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学生学习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周伟广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力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着重从学习力的起源发展、概念、性质、构成要素以及学习力、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总结分析。探讨学生学习力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学生;学习力;学力

当今社会,个人的发展、团体的进步、时代的突飞猛进都离不开学习更离不开任何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力。学习力是一个学习者的根本,是学习者可以好好学习的根基、资格。提到学习力,我们会想到学生的学习力,其实学习力存在于我们古往今来的每一个人身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学习、有知识,而有学习、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学习力的存在。学习力被心理学、教育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广泛研究。上世纪80年代,学习力引入教育学。我国学者多将其应用于中学生、大学生、教师、课程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梳理,从学习力的起源发展、性质、作用机制和构成要素等方面分析学习力的发展趋势。

一、学习力的发展

“学习力”的概念最早由系统动力学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弗瑞斯特(Forrester.J.W)在1965年提出,将学习力定义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总和。而后他的学生,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自己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中详细探讨,并在弗瑞斯特的研究基础上将学习力界定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要素。

上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柯比(W.C.kirby)将“学习力”引入教育学领域,并在其《学习力》一书中结合哈佛大学的情况对学习力进行了探讨。随后,学习力被教育学界广泛应用到学生、教师、学科等方面的研究。

二战后,日本教育界出现了一个与“学习力”概念相似的概念“学力”。“学力”的内涵不同于“学习力”,他所表现的是个体通过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吸收、内化与自身原有知识结构结合并灵活地去运用新的知识、技能的能力。而学习力则在此基础上体现了去改变生活、工作状态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1994年最早研究了“学力”,并提及到了“学习力”。目前,国内

著名的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教授已进行了十多年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系统的教育领域学习力教育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