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六则-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经典医案

中医经典医案

中医经典医案一、失眠症医案一位39岁男性患者,因失眠多年,耳鸣目眩,思绪游离,睡眠障碍,咽喉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洪数。

诊断:失眠,证属肝郁。

治疗:1、证实治法:用附子理气汤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肝郁失眠;2、清理毒滞养益脾胃:用温中调气汤或佩兰解毒片,清肝利肠,清除毒滞,养益脾胃;3、活血行气:活血扶正,用五灵脑丸和补肾益气丸,循经活血行气,散静脉滞,注重活血行气,扶正振郁;4、祛邪药收脉:用白术甘草汤或玉环收脉丸,解除郁结,疏血行气,以祛邪收脉。

同时,加强日常调理:1、增加锻炼:多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改善精神状态,改善失眠;2、恰当休息:每天固定睡眠时间,保持日夜节律,养成良好睡眠习惯;3、饮食调养:注意抗压饮食,如食用素材、海带及养生调味品,多食用补血气的食品;4、气候适度:保证室内外温度舒适,防止过度热或缺乏温度,让环境适宜睡眠。

二、颈椎病医案一位50岁男性患者,因颈腰疼痛及肩背酸痛多年,伴有眩晕头昏,双臂肢冷痛、麻木、疲乏,耳鸣,胸满腹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颈椎病,证属血虚痹结。

治疗:1、收敛宣肺:温中补血,用藿香正气汤,收敛宣肺,养血补虚;2、温通经络:循经温通,改善血补不足,用补阳气血丸,活血通络,使血液流通畅达;3、提高免疫力:用参苓蓍根丸、九节棍汤,增强免疫力,减轻疼痛;4、调节神经:舒筋活血汤或六味豆板汤,调节神经,扶正除湿。

同时,加强日常调理:1、通畅经络:每天锻炼经络,注意不疲劳,穿衣要宽牢,颈部要保暖;2、休息宜偏睡:休息时注意保持脊柱静止,宜采取偏睡体位,不可久坐;3、正确操作:使用计算机时,要正确安排工作及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不变性姿势;4、饮食清淡: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调理好营养摄入量。

中医验案6则

中医验案6则

中医验案6则验案6则1 痛风男,61岁,四肢关节痛半年余,以左踝关节为甚,尿酸高,诊断痛风,一直西药治疗,停药则痛不可忍,难于举步。

体稍胖,肤稍驰,黑眼眶,左踝肿痛,不红,伸舌见垂涎欲滴,右尺弱。

停西药。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羌活,独活。

7剂痛失,左踝关节与正常无异,步履如常。

告知服一剂觉头晕如醉,再服则消失。

附子用6克。

2 不孕女,30岁。

多囊卵巢综合症。

肤黑,体胖,经前乳房胀痛,经色暗,白带多。

五积散7剂,经前乳房胀痛已不著,脸色转润白,续服一月余,体重减,脉滑数,告孕。

3 慢性肾炎女,28岁,肾炎2年许。

高血压,尿检蛋白+ ,红,白细胞均异常。

肤黑,体略瘦,下肢时发湿疹,脉沉弦。

麻杏苡甘合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服药2月。

血压正常,尿检正常。

其间下肢湿疹加重,续服而消失。

4 精神分裂症女,26岁,数年前有分裂症病史,西医愈后不再服药。

近因工作压力大,一周不寐,有时惊叫,惶恐不安。

体瘦,脸色青黄,有痤疮,黑眼眶,月经量少而黑,多块状。

血府逐瘀汤7剂,痤疮j减,脸色润,继服一月,未发。

5 精神分裂症男,27岁。

病发半月,幻闻而多疑,体瘦,脸色憔悴,目睛不动,问而少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剂得大睡,近午方醒,续服半月,大效,至二月,回忆前事,殊觉可笑。

6 痔疮女,30余,痔疮半月不愈,曾用西药及马应龙痔疮膏,刻下口内溃疡,脘略痞,甘草泻心汤,3剂大效,后不药愈。

语有多解,吾取其一。

仆者,我也;本者,是也;恨者,情也。

言以蔽之,呼我多情人可也。

案简而明,文精且悍,言虽短而直扼其要,用思密且意味深长,发我深思,引人入胜!学习裘老文章之后,我即刻意在甘草泻心汤中加升麻15-----30克,效果大增,恨人兄不妨一试!答李兄:此慢性肾炎并发下肢湿疹,当时考虑湿疹为湿热之邪有从外从下走之势,麻杏苡甘汤正好因势利导。

案1痛风患者中西药之前的大便情况未及询之,惭愧。

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主编 授学资料

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主编 授学资料
简明扼要地记述 症状、诊断、治疗过程、治疗结果,疑难病例 附有病例讨论、会诊记录、尸检报告、最终诊 断等。 ——注重记录的完整性科学性 古代医案
亦叫“脉案”。旨在介绍临床经验、心得和教训,以此启 发、指导或告戒读者。大都以叙事为主,兼夹议论。详于理法方 药的分析,关键细节的描述,诊治过程中医者、病家、旁人的思 考过程和矛盾冲突等,较生动。 ——注重介绍临证心得经验
范云之死
病名:伤寒病 症状:發熱頭疼煩渴。 脉象: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 病因病机:伤于寒而正气不足、表寒里虚。 错误治法:不顾表里、不待时日、取汗先期。

具体措施:以火燒地,布桃葉,設席,置雲於
上。頃刻汗解,撲以溫粉。
预后:“不足喜也。”後二年果卒。
警示:醫者隨情順意,鮮不敗事。


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表裏、 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
今译:以阴阳为准则,综合运用色脉、表里、虚实、顺逆等的诊断 方法,参考病人行动与脉息相应的情况。
医论3: “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 药及 镵石。”
阳疾处内:即内热或真热。 阴形应外:寒的症状表现于体表,即假寒或表寒。 悍药:性味凶猛的药物。 镵石:镵针和砭石。
“辟”
通“襞”训作“聚积、闭合”义。 如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辟部》:“辟, 假借为襞。” 本文之“辟”,唐代司马贞索隐:“辟,犹聚 也,” 《庄子·田子方》:“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 而不能言。”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辟,卷不开 也。”
“宛”(郁)
训作“郁结”义,如篇:“病蛲得之于 寒湿,寒湿气宛笃不发,化为虫。” 南朝宋裴骃集解:“宛,音郁。”《集 韵·迄韵》:“慍,心所郁积也。或作宛。” 《灵枢·九针》:“凡用针者,虚则实 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医案六则

医案六则

第三则 选自《古今医案按· 痢》
俞震《古今医案按》成书于公元
1778年,选案谨严有当,按语注重 论析。 本文是患者叶仪自述,记述朱丹 溪针对其病由,一反常规,“先补 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 ,治 愈其痢疾之事。
滞下:痢疾古名
《内经》 ——“肠澼” 《伤寒论》《金匮要略》 ——“赤白痢”“休息痢” 等 《备急千金要方》 ——“滞下”
明· 薛己《薛氏医案》
清· 叶桂门人编集的《临证指南医案》
清· 吴瑭《吴鞠通医案》
清· 徐大椿《洄溪医案》
清· 喻昌《寓意草》
清· 周荣《王氏医案》
数家医案集
清· 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收: 尤在泾《静香楼医案》2卷 曹仁伯《继志堂医卷》2卷 王旭高《环溪堂医案》3卷 张仲华《爱庐医案》24条
——可供研究某一医家 / 学派 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五 石
2、礜石、钟乳石、紫石英、云母石、寒水石
3、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
……之为……: ……作为…… 精:专 / 纯 悍:凶猛
数:1、shuò 多次; 亟:1、jí 赶快
2、shù 几次 2、qì 频繁
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
介宾前置 阴病:阴虚内热之证,即下文“中热” 阳病:阳虚形寒之证,即下文“中寒” 齐:“剂”的古字。 柔剂:寒剂。 刚剂:热剂。 远:背离→差错。 近:切合→正确。
同病异治
第五则
选自《续名医类案· 吐血》
赋質瘦薄:禀赋薄弱,体质单薄。
脉息迟微: 1、脉迟息微(脉搏迟缓,呼吸微弱) 2、脉象迟且微
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 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济生方》)
料:制作丸剂长期服时,配制一次所用的 各种药物称作一料。

最新医学类-医案六则-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医学类-医案六则-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不耐,病未三四日,晝夜促汗,醫
者隨情順意,鮮不敗事。故予書此
爲醫者之戒。
返回主页
滞下:痢疾。 衽席:床席。 荐:垫席。 友生:同学。
亘:贯穿。
(三) 葉先生名儀,嘗與丹溪俱從白 雲許先生學。其記病云: 歲癸酉秋八月,予病滯下,痛 作,絕不食飲。既而困憊,不能起 床,乃以衽席及薦闕其中,而聽其 自下焉。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 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但日 服而病日增。朋游譁然議之,彥修 弗顧也。浹旬病益甚,痰窒咽如絮, 呻吟亘晝夜。私自虞,與二子訣, 二子哭,道路相傳謂予死矣。
返回主页
泠然:清凉貌。 顾:反而。
彥修聞之,曰:“吁!此必傳者之 妄也。”翌日天甫明,來視予脈, 煮小承氣湯飲予。藥下咽,覺所苦 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越 日遂進粥,漸愈。
朋游因問彥修治法。答曰: “前診氣口脈虛,形雖實而面黃稍 白。此由平素與人接言多,多言者 中氣虛,又其人務竟已事,恒失之 饑而傷於飽,傷於飽,其流爲積, 積之久爲此證。夫滯下之病,謂宜 去其舊而新是圖,而我顧投以參.
矣。扁鵲雖言若是,然必審診,起
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
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
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論曰:
‘陽疾處內、陰形應外者,不加悍
藥及鑱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
辟矣,而宛氣愈深。診法曰:‘二
陰應外、一陽接內者,不可以剛
藥。’剛藥入則動陽,陰病益衰,
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爲重困於俞,
温病医案 ❖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仓公至叶天士共六
十余家,1600多案
返回主页
个人医案集
❖ 明·薛己《薛氏医案》 ❖ 清·叶桂门人编集的《临证指南医案》 ❖ 清·吴瑭《吴鞠通医案》 ❖ 清·徐大椿《洄溪医案》 ❖ 清·喻昌《寓意草》 ❖ 清·周荣《王氏医案》

典型医案6则

典型医案6则

典型医案6则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获世界华人知名医家金奖,中华名医协会会员,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专家。

行医五十余载,纵观五千年中华医史,不得不为中医神功所感叹。

灵活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方能起沉疴,愈顽疾,化腐朽为神奇,救人疾苦,药到病除,现将本人临床偶得医案六则记述如下:(一)湿温证沈××,男,85岁,龙伏镇人,于2009年3月就诊。

患者因病外地,曾于当地住院10余天,未知其为何病,特邀各医院名专家会诊,亦无明确诊断,治亦无所改观。

故患者要求出院,转请余上门诊治。

余至其家,见:发热微恶寒,周身疼痛,午后热转甚,胸脘痞闷,口不甚渴,不欲食,时微汗出,而热不减,小便色黄。

察其面色淡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

余度其前已邀名家经治,未见改观。

故不求为何病,按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证为:湿温证(热偏盛)。

治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投以三仁汤(苡米18g 白蔻仁6g 杏仁12g 法夏10g,厚朴6g,通草6g,滑石15g,淡竹叶6g加麦芽10g,山楂10g)以开胃健脾,行气除湿。

服一剂而病减,四剂而病愈.后继以健脾祛湿之法,调理之,后随访,勿复发。

按:湿温者,世人皆以为长夏独见,殊不知四季均可发生。

此例患者于春而病,若以春温治之,而湿滞不祛。

湿不除则温难消也。

若硬搬教材,以春温治之,选方用药,斯病难治也。

治病大抵如是,不一味追求何病何名,须知病,证有别,勿以一“病”而求一“名”,落入俗套,而不知以证治病,亦见良功。

且湿于热合,如油入面,难分难解,病势缠绵。

用燥用清,难于中病,或燥湿过甚,或清热过极。

故治者易怀投鼠忌器之念,而贻误时机,或行孟浪之举致变证丛生。

正因湿温病有病程长,变证多,处理难的特点,因而尤有交流经验,互通体会之必要。

(二)妊娠期精神分裂症徐××,女,24岁,龙伏人,1974年5月因其家属邀上门应诊。

途中询其状,来人答曰:病数月矣,诸药不效。

其妇乃与前夫离异改嫁而来。

三十二、医案六则

三十二、医案六则

促 尚促寿限。(缩短) 昼夜促汗。(催促)
表里:此为偏义,“里”。指表虽感寒 邪,但荣血不足。
第三则 选自《古今医案按·痢》

俞震《古今医案按》成书于
公元1778年,选案谨严有当,按
语注重论析。
本文是患者叶仪自述,记述朱 丹溪针对其病由,一反常规,“先 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治 愈其痢疾之事。
锡:通“赐” 九锡之命:古代帝王赐给有特殊功勋的 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的礼遇。
《公羊传·庄元年》何休注: 车马,衣服, 乐则,朱户,纳陛,虎贲(bēn古指勇士、 武士),弓矢,鈇钺,秬鬯(jùchuàng)。
有旦夕矣:指事情即将发生。 ——赏赐大典
政:通“正” 。只。
温粉:炒温之米粉。扑在皮肤上,用以止汗。 见《伤寒论》38条 。
滞下:痢疾古名。
《内经》
——“肠澼”
《伤寒论》《金匮要略》

——“ 赤 白 痢 ” “ 休 息 痢 ”

《备急千金要方》——“滞下”

宋代《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名:

“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
阙:通“缺”,动→使动,使……缺。
听:任,听任。 下:名→动,泻下。
第五则 选自《续名医类案·吐血》
赋質瘦薄:禀赋薄弱,体质单薄。 脉息迟微: 1、脉迟息微(脉搏迟缓,呼吸微弱) 2、脉象迟且微
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 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济生方》)
料:制作丸剂长期服时,配制一次所用的 各种药物称作一料。
迟弱: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 禁用汗法。
张仲景《金匾要略》共载有3个建中汤,即 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医案六则P

医案六则P

孟秋痢大作,初三晝夜 • 孟秋:农历七月。孟,农 历每季第一个月。 下百許次,紅白相雜, • 感应丸:方名。《和剂局 絕無渣滓,腹脹悶, 方》方。功用温补脾胃, 消积导滞。 絞痛不可言。或謂宜 下以大黃。先生弗顧 也,竟用參、术、薑、 桂漸愈。猶白積不止, 服感應丸而痊。
後少嘗蟹螯,復瀉下 委頓,仍服八味湯及 補劑中重加薑、桂而 愈。夫一身歷一歲間 耳,黃連苦茗,曩不 輟口,而今病以純熱 瘥。向非先生,或投 大黃涼藥下之,不知 竟作何狀。又病室孕 時,喘逆不眠,用逍 遙散立安,又患便血 不止,服補中黑薑立 斷,不再劑。
葉先生名儀,嘗與 丹溪俱從白雲許先生 學。其記病云: 歲癸酉秋八月, 予病滯下,痛作,絕 不食欲。旣而困備, 不能起床,乃以衽席 及薦闕其中,而聽其 自下焉,時朱彥修氏 客城中,以友生之好, 日過視予,飮予藥, 但日服而病日增。朋 游譁然議之,彥修弗 顧也。
• 叶先生名仪:叶仪,字景翰, 元末明初学者。金华(今属浙 江)人。著有《南阳杂稿》。 • 白云许先生:许谦,安益之, 晚号白云山人,谥号文懿。著 有《白云集》等。 • 癸酉:元顺帝元统元年(公元 1333年)。 • 滞下:中医病名。即痢疾。因 有积滞下痢故名。 •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就把床 席和垫子的中间开个缺口。衽: 床席。荐:床垫子。阙:通 “缺”,使动用法。其:代词, 指衽席及荐 。 • 氏:表尊敬,有“先生”之 义。 客:客居。用作动词。 • 友生:朋友。此指同门、同学。 • 朋游:老朋友。哗然:大声的 样子。譁,“哗”的异体字。
赵献可辨证施治
赵献可 中国明末医学家。生卒年不详, 约活动于16~17世纪。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赵献可好学博览,除医 之外,儒、道、释均有涉猎,曾游历于山西、陕 西等地。在哲学思想上受《易经》影响较大,在 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赵 献可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 水火即人的阴阳。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 世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著有《邯郸遗稿》,又名 《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 《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 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贞观亦精医学,辑有 《痘疹论》一书。

医案

医案

医案(二)便血
苗某,女,58岁。

患者便后流鲜血呈点滴状,或无大便亦流大量鲜血,每次约100毫升以上,每日2至4次,已20余日。

两少腹有隐痛,伴头昏、心慌,气短自汗,脸肿。

月经已停2年。

脉沉数,舌微淡无苔。

林老讲:<内经>谓:“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以阴气外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稟,渗入肠间,今去血过多,治宜温养脾肾,方用黄土汤加味:
熟地3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熟附片10克黄芩10克阿胶15克侧柏叶15克黄土100克
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药,服2剂。

复诊时,服上方已有好转,昨日排便3次,仅有一次少许便血。

已无头昏及自汗,饮食尚可,睡眠佳,舌无苔,脉仍沉数,原方再服三剂。

三诊便血已很少,心跳气短亦减,舌苔微薄黄,脉如前。

此证虽血渐止,但日久伤血,中气已伤,仍宜益气滋阴补血以资善后。

处方:
黄芪30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阿胶15克甘草6克地榆15克侧柏叶15克槐花15克
黄芩15克地骨皮15克。

五剂,水煎服。

三月后随访,未再便血,心跳气短亦较前为佳。

林老讲:古之所谓结阴,即今之便血。

<金贵要略>: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性温入脾,合白术、附子复建行之气,血得温即循经而行;又用阿胶、地黄、甘草,滋肾以益脱竭之血。

又虑辛温之品易致出血,故又以黄芩苦寒制之。

善用经方者,常能应手而效。

中医经典医案整理

中医经典医案整理

中医经典医案整理
摘要
本文整理了一些中医经典医案,旨在探索中医药传统的丰富知
识和疗效。

这些经典医案包含了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中
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引言
中医经典医案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和整理这些
医案,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经典医案不仅提供了疾
病的基本信息,还包含了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中
医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医经典医案
耳鼻喉疾病
- 病例一:某患者耳鸣不已,用千金藤汤治疗,显著改善听力。

- 病例二:某患者患有鼻窦炎,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症状得
到缓解。

内科疾病
- 病例一:某患者患有慢性肝炎,经过艾叶灸治疗,肝功能明显改善。

- 病例二:某患者出现乏力和消化不良,应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症状明显减轻。

妇科疾病
- 病例一:某患者患有月经不调,采用逍遥散调经治疗,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 病例二:某患者患有子宫糜烂,应用艾灸和乌草煎治疗,子宫炎症减轻。

结论
中医经典医案的整理和研究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借鉴经典医案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中医的临床效果和疗效。

希望本文整理的中医经典医案能为中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中医 医案

中医 医案

中医医案
医案1:
患者:李XX,女性,32岁。

主诉:月经不调。

病史:患者经常出现月经推迟、经量少、色淡、小腹胀痛等症状,且经常伴随腰酸乏力、神疲乏力、失眠等不适感。

中医诊断:肾气不足、气血不调。

治疗方案:补肾益气,调理气血。

处方:黄精30克,淮山30克,党参20克,当归10克,熟地2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益母草10克,陈皮6克,苍术10克,慈姑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煎煮后分2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2个月。

治疗结果:经过2个月的服药治疗,患者的月经恢复了正常,不再出现延迟和不适症状,同时腰酸乏力、神疲乏力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医案2:
患者:张XX,男性,45岁。

主诉:失眠多梦。

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夜间难以入睡,常常持续数小时仍无法入眠,同时还伴随多梦、醒后体力疲惫等症状。

中医诊断:心脾不足、痰湿内阻。

治疗方案:养心安神,祛痰止咳。

处方:夜交藤2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0克,茯苓20克,
泽泻10克,木香6克,延胡索10克,青皮6克,白附子3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煎煮后分2次服用,每晚服用1剂,连续服用1个月。

治疗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改善,能够快速入睡,并且多梦现象也明显减少。

同时醒后精力恢复良好,不再感觉疲惫。

医案六则培训课件

医案六则培训课件
2023
医案六则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医案六则简介 • 医案一则解析 • 医案二则解析 • 医案三则解析 • 医案四则解析 • 医案五则解析 • 医案六则解析
01
医案六则简介
医案六则的概念和特点
医案六则的概念
医案六则是一种中医药学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讲解六个经 典的中医药医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
医案一解析
患者李某,男,45岁,发现高血压5年,最高血压 160/100mmHg,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失 眠等症状。患者形体肥胖,素嗜肥甘,查体:血压 150/95mmHg,心率90次/分,心律不齐,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诊断为:痰瘀阻滞 型高血压。治疗以祛痰化瘀为法,用祛痰化瘀汤加减 治疗。
患者咳嗽、咳痰20余年,久病导致肺肾两 虚、寒饮内停、痰瘀互结。
医案四则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医案一则治疗思 路和方法
治疗以清肺化痰排脓为原则 。方用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减 :苇茎60g、薏仁30g、桃 仁9g、冬瓜仁9g、桔梗15g 、贝母9g、甘草6g。每日一 剂水煎服。
医案二则治疗思 路和方法
治疗以宣肺散寒、温肾化饮 为原则。方用麻黄附子细辛 汤加减:麻黄9g、附子6g、 细辛3g、桂枝12g、法夏9g 、生姜15g、甘草6g。每日 一剂水煎服。
医案五则
患者眩晕症状较重,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 辅助治疗,以平肝熄风、化痰止眩为主要 治疗思路。
医案一则
患者咳嗽、咳痰症状较轻,采用中草药煎 服和针灸辅助治疗,以宣肺化痰、止咳平 喘为主要治疗思路。
医案二则
患者胃痛灼热,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辅助 治疗,以清热疏肝、和胃止痛为主要治疗 思路。

医案六则培训课件

医案六则培训课件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血糖控制稳定,视物模糊、疲乏无力等症状明显改善。
03
医案三:哮喘病案
病案介绍
患者张某,男性,45岁,有哮喘病史10年,长期咳嗽、咳痰 ,活动后气喘。
最近因为感冒后,症状加重,伴有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 卧。
诊断思路
首先考虑患者为哮喘 急性发作,因为感冒 等诱因导致症状加重 。
控制不理想就诊。
诊断思路
初步诊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 病。
诊断依据
患者长期糖尿病病史,近期出现视 物模糊、疲乏无力,考虑为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既往血糖控制不理想 ,考虑存在糖尿病肾病。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和 肾病。
治疗方法和效果
治疗措施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
05
医案五:心脏病病案
病案介绍
患者张先生,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一直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情况尚可。近期因突发胸 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就诊,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
查体:体温36.5℃,心率9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30/85mmHg。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 抬高,T波倒置。
诊断思路
既往有高血压家族史,平素工作紧张 ,饮食不规律,抽烟、饮酒。
患者自述近来脾气急躁,失眠多梦, 大便干结。
诊断思路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与肝肾有关,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均 可导致血压升高。根据患者症状,判断为肝阳上亢型高
血压。
进一步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排 除继发性高血压病。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诊断为高血压病。 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2级,伴心肌缺血。
治疗方法和效果
01

中医验案几则

中医验案几则

中医验案几则----广龙居士一、湿疹案1.邓右,四十多岁始发作湿疹,渐及周身,初期以夏季炎热时瘙痒难耐,挠出黄水,后至四季皆作瘙痒,激素涂之乏效。

多家医院诊治无效,西医暂无良法。

持续发作五六年余,于2010年春延余诊治,脉细沉如丝,舌光如镜,面黄肌瘦,多愁善悲,常有声音沙哑咽喉肿痛,频发口疮,慢性胃肠炎、妇科炎症等。

余以为此系热毒内聚,正阳抗邪无力,致邪正胶着于肌肤血脉,欲罢不能之象,拟法扶正驱邪、除湿通络、解毒化滞为用,依法组方如下:地骨皮120克,干地黄80克,生黄芪50克,玄参30克,牡丹皮30克,蒲公英30克,车前草20克,生甘草10克,艾叶5克等。

十五剂,自煎服,每日一剂,煎两遍,分两次温服。

忌油腻生冷辛辣。

每日食薏米粥调养。

十五剂服完,瘙痒未见明显改善,然口疮、咽喉明显好转,嘱加黄连十五克再服半月。

病家又服七剂,身痒稍好,自诉春季本来不甚痒,自觉服药疗效不甚显著,故停药。

约三个月后一天,病家电话报喜:今年夏天身体不痒了!疤痕也几乎消散。

后又过一年,身痒未作,精气神明显改善。

余此方重用地骨皮为君,其性寒可凉血退热,味甘可扶正驱邪。

东垣谓"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王好古曰:"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本经》谓其可治“周痹”,《别说》谓其可疗“金疮”。

由此可见,地骨皮确有通经透络、退热养肌之功效,且又药性平和,故可堪大用。

又助以地黄凉血生津,生芪扶正益气,且地黄可制黄芪之热;玄参丹皮以助凉血解毒之力,公英、车前共奏除湿排浊之功。

甘草护胃,且有化解诸毒之妙;艾叶暖中,更有驱散余邪之威。

此方疗此人之湿疹,前后服药二十余剂,使数年之顽疾旬日得痊愈,三年不复发,可谓显效。

2.炎炎夏日,全身皮肤瘙痒难耐,搔抓皮溃,外渗黄水,迁延月余,形瘦脉细,左关沉弱,舌红苔薄腻。

病家数年前患顽固性湿疹,久治不愈,后经中药治疗得愈,三年未发。

医案六则

医案六则
返回主页
古代医案 亦叫“脉案”。旨在介绍临床经验、心得和 教训,以此启发、指导或告戒读者。大都以叙事 为主,兼夹议论。详于理法方药的分析,关键细 节的描述,诊治过程中医者、病家、旁人的思考 过程和矛盾冲突等,较生动。 ——注重介绍临证心得经验
返回主页
历代医案 医话 医家论著 医家论著 方书 本草
返回主页
桴:鼓槌。
系铃解铃:喻谁做 的事有了问题,仍 须由谁来解决。 速:招致。
應桴,今祇增河車一味,豈遂爲厲 如是?且斤許藥中,乾河車僅用五 錢,其中地黃、龜板滋陰之藥反居 大半,才服四五日,每服三錢,積 而計之,河車不過兩許耳。”遂不 復致辨。往診其脈,較前轉微,乃 笑曰:“無傷也,仍當大補耳。” 其家咸以爲怪,然以爲繫鈴解鈴, 姑聽之。因以歸脾料倍用參、耆, 一劑而熟睡,再劑而紅止。於是始 悟血之復來,由於寒涼速之也。 因歎曰:醫道實難矣。某固不
返回主页
全文重点内容
二,但取回陽返本,竊恐劍關苦拒, 而陰平非復漢有也。謹擬一法,略 效丹溪,未識如何。
返回主页
第一则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不肖:不类似(其父)→才德不及先人→ 不才(自谦之词)。
《说文》:“肖,骨肉相似也。 说文》 骨肉相似也。 从肉,小声。不似其先, 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 肖。
返回主页
个人医案集 明· 清· 清· 清· 清· 清· 薛己《薛氏医案》 薛己《薛氏医案》 叶桂门人编集的《临证指南医案》 叶桂门人编集的《临证指南医案》 吴瑭《吴鞠通医案》 吴瑭《吴鞠通医案》 徐大椿《洄溪医案》 徐大椿《洄溪医案》 喻昌《寓意草》 喻昌《寓意草》 周荣《王氏医案》 周荣《王氏医案》
内容 提要 全文 朗诵 随文 注释 整篇 翻译 重点 提示 参考 文献 自测 练习 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

医案

医案

祝谌予【精选验案】案1白某,女性,36岁,干部。

门诊病历。

1994年2月3日初诊。

主诉:心悸伴头晕、胸闷2年。

患者1992年春不慎感冒,以后经常心悸,心律不齐,严重时每分钟可停跳十几次,伴头晕、目昏、胸闷憋气,劳累或生气后易发。

曾在北京医院内科查心电图示:室性早搏频发,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先后服过数种抗心律失常西药不效,疑诊为心肌炎后遗症,求中医治疗。

现症:心悸阵作,有时停跳感,乏力头晕。

胸闷憋气,神疲纳差,睡眠不安,颜面晦暗不华。

昨日月经来潮,诸证加重,且腰酸膝软,小腹隐痛。

舌暗淡,脉沉细无力,脉律不整。

辨证立法:心血亏损,心阳不足,心肾不交。

治宜益心气,助心阳,补心血,交通心肾。

方以生脉散合桂枝甘草汤加味。

处方: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黄芪3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丹皮10克,川断15克,桑寄生20克,菟丝子10克。

每日l剂,水煎服。

治疗经过:二诊(2月24日):服药14剂,心悸减轻,自觉早搏明显减少,月经1周净。

昨日因生气,今日早搏又增至每分钟5~6次,伴乏力、气短明显,舌脉同前。

守方去川断、桑寄生、菟丝子加丹参30克,白术10克,白芷10克。

再服14剂。

三诊(3月10日):胸闷憋气告愈,入睡较佳,早搏减少至1~2次/分,口中和,后背畏冷。

舌脉同前。

守方去白芷、炙甘草加羌活10克,菊花10克,炒枣仁15克。

再服14剂。

四诊(3月31日):早搏基本控制,未再心悸胸闷。

但3天前月经来潮,每日上午则头晕不能自持,视物旋转,大便溏薄,舌淡,脉细弦。

辨证属气血不足,血不上荣,治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气升阳,养血安神。

处方:生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升麻5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川断15克,桑寄生20克,菟丝子10克,菖蒲10克,炒枣仁15克,五味子10克。

7剂。

五诊(4月14日):服药3剂,头晕即愈,精力充沛,未再心悸,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经方医案分享

经方医案分享

经方医案分享一、失眠便溏案患者,中年女性,因“失眠半月”求诊。

近半月来,患者夜不能寐,烦躁不安,口渴喜饮,每日大便稀溏。

舌红苔白微腻,脉象呈现多种复合情况。

诊断为脾虚兼肝血不足。

治疗以养肝补虚、补脾化湿为主,方用五苓散合酸枣仁汤,并加合欢皮以增强疗效。

服药三副后,患者安然入睡,大便成型,口渴感消失。

二、泌尿系结石案患者,女性,35岁,因“左胁下疼痛5小时”就诊。

疼痛剧烈,伴干呕,曾诊断为左侧输尿管结石。

脉象复杂,口淡不渴,腰膝酸软,偶有头晕耳鸣。

诊断为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

治疗以温肾阳、化水湿、增加肾气推动功能为主,方用肾气丸合大黄附子汤合吴茱萸汤,并加味治疗。

患者服药一次后症状减轻,三日后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B超显示结石消失。

三、黄疸案患者,男性,48岁,因“目黄15日”就诊。

伴皮肤发黄、小便黄如酱油色、腹部胀满等症状。

诊断为肝胆湿热内蕴、少阳阳明合病。

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利胆退黄为主,方用大柴胡汤合茵陈五苓散,并加味治疗。

服药后,患者症状逐渐减轻,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巩膜黄染消退,面色恢复正常,小便转白,肝功能检查全部正常。

四、嗳气吞酸案患者,女性,58岁,因“食后嗳气吞酸一周”就诊。

伴食欲差、食则欲呕、腹痛等症状。

诊断为胃部胀满不适伴食欲减退而水饮停于心下。

治疗以消痰气、令能食为主,方用外台茯苓饮合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并加味治疗。

服药后,患者饮食恢复正常,嗳气吞酸症状大减,下肢水肿消失。

五、尿道炎灼热案患者,男性,50岁,因“尿道便后前段发热2月”就诊。

曾服用多种西药效果不佳。

诊断为尿道炎伴口苦口干不欲饮等症状。

治疗以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为主,方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四逆散合猪苓汤合栀子柏皮汤,并加味治疗。

服药后,患者尿道发热感消失,舌苔转白,口苦消失而愈。

六、眩晕案患者,女性,87岁高龄因“头晕半月”求诊。

半月前突发眩晕仆倒血压下降经西医输液后血压恢复正常但仍头晕不能起床动则眩晕欲吐伴随头痛等症状。

中医临床验案数则

中医临床验案数则

中医临床验案数则某女,70岁,自诉遇寒凉身上有唧唧索索感,无其他外感症状,后就诊服用藿香、佩兰、山药、黄芪、柴胡诸药两付,烦躁难耐,口干口黏,大便干而不畅,周身汗出,睡眠差,焦虑不安。

舌红苔干而微黄,脉洪数。

处方:柴胡24g,黄芩12g,清半夏12g,白芍20g,枳实12g,熟大黄9g,生石膏24g,知母10g,天花粉20g,生甘草10g 三付服药后,情绪大舒,烦躁几无,汗少,大便通畅,入睡稍转好。

后调方改善睡眠。

某男,37岁,素有肾结石,每年不定时必犯,此次发作甚剧,腰部剧烈绞痛,见有血尿,恶心欲吐,近几天外感,咳嗽咳痰,大便粘滞不畅,小便不利。

处方:柴胡25g,黄芩12g,姜半夏12g,白芍30g,枳实30g,桂枝12g,茯苓30g,泽泻15g,滑石30g,金钱草30g,桃仁15g,丹皮15g,大黄3g,炙甘草12g两付当晚服药,痛解去八分,寐安,翌日,咳嗽咳痰已无,绞痛消失,剩微鼻塞流涕,余无不适。

处方:柴胡20g,黄芩10g,姜半夏12g,白芍30g,枳实30g,桂枝12g,茯苓30g,滑石30g,金钱草30g,桃仁15g,丹皮15g,大黄5g,炙甘草12g,麻黄9g,杏仁15g三付诸症皆失。

某女,50余岁,偏瘦,大便平素时有不畅,因饮食过盛导致大便秘结,心下满,肚脐左侧有手掌大硬结之块,腹胀如鼓,曾服用数剂泻下通便汤药及清胃黄连,不效。

舌宽大,舌根苔微腻,色紫。

考虑有积气瘀血食滞。

处方:柴胡15g,香附12g,苍术15g,炒白术15g,三棱12g,文术12g,桃仁15g,红花10g,元胡15g,枳实15g,川朴15g,莱菔子15g,槟榔15g,川军12g,焦三仙各15g三付后便通,一切恢复正常。

某女,30岁,带下病,豆腐渣样黄白带,瘙痒不适,伴有阴肿潮湿,异味重,大便不畅。

余正常。

处方:金银花20g,土茯苓20g,茯苓15g,泽泻12g,苍术12g,木通10g,当归20g,川芎12g,生大黄6g,柴胡12g,香附12g 三付二诊,带下减,粘稠转为清稀,无红肿,余症大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主页
完:充足。 一旦:忽然。 霍然:很快病愈。 敛衽:表示恭敬。
善:多。 茗:茶。 瓯:盆盂类瓦器。
术、陳皮、芍藥等補劑十餘貼,安 得不日以劇?然非此浹旬之補,豈 能當此兩貼承氣哉?故先補完胃氣 之傷,而後去其積,則一旦霍然 矣。”衆乃斂袵而服。
(四) 不肖體素豐,多火善渴,雖盛 寒,床頭必置茗碗,或一夕盡數甌, 又時苦喘急。質之先生,爲言此屬 鬱火證,常令服茱連丸,無恙也。 丁巳之夏,避暑檀州,酷甚,朝夕 坐冰盤間,或飲冷香薷湯,自
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
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論曰:
‘陽疾處內、陰形應外者,不加悍
藥及鑱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
辟矣,而宛氣愈深。診法曰:‘二
陰應外、一陽接內者,不可以剛
藥。’剛藥入則動陽,陰病益衰,
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爲重困於俞,
忿發
返回主页
经纪:纲纪。
麻黄证:即麻黄汤 证,伤寒表实证。 煎迫:逼迫。
返回主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确实。
促:缩短。
旦夕:短时间内。 预:参预。
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 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已。至五日尺部 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 狂,須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 信知此事是難是難。仲景雖云不避 晨夜,即宜便治,醫者亦須顧其表 裏虛實,待其時日。若不循次第, 暫時得安,虧損五臟,以促壽限, 何足貴也!《南史》記范雲初爲梁 武帝屬官。武帝將有九錫之命,有 旦夕矣。雲忽感傷寒之疾,恐不得 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
附有病例讨论、会诊记录、尸检报告、最终诊
断等。
——注重记录的完整性科学性
返回主页
古代医案
❖ 亦叫“脉案”。旨在介绍临床经验、心得和 教训,以此启发、指导或告戒读者。大都以叙事
为主,兼夹议论。详于理法方药的分析,关键细
节的描述,诊治过程中医者、病家、旁人的思考
过程和矛盾冲突等,较生动。

——注重介绍临证心得经验
返回主页
便:马上。
曰:“可便得愈乎?”文伯曰:“便
政:通“正”,只。 差甚易。政恐二年後不復起矣。”
雲曰:“朝聞道,夕死猶可,況二
年乎!”文伯以火燒地,布桃葉,
設席,置雲於上。頃刻汗解,撲以
溫粉。翌日果愈。雲甚喜。文伯曰:
“不足喜也。”後二年果卒。夫取
汗先期,尚促壽限,況不顧表裏,
不待時日,便欲速效乎?每見病家
❖ 王旭高《环溪堂医案》3卷
❖ 张仲华《爱庐医案》24条

——可供研究某一医家 / 学派
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返回主页
中热:内热。 溲:二便。
随文注释
(一)
齊王侍醫遂病,自練五石服之。
臣意往過之。遂謂意曰:“不肖有
病,幸診遂也。”臣意即診之,告
曰:“公病中熱。論曰:‘中熱不
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爲藥精
爲疽。”意告之後百餘日,果爲疽 發乳,上入缺盆,死。此謂論之大 體也,必有經紀。拙工有一不習, 文理陰陽失矣。
(二) 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爲 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 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 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云:尺中 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 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芪令 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
返回主页
自负:自恃。
委顿:疲乏困顿。 曩:先前。 室:妻子。
負清暑良劑。孟秋痢大作,初三晝 夜下百許次,紅白相雜,絕無渣滓, 腹脹悶,絞痛不可言。或謂宜下以 大黃,先生弗顧也,竟用參、术、 薑、桂漸愈。猶白積不止,服感應 丸而痊。後少嘗蟹螯,復瀉下委頓, 仍服八味湯及補劑中重加薑、桂而 愈。夫一身歷一歲間耳,黃連苦茗, 曩不輟口,而今病以純熱瘥。向非 先生,或投大黃涼藥下之,不知竟 作何狀。又病室孕時,喘逆不眠, 用逍遙散立安,又患便
不耐,病未三四日,晝夜促汗,醫
者隨情順意,鮮不敗事。故予書此
爲醫者之戒。
返回主页
滞下:痢疾。 衽席:床席。 荐:垫席。 友生:同学。
亘:贯穿。
(三) 葉先生名儀,嘗與丹溪俱從白 雲許先生學。其記病云: 歲癸酉秋八月,予病滯下,痛 作,絕不食飲。既而困憊,不能起 床,乃以衽席及薦闕其中,而聽其 自下焉。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 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但日 服而病日增。朋游譁然議之,彥修 弗顧也。浹旬病益甚,痰窒咽如絮, 呻吟亘晝夜。私自虞,與二子訣, 二子哭,道路相傳謂予死矣。
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
將發臃。”遂曰:“扁鵲曰:‘陰
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夫
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齊。故中熱,

返回主页
远:差错很大。
息:脉息。
辟:闭阻。 宛:通“郁”,郁 结。
爲陰石柔齊治之;中寒,即爲陽石
剛齊治之。”臣意曰:“公所論遠
矣。扁鵲雖言若是,然必審診,起
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
返回主页
泠然:清凉貌。 顾:反而。
彥修聞之,曰:“吁!此必傳者之 妄也。”翌日天甫明,來視予脈, 煮小承氣湯飲予。藥下咽,覺所苦 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越 日遂進粥,漸愈。
朋游因問彥修治法。答曰: “前診氣口脈虛,形雖實而面黃稍 白。此由平素與人接言多,多言者 中氣虛,又其人務竟已事,恒失之 饑而傷於飽,傷於飽,其流爲積, 積之久爲此證。夫滯下之病,謂宜 去其舊而新是圖,而我顧投以參.
内容提 要
全文朗 诵
随文注 释
整篇翻 译
重点提 示
参考文 献
自测练 习
医案六则
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
内容提要
医案是医生诊治疾病的书面记录。中医医案 始见于《史记》中西汉名医淳于意传,时称“诊 籍”。
现代病历
诊治全过程的客观记录。简明扼要地记述
症状、诊断、治疗过程、治疗结果,疑难病例
返回主页
历代医案
医家传记
医家论著
医话 方书 本草
其他文史著作 现存最早的医案专集:
一案一论
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返回主页
明清辑录医案之风大盛 ❖ 医案大全:搜罗精选历代名医验案,分类汇编,
或加点评。 ❖ 明·江瓘父子《名医类案》——明以前医案 ❖ 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明以后为主,多
温病医案 ❖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仓公至叶天士共六
十余家,1600多案
返回主页
个人医案集
❖ 明·薛己《薛氏医案》 ❖ 清·叶桂门人编集的《临证指南医案》 ❖ 清·吴瑭《吴鞠通医案》 ❖ 清·徐大椿《洄溪医案》 ❖ 清·喻昌《寓意草》 ❖ 清·周荣《王氏医案》
返回主页
数家医案集
❖ 清·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收:
❖ 尤在泾《静香楼医案》2卷
❖ 曹仁伯《继志堂医卷》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