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站桩浅释-周广学

合集下载

意拳(大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

意拳(大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

意拳(⼤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清明节⽆花⽆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邻家乞新⽕,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魏野练站桩的⼈,常会有这样⼀种体会,当站桩真正进⼊状态后,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练完后,才发觉时间已过了很久,这是因为此时⼈的⽣理循环状态⾃然减慢,如同龟蛇的冬眠⼀般,并乐⽽忘时所致,国外称此为“钟慢效应”。

⼈在⽇常⽣活中,若能维持体内新陈代谢的这种“钟慢”状态,则⾃然会延缓衰⽼。

另外,从现代科学尚未能解释的另—个⾓度来讲,站桩功也是使⼈进⼊了⼀种特异状态,经意念⽽诱发出的特异功能虽尚有争论,但意拳(⼤成拳)站桩功对⼈体潜能的深层开发,并由此⽽产⽣的巨⼤能量,是武林中任何⼈⼠也不能回避和漠视的。

王芗斋先⽣创⽴的意拳(⼤成拳),以站桩为本,认为“⼤动不如⼩动,⼩动不如不动(蠕动),不动之动,乃为⽣⽣不已之动。

” 意拳(⼤成拳)的站桩功法,正是“不动之动”的根本体现。

意拳(⼤成拳)的站桩功可细分为两⼤类,第⼀类为浑元桩,⼜可称之为健⾝桩、养⽣桩,在拳术训练中,这实际上是⼀种“换劲桩”;第⼆类为技击桩,在拳术训练中,实际上是⼀种“摸劲桩”。

意拳(⼤成拳)站桩的以上两类功法,以第⼀类的浑元桩即“换劲桩”最为重要,它是意拳(⼤成拳)⼊门的关键。

“换劲桩”从养⽣健⾝的意义上讲,同传统的佛、道养⽣术及⽓功⼀样,均能起到养⽣健⾝、祛病除疾的作⽤。

但“换劲桩”⼜不同于⼀般的⽓功功法,它既不需意守丹⽥,或意守⾝体内部的某⼀部位,也不需⽤意念进⾏吐纳导引,更不⽤掐诀念咒或接什么宇宙信息。

意拳(⼤成拳)是在佛、道、儒、俗、医、武理论学说及养⽣健⾝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升华其精神,通过意念的假想训练,进⾏系统的体能开发,藉以改变⼈体内在机制。

在站桩中,“不期然⽽然”,丹⽥会⾃然⽽盈,经络⾎脉会⾃然⽽通,经过上万个练功者的实践检验,⼏⼗年来从未出偏,对各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均有明显的疗效。

⼈体的体内循环机制,与其主观地控制或⼈为地限制它,不如良性地去诱导和开发它,以发挥其⾃⾝的潜在能量。

意拳养生桩的站法

意拳养生桩的站法

意拳养生桩的站法窦世明1、为什么站桩:意拳无招式,更无套路,一切均由站桩而来,初学以站桩为主,学成后还是站桩。

初习站桩,几乎每个人都能接触到问题,就是站桩要求求什么?为什么站桩?为什么站桩要用抽象的想像?有人说站桩是在求力?有人说站桩是在求劲?我的体会:站桩是启发本能的基本功夫,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锻炼。

站桩是使练习假借抽象的意念,在相对放松的过程中,体验松与紧之间的关系,体认力的感觉,学习到对力的适当控制,在发力时能恰到好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因为多一分则为人所借,少一分则不足以达到制敌效果。

这种力只有在站桩中去体会,所以每天站桩时以抽象的意念叫练习者自己去摸索、去体会、去感觉、去寻觅。

习意拳者在开始站养生桩时就这样做,将来再过度到技击桩。

2、养生桩:学习意拳应由养生桩开始,然后再逐步过度到技击桩。

养生桩是意拳的基本功,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身体强弱,均可练习。

一、提插桩:首先要气静神怡,自然站立。

足跟并齐,足尖外分,双手下垂,两足左右分开,距离与肩同宽,膝微屈,臀部如坐一高凳上,双手下垂,五指分开,手指有直插入地的意念,用意不用力,两肘稍屈,向斜上方微提,有外撑里裹之意,腋下容球,周身关节有似屈非直之意。

头:头正、收颏、颈直,头顶似顶非顶,有如绳系,面部似笑非笑。

足:两足平放,足趾抓地、似抓非抓,足心虚涵,膝微屈,不用力,以意念为主。

胸腹:肩平臀正,心窝微收,宽胸松腹。

齿:微露一缝,不可扣死,两腮自然撑起。

舌:微卷,不抵上鄂。

目:远视,神意内敛。

耳:凝神静息,即敛神听微雨。

二、撑抱桩:两手向上抬起与肩平,距胸尺许,手心向内,如抱球状,腋下虚涵意念中两手如抱纸球,抱紧球即瘪了,抱松球会吹落,只能意想,不能用力。

三、俯抱桩:双手向上抬起与肩平,指尖相对,手心向下,手指分开微屈,距胸部尺许,两手相距二三拳,其它部位与第一式同。

意念中,两手两臂内环抱一纸球,松紧控制与第二式同。

意拳站桩功述要——摘錄自杨绍庚先生的文章

意拳站桩功述要——摘錄自杨绍庚先生的文章

意拳站桩功述要——摘錄自杨绍庚先生的文章站桩是我国拳术的一种基本功,原己濒临泯灭,不甚为人重视,从二十年代王芗斋先生创立意拳,将站桩作为意拳的基本功,强调其重要,予以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实践,不断总结丰富其内容,至今已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气功”一时兴起,各种流派应运而生,不少流派将站桩列为“气功”的功法,从形式大致相似,但实质内容大不相同。

为使意拳站桩功不流于形式,不与各“气功”流派之站桩相混淆。

使意拳爱好者正确理解站桩功的实质及其内在要求,正道是趋,今将站桩功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练法解说于后。

站桩就起原意来说,桩是“桩基”这一词意的简化。

凡是重要的建筑都要打桩基,在数十年前人们是常以“桩基”这一词汇来隐喻某人在学术或技艺方面的功底,随时代的演变,现今以“基本功”这个词取代了“桩基”的词意。

拳术上所谓的站桩就是指拳术基本功的锻炼方法。

王芗斋先生为什么将“站桩”作为意拳的基本功法,并成为意拳的独特标志,这需要从健身和人体运动原理两个方面谈起。

拳术本身的使命芗斋先生就这样解释的:“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异端耳。

”因而,站桩首重是健身,再才是技击。

但健身与技击二者相辅相成,不单独去理解某一方面,否则难以达到上乘境地。

站桩之作为拳术基本功,主要使命在于“改造生理,发挥良能。

”改造生理即健身,发挥良能则是为的是技击自卫。

今分别述其功效原理如下:首先我们对站桩要有个初步概念,简要的说,站桩是采取两腿微曲,两臂怀抱,躯干挺拔、全身舒展、均整平衡,保持外形相对静止,精神集中,通过意念诱导使全身肌肉放松,全身关节处处通连,形成一个整体,运用精神锻炼,充分挑动人体各部机能自然发挥,训练精神和肢体的高度协调统一,使身心同时得到锻炼,发挥良能。

站桩这种锻炼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素问”中已有记载:自古有真人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意拳文章-浅谈意拳站桩

意拳文章-浅谈意拳站桩

浅谈意拳站桩余习拳一年有余,方刚刚踏入门墙而已。

深感此拳之博大精深非常人所能知其底蕴。

此当佩服王老所创此拳,留给后人钻研修习,造福后世子孙。

王老乃吾之后辈学习榜样,疏不敢将其完全发扬光大之,望能继承此特殊拳学之一部分,不才尚知足矣!!“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站桩是意拳最重要的,也是基础。

其次要:“体认学试力”“力由试而知,由试而得”通过站桩使全身间架合理,然后学习试力,使站桩中的力量可以延伸出去,使力道活用,试力是站桩间架的延长,也是站桩所得到劲的外在表现,故站桩和试力不可分割,他们是一个整体,是有联系的。

更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发力则是试力和站桩的具体表现和具体应用,在技击中,能够灵活的应用。

已制敌于死地。

步法则是弥补进攻时的距离远近,速度和角度变化,从而带动身体随意的运动,以控制对方,使其不能完全发挥其技。

拳占三分,步占七分,故步法在技击中是非常重要的。

千万不可轻视之。

最后形神意力要达到完全统一,方可达到技击的最佳效果。

站桩:意拳桩法很多,入门应从养生桩学起。

其次在学习技击桩。

桩训练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节,调节身体各个部分是否协调,是否得力和舒适。

全身是否放松下来,意拳以一个“松”贯彻始终。

初学者应该以“松”为目标。

自然为本,让身体自然去调节,尤其是体内的运动,不要管它。

让血液自动的去运动。

这样才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和身体的规律,故:“顺则生,逆则亡”之道理。

初练可假借在水中,非常的悠扬,又可假借在舒服的睡觉等等。

总之可以假借种种舒服的意念。

使我的精神放松,精神放松形体也自然会松下来。

再有站桩时如感觉肩膀酸痛,可以把手臂放低些。

只要低不过脐就可以。

待手臂酸痛减小或没有的时候,在把手臂抬到原来合适的位置。

再有如果还有酸痛可以继续坚持,这是一个假疲劳阶段,只要你忍过这个阶段,身体也会慢慢放松的。

因为当你的手臂酸痛的时候,你最坚持不住的时候,你的身体意识也就会想办法去放松的。

这也是一种反方向的放松方法。

[大成拳]_《意拳论》——桩功与四形

[大成拳]_《意拳论》——桩功与四形

[大成拳]_《意拳论》——桩功与四形《意拳论》——桩功与四形——王芗斋著前言站桩是意关迫害基本功。

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久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

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

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

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

内劲能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

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

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

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

欲使学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

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

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芗斋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论桩功之境界持桩需经历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

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

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莉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

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

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

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

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

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

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

此即持桩时壮举直顶竖之功也。

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

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

站桩爱好者2年站桩的经历:站桩的姿势、意念的体认、无我的体认

站桩爱好者2年站桩的经历:站桩的姿势、意念的体认、无我的体认

站桩爱好者2年站桩的经历:站桩的姿势、意念的体认、无我的体认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读周师父《站桩》有感(文/田先生)有幸拜读了周广学师父的新作《站桩》,特别是看了“我的站桩经历”、“弟子站桩体认”深有同感,周师父的站桩的道路曲折而上旋,也正是这坎坷的求学道路为其之后的意拳传播教授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心得体认,所幸的是让我们遇到了周师父,在站桩之道上可避过他曾经的曲折。

我是2016年4月因工作调动来到了深圳,在此之前在昆山曾学过三年陈式太极套路(24、56式)和推手,之前的老师说我根基太差,最好能练习一下“站桩”,把下盘练稳了,才能打好太极拳,于是我就在网上搜索有关站桩的知识,追溯到站桩作为功法传授源自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并关注到了“深圳市聚贤意拳协会”。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2016年11月20日联系到周老师,约园博园见面,不遇。

2016年11月27日报名参加深圳市聚贤意协会成立二周年活动,以下是摘自当时的站桩笔记:11月27日在景明达酒店参加了深圳意拳协会的二周年活动,见到了周师父,说了我站桩抖动的情况,周师父说让我站一下,我起身摆好姿势站了不到两分钟。

周师父问我有什么想法没有?我说没有,他说我还挺单纯(我觉得不是夸,哈哈),周师父说我站桩没有意念,我执,没有忘我。

要有意念,手抱一个球,腿夹一个球,没有意念,没有想法就是行走肉,没有效果,意念引导行为(不准确,他当时说哪个词记不清了),比如从酒店回家,先有回家这个想法(意念),才有抬腿往家走这个行为。

接着让岳家后代(张心安)演试他的站桩……后来跟其他同仁一起站了一会,周师父调整了一下我的手,说不要向外用力,看了我的手(好像是掌纹),问了年龄,说我和他同岁,似乎还有话要说,但又没说,被其他人叫走了……11月29日站桩第二周第9天,抖动的现状还没有改变,而且似乎来的越来越快,现在大约5到10分钟左右开始抖动,先从小腹,然后是两腿,小腿的反应最剧烈,跟以前一样,抖动一会儿,剧烈抖动两三下(似乎要跳起来),过后就不抖了,很静,似乎有耳鸣,两手臂外侧有说不明白的感觉,像是麻木,但似乎又一种舒服感,两脚感觉踩的很实,三五分钟后又进入下周期的抖动。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

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

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即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

通过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胃肠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而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有增长体力。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再则未人静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护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加力气。

但是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2、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人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3、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4、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5、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连、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的练功方法。

意拳浑圆桩:只要站上几分钟就会有动感,越练气越足!

意拳浑圆桩:只要站上几分钟就会有动感,越练气越足!

意拳浑圆桩:只要站上几分钟就会有动感,越练气越足!意拳(又称大成拳)包括两部分,养生与技击。

浑圆桩是意拳的基础,它不仅是达到高级武功的必由之路,而且自始至终都占着重要的地位。

意拳桩功很多以浑圆桩为根本。

其桩功有以下特点:(1)呼吸自然。

(2)不意守人体的某个部位,就是说意识诱导从局部开始发展到全身。

(3)简单易行不搞上式和收式,随时可练可不练。

(4)上功快,只要按照方法,几分钟、十几分钟就会有动感。

(5)不会发生任何偏差,就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照样可以练功,可以治病。

(6)扶正祛邪,驱除疾病,健身自卫,医疗效果显著,又是达到高级武功的必经之路。

基本姿式(一)选择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之处每天坚持早晚二遍功,每次30-60分钟,有条件的每天多练2小时更好。

两脚同肩宽,脚尖不外撇也不内勾,成平衡状自然站立。

两膝微向前弯曲,两腿似直非直,身躯即挺拔又函虚,小腹放松,两手抬起胸前环抱,两手高不超肩;低不过脐,前不盈尺,后不贴身,两手指相距1尺左右,手指微内勾,指间微张开,头虚虚上领,两眼向前平视微闭(全闭也可以),全身放松,采用自然呼吸法。

(二)松静自然:从头、颈开始,自上而下放松。

运行路线经面部、脖颈、两肩、两臂、两手、后背、后腰、前胸、前腹、大腿、膝关节、小腿、脚。

以上各部位置放松。

松和静是相辅相成的,松好了,静也会好起来,只有肌肉和精神最大限度放松才能更好的入静。

主动排除杂念,默念“松”字,这样松静就会慢慢统一起来。

所谓静,是指练功过程中杂念相对减少,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化的“入静”而言。

(三)意念诱导。

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暗示,意识在练功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

姿式站好后,检查全身肌肉、精神放松没有,只要想到放松,再放松些很快就会松下来入静了。

然后再立意在手,想到手上麻、热胀,无论出现或麻,或热,或胀之一的感觉都可以。

有了这样反应以后,不让它跑掉,稳定一会待麻、热、胀出现明显反应思想就可以引导它往手腕、小臂、肘、大臂、肩部、背部、腰部、胸部、腹部、臀部、大腿、膝、小腿、脚部发展。

意拳(又名大成拳)桩功阐微

意拳(又名大成拳)桩功阐微

意拳(又名大成拳)桩功阐微一:意拳(又名大成拳)概述意拳(又名大成拳),源于“心意拳”。

相传心意拳为宋朝名将岳飞所创,并著有《岳武穆拳谱》。

后来拳谱被明代武人姬龙峰(名际可,山西蒲州人,人称神枪)于终南山所得,他按拳谱钻研、朝夕苦练,根据六和、五行、阴阳、进退,起落等原则原理首创“心意六合拳”。

所谓六和乃内三合,外三合。

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

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姬际可又将拳传于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曹继武,曹于清代中叶将拳技传给山西祁县戴龙邦,戴将“心意拳”改“形意拳”。

据说山西人发音“心”与“形”相近,故“心”“形”二字不分,心意拳被传成了形意拳。

戴传技于河北深县李然能(世称李洛能、李老农)李授技于郭云深,车毅斋等人,其中尤以郭最为著名,人称“形意巨臂”,曾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闻名于世。

清光绪年间,河北深县王芗斋先生(1885.10.29—1963.07.12)就学于郭。

王老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深受郭的器重,遂将形意之法秘授。

王芗斋先生尽得郭老真传,在郭老做古后,他为了在拳道上精益求精,游遍大江南北,寻师访友,切磋交流,此间所遇高手甚多,对中国拳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上世纪20年代初,王芗斋先生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形势,忽略实战的片面倾向,为恢复拳学的本来面目,在上海创立了“意拳”,提出“不求形骸似,只有神意足”,并著《意拳正轨》。

而后进一步潜心钻研,刻苦修炼,最终王芗斋先生在认识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认为:拳术中的功法训练与实战应包括“神、意、气、形、力、声”六方面,亦不能过分强调“意”,拳道六法不可偏废,拳法乃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养、练、用合一之法。

王老以形意拳的圆整笃实之力为基础,吸收了太极拳的沾,粘,连,随四大要点和柔化之力;吸收了少林拳法的冷,脆,快之力;吸收了八卦掌的舒展的身法和灵活多变的手法和步法,以及儒,佛,医,道,武五家功法的精华,融会内外家武术和西洋拳法的长处,推陈出新,于上世纪40年代初在北京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武术门派,并在当时民国《实报》上刊登文章,申明拳学要义,并公开声明:为印证拳术,愿与武林诸家研讨技击实战,不分国籍,公开较量,交流拳技,接受各界挑战。

“似坐非坐”的桩功,你了解多少?

“似坐非坐”的桩功,你了解多少?

“似坐非坐”的桩功,你了解多少?前阵子,一直有同学在后台@小编:什么时候开站桩课呀?经过团队的努力和准备,意拳站桩课终于要和大家见面啦!哦哦,等一下,估计还有部分同学并不了解站桩是什么鬼?好吧,那小编就先给大家说道一下什么是意拳,什么是站桩!顺便跟大家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站桩?意拳又称大成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

源于心意拳。

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单操手、断手、健武。

清末民初河北深县(现深州)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

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大成拳(意拳)。

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

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 这样说好像不是很好理解?简单说就是意识与动作的配合,看似外形不动,其实意识一直在和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连接,并使之产生微动,重建身体内部的身体空间。

用比喻的方法说就像一间很久没有打扫的房间,收拾打扫将一些废物仍丢,物品摆放整齐房间也会焕然一新。

房间就是我们的身体,意识就是收拾打扫的人。

房间打扫干净后会更宽敞明亮,那么五脏六腑打扫干净了会怎么样呢?★ 一、使人精力充沛★人体内部的空间和通道打扫干净以后,生命能量——气就能很好流通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能量运行通畅稳定以后便可实现阴阳平衡,气血流通,内气充溢,精神饱满。

站桩站桩强调头直、目正、神庄、气均。

通过站桩的修练,使自己身心内外舒畅,从而对精力的恢复有莫大帮助。

★ 二、提高思维敏捷度★思维敏捷度,除了受所教育,生活经历,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有没有建立一种抓住核心的思维模式,和充沛生命能量的提供,如果没有核心思维模式和充沛的生命能量,很多时候,许多人的思维是不够开阔、不够灵活、不够周全的,就像电脑的空间不足和电量不足一样。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 附意拳要点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 附意拳要点

《意拳論》----- 樁功與四形論樁功之境界持樁需經歷三種境界,體認有得,方為功夫。

所謂境界,即持樁時所有之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也。

蓋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輝映也。

清末學者王國維先生嘗謂:凡成事者皆須經歷三種境界,一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二曰:昨夜西風凋碧樹,莉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三曰: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習拳亦應如是。

樁功之第一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不悔”。

學者需堅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動決心。

從生理上講堅持百日即有感覺。

堅持三、四年,即覺四肢膨脹,手足發熱,有灌鉛之感。

四肢陰面有感覺較易且快,其陽面有感覺則較難且慢。

四肢之陰陽面皆須有灌鉛膨脹之感,方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學功。

樁功之第二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望盡天涯路”此際須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爾獨尊,,而他家所無也。

從生理上講持樁至五、六年即覺兩耳膨脹,眉鼻樑覺如有物在內鼓動,頸項挺拔猶如頂上有大繩吊引,頭皮發脹、鬚髮飛漲,覺有大石壓頂之感。

此即持樁時壯舉直頂豎之功也。

同時上肢之感覺漸漸蔓延至臀部及小腹。

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

臻此境界,即覺天趣盎然矣。

然所發之力還非源自腰脊而是梢節之機械之力也。

樁功之第三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

“神莊意靜”,彈指揮手,無非天籟。

回過頭來再看,十年來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應棄之溝壑而不異初步所練即為正果。

從生理上講堅持十年左右即覺腰脊有膨脹之感。

此種感覺直達各穀道臊根,卻覺體不息如鑄,身如鉛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鋒棱起,身動如挾浪,腰脊板似牛。

臻此境界,動則自有奇趣橫生之感,所發之力始能均整。

至此技擊之資備矣。

以上所談之年限,皆系我自身體識所得。

在於學者或可略長,或可略短,均在於個人天賦與功力然耳。

曾文正公曾謂:成就事業天資僅作三分,而勤奮則占七分此非虛語也,學者勉之。

持樁雖日久,但見效不著,須求之於己身,不是姿勢不正確,或既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既生理起作用于心理,總之必有問題,當求證于高明,莫自以為是,切要!切要!又持樁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須交替輪流,每日如此。

意拳站桩浅释-周广学

意拳站桩浅释-周广学

意拳站桩浅释周广学意拳堪为复杂,就站桩而言包罗万象,复杂程度等同于人生成长过程,甚是曲折,既有得力舒展的欣悦之欢;亦有长久努力不为了解的疑惑之困。

拳学修炼求取的过程亦是动静、直曲、松紧、正斜、快慢辩证的过程,拳学跟中医药一样历经数代先贤不懈努力,实践总结汇于此法,即有戴龙邦、李落农、郭云深、王芗斋等这样的拳学巨擘穷尽毕生为拳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家,更多的是默默付出无从考证的贤达,如同夜间天上繁星,亮暗皆存,构筑宇宙。

就站桩意念来说简单蕴涵着深意,简单的从字面上了解一下,大脑推演一下往往让人误解,以为站桩没什么,无非站着不动,几个站桩姿势而已,殊不知这只是表面,犹如佛家参禅一样,局外人怎能窥其真容,王芗斋先生曾说过:“拳学不可小道视之”,非谦逊之士不能得。

有草草接触数日认为站桩不过如此的,也有站桩旬日略有体认的,这也是王老所强调的40岁以后生活阅历丰富有辩证思维,才能修炼此拳学的原因。

当今社会有20多岁谦谦君子思维敏锐客观追求拳学者,亦有60几岁思想顽固不化抱残守缺者,终生不弃陶醉其中有之,幡然悔悟者有之,总之是非不辨从众者居多,真正能做到修炼拳学客观分析再行动的少之又少。

此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合乎生理卫生;符合人体力学先有人问及。

凡是都有法则规律所在,拳学无非健身、理趣、自卫。

拳学不是门派之争更不是帮派之见,拳学之道愉悦身心、强健自我才是人生哲理之根本。

去繁从简,剥离俗套,拳学详述还要从站桩开始,王老讲“要知拳精髓首要站桩起,跟佛家讲的因果不无二至,站桩就是把这个“因”的要素条件法则了解透彻了再身体力行的投入时间站桩体认自身所产生的变化,才有去修炼试力、发力、步法、断手、健舞渐入堂室。

诸多一系列的拳学知识犹如恩师李海明先生所言意拳修炼重在熏陶、实践。

动静都是客观反映出来的,炼着复杂用着简单才是根本。

我意拳启蒙老师(也是我最尊敬的师叔)王永立先生说意拳内容比头发丝还细,容不得半点含糊,有容乃大,自身无处不牵扯,我乃万物主宰,千军万马过来都是萝卜白菜,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是师叔时常强调的,师叔做拳的神姿在脑海时常浮现。

意拳的桩功

意拳的桩功

意拳的桩功
意拳的桩是讲究人体力学、双手、双臂、下颚、下腋、双膝,以至颈与头的关系等,它都充满了力学的原理,使人在站桩时,全身各个关节与有关部分,都存在着力的运动,虽然,它强调全身放松,但它是松中有紧、松中有力从意念的集中令身体产生一种本能的力,这股力日久有功,这就是意拳中所强调的蓄力。

在人体内积蓄了这本能的力,在站桩中,不断加强,而且经临床证明,对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肝病、鼻炎、关节炎、神经衰弱、胃下垂及多种眼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对女性要保持苗条健美的体态、延长衰老期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意拳的健身养生桩,在意拳老前辈,王芗斋的高徒韩星桥夫妇在新疆乌鲁木齐中医院治疗病人中,取得颇大成果,因此,意拳健身养生桩是中老年男女均适合的运动,只要地方清静,最好是清晨,练习意拳健身桩,持之以恒,每次站其十五分至二十分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它绝不会产生什么“走火入魔”的情况,尽可放心。

健身桩有坐式踩棉,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桩法,人坐在凳上,双膝与小腿分开与肩阔,大腿与小腿成直角,即九十度,双臂半圆抱,手心向内,五指微张,指与指之间如夹一个小棉球,臂弯也要成九十度直角,手肘下垂,腋处如夹一蛋,双目平视,或闭眼,头如悬空,自然呼吸,同时,双脚踩在地上想着如踩在棉花似的,不要用力,双臂
如抱纸球,意念是不要用力,力大纸球破,力小纸球就会跌下地。

这种全身的力点从头到脚都有,但它又不强调用力,这是对立又统一的原理。

它充分地显示人体在静止时,在休息时可以练习意拳坐式踩棉桩是非常有益的,当你双手半抱疲倦时,可以徐徐放下,放于大腿近小腹的弯处,手心向上,五指仍微张,这样可以来回做几次,30分钟最佳,效果自在不言中。

意拳

意拳

意拳站桩为中国武术家王芗斋所创,是意拳的基本功夫,可分为养生桩与技击桩,均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训练,以体会“不动之动”的微动。

其基本要点是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通畅自然。

通过站桩的训练使人体达到协调统一,肢体间处处连通成为ㄧ个整体,达到“一动无不动”的状态,练成自身感觉的高度敏感协调,并且经由“松紧转换”的训练,培养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1],而能在技击中发挥作用。

其作用若从养生的角度讲,只此“凝神定意”一站,即可使精神意志、气血筋骨都得到锻炼;若从技击的角度讲,只此一站,则可于“无力中求有力,拙笨中求灵巧,微动中求迅速”。

争议[编辑]有人认为意拳站桩属于气功的一种。

意拳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夫,属于中国武术,不是气功。

意拳第二代传人韩星垣生前曾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说:“什么叫气,我练拳几十年了,都不知道什么叫气!”站桩[编辑](一)站桩站桩为意拳本中之本,试力为得力之由。

意拳创立之初,基本类型分五个:1.三才桩2.浑元桩3.伏虎桩4.降龙桩5.子午桩三才及浑元桩,为诸桩万法之本,须依次体会,掌握要求,才可试力。

试力是将桩法的感受应用到身手各部争力上,摩擦步便是步型的试力。

<1>三才桩又名健身桩、养生桩。

属正面桩。

辅助桩可分类有:撑抱桩、外撑桩、扶抱桩、扶按桩。

主要体会及要求:1. 肩架定型2. 松紧定型3. 环抱膨涨4. 手出感觉5. 耐力训练6. 连通全身<2>浑元桩又名技击桩。

属侧面桩。

辅助桩可分类有:俯抱桩、俯按桩、外撑桩、墩宝贝。

要经过三才桩的艰苦长期耐力锻练,身型手足稳定,体会感觉后,才能练习此桩。

此桩主要体验出上拔、下裁、前推、后拉、左搬、右移的六面争力。

即全方位的浑元力。

<3>伏虎桩又名大环桩。

是加强耐力及后腿蹬弹与肩担竖力。

<4>降龙桩主练后足至背而手之拧动。

<5>子午桩练习独立单脚的支撑力及单足踩踢力。

意拳站桩敛神听风雨 抻拔拉长“老牛筋”——大成拳真传法

意拳站桩敛神听风雨 抻拔拉长“老牛筋”——大成拳真传法

站桩敛神听风雨抻拔拉长“老牛筋”——大成拳真传法2004-9-3 21:10:00 《精武》独立守神站大成拳桩功是在相对静止时,放松精神和形体,从而培养正确的基本间架。

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养成了许多习惯动作,主要表现为肌肉伸缩和胸部用力(横膈肌发紧),从生产上看是一种进步,但对于养生及技击则是背道而驰的。

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即是独立守神——站桩。

站桩第一步,即在精神松静集中的状态下达到形体的放松,同时培养合理的间架,这就是“敛神听微雨”和做到松静自然等要领。

似坐非坐,似展非展等意念是为了胸腹部放松而进行的诱导,其它意念,都是为去除拙力和放松形体而设,明于此,才能不执着的站桩。

一味放松就会散了间架,那还不如去睡觉。

所以,站桩时还要头顶项竖,身正体端,使人体各部位按站桩的要领做到正确。

为达到强身之效,初始站桩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及人体各部位合理的间架结构,并逐渐养成习惯。

改造生理这是独立守神的深入阶段,仍以站桩为本。

在弄清“松”的概念后,就应进入“紧”的训练。

大多数习者,极易混淆紧与僵的概念,多以为此项训练于己不利,或从未进行过此项训练,更有人因片面追求松而不敢稍微发紧。

为数不少的习者为使下肢放松而使双腿直立,这就失去了站桩的原则,使下肢“断劲儿”,这是不可取的。

改造生理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矫正脊柱弯曲及整体的联结放长,即调整“松”状态下的“紧”。

脊柱乃人体之中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体运动主要由脊柱带动,人体的浑元力亦主要源于此。

自然界中,脊椎动物的脊柱都是平直后绷的,人类在婴幼儿时期亦如此。

而改造生理——“返婴寻天籁”,其中首要须使脊柱放长。

人的脊柱随年龄增长逐渐形成S形,这种状态已大异于婴儿时期。

常年负重者的S形状尤重,这种后天状态利于负重,但失去了弹性。

所以,矫正其曲线方能真正达到返先天的婴儿状态,才能具备获得整体力的基本条件。

矫正脊柱弯曲和拉拔脊柱的重要性,在武林前辈中已有觉察和体悟,但其认识是模糊的,练功也是低效的,如“含胸拔背”、“顶头悬”和“尾闾下沉”等拳诀,对于拉伸脊柱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何为意拳之“意”——意拳与站桩

何为意拳之“意”——意拳与站桩

何为意拳之“意”——意拳与站桩相遇即缘分,想交流可点击我头像,看简介意拳站桩为中国武术家王芗斋先生所创,是意拳的基本功夫,可分为养生桩与技击桩,均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训练,以体会「不动之动」的微动。

其基本要点是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通畅自然。

根据练功的目的不同,意拳站桩可分为健身桩和技拳桩,实际上健身桩也是从事拳术锻炼的基本功,拳学修炼到了登堂入室之时则无所谓什么是健身什么是技击了。

站桩功总的基本要求是: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作用通过站桩的训练使人体达到协调统一,肢体间处处连通成为ㄧ个整体,达到「一动无不动」的状态,练成自身感觉的高度敏感协调,并且经由「松紧转换」的训练,培养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而能在技击中发挥作用。

其作用若从养生的角度讲,只此「凝神定意」一站,即可使精神意志、气血筋骨都得到锻炼;若从技击的角度讲,只此一站,则可于「无力中求有力,拙笨中求灵巧,微动中求迅速」。

要求意拳,顾名思义是用意发挥之拳学,其重点并不在外形之操作。

意拳讲究神意,只要神意足具,就不必讲求形状的似或不似。

然而当神意足具时,形体的姿势又不求似而自然似了。

就象中国艺术书法、绘画画山水花鸟,追求的都是神似而非形似。

这点在义理上是完全相通的,即「学我者死, 似我者生」、「但求神意足, 不求形骸似」。

意拳不讲套路,不论招式,着重“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以站桩为主,以试力为用,动静配合,以期达到去后天之拙力,长先天之真劲的目的,所以强调“不在劳形苦体,在于方寸无误”,其“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拳本无法,有法也空”的精神,被誉为武学中的禅学。

意拳站桩不讲求深呼吸,不用意守丹田,而是通过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凝神定意,调整姿势的动静、虚实、松紧,及适当的意念活动,达到思想入静,身体舒适轻灵。

站桩强调“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所以各地所传授的站桩姿势不尽相同,但“神圆意方,形屈力直”的精神却始终如一。

行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行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行意拳秘法讲义-站桩——站桩寿关顺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

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

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

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

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

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

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

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

”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

形意拳分三个步骤进行,所谓“三还九转是一式”,第一步求其正齐,上下一致,所谓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有如春虫蛰;第二步求其力面扩大,所谓拉丝棉拉钢丝,好象满载的塌车由桥脚处车上桥面;第三步如春沼鱼由圆而满,由满而空,所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天地,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即是明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何以有明劲?是练精化气易骨也,暗劲是练气化神易筋也,化劲是练神还虚洗髓也,这三个步骤层次鲜明,姿势不变而所得结果也随着层次转移,练一年与练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

意拳站桩

意拳站桩

平步撑抱桩
身体间架要求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足心涵虚,足趾似有扒地之意,同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舒展大方,头顶似有小线上提,似顶非顶,肩要平,不可耸,臀部略向后,似坐一高凳,假借身体后面有微微挤靠大树之意。

意念假借
双手慢慢抬至胸前,掌高肘低,掌心向内,五指相对。

意想五指缝中各夹一棉球,两手间相距二至三拳,双手距胸尺许远,双手似抱一纸球,球与胸部、腹部、手臂内侧、手掌,手指轻轻接触,用力抱,球要瘪,无意抱,球要飘。

总之要以双手、双臂、胸部、腹部细心体会纸球的存在即可。

姿势站好后意念假借,周身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双臂放松来搭在漂浮在水中的球上,仅用能撑起双臂的劲力即可。

站桩时,面部表情似笑非笑,两唇稍露缝隙,面部、颈部肌肉要轻松舒适,呼吸要匀细自然,双目平视,微向前上方,远望前面景物似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朦朦胧胧,心平气和,凝视静息,细心聆听微雨落在树枝或地面上所发出的极细微的声音;或站在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中,苍松翠柏,鲜花盛开,鸟语花香,使我们感到遍体通泰,胸意大开,或站在温泉中,温暖的泉水从身后缓缓荡漾而来。

着意体会泉水与身体有微微的摩擦和微微推动身体向前之感。

身体的正面仿
佛有水微微阻挡。

以上所提的这些要求不可一味地刻意追求,最好是在自然中逐步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拳站桩浅释
周广学
意拳堪为复杂,就站桩而言包罗万象,复杂程度等同于人生成长过程,甚是曲折,既有得力舒展的欣悦之欢;亦有长久努力不为了解的疑惑之困。

拳学修炼求取的过程亦是动静、直曲、松紧、正斜、快慢辩证的过程,拳学跟中医药一样历经数代先贤不懈努力,实践总结汇于此法,即有戴龙邦、李落农、郭云深、王芗斋等这样的拳学巨擘穷尽毕生为拳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家,更多的是默默付出无从考证的贤达,如同夜间天上繁星,亮暗皆存,构筑宇宙。

就站桩意念来说简单蕴涵着深意,简单的从字面上了解一下,大脑推演一下往往让人误解,以为站桩没什么,无非站着不动,几个站桩姿势而已,殊不知这只是表面,犹如佛家参禅一样,局外人怎能窥其真容,王芗斋先生曾说过:“拳学不可小道视之”,非谦逊之士不能得。

有草草接触数日认为站桩不过如此的,也有站桩旬日略有体认的,这也是王老所强调的40岁以后生活阅历丰富有辩证思维,才能修炼此拳学的原因。

当今社会有20多岁谦谦君子思维敏锐客观追求拳学者,亦有60几岁思想顽固不化抱残守缺者,终生不弃陶醉其中有之,幡然悔悟者有之,总之是非不辨从众者居多,真正能做到修炼拳学客观分析再行动的少之又少。

此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合乎生理卫生;符合人体力学先有人问及。

凡是都有法则规律所在,拳学无非健身、理趣、自卫。

拳学不是门派之争更不是帮派之见,拳学之道愉悦身心、强健自我才是人生哲理之根本。

去繁从简,剥离俗套,拳学详述还要
从站桩开始,王老讲“要知拳精髓首要站桩起,跟佛家讲的因果不无二至,站桩就是把这个“因”的要素条件法则了解透彻了再身体力行的投入时间站桩体认自身所产生的变化,才有去修炼试力、发力、步法、断手、健舞渐入堂室。

诸多一系列的拳学知识犹如恩师李海明先生所言意拳修炼重在熏陶、实践。

动静都是客观反映出来的,炼着复杂用着简单才是根本。

我意拳启蒙老师(也是我最尊敬的师叔)王永立先生说意拳内容比头发丝还细,容不得半点含糊,有容乃大,自身无处不牵扯,我乃万物主宰,千军万马过来都是萝卜白菜,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是师叔时常强调的,师叔做拳的神姿在脑海时常浮现。

09年四月初,缘分所致跟恩师十年后重聚那一刻历历在目,恩师再次强调兑现10年前的诺言,(说来话长,十年前的一次意拳内部实战交流,我跟当时的对手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没有退缩而是冷静应对,博得现场阵阵掌声,恩师同样也在此列,在回去的车上恩师给我写了条子让我去找他修炼,怎奈缘分未降。

)恩师把王斌魁、卜恩富师爷诠释意拳的真容原汁原味的传授给我,事实证明了恩师德艺双馨。

例如我请教恩师站桩的问题时老人家说抱球是关键,胳膊上什么意念腿上什么意念,抱球不能瘪了也不能飞了,意念要统而合一,当然身形上的头似线悬、含胸拔背,两手胸前环抱、膝盖似曲非曲,脚上的重心前七后三,脚后跟如同踩个蚂蚁、松腰提跨这些是站桩必备的常识,意念是站桩之魂,站桩是意拳之母根基所在,所以从精神假借入手是不二法门。

站桩首要调整身心。

琐事是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我们站桩要理清这些琐事是站桩初始关键,调整妥当了才能进入修炼站桩阶段,否则难以安静下来,安静不下来谈不上体认,没有体认就不可能有身体上的变化,没有身体上的变化就浮躁不安,浮躁不安就影响站桩修炼的成果,总之一切都要在身心放松、愉悦空洞无我的情况下修炼,假借犹如坐在海边看海豚跃起跃下;犹如温泉泡汤;犹如山顶观览众山晓,薄云山间绕松柏透其中,身心轻松心理舒畅作用于生理,相互为本。

养生不可偏颇自卫也是如此。

站桩前静守片刻,然后调备妥当缓缓把手抬起于胸前环抱,撑三抱七;提夹撑裹;手脚心微含鱼际互争产生上撕拧下微扣,浑身毛发犹如根根皮筋与外界相连,稍微懈怠即可造成皮筋断,假借万物相牵自身为核心,动静均匀。

这些要一起做出来,不能有先后,不能有所谓的六面力之意,站桩是上三下七的整体,是自然产生的整体,不是刻意造作僵硬肢体,入手之法首先从抱球提夹球开始,跟得道高僧诠释佛经一样,说出来就错,意拳站桩也是如此,但是不说谁知道啊,严格来说站桩入手之法就是错误,正确只是相对的,在初级阶段是正确,逐渐随着站桩意境的加深慢慢就入正轨了。

单独从字面上理解是不够的,必须有老师手把手的教方不能得者,何况自学?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从学恩师站桩三年,整理思绪都是在不断的解决“起横”的问题当中进步的,有了身体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了,很多情况下脑袋明白都是跟客观的事实有很大的差距,意拳也是如此。

意拳站桩有时候错了自己感觉很得意,蛮力自愚为功夫者不在少数,真是可悲又可怜。

原本意拳站桩就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储意悦心,静极生动的学问。

勿急
勿躁,平常当中见非常,岂知大道就在生活当中,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的大都是志不在此,学者自明。

深究意拳之真容还要从站桩开始,不才唠叨一下肤浅认识还望各位看官甄别,如能起到抛砖引玉可谓之幸事。

作者注:意拳第四代传人师承李海明先生。

恩师63年随王斌魁、卜恩富二位师
爷修炼意拳(大成拳),二位大师均是王芗斋师祖的得意弟子。

恩师李海明先生63年追随王斌魁师爷、卜恩富师爷修炼意拳,恩师在意拳跟摔跤方面造诣颇深,脚踏两门。

我09年跟恩师学习站桩深知站桩魅力,笃志意拳。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