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胶质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k.baidu.com
(1)幕上 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 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少见且较轻。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
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呈花环状强 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 多。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增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 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 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 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 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 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 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通常壁结节较大,在 1 cm 以上。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 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小脑星形细胞
瘤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脑干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 池闭塞。
胶质瘤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 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 40%50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陬常见的一类肿瘤(占 40%),占颅内肿瘤
的 17%。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 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 星形细胞瘤分为 I-Ⅳ级:I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 Ⅱ级是一种良恶 交界性肿瘤。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 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中 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相当于间变性 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 胞瘤。“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 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 于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 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 位于幕上。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瘸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
2.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在 T1WI 为略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 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 血管有关。肿瘤内出血多数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 钙化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 CT。 Gd—DTPA 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 瘤多有增强,其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 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 为低信号, T2WI 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 瘤。 (2)小脑星形细胞瘤: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较多见,其囊 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囊变区 T1WI 信号更低。注射 Gd—DTPA 后,肿 瘤实质部分可明显强化,亦可轻度强化。
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 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 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 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 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颅内压增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 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 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 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 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 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病变后期出现。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 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 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 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1)幕上 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 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少见且较轻。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
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呈花环状强 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 多。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增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 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 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 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 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 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 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通常壁结节较大,在 1 cm 以上。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 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小脑星形细胞
瘤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脑干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 池闭塞。
胶质瘤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 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 40%50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陬常见的一类肿瘤(占 40%),占颅内肿瘤
的 17%。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 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 星形细胞瘤分为 I-Ⅳ级:I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 Ⅱ级是一种良恶 交界性肿瘤。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 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中 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相当于间变性 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 胞瘤。“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 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 于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 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 位于幕上。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瘸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
2.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在 T1WI 为略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 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 血管有关。肿瘤内出血多数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 钙化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 CT。 Gd—DTPA 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 瘤多有增强,其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 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 为低信号, T2WI 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 瘤。 (2)小脑星形细胞瘤: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较多见,其囊 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囊变区 T1WI 信号更低。注射 Gd—DTPA 后,肿 瘤实质部分可明显强化,亦可轻度强化。
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 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 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 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 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颅内压增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 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 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 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 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 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病变后期出现。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 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 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 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