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气温陈建秋
最新五下二1热起来了陈建秋教学讲义ppt
(3)人站在阳光下会感觉到热,是因为人从阳光中获
得了热量。( √ )
(4)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人体提供热量。
(√ ) (5)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产生的热量多。( × )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实验记录表一
衣服外的温度
衣服内的温度
直中:指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 径直入于三阴病者。
合病:指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 出现的病证。
不恶寒,甚至面赤。
㈡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 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 红,脉细数。
六、厥阴病证
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 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 的概括。
临床以上热下寒为其提纲。临床表现为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太阳伤寒证 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
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 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 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㈡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
由太阳之表内传其膀胱腑所表现的证候。 根据病机之不同,又分为太阳蓄水证和 太阳蓄血证。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
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
n
五、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是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的后 期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证候的概括。病变 主要在心肾。少阴病证有从阴寒化、从阳热 化两类证候。
㈠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是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 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临床 表现为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呕不欲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
陈建秋-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
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
2011年,让实验飞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要经常做实验。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已不需说明。 是否认真做实验是区别真伪科学教师的重要标志。 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应突出实验知识和技能操作。 2011年,让实验飞——
每个实验从“实验名称、课题和页码、实验目的、实验器 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备注”8个方面 进行了阐述。
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本手册肯定存在着某些问题,欢 迎大家批评指正,我的联系方式QQ173692760。
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实验在 手册中的页码。
三、典型实验现场操作 1.物体热胀冷缩实验
3.单摆实验
教材参考: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6摆的研究 实验器材:带绳金属球和塑料球,铁架台,秒表 实验步骤: 1、研究摆幅的大小和摆动次数的关系。 2、研究摆锤的重量和摆动次数的关系。 3、研究摆绳的长短和摆动次数的关系。 4、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注意事项: 1、用秒表计时,每个实验重复几次。 2、怎样算摆动一次?怎样减少摆的振荡?
6.收集相关实验视频、课件资料,还可自己动手拍摄。
五下第二单元《5金属热膨冷缩吗 》
实验器材:金属线膨胀演示器
铜铝铁的膨胀比赛视频:时长2分29秒 膨胀系数从大到小排列:铝—铜—铁
五下第二单元《7传热比赛 》
实验器材:热传导演示器
铜铝铁传热实验视频时长:时长3分6秒 传热性能从强到弱排列:铜—铝—铁
2.材料导热比较实验
3.单摆实验 4.沉浮实验 5.潜水艇演示实验
6.制作日晷演示实验
1.物体热胀冷缩实验
7.1《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7.1《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前,面对着一群四年级的学生,我感到一种莫名的责任。
今天,我要教授的是《温度》这一章节,这是他们在数学课上首次接触温度这一概念。
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他们理解温度的意义,掌握温度的计量和转换方法。
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1节《温度》。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以及温度之间的转换方法,包括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定义,能够进行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定义,以及能够进行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难点在于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以及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转换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温度计的模型,以及用于演示温度转换的计算器。
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温度计,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然后我会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温度计。
然后,我会讲解摄氏度的定义,我会告诉他们,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标准来定义的,冰点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温度的理解。
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进行板书,板书包括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以及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公式。
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包括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比如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摄氏度与开氏度之间的转换。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能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温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掌握摄氏度的定义,以及进行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引导。
四年级科学教案 温度与气温-“黄冈杯”一等奖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比较,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气温的地点。
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支温度计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和温度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重识温度计(PPT出示天气预报播报图片)同学们图片中正在播报的是什么节目?(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中“气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往往根据天气预报的提示来安排我们的出行和着装。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3课“温度与气温”,三年级时,我们已经测量过物体的温度,那么,什么是温度呢?(生:物体的冷热程度)。
我们生病去医院,医生会测量我们身体的温度--体温,今天我们学习“气温”,那什么是气温?(生:空气的温度)测量温度需要什么工具?(温度计)(二)、回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老师手中有一支染色酒精温度计,你能介绍一下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吗?生:液泡、液注、刻度和玻璃管2、怎么使用它?手怎么拿?什么时候开始读数?怎么读取数据?生:......师指导:待液面稳定后,默数5秒后开始读数3、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由于温度计是易破损的玻璃仪器,在使用的时候要小心拿放,避免破碎。
如果温度计破碎了,一定要告诉老师来处理,不要自己处理好吗?(五)、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PPT出示记录单)请大家读一读这张记录单,请你说说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要在哪些地方做?每个地方我们该怎么做?生:测量的地点有四个地方,分别是......生:必须测量三次,要算出平均气温。
3、你认为此时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相同?(不一样)我们怎样准确的知道室外的温度比室内的温度高还是低?(用温度计测量)4、全班一起测量室内的温度下面,我们将一起测量室内温度,请先听清要求,当老师说开始后再进行测量。
请小组内,两人合作测量教室内的温度,一人将温度计放于面前,另一人观察液面,当它不再上下浮动时读出数据。
(完整word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四年级上册郑重说明:浙江省各小学使用的科学作业本,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各地新华书店发行,一直是我省小学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之前,我们组织了一批科学老师担任志愿者,编写出3-6年级作业本参考答案供大家使用。
近几年,该作业本数次修订,原有的参考答案和作业本题目出现许多不一致的情况,已不便继续使用。
为此,我们再次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上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本次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感谢。
三上:姚力军、杨荣华四上:孙小宝、张淑飞五上:陈晓吉、陈亚飞六上:朱建英、曹建清统稿和审查:陈建秋、刘竹英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主要由孙小宝老师和张淑飞老师负责提供,大家在使用中若有异议可联系这两位老师进行交流,也可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
《天气》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活动记录:1.下雨、刮风、有霜、多云等2.今天是晴天,天边有一些淡淡的云。
早上比较冷,要穿厚厚的外套。
有微风,能看见国旗在飘动.课堂练习:3.感觉特别寒冷的天气晴天要带雨伞出行的天气雪天适合野炊郊游的天气雨天4. 填图.大雨——穿雨鞋、带雨伞、不能晒衣服、小河流水急、凉、潮湿。
2.天气日历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3。
填空题(1)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2)记录、观察天气预报4。
选择题。
(1)C(2)B(3)C5。
(略)3。
温度与气温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C(2)A(3)A4.风向和风速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2.填空题。
(1)吹来、八(2)风速(3)强风3.选择题.(1)B (2)A(3)A (4)C5。
降水量的测量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
(1)雨量器(2)毫米2.选择题.(1)C(2)B(3)C(4)C(5)A6.云的观测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1)云量(2)小水滴、冰晶2.选择题。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22 气温教案 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22 气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2章,主题为“气温”。
具体内容包括气温的概念、测量、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涉及教材章节如下:1. 第1节:气温的概念与测量2. 第2节:气温的分布规律3. 第3节:影响气温的因素4. 第4节: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认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影响气温因素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温计、世界气温分布图、影响气温因素的相关图片。
2. 学具: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对生活的影响,引起学生对气温的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气温计,加深理解。
4. 实践:分组讨论影响气温的因素,分享各组观点,教师点评。
5.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气温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气温相关问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气温2. 板书内容:(1)气温的概念与测量(2)气温的分布规律(3)影响气温的因素(4)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答案:(1)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测量工具为气温计。
(2)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原因:纬度位置、地形、海陆分布等。
(3)示例:气温影响衣着、农业、交通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对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需加强,今后教学中需增加相关实例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一天气温度与气温》41
《温度与气温》
教课课时:40分钟
教课目的:
1.对气温观点的理解。
2.选择每日丈量气温的环境,坚持达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丈量
和记录。
3.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知道长久丈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课要点和难点
选择每日丈量气温的环境,达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丈量和记录。
教课难点。
正确丈量,能坚持记录。
教课过程: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天
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露研究内容:今日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察看和丈量我们周
围大气的温度。
二、理解温度计
1、温度是用什么丈量?
2、温度计如何才能正确读取数据。
三、研究室内外温度的丈量与比较
1、请学生谈谈使用温度计丈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推行补
充说明。
2猜想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同样吗?(出示上节课我们的实验报告)
小组报告考证结论,并说明哪个温度可以反应今日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小结:温度是指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温度,每日应当选择同一时间来丈量温度四、剖析同一天温度的变化
出示今日的温度统计表
请同学们依据统计表上的数据达成统计图
剖析数据
小结:同一天的温度先从低到高再由高降低,一天中正午的温度最
高
五、课后延展
百页窗的用途及结构六、总结
温度是指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温度,每日应当选择同一时间来丈量温度同一天的温度先从低到高再由高降低,一天中正午的温度最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温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第一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转换。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温度,了解温度计的使用,进而学习温度的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冷热,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冷热程度。
但是,对于温度的科学概念,以及摄氏度的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温度,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转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表示方法,温度转换的方法。
2.难点:温度转换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表示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温度计。
2.准备一些与温度相关的图片,如冰淇淋、热水等,用于导入新课。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天气预报、生病就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如冰淇淋、热水等,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们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与什么有关的吗?”学生回答:“温度”。
教师总结:“对,这些都是与温度有关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温度计,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用来测量什么?”学生回答:“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二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陈建秋
4. 观察蚕卵的大小,发现蚕卵是( C )
A.比芝麻大很多 B.比芝麻小很多 C.与芝麻差不多
5.观察蚕卵的形状,发现蚕卵是( A )
A. 扁圆形的 B.球形的 C.椭圆形的
6.用放大镜观察蚁蚕,发现蚁蚕( D )
A.是黑褐色,很小,有点像蚂蚁 B.是白色的,很小,一动也不动 C.脑袋小,身子大,身上有毛 D.脑袋大,身子小,身上有毛
观察蚕卵
刚产下的卵
即将孵化的卵
(淡黄 )色
(紫黑 )色
扁扁的,椭圆形
观察蚕卵
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蚕卵—— 颜色:紫黑色 形状:扁圆形 大小:有如芝麻 其他发现:……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最爱食物: 桑叶
桑叶要新鲜干燥 最好是切成细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找不到桑叶—— 备用食物:莴苣叶
迎接蚕宝的到来
准备一个舒适的“家”——各种纸盒
刚穿破蚕卵的 蚕宝宝
蚕宝宝的头已微 微探出蚕卵外
爬行中的蚁蚕看起 来就像一只小蚂蚁
已爬出蚕卵 的蚕宝宝
即将脱离蚕卵 的蚕宝宝
1. 保存蚕卵的合理方法是( A )。
A.冷藏 B.冷冻 C.加温
2.蚕的生命是从( C )开始的。
A.蚁蚕 B.蚕蛾 C.蚕卵
3.下列关于养蚕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蚕卵孵化不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B.蚁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C.蚕宝宝要在封闭的盒子里饲养,以防被虫咬
要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知道为什么吗?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若还没有桑叶,先把蚕卵保存在冰箱中。 比较适合蚕宝宝孵化的温度是25℃左右。 如果天气很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些水。
刚孵出的蚕宝宝很小 移动最好用毛笔轻刷
注意观察蚕的孵化——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温度》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温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温度》主要介绍了温度这一概念,包括温度的定义、计量单位、温度计的使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温度这一物理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摄氏度、华氏度等温度计量单位,并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
但温度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对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感受温度,建立温度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度、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理解。
2.摄氏度、华氏度等温度计量单位的掌握。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温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温度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温度的定义、计量单位,讲解摄氏度、华氏度的换算关系。
3.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讨论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总结温度测量的一般步骤。
5.巩固环节: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温度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6.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温度概念的定义。
2.温度计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浙教版科学八上22气温精品课件1整理版
浙教版科学八上22 气温精品课件1整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2章“气温”。
具体内容包括:气温的定义与单位、气温的测量、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等。
本章分为四个小节,本节课将重点学习前三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学会运用气温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数据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规律的兴趣,认识到气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温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难点:气温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温计、PPT、黑板、粉笔。
学具:记录本、笔、气温数据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气温的关注,导入新课。
(1)气温的定义与单位:介绍气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关系。
(2)气温的测量:演示气温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正确测量气温。
(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通过PPT展示气温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 例题讲解:结合气温数据,讲解如何分析气温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气温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气温2. 内容:(1)气温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3)气温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温的定义和单位,以及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关系。
(2)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气温变化,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3)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气温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气温是空气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换算关系:℃=5/9×℉32。
浙教版科学八上22《气温》经典教学课件
浙教版科学八上22《气温》经典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作为单位。
2. 测量工具: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主要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3.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在一天之内的变化称为日变化,一年之内的变化称为年变化。
4. 气温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气温对人类的穿着、饮食、居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迁徙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工具以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2. 能够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气温。
3. 理解气温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温的概念、测量工具以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难点:气温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气温数据表格。
学具:体温计、气温数据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气温的变化,观察周围环境的气温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气温的感觉。
2. 讲解气温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气温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气温的含义。
3. 介绍测量工具:展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讲解其原理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正确测量气温的方法。
4. 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通过气温数据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特点。
5. 讲解气温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气温对穿着、饮食、居住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周围环境的气温,并记录在气温数据记录表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气温概念:空气的温度,单位:℃测量工具: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日变化:早晨低,白天高,晚上低年变化:冬季低,夏季高影响:穿着、饮食、居住、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气温的概念是什么?(2)请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温度》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温度》教案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1.温度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表示它们,自然就引入了负数。
鉴于学生对负数并不陌生,遵循“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上课伊始,通过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巧借经验,生成新知。
数学学习活动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新知探究中,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恰当地增加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对负数获得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自己收集的一些城市的天气预报记录单温度计模型纸热水冷水温度计教学过程⊙交流信息,提供资源1.谈话激趣。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调查的方法与调查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信息,并交流调查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将相关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如:2℃、0℃、5℃、15℃、12℃等。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据,每个数据后面都有一个“℃”,读作摄氏度,是计量温度的单位。
如果让你们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你认为分成几类?2.导入新课。
关于温度,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温度有关的知识。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2天气和气温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2天气和气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2章“天气和气温”。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测量与记录、天气现象及其分类、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具体章节内容为:22.1气温与天气,22.2气温的分布规律,22.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能够独立完成气温观测。
2. 使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分类,认识到不同天气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能力,理解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点:气温的测量与记录方法,天气现象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温计、地图、投影仪。
学具:气温记录表、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温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教学新课:(1)气温的测量与记录:讲解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气温观测并记录数据。
(2)天气现象及其分类: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不同天气现象对生活的影响。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通过地图展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气温观测记录和天气现象分类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天气和气温2. 内容:(1)气温的测量与记录(2)天气现象分类(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绘制近一周内学校所在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2)根据天气现象分类,记录一周内每天的天气情况,并分析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完整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陈建秋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活动手册
陈建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活动手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活动手册(陈建秋整理202X年9月19日)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第三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1、以下实验或活动可适当取捨,不要求全部都完成。
2、作业本一栏是指相应记录直接记录在作业本上不需另外设计。
3、实验材料的数量酌情安排,也可用其他合适材料替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集郑重说明:本教案版权归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所有,供全国小学科学教师无偿使用。
其他网站或个人想要转载,请与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联系,联系人陈建秋(不睡觉的兔QQ173692760,微信“春秋如风”)。
如果没有经过正式授权,其他网站或个人用于赢利,我们保留追究的权利!配套精品课件,请登陆“小学科学教学网/下载中心”下载:/web/index.aspx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3个版块:教科书第2页,聚焦版块,展示了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
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态。
教科书第3-4页的探索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个活动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
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
这些水去哪儿了呢?学生通过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活动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基于第一个活动展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发生在周围的蒸发现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
值得注意的是,“说一说”部分中的“煮食物”现象,学生会将煮食物过程中出现的白汽误认为是水蒸气,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基于第一和二个活动的认识之后,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
实验一通过比较两个有盖和无盖的杯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如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大小、形状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还应提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二通过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科盒的变化,观察和研究水去哪儿了?该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水蒸气的特点。
一温度和气温陈建秋
3、温度和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
(随机课件)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
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
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
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
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三、气温的测量: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5、教师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和气温陈建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
(随机课件)
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
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
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
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
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三、气温的测量:
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5、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