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的四个历史时期
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
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引言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专政两个阶段。
(一)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管理体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表现在:①民主议事;②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有自身的特点:(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以皇帝为轴心进行,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1、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多年,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西欧封建制度则呈现多样性政体形式。
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中-“乾纲独断”、“中外这财,皆在陛下府库”;西欧-立法、司法受代表会议制约,世袭官职的人,国王无法收回)。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中-两位一体,君权神授;西欧-神职人员,女王无法取得上帝代言人资格)。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在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西欧直至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同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相比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
3、法制的日趋完备。
**《法经》魏国李悝、集春秋后期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
**《唐六典》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明会典》是封建行政管理法制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朝代行政法的最完备程度。
二、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剖析(一)夏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由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从夏代开始的中国奴隶国家是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的。
各个朝代基层管理制度
各个朝代基层管理制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其历史上的基层管理制度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从古至今,中国的基层管理制度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和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治理理念。
本文将从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基层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分析,探寻中国基层管理制度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特点和变迁。
一、夏商周秦汉时期的基层管理制度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基层管理制度主要呈现出家族和宗族制度的特点。
在夏商时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家族是生产和生活的单位,而家长则是家族的领袖,负责家族内部事务的管理与调解。
在这一时期,基层管理体系以家族制度为核心,并逐渐演变为宗族制度。
宗族是家族的延伸,宗族内部设有血缘亲属关系,形成了以族长为首的宗族管理架构。
到了周朝,基层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周朝设置了诸侯,诸侯治理着各自的封地,并建立了基本的土地制度和人口控制制度。
周朝的基层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宗族制度得到了强化,宗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族长负责着对宗族成员的管理和调解。
而随着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严格的基层管理制度被建立起来。
那就是秦朝的县制制度。
在秦朝开始实施这一县制制度,它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和334个县。
通过这样的划分,使得国家的基层管理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和统一。
而在汉朝时期,基层管理制度经历了一定的扩张和变革。
汉朝对县制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设立了郡县官,并实行了以县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使得基层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化。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层管理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农民战争、民族大迁徙等重大变革事件,基层管理制度也经历了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在这一时期,基层管理制度主要以县制为主,由官府派遣县官来管理当地事务。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迁,县官的权力逐渐被地方豪强和土地富户所窃取,导致当地的基层管理制度逐渐失去了规范和统一。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繁荣和衰落、变革和崛起的历史进程。
它的演变史,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部分。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分别是从中原王朝到南北朝的初步建立、从唐朝到元朝的完善和巩固以及明清两代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第一部分:从中原王朝到南北朝的初步建立随着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高度繁荣和文化交流,中原一带逐渐形成了政治中心,先后建立了秦、汉、隋、唐、宋等朝代。
这期间,初步形成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早期,凭借自身的实力和魅力,中原王朝较为顺利地建立起了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管辖。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
在汉代时期,以仁寿年间为代表的王莽新制,一度意欲推行一系列改革,使地方官府受到中央控制。
但是这个改革并没有得到成功的实施,相反还招致了百姓的不满。
在唐朝时期,随着天下一统和对外扩张的潮流,唐朝政府则开始积极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对中央官僚制度进行了完善。
相应的,地方的自治和民间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这种趋势在宋代尤其明显,不但加强了对民间社会的掌控,更实行三司都督府、州、县、乡、村五级管理体系,在地方权力制约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尝试。
第二部分:从唐朝到元朝的完善和巩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盛世的时期之一,而唐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巩固,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全国分设了九个道,此时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国家分成了两级,通过设立行政上级机构,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唐朝还不断开发和利用各地的水利资源,加强了对重要交通线的关键地区的控制,加强了对南北朝、边疆地区的统一治理,为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朝时期,中央集权再次得到了新的发展。
元朝创立之初就推行了遍布全国的行省制度,建立了多部门、多层次的行政管理体系。
此时,中央集权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不仅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还对民间社会进行了严格管理,限制了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开展。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中国人力资源管理(HRM)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它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起源与初期发展阶段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企业逐渐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
政府意识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于是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以改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1990年代,中国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进一步加快。
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政府引入了更多的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自主运作,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四、跨国公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对外投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
这些公司带来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经验,推动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在逐步融入全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五、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了大量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的涌现推动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大白话历史:中国历史时期的划分
大白话历史:中国历史时期的划分
史学家习惯把历史分为几个时期,这样好管理也好记录,合并同类项嘛,这是聪明的做法,也方便我们来记忆,那么中国历史应该分几期呢?四期。
第一期名曰:上古期
上古期从巢皇、燧人氏、伏羲、神农氏开始,到黄帝打败炎帝,再到春秋、战国竞争激烈的年代。
这一期,我国是列国并立的世界。
第二期名曰:中古期
中古期的时间较长,自秦朝统一中国,各个朝代轮流执掌中国,但基本是闭关、保守、独立的状态。
中古期也要分为四个时期。
秦汉两代算第一期;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南北朝后直至隋朝再度统一算第二期;隋唐盛世可以算是第三期;唐朝中叶以后,全国又处于分裂状态,异族侵略屡屡得逞,辽、金、元、清朝均是最好的证明,虽然中间有宋、明两朝,但都被异族打败。
这些年代可算第四期。
第三期名曰:近世期
近世期从中欧交通以后,至民国成立之前,年代虽然不长,但仍然要分两个小期。
前一期是欧洲壮大后,我国依然在政治上、社会上一味的闭关锁国政策;后一期是外国不断侵略我国,不由得我国不觉醒。
其中,五口通商,这就是前后两期的界线。
第四期名曰:现代史
民国成立以后算是现代史,中国从此苏醒,东方巨龙再次腾飞!。
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与历史演变
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与历史演变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变迁。
从古代封建王国到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断地发展和改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体系。
1. 原始社会和封建王国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原始社会和封建王国是两个重要的阶段。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主要依靠部落和家庭的关系生活。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并不像现在那样,而是依靠父系家族血缘关系和部族的权威来维持。
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组建以贵族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这也就是封建王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在这个阶段,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统治者不再依靠血缘关系,而是依靠官员和贵族的支持。
同时,封建王国时期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官僚体系,各级官员的权力和地位都有明确的等级。
2.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清朝的灭亡和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家的政治体系也随之改变。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采取了西方议会制度作为借鉴,成立了国民议会和众议院。
此外,为了加强国家的管理,中华民国也开创了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制度。
虽然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也有很多局限性,但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国家政治体系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中国的政治体系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制。
同时,新中国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行政体系,设立了地方和省级政府。
在全国实行主席制的基础上,中国也成立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并建立了一个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系。
此外,此时期也成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之一。
4. 改革开放以后的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重点改革了经济体制和人民生活质量,同时政治制度也迎来了新的改革。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点推进了法治体系的建设。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历程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历程一、古典行政管理理论古典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法国为代表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行政机构和规范化行政管理上。
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有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理论、法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中的行政管理原理等。
这些理论主要强调了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和行政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了公务员的稳定性、专业性和效率。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和规范化问题。
二、美国行政管理理论美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特别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美国。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以公共管理、行政组织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主。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组织的设计和运作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透明度和质量问题。
典型的理论代表有福利主义理论、齐格勒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组织理论等。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转向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发生了转型,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在于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博弈理论。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质量、参与和民主问题。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集中在市场化改革、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理论。
这一时期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管理的社会化、经济化和民主化问题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民主、效率和参与问题。
四、当代行政管理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行政管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发展特征。
当代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制度化和全球化等新特征,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问题。
在当代行政管理理论中,主要的理论范式有治理理论、公共政策研究、博弈理论、社会网络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中国古代的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的制度演变中国古代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古国,经历了漫长的制度演变过程。
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分析中国古代制度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1. 奴隶社会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古代的早期阶段,封建社会尚未形成,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被分为贵族统治者和奴隶两个阶层。
贵族享有政治权力和财富,而奴隶则是贵族的财产,完全失去了自由。
2. 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开始。
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府采用了封建制度,国家被划分为不同的封建亲属关系。
君主拥有最高权力,地方行政由君主指派的封建领主管理。
这一制度得到了延续,并逐渐完善,直到清朝灭亡。
3. 宋朝的科举制度(公元960年至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宋朝,科举制度被正式建立。
这一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公正性。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人才逐渐成为国家管理的核心要素。
4. 元朝的行省制度(公元1279年至1368年)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对中国的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元朝制定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一系列的地方行政区域,并设立行省官员管理。
这一制度在财政、军事和司法等领域都有不小的改革,为后来的明朝奠定了基础。
5. 明朝的吏治改革(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朝时期,中国进行了重要的吏治改革,力求提高官员考核的公正性和效率。
明朝建立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选拔官员不再局限于家族背景,更多地考察个人的才能和学识。
6. 清朝的封建官僚制度(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官僚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并设立了乡官、府官、道官和京官等多级官员,以实现对地方政治和经济的严密管理。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社会的最早时期,政治制度比较简单和原始,基本上是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
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形式,社会秩序主要靠社会规范和习惯来维持。
2. 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开始于商代,政治制度出现了大的变革。
奴隶制逐渐形成,先商后周逐渐统一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商朝政治制度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部族联盟制”和“王室中心制”。
在“部族联盟制”时期,商朝是一个由多个部族和家族联盟组成的国家,各部族、家族各自为政,商王则担任一种协调者的角色。
在“王室中心制”时期,商王逐渐成为国家的主宰,设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周朝建立之后,逐渐形成了已知历史上的最早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对分封制、官制、土地所有权、祭祀制度等进行规范,并逐渐确立了天子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天子设置中央官制,与地方派生出的诸侯国构成中央与地方政治结构的最初奠基。
由于周朝时奴隶所有制未被完全取代,也出现过以奴隶主为统治者的奴隶制国家,如楚国。
3. 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西周和东周时期。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官制、地方制度、祭祀制度、财政制度和法律制度。
东周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战国时期,大量诸侯国相互争夺,并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4. 帝制时代战国结束之后,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
秦始皇推崇法治,规定行政区划及法律条文,制定了全国一律的法律;而汉初则在秦制的基础上加强官僚管理制度,设立了律令制度和阶级制度,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官制的变革,也为政治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最发达、最完备的时代之一。
唐代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相互支持的制度,方便政府对全国的管理和控制及资金、物资的供给和征调。
隋朝和唐朝尽令举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际交往,制度逐渐完整,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管理思想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史发展概况1、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儒、道、法、兵等学派的管理思想。
18世纪后的管理思想发展:答:1、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2、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3、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人来在科学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被称为“系统理论的管理思想”。
4、当代管理思想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再造”,再到20世纪末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管理理论处于未出“丛林”又进“丛林”的状态。
一、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1800年创办某公司属下的苏霍制造厂,是最早使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人的行为教育,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1、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思想有那两个重要贡献?答:第一、他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用一套严密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依靠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直接接受,而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共产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世致用之学,涉及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管理学的基石。
其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法家的“法、术、势”三宝等思想,成为后世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汉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管理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管理思想著作,这些著作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管理学开始与西方管理学相互融合。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著作,如《天下郡国利病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传入和影响,中国管理学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体系,如曾国藩、毛泽东、邓小平、张瑞敏等人都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融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管理学体系。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
以下是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的政治制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清朝的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夏朝,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王位世袭制为基础,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世袭君主。
在这种制度下,王位传承以血脉为纽带,后继者必须是上一代王室成员。
同时,夏朝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官僚体系,设置了各种官职以辅佐王权。
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但有所改进。
商王位的传承方式也以血脉为纽带,但同时允许非王族成员通过功绩和才能获得官职。
此外,商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王权更加集中。
周朝的政治制度在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周朝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礼制,规范了社会等级和行为准则。
周朝的官僚体系也更加完善,设置了各种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各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士人阶层的兴起时期,他们成为各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僚体系逐渐完善,开始出现文武分途的现象。
各国之间也开始出现互相兼并的趋势,最终秦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秦朝的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权力,国家事务由皇帝一人决策。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化度量衡,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管理能力。
四、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进。
汉朝实行了察举制和征辟制等人才选拔制度,打破了世袭官僚体制的限制。
同时,汉朝还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设置了州、郡、县等地方行政机构来管理地方事务。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上篇引言:1、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制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相似之处:行政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君主之手,是一种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奴隶制国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
封建制国家: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一切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是以皇帝为轴心进行的,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
2、国家的国体、政体以及其他的一些根本制度对行政管理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3、中国奴隶社会始于夏朝,亡于春秋战国之际。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夏:初创时期,其行政管理体现出由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向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过渡的性质,遗留有较重的原始社会胎痕。
商:发展时期。
神权政治盛行,支配着国家行政管理的运行,氏族残留的血缘关系依然是商朝进行行政管理的辅助工具。
周:鼎盛时期。
把中国奴隶制社会发展到极盛,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4、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是一种国家联盟);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5、“家天下”模式的特色:1、是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君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君位终身并世袭,而父系大家长在大家庭内的角色已大体具备以上的特点,即已产生了君主专制的萌芽;2、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这和秦汉以后各王朝不同,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在设官分职上也体现出随意性,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表现政府的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奴隶制很像一个一个大家族的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残留存在于秦汉三公九卿之中;3、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以原则制礼作乐,规范天下。
古代中国历史王朝时期表(简版)
古代中国历史王朝时期表(简版)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传说中由禹建立。
夏朝对农耕、手工业和纺织业有很大贡献,还制定了夏律来管理社会秩序。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商朝的首都是商都,发展了青铜器和书写系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阶级分化的重要时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它的统治区域较商朝更广。
西周的社会制度建立了诸侯制度,并正式册封贵族、设立封建诸侯国。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王朝,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变革的时期,战国时期则是六国相争的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并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
西汉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政策,东汉时期则逐渐衰落。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主要由魏、蜀、吴三国抗衡而成。
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有刘备、曹操和孙权等。
晋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分裂时代的王朝,共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阶段。
晋朝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此文档记录了古代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王朝,从夏朝到晋朝,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变迁。
中国历代基层管理制度
中国历代基层管理制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基层管理制度也因此充满了传统的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官员管理体系,这其中不乏许多值得借鉴和发扬的管理经验。
本文将会从秦汉、唐宋、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来探讨中国的基层管理制度。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国历史和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基层管理体系,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县,每个郡县都设立了县官和官吏,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县官和官吏定期对地方进行巡视,督促各地方官员履行职责。
同时,秦始皇还进行了土地的均田制和人民户籍的普查,以便更好地统治人民和管理土地资源。
这种严格的基层管理制度,为秦朝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的建立,基层管理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度,并对它进行了一些改良。
汉朝在地方设置县的同时,还增设了乡村和居民委员会,负责管理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乡村和居民委员会由当地村民选举产生,负责管理本地的事务,这种基层管理制度为当地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唐宋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基层管理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唐朝,唐太宗建立了令史制,规定州、县每三年选取一名令史,负责记录地方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
这种基层管理制度有效地监督了当地官员的行为,促进了地方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而宋朝在乡村设置了更加严密的管辖制度,各级官员管理人口和土地,保障地方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在基层管理制度上也有了一些新的改革。
在明朝,明政府进行了土地的大规模分配,并对乡村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增设了府、州、县等级的行政单位,负责统一管理乡村的政治和经济事务,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而清朝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各级官员的考核制度,严格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并加大了对地方的投资力度,推动了基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四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四个阶段1. 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2. 1956年底—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十年探索时期)3.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十年动乱)4.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点一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点探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诞生条件:(1)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
(2)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政治、思想、理论的准备。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组织和路线方针的准备。
2.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中国古代的历史制度变迁
中国古代的历史制度变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
这些变迁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历史制度的变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一、原始社会中国历史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这是一个没有政府、没有统一的国家机构的阶段。
原始社会以氏族为单位,人们居住在自给自足的小部落中。
在这个阶段,家长制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家族长老负责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二、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原始社会逐渐演变为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以奴隶劳动和奴隶制度为特征。
奴隶主通过控制奴隶的劳动来获取财富和权力。
在中国历史上,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代表。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它的统治者是有军事力量和政治权威的王。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它建立了有组织的政府和官僚机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类似于国家制度的实践。
随着周朝的兴起,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政权逐渐从家族贵族手中转移到国家王室。
三、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时期,它持续了两千多年。
封建制度以土地私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为特征。
封建社会中,君主通过分封土地给予诸侯,以此来维护统治的稳定。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秩序由士大夫阶级掌握,他们担任地方官员,管理和监督地方事务。
隋唐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达到了顶峰。
统治者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以实现功绩和能力与地位的对应。
此外,对外藩属国的控制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之一。
四、现代社会19世纪末,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探索。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削弱了对封建制度的信心。
辛亥革命使中国最后的皇朝倒台,建立了中华民国。
此后,中国经历了战乱和内忧外患的时期。
1949年,中共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成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式,政府对生产和分配进行了全面干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的发展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计划管理时期,自由管理时期,点子策划管理时期以及模式管理时期。
中国管理的四个历史时期计划管理时期特征:国家统筹,按量生产,定点销售。
优点:减少市场经济资源浪费的弊端,避免经济危机。
缺点:在执行中被异化,生产效率低、物资贫乏、短缺经济。
计划经济孰是孰非?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学习和实施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
从1953年到1980年,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被称为计划经济时期。
当时,企业属国家所有,人员由国家劳动局统一调配,依据国家下达的指标实行计划生产,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
应该说,实行计划经济的初衷陧没错的,甚至是美好的。
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也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内在矛盾和社会弊端后提出来的。
然而,社会的现实远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为自己生产,可为什么越来越失去了劳动的积极性?资源由国家通过计划直接配置,生产根据生活的需要来组织,可为什么效益越来越低、物质越来越贫乏?人们不能不对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感到困惑不解。
当理想遭遇现实研究前苏联以及中国八十年代之前实施计划经济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就会发现计划经济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被异化了,违背了人们的美好初衷。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真正实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科学平衡发展,是谁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科学”的计划经济意味着:要将国家的经济资源了如指掌,对众多人口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都能全部掌握,对国家、企业及广大农村的生产技术和能力算得清清楚楚,还要把交通运输、仓储保存等动态可变因素、相关因素都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严密、丝毫不差的经济计划,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实现绝对的供求平衡。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者大多刚从山沟里走出来,从来没见识过社会化的大生产,没有全国统一的市场,工业化程度很低,信息技术不发达,这样的条件能制定出什么样的国民经济计划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拍脑瓜作计划,谁的脑袋大谁说了算,谁掌了权就执行谁的计划。
终将造成按长官意志制定计划,人的主观意志代替了客观经济规律。
,第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的设想是好的,但中间环节出现了纰漏,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
把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资源配置权交给特定的少数人,换句话说,任何资源的配置、物资的供给调拨、消费品的分配发放,都必须首先经过大大小小的领导审批,这样的经济体制怎么能够防止和杜绝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法理上属于人民的财产,最终会异化成为某些人以权谋私,支配人民、甚至奴役人民的特权基础。
即使有再严密完善的监察制度也难杜绝吏治的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社会问题:第三,全民所有制企业集生产和生活两种职能于一身,毫无压力和竞争。
计划管理时代,工厂就像一个大家庭,它不仅组织生产,而且对职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甚至其家庭、家属的生活也全面负责,从而给工人极强的生活保障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应该说,从传统社会走出来的农民劳动者,确实在所谓社会主义的国家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找到了生活依靠和心理寄托。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了这里,生活在这样的体制下,没有竞争,没有压力,人们就不求有所进取了。
而且,在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下,反对经济激励和物质刺激,一昧强调行政管教和精神道德激励,除了少数人听从道德教化外,这一套对大多数人实际上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第四,从“计划经济”到“短缺经济”。
根据马克思和列宁的设想,社会主义经济取消了市场和交换坏节,把满足人的消费需要作为社会生产的直接目的,可以避免市场经济下生产和需求脱节甚至对立的种种弊端。
但正像当时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所分析的那样,计划经济非但没能使社会生产不断增长并“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反而无一例外地造成了“短缺经济”。
既然生产搞不上去,物质越来越短缺困乏,“计划”的本事就会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限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上来,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原则复兴了,五花八门的票证被创造了出来,用以控制和调节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以适应不断萎缩下降的生产能力。
计划经济终于成为了历史。
在前苏联,列宁斯大林的故乡,它终结了;在东欧,也被终结了;在中国,它几乎把国民经济带到了崩溃的边沿,多亏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终于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拖回正路上来。
《今日管理》学者:计划经济虽然被历史终结,然而,其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于人扣的思想影响依然没有完全消除,直到今天,我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还会时常看到它的;子。
自由管理时期特征:邓小平为市场经济定音,中国管理摸着石头过河。
优点:学习热情高涨,勇于尝试。
缺点:投资者缺乏经商经验,没有科学的管理指导,凭借胆识、气魄管理企业。
企业家“诞生潮”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扭转中国命运的南巡讲话,结束-Jl意识形态的争论,为企业家的崛起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春江水暖,原先囿于政治风险而噤若寒蝉的企业家们振奋起来,他们开始大胆投资发展自己的企业,很多企业因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南巡讲话也点燃了一批年轻人的想象和期待。
他们开始主动地创业,投入到企业家的大军中来。
那一年,潘石屹从南巡讲话中读出了商机,同几个伙伴借贷500万元在北京买下八栋别墅,并成功地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
这是他房地产生涯的第一桶金,后来,他开发了四个大型物业,成为资产数亿的成功商人。
像潘石屹这样由南巡讲话而萌生出创业冲动的人后来被称为“九二派”,其中包括在当今企业界有着赫赫声名的郭凡生、陈东升、冯仑等人。
大量引进各种管理学派邓小平许多有创见性的思想为中国企业管理的进步提供了直接的借鉴。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朴素的方法论揭示了企业界的生存法则,也为后来流行的目标管理打开了思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则打破了流传在企业中的“均贫富”的浪漫想法,对科学的薪酬体制的建立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他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提出:“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就像一只巨手推开了历史的闸门,新鲜的潮水汹涌而来。
1992年后,外资抢滩中国,松下、东芝等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进行系统化投资,中关村多了很多台湾、香港公司的办事处,国外许多大公司也开始进驻。
中国市场开始变为国际市场,国内企业得以和跨国公司同台竞技。
在与外资的博弈中,张瑞敏大踏步多元化,誓将海尔做成家电业老大;柳传志下决心要大规模生产自有品牌电脑。
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对“企业管理”这个新鲜事物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各种管理理论鱼龙混杂,发展迅猛: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扩大,企业管理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中国企业家们深深感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他们对国外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西方的管理学派被大量引进中国。
国内企业开始从小作坊式的原始管理逐渐走向与国际标准接轨。
知识和思想重新得到重视改革开放让整个中国企业界都听到了尊重知识的脚步声。
很多企业开始重视科技创新,并纷纷加大研发投入。
正是在这一年,TCL研制生产了TCL王牌彩电,并一炮走红;任正非的华为也开始研制著名的C&C80机,取得了通信设备核心技术方而的第一次突破,并以此为支点,撬动整个通信市场。
时至今日,华为的发展已经让思科这样的洋对手不敢安枕。
在企业内部,科技人员也备受重视。
柳传志启动“新人计划”,有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的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为后来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埋下伏笔。
《今日管理》学者:自由管理时期是中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真正起点,一些有思想、有文化、刁的人开始给企业出点子、做策划,成为中国企业界一群活跃的身影,也直接催生了后来的点子策划管理时期。
点子策划管理时期特征:在产品的包装、用途、广告宣传等方面进行创意求新。
优点:着眼于销售、利润,成效立竿见影。
缺点:有时代的特殊性;求奇求特造成品牌泡沫。
中国市场的特殊年代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竞争自日益激烈,广告宣传对产品的销售起到了积极的刺激作用,宣传策划浪潮兴起,夹杂点子般的广告创意,大肆渲染华丽的商业词语,组合高额的广告费狂轰乱炸,形成了很多品牌泡沫。
所谓点子策划管理,主要是在产品的包装、用途、广告营销等防面进行创意改造。
1句好的广告词,或者一招新鲜的做法,都能使企业走出泥障或锦上添花。
1994年春节联欧晚会,冯巩、牛群表演了新相声一一《点子公司》,生动表现了“一个好点子,救活一个厂”的时代传奇。
当时整个经济市场陷入了狂热的躁动之中,凭着一个想法谋划卜番,平凡无奇的产品就可以改头换面,上市大肆捞钱了!著名的何阳“点子”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我一下子就成了一特有名的人了。
”1992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何阳卖点子,赚了40万》,此后又经各大报刊连篇累牍地一轮宣传,何阳这位在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靠点子赚钱的年轻人被炒成风云人物之后不禁对媒体感慨。
之后短短几年.中国涌现出大量策划人和策划公司,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进入“点子”时代,一时间,策划热潮席卷大江南北,“点子大师”个个都仿佛能“点石成金”。
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作为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我们在摸索中难免有些很奇怪的想法,改革三十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突飞猛进,对于市场的理解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以自己的方式生存发展着。
泡沫破灭的时刻1996年,胡志标先花450万请成龙拍出“爱多VCD,好功夫”的广告片,又花8200万元投中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后的5秒广告时段,顶峰时爱多年产值达到2亿元。
1997年年底,胡志标又以2.1亿元的标价成为1998年CCTV标王。
但胡本人却最终却因诈骗获罪有期徒刑20年。
1996年,王府井百货大楼请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为其设计集团的主业连锁经营方案;同年,请安达信咨询公司开发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1997年,又请麦肯光明广告公司进行了市场营销和广告整体策划。
最终在连续遭遇挫折之后,不得不偃旗息鼓。
1996罐12月23日,同样是在《中国青年报>,刊发了《追查“点子大王”》,一时间各方质疑和大肆渲染充斥坊间,何阳被迫浮出水面。
经过长达四年的侦查审讯,2001年3月15日,何阳被银川市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中国策划业也由此从狂热走向理性。
点子就是点子,之所以不能成为战略,是因为点子没有详细的执行过程,没有针对市场具体的分析和论证,不能复制,还有就是风险的评估系统,这些都是企业迫切需求的,因此,简单的点子只能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参考,而不能成为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当越来越多毫无逻辑的点子成为市场或社会的笑柄,就意味着点子时代已经度过了它的辉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