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自己整理
传播学原理、自己整理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传播学,研究“传播”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信息:什么都是信息。
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一、两种分类方法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②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二、自我传播三、人际传播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六、各类传播的特点各类“社会传播”的特点之比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手段(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机械化、电子化媒介规模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空间小中大周期不规则较规则规则角色随时交替有所限定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化)反馈灵活有点困难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起变化)信息(表达)不规范较规范规范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重点:施拉姆)一、传播研究的起源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三、传播学的形成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四、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1.H·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
传播学原理框架总结
传播学原理框架总结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①形态多样性;一、传播的含义:1.传播的特性与本质 ②时空遍布性;③行为伴随性;④极端重要性。
2.传播与COMMUNICATION 的异同1)传播定义的“共享”说 3.传播的定义 (2)传播定义的“影响(劝服)”说 (3)传播定义的“符号(信息)”说4)传播定义的“互动关系”说 (补充《人际传播学》) 4.“信息”视野中的“传播” :简述信息与传播的关系:(1)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分类 ①二分法 ②三分法二、传播的类型: 1.概述 (1)二分法(2)四分法 ①自我传播<1> 定义及从各个角度的论述(参照《人际传播学》)<2> 人际传播的类型 ①三分法②效果与动机分类法③符号分类法<3>人际传播的研究成果:约哈里窗口<1>定义<2>“组织”的定义(3)各类传播的特点及比较三、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1.传播研究的起源2.传播学诞生的条件3.传播学的形成①亲身传播【名词解释】②大众传播A 告知性B 劝服性C 激励性<1>传统定义<2>大众传播的主要优点1.米德“主我客我理论”2.库利“镜中我”3.罗杰斯“自我理论”②人际传播1.2.1.两人之间的传播 2.小群体传播3.公众传播1.语言符号传播2.非语言符号传播(副语言符号传播)<1>定义 <2>自我 ④大众传播③组织传播2.传播的两种典型分类A硬件—环境 B 软件—人才 C 学科基础A 政治角度B 经济角度C 社会角度 [键入文档的引述或关注点的摘要。
您可<1>媒介背景<2>学科背景①什么是传播学? ②传播学与传播研究 ③古代传播研究的缺陷(1(2)美国成为诞生地的理由(1)总述(2)传播学的“出生期”A 从学科分类看来B 从学科结构看来①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②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4.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5.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四、学习传播学的意义①拉斯韦尔 ②卢因③拉扎斯菲尔德 ④霍夫兰 ⑤施拉姆1.信息革命和国家建设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自己整理的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自己整理的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一、引言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传播行为、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内容。
本教程笔记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供背诵版的内容,以便于记忆和复习。
以下将对传播学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
二、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指信息、观念、思想等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的行为。
2.媒介:传播过程中用于传递信息的工具、渠道或机构,包括口头语言、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
3.受众:指接收和理解传播信息的人群。
4.效果: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三、传播学的理论模型1. 传播模型: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指传播活动中信息从传播源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常见的传播模型有线性模型、环状模型和网络模型。
2. 媒介效果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
包括传统的媒体效果理论、认知解释理论等。
3. 社会影响理论: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和观念的影响。
比较有名的社会影响理论包括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等。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方法: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研究假设,了解传播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总结和评价先前的研究成果。
3. 文化研究方法:注重对传播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文化对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4. 数量研究方法:运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传播现象和规律。
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 国际传播:研究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行为和媒介效果,了解跨文化间的传播现象。
2. 组织传播:研究组织内部的传播方式和效果,以及组织和外界的传播交流。
3. 健康传播:研究健康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效果,促进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4. 新媒体传播:研究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对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影响,如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转型: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大规模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在大众社会中,信息如何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传播给广大受众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效果。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涉及信息传播的过程、媒介的角色和影响等方面。
首先,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传播过程中的源-信道-受众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传播过程从信息源开始,经过不同的信道传递给受众,受众对信息进行接收和理解。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的地方,比如媒体、机构和个人等;信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受众是接收信息的人群,包括大众和特定的群体。
这个模型强调了信息传播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不同环节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其次,大众传播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研究了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媒介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同时,媒介也具有选择性,能够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编辑,从而影响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价。
此外,媒介还可以通过社交影响、设置议程和引导观点等方式,对受众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因此,媒介在大众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传播效果的研究。
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信息传播的结果和效果。
通过研究传播的效果,可以了解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反馈情况,以及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和改变。
传播效果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研究传播效果有助于了解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机制,对媒介的发展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因素。
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信仰体系、知识水平、媒介环境等。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产生差异性影响,因此,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传播过程的源-信道-受众模型、媒介的作用、传播效果的研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1.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现象和过程。
传播学可以关注广告媒体、传媒理论、公共关系、政治宣传等各个领域的传播活动。
2.传播模型:传播模型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理论框架。
常见的传播模型包括西雅图传播模型、拉斯维加斯传播模型、双步流程模型等。
传播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
3.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研究信息传播结果的影响因素。
传播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受众的反馈、行为变化等来衡量。
常见的传播效果包括认知效果、行为效果、社会效果等。
4.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
传播媒介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体。
传统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播媒介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5.受众研究:受众研究是研究信息接收者的特征和行为的学科。
受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传播策略和目标。
6.传播伦理:传播伦理研究的是在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传播伦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受众的权益和确保传播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7.传播策略:传播策略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传播行动计划。
传播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传播情境、受众特点和目标来制定。
总结起来,传播学原理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复习传播学原理的要点,我们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传播模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受众研究、传播伦理和传播策略等关键概念和理论。
这些要点帮助我们全面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传播活动中。
自己整理的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第二章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③印刷传播时代: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
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④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第三章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传播学的原理与应用
传播学的原理与应用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关于信息在社会中传递、交流和影响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传播的目的、传播的对象、传播的媒介等各个方面,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的过程。
传播学的原理1.传播的目的与效果:传播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是传播的目的和效果。
传播的目的可以是宣传、引导、教育、娱乐等,而传播的效果可以是知识传递、态度改变、行为转变等。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探索传播目的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2.传播的过程与媒介:传播学关注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传播的过程和媒介。
传播的过程涉及信息的产生、编码、传输、解码和接收等环节,而媒介可以是口头语言、文字、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研究者通过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不同媒介对传播过程的影响和传播效果的差异。
3.受众与接收: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播学研究关注受众的需求、态度、行为以及信息接收的效果。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实验等方法,了解受众的特征和沟通行为,以提高传播的效果和实现信息的最大化传递。
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传播学的研究也考虑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例如,社会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和社会结构等都会在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者通过深入了解社会文化的环境和背景,分析其对传播行为和效果的影响。
传播学的应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信息传播的机制和规律,还广泛应用于实际的传播工作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广告宣传:传播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领域。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传播效果,广告商可以更好地制定广告策略,提高广告的效果和吸引力。
2.公共关系: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公共关系工作也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通过研究和分析社会公众对组织和品牌的认知和评价,提供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和沟通活动,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3.新闻传播:传播学研究对新闻传播有重要影响。
传播学原理笔记(详细版)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传播学的原理与应用
传播学的原理与应用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现象、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的学科。
它关注于信息在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传递、交流和接受,并分析其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
传播学的原理和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传播学的原理:1.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学认为,传播过程至少需要一个信息源(发出信息的人或组织)、一个媒介(用于传递信息的手段)以及一个接收者(接收、解读并对信息做出反应的人或群体)。
2.传播的目的:传播学认为,传播的目的是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通过影响和改变接收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传播学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3.传播的过程:传播学认为,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经过媒介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解码并形成观点,同时也可能给予反馈。
传播学研究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因素和影响。
二、传播学的应用:1.广告与营销:传播学可以提供广告和营销人员制定有效传播策略的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受众的特点、媒介的选择和信息的设计,可以提高广告和营销活动的效果。
例如,通过研究受众的需求和心理,设计个性化的广告内容,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
2.公共关系与宣传:传播学可以帮助公共关系人员和宣传人员理解公众的态度和观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通过传播学的研究,可以确定合适的信息渠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以便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3.媒体与新闻传播:传播学可以帮助媒体从业人员理解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
通过研究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
4.社交媒体与网络传播:传播学在研究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播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和影响,以及传播过程中碎片化信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通过研究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内容特征,可以优化网络营销策略和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原理自己整理
传播学原理自己整理1.传播过程原理传播过程原理主要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传播介质、传播途径、传播源、受众等方面的内容。
(1)传播介质原理:传播介质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传播过程中的媒介选择和使用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2)传播途径原理:传播途径是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式。
不同的传播途径会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果。
(4)受众原理: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对象。
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会影响信息的接受和传播过程。
2.传播效果原理传播效果原理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受众行为和社会影响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方面。
(1)认知效果原理:认知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受众知识、态度和观念的影响。
通过传播,受众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观点,并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2)情感效果原理:情感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受众情感体验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传播可以引起受众的兴奋、愉悦、悲伤等情感反应。
(3)行为效果原理:行为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受众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通过传播,受众可能改变消费行为、投票行为、社交行为等。
3.传播理论原理传播理论原理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模式,包括传播模型、传播范式和传播规律等方面。
(1)传播模型原理:传播模型是对信息传播过程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构建。
常见的传播模型有线性模型、双向模型、网络模型等,用于解释信息在传播中的变化和传递。
(2)传播范式原理:传播范式是指传播的基本方式和理论框架。
例如,传统的传播范式包括集中传播、双步流说等,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范式则包括用户生成内容和社交媒体传播等。
(3)传播规律原理:传播规律是指信息传播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趋势。
例如,热点效应、社交影响和新闻门户效应等都是传播规律的体现。
总结起来,传播学原理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传播过程原理主要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媒介、途径、源和受众等方面;传播效果原理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受众行为和社会影响的效果;传播理论原理从传播模型、传播范式和传播规律等方面解释传播现象和解析传播规律。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原理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理解和指导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播学中,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首先是信息传输原理。
信息传输原理认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经历编码、传输和解码的环节。
发送者将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后发送出去,接收者则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
这一过程是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其次是媒介效应原理。
媒介效应原理认为,媒介对信息传播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这将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效果和接收者的反应。
比如,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的融合传递信息,在视听上更具有吸引力。
另外还有观众理解原理。
观众理解原理认为,接受信息的观众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判断。
观众的理解过程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条信息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因此,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应当考虑到观众的背景和需求,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最后是双向传播原理。
双向传播原理认为,传播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将进行反馈和互动,这将对信息的传递产生影响。
双向传播原理提醒我们,传播需要注意接收者的反馈和参与,以提高传播效果。
以上是传播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传播行为,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果。
大一传播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大一传播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递和沟通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信息如何被传递、接受和理解的过程。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消息、传播者、媒介、受众和反馈等要素。
消息是传播的核心,它是信息传递的内容和形式。
消息可以是言语、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传播者是指传递信息的个体或组织机构,他们可以是记者、编辑、广告商、政府机构等。
媒介则是信息传递的平台,包括书籍、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形式。
受众是接受和理解信息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对消息的理解和反应将影响传播的效果。
反馈是指受众对信息的回应,如回应、评论、分享等。
二、传播的过程与模型传播学研究了不同的传播过程与模型,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拉斯韦尔德的传播过程模型。
拉斯韦尔德的传播过程模型分为五个要素:源头(sender)、编码(encoding)、信道(channel)、解码(decoding)和接收端(receiver)。
源头是信息传播的发起者,他们产生信息并进行编码,将信息转化为适合传播的形式。
编码是指将源头的信息转化为可以传递的符号系统。
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如书本、广播、电视等。
解码是接收端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读的过程。
接收端则是接受信息的个体或群体。
三、传播的理论与效果传播学还研究了不同的传播理论与效果。
1. 奥斯本和海贝尔斯坦的传播效果理论认为,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
如果受众对信息感兴趣并且与其已有的知识和价值观相符合,那么信息的传播效果就会较好。
2. 互动传播理论强调传播是一种动态过程,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受众的反馈,传播者可以调整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传达信息。
3. 效果评估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评估和分析传播活动的效果,可以为传播者提供改进传播策略的依据。
四、传播的影响与应用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在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大一传播学原理知识点归纳
大一传播学原理知识点归纳传播学是研究信息、观念、态度等在社会中传播的规律和过程的学科。
作为传媒类专业的学生,了解传播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一学习传播学原理时,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
1. 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信息传播的过程、媒介的功能、受众的反应等。
传播学的定义可以简单概括为:“研究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规律和过程的学科”。
2. 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播媒介、信息内容、受众和传播效果。
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可以是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信息内容是传播的核心,决定了传播的目的和效果。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和反馈者,他们的特点和态度会影响传播效果。
3. 传播的意义与功能传播的意义在于实现信息传递、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承。
传播的功能包括: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发展等。
4.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编码-传递-解码。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符号的过程,传递是将编码后的信息通过媒介传播给受众,解码是受众对信息进行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在实际传播中,有多种传播模式,比如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和多向传播等。
5. 传播效果与评价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在受众中引起的影响和反应,可以从认知、态度、行为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价。
传播效果评价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6. 传播理论传播学发展了多种传播理论,其中常见的有传统媒介理论、媒介效果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互动传播理论等。
不同的理论侧重研究不同的传播现象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传播现象。
7. 传媒伦理与责任传播学强调媒介从业人员的伦理和责任意识,要求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尊重受众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以上是大一传播学原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传播学原理 知识点
传播学原理知识点
传播学原理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涵盖了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学原理知识点:
1.传播的定义和类型:传播是指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和目的,传播可以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2.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包括发送者、信息、媒介和接收者等几个基本要素。
传播过程中,发送者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将其转化为能够被接收者理解的符号或信息单位。
接收者则需要对信息进行解码,还原成发送者所表达的含义。
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手段,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媒介对于传播效果至关重要。
4.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传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息内容、媒介选择、接收者特点等。
评估传播效果需要根据特定的目标和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
5.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原理涉及许多重要的理论,如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把关人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传播现象和预测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传播伦理与法规:传播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和法规原则,如保护隐私、尊重知识产权、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等。
了解相关的伦理和法规原则有助于确保传播行为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以上是常见的传播学原理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理解传播现象和开展有效的传播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传播学概论的原理
传播学概论的原理
传播学概论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的目的论: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思想、观点或行动的传递和影响。
传播学强调传播的结果和效果,即传播的目标是要达到传播的目的,例如改变观众的认知、态度、行为等。
2. 传播的过程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多向互动过程,涉及到源头、信息、媒介、观众等多个要素。
传播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达、接受和反馈,其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对传播产生影响。
3. 传播的效果论:传播的效果是指信息在接受者中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学关注信息在接受者中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记忆程度、动机程度等。
4. 传播的受众论:传播的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在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播学研究受众的特征、需求、心理、行为等,以便更好地进行传播策略的制定和传播效果的评估。
5. 传播的媒介论: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平台,可以是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播学研究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以及媒介的选择、使用和效果评估。
6. 传播的环境论:传播环境是指传播活动所处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和条件。
传播学研究环境因素对传播的影响,以及传播活动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与策略。
这些原理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对传播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与传播相关的问题。
传播学原理知识点(个人从老师PPT上摘录整理)
第一周传播学的来源1,传播是什么?关键词:信息,传递,人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传播学的定义:一,传播是一种行为。
二,以信息相关。
三,是一种交流。
四,研究对象是人类,人类的行为。
2,传播学分为四类(1)影响说。
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的影响他们的劝服行为。
“影响说”是从政治学、宣传学的角度来研究传播问题(2)反应说。
强调受者反应的必然性。
“反应说”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研究传播学(3)互动说。
强调传者受者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互动说”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传播学(4)共享说。
认为“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3,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兴学科:与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媒体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始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但中国古代早有萌芽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孕育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确立阶段)从分散到集中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5w)列文(群体动力论)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霍夫兰(劝服传播)施拉姆(正式建立传播学)4,“传播”和‘Communication’的异同两者均有传递信息的意思“传”“传播”指“一”对“多”,否定了自我传播,不具有“沟通”的特点;只“出”不“进”,没有双向和共享的含义。
Communication则相对具有“共享信息”的含义虽有一定差异,但传播一词很早就开始使用,所以成为习惯用语5,传播学的基础流派传统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empirical school)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传播学研究学派。
传播观念:人类有能力揭示社会现象的客观性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关注传播的微观层面社会背景:商业体制的产物,工具性较浓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20世纪60年代从西欧兴起的传播学流派传播观念: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认知研究方法:强调定性方法,关注媒介与社会的宏观关系社会背景:公共广播制度的产物,政治态度有批判倾向主要分支:法兰克福学派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科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性研究资本主义控制下的大众传媒限制了对自由和美的追求不是为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而是研究趋势和价值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1947;阿多诺《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1964;哈贝马斯(Habermas)《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0政治经济学派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所有制决定政治;市场决定经济;支配与控制决定博弈关系默道克;戈尔丁“思想统治”理论学派国家+军队+法院+意识形态等=国家机器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和广告,把支配阶级的特殊利益描述为“普遍利益”,使被支配阶级产生认同和从属意识唤醒民众,推进社会变革葛兰西;阿尔都塞社会文化学派符号互动论注重受众研究,受众不再是消极个体,而是积极个体解读大众流行文化-颇有建树霍尔;莫利社会科学学派、多伦多学派等6,传播类型和传播模式内向传播:“人的自我信息活动”,只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
传播学原理 知识点
传播学原理知识点传播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社会传播现象的学科,它探讨了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
下面将从传播学的起源、传播过程模型、传播效应以及新传播技术等方面,对传播学原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随着新闻、电影、广播等新媒体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于是,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多个分支学科,如新闻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等。
二、传播过程模型1.传播者模型传播者模型关注的是信息的源头,即信息是通过哪些个体或组织进行传播的。
这个模型主要研究个人传播行为和组织传播战略,提出了传播者的角色和功能。
2.传播媒介模型传播媒介模型研究的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包括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社交媒体等。
这个模型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传播效果。
3.受众模型受众模型研究的是信息接收者的角色和影响,包括受众的特征、态度和行为反应。
这个模型主要研究受众的接受能力和信息处理过程。
4.双向模型双向模型强调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认为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还包括信息的解码和理解。
三、传播效应1.一致效应一致效应指的是信息传播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发现,当受众面临信息过载时,会倾向于接受与自己已有观点一致的信息,并加强这种观点。
2.增强效应增强效应指的是信息传播对受众的观点和行为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发现,信息传播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和公共议题上具有重要影响。
3.平面效应平面效应是指信息传播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效果差异。
传播学研究发现,不同的传媒对信息接受和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例如电视广告对观众的影响力较大,而电台广播对听众的影响力较大。
四、新传播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传播技术的出现对传播学原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新传播技术的知识点: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以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传播学理论知识梳理
传播学理论知识梳理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效果以及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对一些重要的传播学理论知识进行梳理。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大众媒体的信息发布,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信号传递。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
从传播的范围来看,有自我传播(个人内心的思考与反思)、人际传播(两人或少数人之间的交流,如朋友聊天、家庭讨论)、群体传播(具有共同目标或身份的一群人的交流,如工作小组讨论、社区会议)、组织传播(在正式组织中的信息交流,如公司内部的通知、会议)和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体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报道)。
二、经典的传播学理论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是传播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指出传播过程由五个要素构成: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个模式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为我们理解传播行为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框架。
2、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让我们意识到传播并非总是完美无误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失真或丢失。
3、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施拉姆强调了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他认为传播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
三、传播的效果研究1、魔弹论也称为“皮下注射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迅速而直接地影响受众。
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受众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2、有限效果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受到受众个人因素、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传播学,研究“传播”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信息:什么都是信息。
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一、两种分类方法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②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二、自我传播三、人际传播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六、各类传播的特点各类“社会传播”的特点之比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手段(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机械化、电子化媒介规模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空间小中大周期不规则较规则规则角色随时交替有所限定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化)反馈灵活有点困难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起变化)信息(表达)不规范较规范规范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重点:施拉姆)一、传播研究的起源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三、传播学的形成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四、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1.H·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
从政治学或实际政治的角度研究传播,起特点在于:一是对政治传播尤其是战争宣传进行了比较系统、详尽的分析,为前人所不及;二是不单对政治传播,进而对整个人类传播也发生了浓厚兴趣,并深入钻研,取得重大成就,为传播学的创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体现为: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为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道路;②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课题;③倡导并亲身实践(作为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的)内容分析法,以其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立下又一功勋。
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等。
2.K·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启示:一是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起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技能;二是提出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等概念,有力地促进了传播学的科学研究。
代表作有:《解决社会矛盾》等3.P·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主要贡献是:一是创建“两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使深入讨论传播的效果和机制成为可能;二是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作为传播学又一基本研究方法的地位。
代表作有:《人民的选择》、《人际影响》等4.C·霍夫兰(1912-196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也是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着眼于微观层次,对传播的具体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结。
主要采用的是“控制实验法”,使之成为传播学的又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代表作有:《传播与劝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等5.W·施拉姆(1907-1988)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第一个抱有创建“传播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不懈奋斗终生的人。
将掐人的成果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最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
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斯坦福大学、衣阿华大学、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建立了4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由此培养了大批人才。
出版了《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自己的代表作则有《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
五、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4节学习传播学的意义(不考)第二章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第1节传播的结构一、何谓结构所谓“结构”,即构成一个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所谓“过程”,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结构”动态的表述。
二、结构(过称)研究的意义第2节传播的基本模式(重点: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理解、分析、比较)一、何谓模式所谓“模式”,可理解为一种再现现实的具有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其主要作用是:为清楚地说明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
具体而言:“组织”功能,即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是我们对事物一个很难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整体形象。
“解释”功能,它能用简洁的方式,提供用其他方法则可能显得相当负责或含糊的信息。
“预测”功能,即通过模式有可能对事件的进程或结果给出预测。
模式的类型包括: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字模式。
二、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who)<传者·控制分析>—说什么(says what)<讯息·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媒介·媒介分析>—对谁(to whom)<受着·受着分析>—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效果·效果分析>①第一次较为详细地、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
②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5分析即5领域)缺陷:A.作为一个典型的线性模式,它似乎把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向传送信息、并呈直线形态的过程。
B.它似乎割裂了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
C.作为要素的“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化,这里没有表达出来。
D.“效果”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实际上并不一定出现,其只是一个“环节”。
2.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①“媒介”被一分为三了②“讯息”被区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③“噪音”可谓是传播过程中的“不速之客”三、控制论模式六要素:发信方、符号化方、受信方、符号解读方、讯息(或信息)、媒介(或渠道)、(未必有、但时常有的)反馈(包括效果)不足:一是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机会均等,实际上,并非如此。
二是循环性的表述,也容易引起误解,为纠正这一缺陷F·丹斯提出了一个螺旋形模式。
三是(最主要的问题)控制论模式仍未清楚地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
四、社会系统模式五、各具特色的其他模式第3节传播的功能(重点:二功能说和四功能说)一、传播的基本功能——传授信息二、二功能说:工具性和消遣性三、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①个人层次。
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看,传播的主要作用是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从消遣性传播的角度看,则是调节身心。
②组织层次。
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看,主要作用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调节组织成员的情绪。
③社会层次。
从工具性传播角度看,主要作用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传承社会遗产;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提供娱乐或者说调节社会大众身心。
四、四功能说:社会传播和大众传播内容:1.监测环境。
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
2.协调社会各部分。
以“宣传”聚合社会各团体和个人对环境采取一致的、有效的行动。
3.传承社会遗产。
通过“教育”使社会规范和知识等精神遗产代代相传。
4.调节身心。
借助“娱乐”使整个社会获得休息以保持活力。
五、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第4节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一、三功能说:负功能研究(1)授予地位(正功能)(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正功能)(3)麻醉精神(负功能)“三功能说”的主要贡献在于,明确地提出了负功能的问题。
但它既没有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更没有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两个环境”理论三、“托马斯公理”和“自我达成的预言”第5节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一、传播研究与发展研究二、拉纳的贡献1958年出版《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提出理论框架:有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系统,一端是传统社会,另一端是现代社会;所谓现代化,无非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并专门论述了传播对现代化的作用。
意义:一是首次尝试建构传播与现代化的理论;二是在传播学界激发了广泛的兴趣和行动,促使研究者开始思考传播在社会转变过程中的角色,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发展传播学。
三、发展传播研究的经典范式(重点)发展传播研究的三个问题:发展何以构成;什么策略可以完成发展;传播在发展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①拉纳的“移情”模式②施拉姆的传播发展战略③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式四、旧范式的缺陷五、新范式的兴起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发展(重点:几次革命、八大媒介)第1节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一、从语言到文字的进化二、形形色色的媒介三、复制技术的演进四、社会结构的变革第2节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一、活字媒介“家族”的成长两大家族:活字媒介“家族”——报纸、杂志、书籍;声像媒介“家族”——电影、广播、电视1.报纸2.杂志3.图书二、声像媒介“家族”的兴起1.电影2.广播3.电视第3节新媒介与信息化社会一、何谓新媒介所谓新媒介,广义上是指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续涌现的一系列传播新技术;狭义上的新媒介,则可以理解为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即互联网和手机。
二、新媒介的种类1.通信卫星2.光纤通信3.有线电视4.电脑5.互联网6.手机三、传播新技术对媒介实践和研究的冲击(重点)1.信源多元化2.技术融合化3.内容个人化4.传受交互化5.关系平等化第4节媒介理论(如何评价三人、观点正确与否)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讯息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3.冷媒介与热媒介4.地球村5.对麦克卢汉理论的评价一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媒介概念不仅相同。
其把媒介放到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加以思考,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视作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