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利)
执业护士儿科护理学复习重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1.改善呼吸功能
(1)正确安排患儿休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合理用氧
一般选择鼻导管法、面罩或头罩法,长期吸氧者最好选用鼻塞法、面罩法及头罩法,鼻导管法的氧流量为每分钟0.5~1L,氧浓度不超过40%;头罩给氧者,氧流量为每分钟2—4L,氧浓度为50%一60%;严重缺氧紧急抢救时,可用60%~100%的纯氧,但持续时间以不超过4~6小时为宜。
(4)按医嘱用呼吸中枢兴奋药物
(5)保证营养供给
2.维持有效呼吸
(1)进行人工呼吸:
(2)协助气管插管并作好插管护理:
①在插管前要充分予以吸氧和将胃内容物抽空。
②操作时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循环等情况。
③插管后按医嘱给氧,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并记录。
定时吸痰,一般每小时1次,吸痰前先滴人气管2~5ml生理盐水,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0~15秒。
一般经鼻腔插管不超过2~5天,以免导致环状软骨狭窄;经口腔插管不宜超过48小时,以免引起喉头水肿。
(3)协助气管切开并作好护理:小婴儿尽量不采用。
⑷做好人工辅助呼吸的护理
(5)对呼吸停止的患儿可按医嘱用呼吸中枢兴奋药,观察用药后表现。
3.健康指导。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基本条件
海平面 标准大气压
静息状态 呼吸空气
诊断标准
除外情况
血气标准
PaO 2< 50mmHg 伴或不伴
PaCO2> 50mmHg
心内解剖分 流和原发于 心排血量降 低等因素所 致的低氧
分类
? 起病缓急——急性或慢性呼衰 ? 根据血气——Ⅰ型或Ⅱ型呼衰 ? 病变部位——中枢性或周围性呼衰 ? 生理功能——泵衰竭或肺衰竭
肺动脉栓塞、肺内DIC、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 部分肺泡血流↓
V·A/Q·↑>60%
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on)
呼衰
功能死腔量(Functional dead space,VDf)
4.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Increased of anatomical shunt )
■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Decreased ratio of V A/ Q)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
V·A/ Q·比值↓
部分病变严重的肺泡通气↓
V血未充分动脉化进入A血 功能性分流↑>30% 呼衰
■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Increased ratio of V·A/ Q·)
分型
? Ⅰ型呼衰——PaO2 < 6.67kPa(50mmHg ), PaCO2 正常
? Ⅱ型呼衰——PaO2 < 6.67kPa(50mmHg ), PaCO2 > 6.67kPa(50mmHg)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炎症 肿瘤 异物阻塞气道
肺组织病变 肺炎 重度肺结核 肺气肿 弥散性肺纤维化 肺水肿 ARDS
·
· ··
VA
Q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课件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及家长的情绪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 助他们正确面对疾病。
03
CHAPTER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口、 鼻分泌物,避免因痰液堵塞导致呼吸 困难。
协助排痰
吸痰护理
对于痰液较多或排痰困难的患儿,应 适时进行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通过拍背、震动等方法协助患儿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护理
01
02
03
吸氧方式选择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适当的 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 、面罩吸氧等。
监测氧饱和度
密切监测患儿的氧饱和度 ,根据情况调整吸氧流量 ,确保患儿血氧饱和度维 持在正常水平。
观察氧疗效果
注意观察患儿缺氧症状是 否改善,评估氧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方式选择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适当的机械通 气方式,如无创通气、有创通气
等。
参数设置与调整
根据患儿情况设置适当的机械通气 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并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适时调整 参数。
预防并发症
注意观察并预防机械通气相关的并 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04
CHAPTER
急性呼吸衰竭的并发症预防 与护理
背,促进痰液排出。
氧疗护理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吸 氧方式,注意监测氧饱
和度,避免氧中毒。
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的饮食,保证
营养供给。
功能锻炼
根据患儿情况,进行适 当的呼吸功能锻炼,提
高肺活量。
预防措施
01
02
03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急性呼吸衰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急症之一。
是指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并存,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护理常规】1.保持呼吸道通畅(1)协助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排痰,对咳痰无力的患儿每2h翻身1次,并经常轻拍胸背部,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2)吸痰:咳嗽无力、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及时给予吸痰。
吸痰前应充分给氧。
吸痰时应取仰卧位,注意无菌操作,顺序的吸出口、鼻、咽部、气管的痰液。
吸痰时动作应轻柔,负压不宜过大,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和继发感染。
(3)湿化和雾化吸入:可用加温湿化器,也可用超声雾化器湿化呼吸道。
(4)按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和地塞米松等药物,缓解支气管痉挛和呼吸道黏膜水肿。
2.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为1~2L/min,浓度为25%~30%。
急性缺氧吸氧浓度40%~50%,慢性缺氧吸氧浓度30%~40%,吸纯氧不超过4~6h,避免氧中毒。
吸氧过程中应注意吸入氧的加温和湿化,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稀释和排出。
3.使用人工呼吸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专人监护:使用中检查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观察胸部起伏、患儿面色、周围循环情况,防止导管脱落、堵塞和可能发生的气胸等;若患儿有自主呼吸,应观察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及时调整。
(2)防止继发感染:做好病室空气和地面的消毒,有条件可设空气净化装置,限制陪伴人员,接触患儿前后注意洗手,定期消毒、更换物品。
做好口、鼻腔护理。
(3)满足撤机指征时,遵医嘱进行撤机。
对于长期上呼吸机的年长患儿,应防止呼吸机依赖,做好解释工作,树立自主呼吸的信心。
根据病情逐步撤机,同时帮助患儿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
4.饮食护理危重患儿可通过鼻饲法供给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免产生负氮平衡。
5.用药护理静脉输液时,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整合适的输液速度,必要时泵控速度。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常规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 简称呼衰)是由于呼吸中枢和/或呼吸系统原发或继发性改变,最后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致使呼吸系统吸入O2和排出CO2功能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出现缺O2和/或CO2潴留的一种危重临床综合征。
一、病因凡能引起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疾患及呼吸泵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但不同年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不同。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上呼吸道梗阻、颅内出血和感染引起较常见。
2岁以下小儿以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梗阻、异物吸入和脑炎引起为主。
2岁以上幼儿及儿童则以支气管肺炎、哮喘持续状态、多发性神经根炎及脑炎为常见病因。
二、发病机制呼吸衰竭可分为泵衰、肺衰两大类。
①泵衰竭(pump failure) 与中枢性、周围性呼吸机制障碍有关,表现PaCO2升高,继之出现低O2血症,具有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指征。
②肺衰竭(lung failure) 由肺部实质性病变所致,表现低O2血症,PaCO2开始正常或降低,继之因呼吸肌疲劳致PaCO2升高。
此时需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尤其婴儿和儿童的呼吸肌疲劳,常提示“肺”和“泵”衰竭的最终阶段。
贫血、低O2血症时,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呼吸肌的供O2因此受到限制。
心输出量减少也可导致膈肌缺血和迅速疲劳,出现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呼吸衰竭的发生上有重要作用,各种严重肺损伤、缺氧、酸中毒都可损害肺Ⅱ型细胞,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导致或加重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缺O2和CO2潴留,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弥散功能障碍和其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的影响,而且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三、临床表现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主要由低O2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
㈠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异。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无力咳嗽、呼吸功能受 损有关。 潜在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恐惧与病情危重有关。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护理目标】 患儿呼吸功能恢复,动脉血氧分压恢复正常。 保持患儿呼吸道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中枢性 因呼吸中枢病变,呼吸运动发生障碍,通气量明显减少所 致。常见于颅内感染、出血、脑损伤、脑肿瘤、颅内压增 高等。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周围性 因呼吸器官的严重病变或呼吸肌麻痹,同时发生通气与换 气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喉头水肿、气管炎、肺炎、肺不 张、肺水肿、肺气肿及支气管异物等,另外呼吸肌麻痹、 胸廓病变、气胸及胸腔积液等也可致病。 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两者的最终结果均是导致机体缺 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进而引起脑水肿、心 肌收缩无力和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肾衰竭等,从而 进一步加重缺氧和酸中毒,形成恶性循环。
血气分析: 早期Ⅰ型呼衰,氧分压(PaO2)≤50mmHg(6 65kPa),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 晚期Ⅱ型呼衰,氧分压(PaO2)≤50mmHg(6 65kPa), 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6 65kPa)。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治疗原则】 促进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维持重要器官(心、脑、肺、肾)的功能及预防感染。 病因治疗及防治感染查明原因及诱因及时处理;选用敏感的抗 生素。 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补充热量、水及电解质。 维持心、脑、肺、肾功能给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及血管活性药 物、脱水剂、利尿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人工辅助呼吸。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常见急症。
是由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患儿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节律不整等症状。
急性呼吸衰竭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
中枢性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中枢直接受侵犯或颅内压增高间接影响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损伤、中毒及脑水肿等,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以呼吸节律改变为主,出现各种异常呼吸。
周围性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器官本身的严重病变或呼吸肌麻痹而导致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多见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不张等,表现为呼吸浅速,最后也可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1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若短时间内不能建立自主呼吸时,及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正确给氧,增加肺泡内氧分压,改善换气功能,以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肺通量,解除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心、肺、脑、肾功能;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2护理2.1 护理观察2.1.1 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及循环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呼吸类型、心率、心律、血压、血气分析等,随时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全身情况、皮肤颜色、指端温度、末梢循环等。
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及定向力障碍,提示有轻度缺氧;若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则提示中度缺氧;若出现谵妄、昏迷,则为严重缺氧。
观察有否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征象,一旦发现,及时汇报医师采取措施。
2.1.2 用药观察患儿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
使用中枢兴奋剂时,必需在呼吸道通畅及加强吸氧的情况下使用,用药后观察呼吸困难有无改善和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常于患儿危急状态下静脉使用,疗程仅限于3~5日,必须同时应用其他的有效治疗;应用抗生素时,要注意选择对肾功能无损害或损害小的抗生素,密切观察药敏反应。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评估和监 测
护理评估和监测
评估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 状况 监测呼吸功能和氧饱和度
护理评估和监测
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和治 疗
护理干预和治疗
维持通畅的气道 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护理干预和治疗
辅助通气和呼吸治疗
护理并发症的 预防与处理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避免脓毒血症和休克的发生 预防并处理呼吸道感染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病人 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介绍 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 护理评估和监测 护理干预和治疗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护理家属的沟通和支持 结论
介绍
介绍
护理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 重要性 护理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 挑战
急性呼吸衰竭 的定义
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
急性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分类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
护理家属的沟 通和支持
护理家属的沟通和支持
与家属沟通的重要性 提供情绪支持和解释
护理家属的沟通和支持
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
结论
结论
重要性和挑战性的总结 护理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 必要性
谢谢您的
儿科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护理应急预案与流程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护理应急预案与流程1.取合适体位让患儿平卧,抬高床头30°~50°,绝对卧床休息。
2.畅通气道如有呼吸道阻塞,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嗽,对咳嗽无力的患儿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痰等;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根据病情按需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3.合理用氧根据患儿的原发病、病情,缺氧程度选择适宜的氧疗方式。
在维持患儿适当氧合的前提下,予以最低的氧浓度吸入。
鼻导管给氧:儿童1~2L/min,婴幼儿0.5~1L/min,新生儿0.3~0.5L/min;面罩给氧:儿童3~5L/min,婴幼儿2~4L/min,新生儿1~2L/min;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如果FiO2>30%才能维持PaO2于60mmHg时,可考虑使用CPAP;若缺氧不能有效改善,遵医嘱及早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有效通气,遵医嘱定时监测血气分析,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参数的调节,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
4.正确用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扩管等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观察病情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和意识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瞳孔等变化;长期氧疗的患儿要警惕氧中毒,在婴儿应用CPAP时氧浓度尽量不要超过60%,应用过高的氧浓度吸入不应超过24小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好记录和交接班。
6.保证营养遵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以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免产生负氮平衡。
7.舒适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温度 22~24℃,湿度 50%~60%,床单位清洁整齐,确保患儿舒适。
8.心理护理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及预后,安慰家长,帮助调整其心理,缓解患儿和家属紧张情绪,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儿有无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并存等症状。
2、监测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心率、血压与血气分析的变化。
3、观察患儿全身状况、皮肤颜色、末梢循环及肢体温度变化。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
(1)遵医嘱应用人工辅助呼吸,维持有效通气,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
(2)气道管理: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嗽,对咳嗽无力的患儿定时翻身、叩背、吸痰。
行气管插管或气道切开的患儿定时给氧吸痰。
吸痰前给氧,必要时雾化后吸痰。
(3)合理用氧:一般主张低流量持续给氧 0.5-1L/min,急性缺氧时吸氧浓度为 40%-60%;慢性缺氧时,吸氧浓度为 30%-40%。
严重缺氧、紧急抢救需要时,可用纯氧,但持续时以不超过 4-6 小时为宜。
2、休息与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必要时去枕。
3、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病情遵医嘱给于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以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
4、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心率、血压与血
气分析的变化;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况、皮肤颜色、末梢循环及肢体温度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5、用药护理:按医嘱及时、准确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兴奋药、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及预后,安慰家长,帮助调整其心理,与患儿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四、注意事项
1、严重缺氧、紧急抢救需要时,可用纯氧,但是持续时以不超过 4-6 小时为宜。
2、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给予吸痰。
吸痰前给氧。
儿童神经内科《呼吸衰竭》护理
呼吸衰竭护理【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变化,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喘鸣、发绀、三凹征等表现。
2.密切监测动脉血气,指导氧疗。
(二)一般护理1.按儿科重症监护一般护理常规及原发病护理常规护理。
2.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取半卧位,臀部垫以支撑物,肩颈部垫一小枕,使头颈部处于轻度仰伸位。
勤翻身,盖被宜轻薄,衣物宜宽松,不可过紧过多,以免影响呼吸及病情观察。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多饮水,呼吸困难不能进食者鼻饲,配合静脉营养。
5.每天口腔护理2次,口唇干燥者涂鱼肝油。
(三)专科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年长患儿咳嗽,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拍背吸痰,头罩给氧患儿,超声雾化吸入时,应将头罩取下,将雾化管和氧气管同时对准患儿口鼻。
低氧血症者宜采用氧气雾化吸入。
2.有效给氧。
根据血气结果选择给氧方式头罩给氧时,应避免氧气直吹患儿。
简易或无创CPAP, 呼吸机机时械通气给氧时,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3.减少呼吸肌做功。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减少呼吸肌做功。
留置胃管,防止吃奶费力及呕吐窒息引起吸入性肺炎。
4.及时处理影响呼吸的因素,腹胀时给予肛管排气或胃肠减压。
5.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量与速度,预防急性肺水肿。
6.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剂量要准确,注意监测血压,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防止渗漏。
(四)健康教育1.对神志清楚使用呼吸机的年长儿(如格林巴利),告知不能随意移动头部及用手抓拔气管导管。
护士多与患儿沟通,鼓励患儿说出自身的需求和身体的不适。
2.指导年长儿做有效的咳嗽训练及呼吸功能训练。
3.告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针对原发病进行健康教育。
【关键知识点】1.呼吸衰竭定义是由于呼吸系统或其他疾患而致机体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在呼吸正常大气压空气时发较严重的缺氧,或合并有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一、概述
急性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并存,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二、护理诊断
1、气休交换受损与肺气功能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无力咳痰、呼吸功能受损有关
3、恐惧与病情危重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按儿科重症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血压、血气分析情况等,并以此作为用氧、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方式选择的依据。
3、改善呼吸功能。
(1)保持气道通畅,置头肩高15°~30°卧位,给加温湿化的氧气吸入,必要时用超声雾化吸入。
(2)协助排痰,定时翻身,轻叩拍胸背部以利排痰,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每2小时吸痰1 次或遵医嘱,吸痰时注意操作动作要轻柔、敏捷,以免损伤呼吸道粘膜,吸痰前后加压给氧,每次吸痰不超过15 秒,以免造成突然缺氧。
(3)氧疗法: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调整用氧浓度。
氧分压(Pa0z)保持在65mmHg~85mmHg(8.6kPa~11.3kPa),密切观察氧疗效果,若呼吸衰竭
无纠正及时找原因并报告医生。
4、并发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5、并发脑水肿按脑水肿护理常规。
6、人工辅助呼吸。
根据病情掌握适应症及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如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并行相应的护理。
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护理课件
04
儿童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接种疫苗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 预防感染性疾病。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待 在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
。
健康饮食和运动
保证儿童饮食均衡,适量运动 ,增强体质。
避免接触过敏原
了解儿童过敏史,尽量避免接 触过敏原。
康复护理
监测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氧流量 或机械通气参数。
循环支持与监护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 、血压、呼吸等指标。
保证液体平衡,根据病情需要 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对于出现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症 状的患儿,应及时进行循环支 持治疗。
药物治疗与护理
根据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抗炎 药物、平喘药物等药物治疗。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缓解支气管痉挛
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患儿支气管 痉挛症状。
心理护理
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护理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 风,同时注意患儿保暖。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抗 生素治疗,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结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童急性呼吸衰竭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详细描述
护理时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给予吸氧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使用特殊药物的患儿,应加 强用药护理,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儿科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儿科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体位:协助患儿取半卧位或坐位,有利于肺扩张,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活动。
2)饮食: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易消化饮食和不易发酵食物(少食乳制品和豆制品),预防便秘。
严重呼吸困难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充足的热量。
3)环境:针对低效型呼吸形态改善通气,防治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
4)基础护理:指导家长为患儿着宽松衣服,被褥要松软、保暖;外源性哮喘患儿应去除过敏原。
2.专科护理:
1)维持气道通畅:鼓励和帮助患儿咳嗽、咳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以消除呼吸道充血、水肿,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
2)氧疗护理:遵医嘱进行氧疗。
如I型呼吸衰竭患儿应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24%~30%。
3)做好病因的治疗和护理。
3.心理护理:重度呼吸困难的患儿常有明显的焦虑和恐惧,会增加机体的耗氧,使CO2增多而加重呼吸困难。
因此,护士应特别注意患儿的语言及非语言的表达,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健康教育】
1.当患儿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或减轻后,应和患儿及家长讨论减少复发的各种措施,如避免着凉、改善周围居住环境、回避过敏原、接受脱敏治疗等。
2.指导家庭备常用药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支气管扩张剂。
循序渐进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PPT
出院后的随访与观察
出院后的随访与观察 何时进行随访
在出院后的一周内,建议进行首次复查,以评估 恢复情况。
后续的随访应根据恢复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出院后的随访与观察 如何观察病情
家属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和食 欲等,及时发现异常。
如果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应立即就医。
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家属理解病情,增强他 们的信心。
心理支持与沟通
如何与患儿沟通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采用适当的方式与 他们交流,缓解他们的恐惧感。
通过玩具、图画等形式,让他们感到安全与放松 。
心理支持与沟通 如何进行家庭指导
在出院前,对家属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确 保他们了解如何在家中继续护理。
及时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如何进行基础护理
要确保病人处于舒适的体位,通常选择半坐位以 促进呼吸。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 度。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如何提供氧疗
根据医生的指示,提供合适的氧气支持,确保氧 气浓度和流量符合病人需要。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气道阻塞、肺水肿等。
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及成因
谁是高危人群
主要影响的群体为婴幼儿,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 儿童,如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
这些儿童的抵抗力较弱,易受到感染和呼吸道刺 激。
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及成因 何时需要护理
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紫绀、意识模糊等 症状时,应立即进行专业护理。
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提高小儿呼吸衰竭的护界能够给予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更 多的关注与支持。
如何护理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如何护理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一、概述
儿子今年已经6岁了,身体一直很健康,去年10月份的时候,儿子跟某同事说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呼吸困难,只能用嘴巴来呼气吸气,儿子跟某同事说了之后,某同事不放心马上就带他去医院检查,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儿子患的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后来,经过治疗和某同事的悉心照顾,儿子的病渐渐地好转起来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二、步骤/方法:
1、因为去医院之前,某同事已经上网预约了医生,因此去到医院后,某同事就带着儿子直接进去看医生了,某同事跟医生说了儿子的情况,医生帮儿子把了脉,拍了片子,然后看着儿子的片子说儿子患了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2、医生说儿子的病是由于积痰引起的的呼吸道梗阻,因此他首先要帮儿子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他可能引起呼吸道梗阻的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
医生是用吸痰管帮儿子把那些呼吸道分泌物吸出的。
3、某同事要带儿子离开医院之前,医生还叮嘱某同事儿子的饮食以后要多加注意一下,让他多吃点青菜和水果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样对某同事儿子的病有帮助。
4、治疗期间,某同事除了会督促儿子按时吃药,某同事还时不时煲一些具有清热解毒、补脾益肺的东西给儿子吃,如川贝炖雪梨、
绿豆粥等,儿子吃了以后,精神都好了不少。
5、儿子要去户外活动之前,某同事会叫他先戴口罩再出去,因为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对儿子的病的恢复有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泡每分通气量(VA,4L/min)和肺血流量(Q,5L/min)的 · · 比值(VA/ Q)约为0.8。
VA 肺上部 肺中部 肺下部 1.2L/min 1.8L/min 2.1L/min
·
·
Q
·
VA/ Q 3.0 0.9 0.6
· ·
0.4L/min 2.0L/min 3.4L/min
氧疗疗效的观察
呼吸困难缓解? 发绀? 心率减慢? 尿量增多? 神志清醒? 皮肤转暖? 血气分析
其它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护理评价
1.病人呼吸困难、发绀是否减轻
2.PaO2、PaCO2等指标是否得到改善 3.气道是否通畅,痰鸣音是否消失 4.焦虑是否减轻或消失 5.意识状态有无好转
· ·
部分病变严重的肺泡通气↓ 功能性分流↑>30% 呼衰
■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Increased ratio of VA/ Q)
· ·
肺动脉栓塞、肺内DIC、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
VA/Q↑>60% 呼衰
部分肺泡血流↓
··
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
功能死腔量(Functional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呼吸中枢的影响 外周化学感受器
■ PaO2↓<8kPa
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 )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 呼吸加深、加快
<4kPa
■
PaCO2↑
中枢化学感受器(+)
>10.7kPa
呼吸中枢(- )
呼吸运动↓
(2)呼吸衰竭的不同原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阻塞性通气障碍 ■中心气道阻塞 ■终末气道阻塞 ■肺顺应性↓ ■中枢性呼吸衰竭
常见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无力 咳嗽、呼吸功能受损有关 急性意识障碍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 枢神经系统抑制有关 潜在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 消化 道出血、颅内出血 恐惧 与疾病危重有关
护理目标
1.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
■
微动脉肌化、细胞肥大
增生、胶原蛋白合成↑
■长期缺氧
肺血管壁增厚和硬化,管腔变窄
加重心负荷 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
RBC↑、血粘度↑
■肺小动脉炎、栓塞、cap破坏 ■缺氧、酸中毒 ■呼吸困难
心肌舒缩功能(-) 心脏舒张受限 肺原性心脏病
用力呼气
3. 呼吸系统变化(Alteration of respiratory system)
血压↓、血管扩张、心收缩力↓、心律失常 心输出量↓ 肺血管收缩 肺动脉高压 右心后负荷↑ 心衰
(2)肺源性心脏病及其发生机制
慢性呼吸衰竭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称为肺源性心脏病。
■
PaO2↓、CO2潴留
[H+]↑、EDCF和EDRF分泌异常 肺小动脉收缩 慢性肺动脉高压
膜电压依赖性K通道关闭
治 疗
其他特殊手段:
高频通气
PS替代疗法
NO吸入疗法 ECMO 液体通气
评 估
临床 评 估
望诊——烦躁?萎靡? 皮肤发绀? 三凹征? 胸廓外观? 呼吸频率? 呼吸节律? 呼吸幅度?
听诊——双肺音对称? 双肺音强弱? 肺泡音? 干湿罗音? 吸气相延长? 呼气相延长? 心率快?慢?杂音?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发绀 SaO2低于90% 可出现紫绀 精神神经症状 精神错乱、躁狂、昏迷、 抽搐等 循环系统表现 心动过速、心肌损害、周围 循环衰竭等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治 疗
气道通畅
吸氧
机械通气(无创、有创) 其他器官功能的监测及保护(循环、脑、肝肾、胃 肠、内环境)
分
类
起病缓急——急性或慢性呼衰
根据血气——Ⅰ型或Ⅱ型呼衰 病变部位——中枢性或周围性呼衰 生理功能——泵衰竭或肺衰竭
分
型
Ⅰ型呼衰——PaO2 < 6.67kPa(50mmHg), PaCO2 正常
Ⅱ型呼衰——PaO2 < 6.67kPa(50mmHg), PaCO2 > 6.67kPa(50mmHg)
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肺泡通气量不足
弥散障碍(Diffusion abnormality) 指O2、CO2等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
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
气体弥散速度取决于: 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气体弥散系数 肺泡膜的弥散面积 厚度和通透性 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 心排出量 Hb含量 V/Q比例等
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
病因
发 病 机 制
1.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
①气道特点:气道窄,气管、支气管管壁软弱,加之咳嗽能 力差,极易发生上、下气道梗阻和气体滞留。 ②肺泡特点:肺泡直径小、肺泡数目少,可能出现肺泡表面 活性物质相对不足,加之胸壁柔软,容易发生肺不张,呼吸 功能代偿不足。 ③呼吸生理特点:呼吸频率快、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弱、易发 生呼吸肌疲劳。
injury) 脑血流量↑ 脑水肿 压迫脑血管 脑缺氧加重
PaCO2↑、酸中毒 缺氧 脑细胞水肿
■脑细胞受损(Brain
脑血管扩张 脑间质水肿 颅内压↑ cell injury)
损伤血管内皮
脑脊液pH↓<7.25
脑电活动变慢或停止
脑内抑制性介质-氨基丁酸生成↑ 溶酶体膜稳定性↓ 溶酶体酶释放
肺性脑病
是各种原因所致呼吸中枢或呼吸系统病变,引起通 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 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
除外情况
血气标准 基本条件
海平面 标准大气压 静息状态 呼吸空气 PaO2<50mmHg 伴或不伴 PaCO2> 50mmHg
心内解剖分 流和原发于 心排血量降 低等因素所 致的低氧
神经细胞坏死
2. 心血管系统变化(Alter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代偿性反应(Compensatory
reaction)
心血管中枢(+)
PaO2<60 mmHg,PaCO2升高
轻、中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协同作用)
生理性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不协 调造成正常PaO2比PAO2稍低的原因。
(1) 通气/血流比失调的原因和类型
(Type & cause of ventilation-perfusion-mismatching)
■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Decreased
ratio of VA/ Q)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 VA/ Q比值↓ V血未充分动脉化进入A血
氧耗:正常250ml/min, 寒战:500ml/min, 呼衰、哮喘时呼吸肌氧耗增加十多倍
病 理 生 理
缺氧
二氧化碳潴留
病 理 生 理
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 内环境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肾脏系统 胃肠道系统
1.神经系统变化(Alteration of nervous system)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韦小利
内
定义、诊断标准、分类、 分型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生理 临床评估、治疗 护理
容
正常呼吸过程三个环节 O2 O2 CO2
(血液) 气体运输
O2 CO2
(细胞) 内呼吸
大 气
1
CO2
(肺脏) 外呼吸
呼吸衰竭定义
单纯弥散障碍 代偿性通气过度 PaO2 ↓PaCO2正常 O2弥散↓ CO2弥散↑ PaO2 ↓ PaCO2 ↓
O2弥散量↓ CO2弥散正常
型 呼 吸 衰 竭
Ⅰ
肺泡通气量↓↓
O2弥散↓ CO2弥散↓
PaO2 ↓ PaCO2 ↑ Ⅱ型呼吸衰竭
3.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mismatching)
重者 少尿 氮质血症 酸中毒
6.消化系统的变化
特点 机制 胃黏膜糜烂 坏死 出血与溃疡等病变 胃黏膜的屏障降低 胃酸分泌增多 合并DIC 休克加重消化系统的缺血缺氧
7. 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无氧代谢→代酸 钠泵障碍→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HCO3-缓冲固定酸使组织内H2CO3↑ 呼衰与代酸同时存在易→低血压、心律失常、心 脏停搏 慢性呼衰肾脏发挥代偿作用(需1~3天)不致使 pH明显↓ HCO3-的↑低Cl-血症(Cl-的细胞内转移及肾 脏 排泄)
氧疗护理
(1)氧疗适应证:PaO2<60mmHg为氧疗的 绝对适应证 (2)氧疗的方法: 鼻导管或鼻塞法 面罩、头罩 呼吸机辅助呼吸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 =21+氧流量*4(L/min)。
氧疗的原则
①I型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给予 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 度(>50%)氧气吸入。急性呼吸衰竭,通 常要求氧疗后PaO2维持在接近正常范围。 ②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1~ 2L/min)、低浓度(<35%)持续吸氧。慢 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 PaO2维持在 60mmHg或SaO2在90%以上。
局部酸性产物↑ 心血管中枢兴奋 血液重分布 冠脉血管扩张 保障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脑、冠脉血流↑) 心输出量↑ 心率、心收缩力↑
■
损伤性变化( Injurious 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