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试验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识要点

1.概念

皮内注射法(ID):是将少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3.部位

(1)药物过敏试验选择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易辨认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

(3)局部麻醉常选择实施局部麻醉处。

4.评估

(1)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药物过敏史。

(2)患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对用药的认知合作程度。

(3)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

5.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

(2)在皮内注射前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如患者对需要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可作皮试,并与医生联系,做好标记。

(3)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4)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以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即可,以免将药液注入皮下或药液漏出。

(5)若为药物过敏试验,同时需作对照试验, 则用另一注射器及针头,在另一侧前臂相应部位注入0.1m1 生理盐水。

(6)拔针后切勿按揉皮丘或揉擦局部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6. 药物过敏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仅发生于用药人群中的少数虽然各种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有

高有低,但一般发生于用药人群中的少数人,不具有普遍性。

(2)很小剂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一旦患者对药物过敏,即使用很小的剂量也足以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可作为与药物中毒反应相鉴别的重要依据。

(3)与正常药理反应或毒性无关,药物过敏反应是在用法、用量都正常的情况下的不正常反应,其临床表现与正常药理反应或毒性反应无关。

(4)一般发生于再次用药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需有致敏阶段,即过敏源的获得来源于过敏发生前的多次药物接触,因此药物过敏反应通常不发生在首次用药,一般在再次用药后发病。

(5)过敏的发生与过敏体质有关,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过敏体质有关,因此是对某些药物“质”的过敏,而不是“量”的中毒。

7.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机制

青霉素过敏反应系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青霉素本身

不具有抗原性,其制剂中所含的高分子聚合体(6一氨基青霉烷酸)、青霉素降解产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而形成全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刺激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而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E粘附于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及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受类似的抗原刺激时,抗原即与特异性的IgE结合,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白三烯)、缓激肽、5一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分别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收缩,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过敏试验液的配置

1)取青霉素一支(含80万u),注入4 ml生理盐水,每1 ml含青霉素20万u。2)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每1ml含青霉素2万u。

3)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每1ml含青霉素2000 u。

4)取上液0.1 ml~0.25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1ml含青霉素200 u~500 u。

注意:每次配置皮试液时都应将溶液混匀,配制方法正确,剂量准确。

8.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护理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过敏

症状,其中最严重的表现为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可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过程中,或注射药液后呈闪电式发生。也可在用药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或半小时后发生,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属I型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导致,患者主观感觉胸闷、喉头堵塞伴濒危感;客观表现气急、哮喘、发绀、呼吸困难、口吐白沫。

(2)循环衰竭症状:因周围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细弱、血压下降、尿少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症状: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

血清病样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属III 型变态反应,有发热、腹痛、皮肤瘙痒、荨麻疹、关节肿痛、全身淋巴节肿大等症状。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皮炎,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过敏反应:哮喘或诱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常以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最早出现,因此必须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加强观察。

9.护理措施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立即使患者平卧,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并注意保暖,立即通知医生。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O.5~1ml,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0.5m1,直至脱离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3)改善缺氧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氧疗;当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发生喉头水肿,立即配合医生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如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5)根据医嘱给药①抗过敏:给予地塞米松5~lOmg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在5%或l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②改善微循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或平衡液扩充血容量,③立即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阿拉明)等。④纠正酸中毒,⑤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50mg或苯海拉明20~40mg等。

(6)加强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注意保暖,并做好病情动态记录;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血清病型反应、器官或组织过敏反应的处理

如出现过敏表现,应立即停药,并按医嘱给予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同时进行对症处理。要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后禁用青霉素。

10.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1)用药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对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止做过敏试验。对已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停药3天后再用,或使用中更换药物批号时,均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