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概括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并会总结其经验教训。
2.培养学习宏观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3.学会如何让处理主观热情与客观条件的关系,理解正确政策的重要性。
重点:过渡时期及总路线的特点及实质;三大改造的特点;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难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知识链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史(1949年10月——现在)
1.1949年10月----1956年底(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1956年-----1966年曲折发展时期
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4.1978年------- 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学法指导:主要把握三大问题 1.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什么?2.曲折是什么?3.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力领域的革命
A级【知识梳理】
1、背景: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理论上
④客观条件______________-
4、成就:1957年底①初步建立了②形成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B级探究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比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问题探究: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83页“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特点:1、优先及交通运输业2、重点发展区域在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由私到公)
A级【知识梳理】
1、三大改造的目的:为了,早日建成
2、性质及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①在中国基本确立。
②为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56——76)
A级【知识梳理】
1、成功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八大”(1956年)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背景
②、由和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同的矛盾。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把我国从变为工业国。
——解决矛盾的关键
2、“左”倾错误的教训——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三面红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以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为特点(“一大二公”是指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阶段:八字方针1960年冬,、巩固、充实、提高(核心在_______),到1962年底, 改善
B级 1. 请仔细观察教材第84页《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图
(1)这副图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现象?
(2)这一现象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严重失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受到
2.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文革的根源是什么?对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危害?
C级【合作探究】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合作探究】2:
(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你从图一、图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当堂检测
1.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
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4.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年农业生产状况表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十年“文革”
5.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B.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取得巨大成就
D.中共八大的错误方针直接导致了后来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
6.“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
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7.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原因有①多年战争的破坏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③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④工农生产急剧下降⑤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8.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要是因为
A.当时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B.“大跃进”运动已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C.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困难时期D.农民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9、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
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是
A、同时并举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有主有次
D、先改造后工业化
10、从建国到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由经济残破到国民经济的恢复
B.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C.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D.由农业国到工业国
11、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12、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3.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B.为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C.工业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D.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
14.“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
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日夜苦战。
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
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
提高④经济建设成就瞩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5.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所有制形式有:
①国营经济为主体②个体经济③私人资本主义
④合作社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参考答案
2、三大改造的性质及实质:社会主义性质: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合作探究]1.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5、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6、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合作探究]2.
(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1958-1960年间呈上升趋势。
原因:①“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大跃进运动直接推工业增长。
1960-1961年间是呈下降趋势。
原因: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党中央开始执行“八字方针”,对工业实行调整。
(2)根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1976-1987年间迅速增长。
原因:①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3)你从图一、图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3)启示: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选择题 1—5 CACCD 6—10 CCAAB 11—15 DA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