌的不同机制。
由于耐药性机制的多样性,单一抗生素很容易激发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而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
此外,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还可以扩大抗菌谱,增加对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敏感性。
这对于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和治疗复杂感染特别有效。
然而,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是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抗生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药物代谢酶的激活或抑制,从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和毒性。
其次,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叠加,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此外,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还存在成本问题。
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会增加治疗费用,对患者经济负担较重。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的研究分析
85 0 .
32 .7
1 2 4.
6 9 6. 1. 9 9 6 6. 9 O 4.
庆 大霉 素
妥 布霉 素 阿 莫 西林 复方新诺 明
98 .1
3. 4 5. 9
3 讨 论
1 3 1 细 菌分 离 鉴 定 : 用 Vi k o at 菌 . . 使 t 2C mp c 细 e
亚 胺 培 南 氨 曲南
环 丙 沙 星
月标本 中分 离处 的 2 3株 铜 绿 假单 胞 菌 . 中痰 液 3 其 1 1份 ; 液 3 4 尿 6份 ; 咽试 子 3 4份 ; 液 2份 ; 口分 血 伤
泌物 1 3份 ; 穿刺 液 3份 ; 引流液 4份 . 1 2 仪器 和试 剂 法 国梅 里埃 生 物 公 司 出 品 的全 . 自动 细 菌 鉴 定 仪 , 号 为 Vi k o at试 剂 为 型 t 2 C mp c. e 该公 司原 厂生 产.
表 1 2 3株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在 科 室 分 布 3 科 室
检 出菌 株 比例 ( )
活酶 或抗生 素修饰 酶 ; 改变抗 菌药 物作用 的靶位 , 转
9 3 8 .6
IU 病 房 呼 吸 疗 区 老 干 部 疗 区 烧 伤 疗 区 其 他 科 室 C
9 3 3. 1 9 9 5 1 2.9 18 4 9 2.3 1 0 3 1 1. 1 3 3
头 孢 哌 酮 头 孢 噻 肟 头 孢 他 啶
系统 及外 伤 的 感 染. 年 来 , 于抗 生 素 的 广 泛 使 近 由
用, 使其 耐药性 日趋 严 重 , 致使 该 菌对多 种临床 常用
抗生 素产 生耐 药性 , 临床治疗 带来 极大 困难 . 给 笔者 收集 我 院 2 0 0 9年 1月 一 2 1 0 0年 1 2月 分 离 的 2 3 3 株 铜绿 假单胞 菌 , 对其 进行 回顾性 分析及 研究 , 以期 指 导 临床应用 抗 生素 , 减少 耐药情 况 的发生
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 ] S zn eL gn MSL seA, lern t h .T eueo rab — 2 uan oa , el Hi bad D h s f elu i d P p
a n t n a c u rt n i tr e to c e n n n n t i g o ri o e h n e n ti o n e v n in s re i g a d mo i rn ft e i o h
[ ] 王 坤 .实 用 诊 断 酶 学 [ .上 海 : 海 医科 大 学 出 版 社 ,0 0 5 M] 上 20 :
3 2—3 3 4 4
断 病 情 和 估 计 预 后 均 有 较 高 的参 考 价值 。
[ 稿 日期 ] 2 1 0 收 0 1— 4—3 0
I U 患 者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感 染 情 况 及 耐 药 性 分 析 C
刘 静 李 红心 , , 张靖 宇
( .河 北省 沧 州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 1 河北 沧 州 0 10 ; .河北省 沧 州市人 民医院 , 6 00 2 河北 沧 州 0 10 ) 6 0 0
[ 要 ] 目的 了解 重 症 监 护 室铜 绿 假 单胞 茵 的 耐 药 性 变 化 , 导 临床 合 理 用 药 。 方 寮 对 IU送 检 合 格 临 床 摘 指 . } C 标 本 进 行 分 离培 养 、 定 及 体 外 药 敏 试 验 。螬 果 鉴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对 哌 拉 西 林/ 唑 巴 坦敏 感 性 最 强 , 感 率 为 7 % , 他 敏 2
・ 0 5・ 40
[ 参 考 文 献 ]
[ ] 张 键 玲 .血 清 胆 碱酯 酶 与 临床 及 病 理 的关 系 [ ] 1 J .肝 脏 ,0 3, 20 5
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以及人体的多种环境中。
它是一种典型的致病菌,可引起多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创伤感染,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表现出严重的致病性。
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一直处于科学界的关注对象,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就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 耐药性与耐药机制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挑战之一。
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多样复杂,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药物外排泵等多种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耐药菌株基因组和转录组,探索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为耐药性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生物膜形成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这是其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膜能够提供菌体对外部环境的保护,使得细菌在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下更加耐受。
研究生物膜形成的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抗菌靶点并研发新的抗菌药物。
3. 毒力因子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包括外毒素、内毒素和溶解酶等。
这些毒力因子对宿主细胞和免疫系统的破坏作用至关重要。
研究毒力因子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对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4. 宿主与宿主免疫反应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过程受宿主的免疫反应调控。
研究宿主免疫系统如何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以及如何调节炎症反应的平衡,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揭示了T细胞、巨噬细胞和炎症因子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作用,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未来发展方向: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遗传变异和耐药机制,有助于抑制其耐药性的发展。
2. 手性药物的研发: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手性药物的耐受性与其表面的膜组分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患者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并对其进行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
结果:在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检查率最高,有41株,占36.61%;其次为内科病区,有35株,占31.25%;外科病区检出21株,占18.75%;其他科室检出18株,占13.39%。
在1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73株来自痰液标本,占65.18%;有16株来自分泌物以及脓液标本,占14.29%;有12株来自尿液标本,占10.71%;有10株来自胸腹腔积液标本,占8.93%;有1株来自血液标本,占0.89%。
耐药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肟等。
年龄、住院时间≥2周、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肿瘤、气管插管、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相关(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目前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以及耐药性十分严重,在临床中医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严格进行消毒操作,以药敏实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在黏膜、皮肤、胃肠道以及呼吸道定植,在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时,便会侵袭人体引发感染,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多药耐药菌株[2]。
由其所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迁延性以及难治性等特点,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其高病死率、高耐药性、高分离率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提出挑战[3]。
本文主要对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医生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患者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并对其进行鉴定以及培养,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析 ,然 后 再 采 用 法 国生物 一 里 埃 公 司生 产 的 A i 菌入侵创造了条件Ⅲ 应早期对可疑部位进行细菌培 梅 p 。
养, 合理使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 哌拉西林 、 . 3 阿莫西林/ 棒酸等 l 种抗 3 从表 1 可以看出, 4 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 这 0
2N 0 E鉴 定系统 进行 菌株确认 。
[ 5 ]郭积燕主编. 微生物检验技术【 ] M. 北京: 民卫生出版 人
社 ,0 2 20 .
【】黄 元 桐 , 杰 . 兰 氏染 色 法 三 步法 与 质 量 控制 [. 生 2 崔 革 J微 】
物 学 报 ,9 6 3 ( ) 6 7 . 19 , 6 1 : — 8 7 []宋 淑 贤 , 清 . 生 物学 常 用 细 菌染 色方 法 的改 进 【. 3 聂 微 J黑 ]
2 结 果
鲜 明。此法适 用 于教学标 本 片的制作 。
参考 文献
[ 1 】陈兴保 主编.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5版. M. 第 北京: 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与多重抗药性机制解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与多重抗药性机制解析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和多重抗药性。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和抗药机制对于防治感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和多重抗药性机制进行详细解析。
1.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药物内流、药物靶标突变、药物排出通道改变以及药物降解等多种方式。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药物内流通道的改变能力。
细菌通过改变药物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来限制药物进入细胞,从而减少药物的有效浓度。
比如,铜绿假单胞菌可通过调节外膜蛋白的表达量和构象来限制药物进入细胞。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发生药物靶标的突变,从而降低药物对其的结合亲和力。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药物分子无法与目标蛋白结合,从而失去药物的作用。
例如,铜绿假单胞菌的GyrA蛋白具有突变位点,可导致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失效。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可以改变药物排出通道,从而增加药物外流的速率。
这主要通过调节药物外排泵的表达量和功能来实现。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外排泵,如MexAB-OprM和MexXY-OprM等,这些泵能有效地将药物从细胞内排出,从而使得细菌对药物具有更高的耐药性。
最后,铜绿假单胞菌还可以通过药物的降解来降低药物的有效浓度。
菌体表面的酶可以降解一些抗生素,从而使得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可以产生β-内酰胺酶等药物降解酶,从而使得广谱抗生素失去活性。
2. 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抗药性机制多重抗药性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能力。
铜绿假单胞菌往往具有复杂的多重抗药性机制,其主要包括快速突变、基因水平的水平转移和基因调控的变化等。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高度的突变率,导致其对不同抗生素产生快速适应和耐药。
这种快速突变能力使得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在长期的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迅速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产生多重抗药性。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基因水平的耐药基因转移能力。
细菌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菌株,从而扩大耐药菌株的范围。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1材 料 与 方 法
11 株 来 源 .菌
选取 2 1 年 8月一 0 2年 7月从我院临床科室送检 的感 01 21 染 性标本 , 来源为痰 液 、 脓液 、 口分泌物 、 伤 尿液 、 血液 、 、 胸 腹 水等。用 P onx0 heil0型全 自动细菌鉴定分 析系统对临床标本 中 分 离 的 15株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进 行 鉴 定 。细 菌 鉴 定 严 格 按 照 6 《 国临床检验 操作规程 》进行 。质控 菌株为 铜绿假单 胞菌 全 A C 2 8 3 购 自湖北省临床检验 中心 。 T C7 5 ,
北 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卷第 l 0期
3 3
多 药 耐 药 铜 绿 假 单胞 茵 的 医 院感 染 现 状 及 耐 药 性 分 析
许 婵 媛 陈奕 雯 (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武汉 400) 300
摘要: 目的 : 临床 检 验 理 论 及 方 法为 依 据 , 究 多药 耐 药铜 绿 假 单 胞 菌( A ) , 分 布 情 况及 耐 药性 特 征 , 以 研 P E 的 临床 为研 究 细 菌的 医 院 分布 , 防 和控 制 细 菌 感 染及 临床 合 理 用 药提 供 实验 依 据 。 法 : 取 2 1 年 8月~ 0 2年 7月 从我 院 临床 科 室送检 的感 染 预 方 选 01 21 性 标 本 , P onxO 用 heil0型 全 自动 细 菌 鉴 定 分 析 系统 对 临床 标 本 中分 离的 15株 铜 绿假 单 胞 茵进 行 鉴 定 , 采 用( — ) , 6 并 K B 法 选用 2 2 种抗 菌药物进行 药物敏 感试验 , 依据 C S 最新折点判读 结果。结果: LI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 分离株对哌拉西林 、 头孢噻肟、 磺胺 甲嗯 唑 / 苄啶 表 现 出高度 耐 药 , 药 率达 7 %以上 ; 头孢 吡肟 、 丙沙 星 的耐 药 率也 较 高 , 7%~ 0 对 头孢 他啶 、 甲氧 耐 0 对 环 为 O 5 %; 阿米卡 星 、 庆 大霉 素 的耐 药率 为 5 %~ 0 对其 余 抗 茵 药物 的 耐 药率 则 在 4 %以 下 , 中对 亚胺 培 南 、 罗培 南和 头孢 哌 酮, 巴坦 的 耐 药 率 0 4 %; 0 其 美 舒 最 低 , 别 为 1.3 1 . %和 1 . %。泛 耐 药株 的 分 离 率 :6 分 2 %、 33 7 3 33 3 15株 MD P 中分 离 出泛 耐 药 株 1 RA 9株 , 离率为 1. %。 分 1 2 结论 : 5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的 耐 药性 已十 分严 重 , 加 强监 测 、 防 与控 制 。 同 时应 当加 强 医院 的 抗 生 素使 用 , 范 临床 合理 用 药。 应 预 规 关 键 词 : 药耐 药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医院 感 染 合 理 用 药 多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21铜 绿 假 单 胞 茵 分 离株 数 及 百 分 比 . 3年 问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分 离 的菌 株 数 及 所 占百 分 比 见 表 l 。
表 1 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数及百分比【( 】 %)
所 用 微 生 物 鉴 定 系 统 A B及 鉴 定 条 均 购 于 法 国 生 物 梅 T 里 埃 公 司 ; 础 培 养 基 和 药 敏 纸 片 为 英 国 O od公 司 产 品 。 基 xi
2 0 1()15 0 5,73:2 . 【】郑 晓 群 , 卫 军. 3 乔 氟喹 诺 酮 类 药 物临 床 应 用 不 良反应 及 相 互 作 用 f. J中 ] 国 抗 生素 杂 志 .9 3 1()10 11 19 ,72 :3 — 3 .
I1王 君 耀 , 峰 _ 微 生 态制 剂 与 常用 抗 菌 药 物 的 作 用 『 . 国医 院 药 4 赵 3种 J中 1
【 文章 编 号】 1 7 — 7 1 2 1 ) 1 a -1 9 0 6 4 4 2 (0 0 0 《 ) 3 - 2
操作 常规进 行鉴 定 , 分菌株 经过 法 国生物梅 里埃 公 司 A B 部 T
鉴定 系统 确认 。药敏 试验 采用 K B纸 片扩散 法 , — 药敏 结果 判
耐 药性 强 , 临床 治疗 棘手 【 1 】 绿 假单 胞 菌广 泛 分 布 于 自然 。铜 界 、 壤 、 和空 气 中 , 体 的皮 肤 、 道 、 吸 道 均有 存 在 , 土 水 人 肠 呼 为条件致病 菌 。 主要 引起 医院内感染 。近年来 , 绿假单胞 菌 铜 存 在较严重 的交叉 耐药及 多重耐 药现象 。加 强对铜 绿假单 胞
【 键词】 绿假 单胞 菌 ; 院感染 ; 关 铜 医 多重耐 药 ; 生素 抗 『 中图分 类号1 4 65 R 4 . 【 文献标 识码】B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及临床对策
摘 要 目的 : 了解胞 菌 耐 药 性 。 方 法 : 回 顾 性 调 查 医院 I C U 下 呼 吸 道 感 染 患 者 疾
2 0 0 9~ 2 0 1 1年 I C U 患 者 下 呼 吸 道 标 本 铜 绿 假 单胞 菌 的 耐 药 率 , 见表 1 。
讨 论
标本培 养情况 , 对分 离的 1 7 1株铜绿假 单
胞 菌 药敏 试验 结 果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结 果 :
I C U 下呼 吸 道 感 染 患 者 痰 标 本 培 养 所 分 离的 1 7 1 株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的 美 罗培 南 耐 药 率 3 1 . 6 %; 哌 拉 西 林 耐 药率 4 9 . 7 %; 庆 大霉素 耐 药 率 4 6 . 8 %; 3 代头孢 菌素 类 头孢哌 酮耐 药 率 3 1 . 6 %,
l 3 7 4 0 0内蒙古 兴 安盟 医院 ( 乌兰 浩特 市 )
d o 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l 4 x . 2 0 1 3 .
06. 01 6
荐的 K—B ( K i r b y—B a u e r ) 纸 片法 , 严 格 按 照 美 曰临 床 实 验 室 标 准 化 委 员 会 药 敏 试 验 规 定 的标 准 进 行 ⑧ 统 计 力 ‘ 法: 对 细 菌 的所 占 比例 和耐 药性 进行 分 析 。
酰胺类抗 牛素 : ①B一内酰胺 酶 : p一内 酰胺 酶 的 产 牛 是 P A对 B一内 酰胺 类抗 牛 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之 一 。P A可 以产 生 儿 乎 所 有 类 刑 的 B一内 酰 胺 酶 。 质 粒 介 导或染色体突 变使 细菌 产生 B一内酰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4,172:4866-4874.[12]SHAYNOOR D,PASCALE C.Listeriolysin O:agenuine cytol-ysin optimized for an intracellular parasite[J].The Journal ofCell Biology,2002,156(6):943.[13]Aleksandra S,Helene M1Restricted translocation across thecell wallregulates secretion of the broad range phospholipasec Cof L isteriam onoeytogenes[J].J Bacteriol,2003,185:5953.[14]沈正达.细菌毒力岛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03,7(23):412.[15]Kendy KYW,Nancy EF1Anovel mutation within the centralListeriam onoeytogenes regulator PrfA that results in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virulence gene Poduets[J].J Bacteriol,2004,186:6265.[16]Angelika G,Mark DG,Darren EH1Requirement of the Listeriamonocy-togenes broad range phospholipase PC-PLC duing in-fection of human epithelial cells[J].J Bacteri-ol,2003,185:6295.[17]MoorsMA,Levitt B,Youngman P,et all Expression of listeriol-ysin O and ActA by intracellular and extraeellular Listeriamonocytogenes[J].Infect Immunol,1999,67:131.[18]GB/T 4789.30-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验[s][19]焦新安,范红杰,文其乙,等.单抗夹心ELISA检测李斯特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J].肉品卫生,1996,(6):1.[20]宋 农,李君文,王新为,等.胶体金探针制备及滴金免疫法检测产肠毒素金葡菌[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9):1143.[21]Feldsine PT,Lienau AH,Forcey RL,et a1.Assurance polyelonal enzymeimmunoassay for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 d related Listeriaspecies in selected foods:collaborativestudy[J].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1997,80(4):775.[22]Feldsine PT,Lienan AH,Letmg SC,et al.Method extensionstudy to vali.date applicability of AOAC Official Method 996.14Assurance poly elonalenzy me immunoassay for detection ofListeria 1onocytogenes and relatedListeria spp.from envlrora-nental surfaces:collaborative study[J].Journalof AOAC Inter-national,2002,85(2):460.[23]Nog VK,Rudik,NATE R,et al.Application of 5’-NucleasePCR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purecultures,water,skim milk,and unpasteurized milk[J].Ap-plied and Environment Microbiology,2000,66(10):4266.[24]Choia SW,Hong BHC.Rapid enumera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milk using competitive PC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Food Mierobiology,2003,84(1):79.[25]Long F,Zhu XN,Zhang ZM,et al.Development of a quantitative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using a live bacterium as in-ternal control for th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J].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2008,62(4):374.[26]O'Connor L.Detection of Listezia monocytogenes using a PCR/DNA probe assay.M-ethods Mol Biol,2003,216:185-192.[27]Roger S,Sandra S,Marzena AZ1The V ITR technolog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other Listeria spp[J].Int J Food Microbiol,2003,89:287.(收稿日期:2012-02-24)文章编号:1007-4287(2013)01-0199-0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张 栩,盛传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感染科,吉林长春13003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mginosa,PA)是一种致病力较低的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该菌存在。
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只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能致病。
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放射治疗等导致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感染;手术后或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等)的病人也易罹患本菌感染,因此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但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抗药性强,近年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感染日益增多,耐药率不断增加,耐药谱广泛,为抗菌药物治疗带来极大挑战[1]。
因此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研究可以为临床合理有效地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及耐药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状况—99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1月 第17卷 第1期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
本菌为无荚膜、无芽胞、能运动的革兰阴性菌,形态不一,成对排列或短链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时仍能生长,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菌体0抗原有两种成分,一为内毒素蛋白,是一种保护性抗原,另一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
根据其结构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2个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1小时才被杀灭。
1.2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致病机制铜绿假单胞菌普遍存在,在潮湿环境尤甚。
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人体中最常见的一种假单胞菌,该菌通常伴随毒力较强的细菌存在于病灶中,但偶尔也可单独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组织感染。
感染通常发生于医院内,洗涤槽、防腐溶液和贮尿容器中常可发现这种细菌。
通过医护人员可将病菌传给病人,特别在灼伤和儿童重症监护室。
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2]。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发生于很多解剖部位,包括肺部、皮肤、皮下组织、骨、尿路、外科手术部位、心脏瓣膜和血液等等[3]。
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标本主要是痰液、尿液、胸水、分泌物及腹水,其中以痰标本最多。
这与肺部感染主要是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特别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铜绿假单胞菌居致病菌之首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因子和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由于环境条件和宿主免疫状态的不同,铜绿假单胞菌既可以引起机体的慢性感染,也可以引起高致命性的急性感染。
在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导致暴发性急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也可以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展成慢性感染的囊性纤维化(CF),造成其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细菌通过可溶性细胞表面受体(如Toll-样受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的控制信号分子(如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对其的清除作用,从而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4]。
1.3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张献等统计[5]2006-2008年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29816例,检出阳性菌株731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79株,占临床阳性菌株分离率的10.6%,仅次于大肠埃希氏菌,占第二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Vincent H等[7]在2005-2007年间,从235份非重复血液中分离筛选出33株(1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患病率从2005年的13.6%上升至2007年的17.2%。
多重耐药菌株中91%为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21%为耐氨基糖苷类。
孙珊等[8]对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127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在各ICU病房分离率明显增高,其中神经外科ICU分离到294株(23.08%),神经内科ICU分离到l61株(12.64%),中心ICU分离到147株(11.54%),呼吸科ICU分离到128株(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