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史话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史话之一
第一讲村坊小曲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王廷信教授
王廷信教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我们这门课的题目是:《戏曲史话》。我们借助短短的几节课,主要是要大家粗略了解一下,中国戏曲在艺术以及剧作方面的一些表象方式。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戏曲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从宋元时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么长的历史过程当中戏曲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主要的精神食粮。这种精神食粮到了现代社会,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日渐衰落,戏曲已经在我们目前的社会当中,局限在十分狭小的一个圈子里面,主要在戏曲演员、戏曲专家和戏迷当中流行。但是中国戏曲是一种非常伟大的艺术,这种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综合了我们中国古代所有的艺术形式,进而形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优秀艺术。
我们大家都知道,明代的汤显祖写过一部戏曲叫做《牡丹亭》,当中描写过一位少女叫做杜丽娘。杜丽娘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但是过于严格的家教,使她的思想得到禁闭,当她有一天在后花园赏花的过程当中,她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其实,中国戏曲就是这样一
种“姹紫嫣红开遍”的艺术。我们在今天要把中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主要是不想让这样一种艺术“付与断井颓垣”。
这门课主要是分两大问题,分别是:起源与发展,情感与表现。起源与发展,我们主要讲戏曲发展的基本历程;情感与表现,我们主要讲戏曲的基本特点。今天第一节课,我们讲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戏曲,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中间的环节也非常之多。我主要是研究戏曲史的在研究戏曲史的过程当中,我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也不断的在琢磨。我大致可以把中国的戏曲,从起源到发展的过程总结成八个字,就是:起于民间,盛于朝野。
起于民间,主要是中国的戏曲是在民间音乐和民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正因为中国戏曲是起于民间,所以说好多学者认为,中国的戏曲在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些村坊小曲,就是民间流行的一些简单的音乐表演、歌舞表演(实用装扮:狩猎、演练;娱乐扮演:节日仪式;歌舞百戏:歌舞百戏;各类小戏:《东海黄公》、《踏摇娘》;说唱杂剧:诸宫调、宋杂剧;戏曲形式:南戏、北杂剧)。我们在梳理中国戏曲发展史的过程当中,我大致从六个方面进行梳理。
我们说中国戏曲是在宋元时期形成的,同时在元代,元杂剧出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景象,但是这种情况是不是偶然的?事实上不是偶然的,因为在宋元之前,中国的文化艺术
已经积累了相当长的时段。
我们要从原始社会开始讲起。原始社会时期,我们中国的先民都是处在一种茹毛饮血的状态当中,人们的生活环境非常的艰苦,生产力非常低下。为了求得生存,我们的先民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一种非常有趣的办法就是装扮,什么叫做装扮,就是把自己装成一个不同与自己的一个人、一个对象。我们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原始人在狩猎过程当中,为了获得猎物进行的一种实用装扮。这幅图是在南非开普省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猎人装扮鸵鸟的形象。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几只鸵鸟当中,哪一位是装扮出来的,有没有发现呢?是的,就是最右边的一位。原始人在接近猎物的过程当中,不像现在有很多的隐蔽手段,但是原始人也有原始人的智慧,他们为了接近猎物,以便准确的打击猎物,所以就装扮成鸵鸟。大家看,图上这位装扮者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呢?是弓箭,目的也是为了走进猎物,很快的把猎物捕获。狩猎中的装扮,是一种很智慧性的装扮。其实原始人的装扮行为非常之多。除了在狩猎生产活动当中出现这种装扮行为以外,还在战争演练的过程当中,也装扮成敌对的双方,以便练习打仗。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活当中,原始人的装扮行为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
那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人逐渐的也意识到,这样一种装扮行为,并不能完全奏效,但是在装扮的过程当中,
打击突然感觉到这种行为非常有趣。所以说到了后期,新石器时代这种装扮行为就逐渐的衍化成为一种节日仪式当中的娱乐性的扮演。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一个是装扮,一个是扮演。从装扮到扮演,大家会有一种感受,装扮是一种纯粹实用性的行为,就是要借助这种装扮获得实际的目的;而娱乐性的扮演完全是一种精神化的行为,这种行为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人们心目中获得一种快乐的感受。我在这里也给大家举一个节日仪式的装扮。这幅图时在贵州的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出现的一个叫《撮泰吉》的表演。这种表演俗称变人戏,这种表演主要在什么样的场合进行呢?一般都是在阴历的正月初三到十五,这个时候彝族有一个叫扫火星的节日。在扫火星的节日当中,有几位老人专门装扮成古人,表演古人的生活。在开场的时候,场地的四个角都点着灯笼,人们在灯笼灯光的照耀下,有旁边的一位老人——叫做惹嘎阿布,他领着几位撮泰老人,手里拄着棍棒,像是从遥远的森林走来。这样一种装扮行为主要是起什么样的作用呢?就是要表演他们的祖先是怎么由无到有的,怎么样从森林里边慢慢的从动物演化成人的。在表演的过程当中,也发出像猿猴一般的声音。紧接着他们向天地、想自己的祖先、向神灵、向深谷祭拜。祭祀之后,开始表演正戏。大家注意,就是这样几位老人,戴着面具表演正戏的时候,主要表演些什么东西——表演的是先民如何驯牛、如何犁地、如何撒种、如何
收割、如何脱粒——整个就是把彝族的生产方式表演一遍。在劳作休息的过程当中,还有什么样的表演呢?还有交媾、喂奶这样一种表演。这种表演也是对彝族,他们这样一个族群的一种生活的表演。在表演的过程当中,人们体会到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过来的,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样劳作的,是怎么样生活的。我们要借助这样一种方式来祭拜祖先,同时我们也要借助这样一种方式,获得生产和生活的经验。这是在扫火星这样一个节日当中的娱乐扮演。这种娱乐扮演,其实在原始人生活当中持续的时间也是非常之久的,更多的情况下娱乐扮演都是和原始人的宗教祭祀仪式密切结合。因为在这样一个时段当中,人们的精神是放松的,人们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去回味一下自己的生活。那么逐渐的原始人的社会从实用的装扮到娱乐扮演,已经给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我们中国历史发展到战国时期,原来西周时期的那种正统的音乐、歌舞,丧失了一统天下的地位。儒家经常说的礼崩乐坏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叫做礼崩乐坏呢?就是因为正统的音乐主要是传达统治阶级的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战乱频仍,所以各种各样的民间音乐,才有机会渗透到宫廷里面,甚至在全国发证了普遍的影响。这个时候从战国的末期开始,歌舞百戏就在中国的大地大肆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