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短文二篇完美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疏通文意
自由诵读课文三遍,结合文下注释, 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消散
坠落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指水中潜游的鱼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苏轼
走进作者
18
苏 轼 (1036-1101) , 字 子 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 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 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代表作 品 有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前 赤 壁 赋 》《 后 赤 壁 赋 》《 记 承 天寺夜游》。
25
品读赏析
读课文,你是否从中感受到了一丝孤独和 清冷?试着从前面的表格中寻找蛛丝马迹。
时间 十月十二日夜
原因 月色入户,想邀 人取乐
对象 贬官之人张怀民 地点 黄州承天寺
内容 庭院赏月
面对明月,“无与为乐 ”的孤独 “闲人”东坡和张怀民 ,两个被贬的失意官员 承天寺,是佛门之地, 有一丝孤独之感
月光虽美,似乎也有丝 清冷之意
26
品读赏析
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将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 喜、人生的感慨和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 的感情蕴含其中,含蓄深沉。
27
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 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 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 寂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怀。
如“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将沉静的夕阳 和跳跃的鱼儿结合着写,十分具有画面感。
②多角度描写。 如“高峰入云”“五色交辉”等是视觉描
写,“猿鸟乱鸣”则是听觉描写,作者抓住景 物的特点立体地呈现出来,使读者感受真切。
13
品读赏析
③俯仰结合。 如“高峰入云”是仰视,写出了山之高
;“清流见底”是俯视,写出了水之清。
19
写作ຫໍສະໝຸດ Baidu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 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仍然乐观、旷达,他的 《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 具体行为。
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 。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
20
听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2
品读赏析
从标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找出 一个关键字。

23
品读赏析
作为一篇游记,作者在文中交代了以下要 素,请试着找出来。
时间 原因 对象 地点 内容
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
贬官之人张怀民
黄州承天寺 庭院赏月
24
品读赏析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运用比喻,“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 澈清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 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1
导入新课
短文二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
导入新课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 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 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 山水的优美诗文。
3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被 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 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它会是一 篇怎么样的文章呢?
④用语精炼。 如“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乱”字
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猿、鸟鸣叫的 热烈欢跃的气氛;“竞”写出了“跃”的状 态,写出了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闹活泼的 气氛。
14
品读赏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 句话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绮 丽,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 自豪之感,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5
概括主题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绘了秀美的 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论今,强调了山川之 美,表达了他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以及酷 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学习小结
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谢 中 描绘景色
山高水净 石绚林青

猿鸣鳞竞

感慨、议论,总括全文
16
沉醉山水 归隐林泉
17
第三单元
记承天寺夜游
4
第三单元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5
走进作者
陶弘景(456—536) 南朝 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 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 南京)人。曾于句曲山华阳洞 隐居多年。隐居期间,“国家 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 咨询”,有“山中宰相”之称 ,有《陶隐居集》。
6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 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 以此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 句曲山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0
品读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 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11
品读赏析
“山川之美”,美在哪些方面?
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美 色彩缤纷之美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晨昏变化之美 雾歇猿鸣 日颓鳞跃
12
品读赏析
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优 美的山水画卷,你能选择一个角度赏析这篇文 章写景的精妙之处吗? ①动静结合。
文体知识
7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 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 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 ,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 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 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 文学作品。
8
听读课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1
疏通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愉快的样子 动词,享受 于是,就
指门窗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考虑,想到
形容水的澄澈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睡觉 共同,一起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只是
大概是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