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方式 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式:记者既不表明身份,也不参与现场活动, 只是暗中观察。
观察方法
宏观观察:从大处、高处观察,掌握总体。 微观观察:从小处、细节观察,掌握具体。 空间变换:移步换景,掌握变化。 感官并用:不仅用眼,还要用耳、用鼻。
体验式采访
记者以被采访者的身份参与被访者的生活、工作等 活动,直接观察其生存环境,验证采访对象身心感 受,在体验中搜集素材,完成报道的采访方式。
的素材,可以使读者具体形象地看到你所报 道的事实面貌。
观察的方式
旁观式:记者直接在现场进行目击采访,审视现场 情景和事件的发展。以看为主,间或提问,但不介 入现场活动,不干扰现场人物。
参与式:记者表明身份,又介入到采访对象的一些 活动,并观察现场情景。
隐藏式:记者不表明身份,参与现场活动中,以便 考察真实情况。
往复式体验采访:重在通过长期的、分阶段 的体验,找出变化。
随机式体验式采访:采访中在某种时机来临 时临时采用体验的方式获取素材。
隐性采访
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目标和任务而隐 藏自己的身份和目的,通过模拟某种社会角 色或者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报道消息源, 获取新闻事实的一种非常规采访方式。
1、记者身份被隐藏 2、采访目的被隐藏 3、采访手段被隐藏
3.验证型——对一些被报道出来或者反应出 来的现象以隐藏身份的方式进行验证。
隐性采访的基本要求
避免诱导采访对象,不能诱使人犯罪或者作 出非道德行为。
假扮身份要适当,不可妨碍公共秩序。 采访行为要合法
隐性采访与新闻道德
隐性采访被滥用极容易侵犯到个人隐私。 1.虽然多数情况下记者采用偷拍偷录的方式
直面采访
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访问的采访方式,是最常 见的采访方法。
1、记者面对单个采访对象。 2、记者面对多个(群体)采访对象。 3、多个记者面对一个采访对象。 4.多个记者面对多个采访对象。
直面采访的优势
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与现场感,直面采访可 以观察现场情景。
材料来源直接,比较准确与可靠。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问题的探讨比较全面。 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
电话采访的要求
1.要注意问题要非常具体,避免歧义和模糊 不清。
2.敏感问题的提出要注意方式,避免直接的 对抗,因为记者无法像直面采访那样时刻观 察到采访对象的反应,一旦出现冲突将无法 及时纠正。
3.获得采访素材要注意使用的分寸,不可超 出声音媒介之外的描述。
书面采访
记者在和被采访对象不能见面的情况下通过 书面提问和答复进行的采访。电子邮件是一 种特殊的书面采访形式。
动所误导。
《新闻调查》满足隐性采访的四个条件
1.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 公众利益的行为。
2.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 3.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4.制片人同意。
隐性采访的类型
1.侦查型——揭露社会违规现象和阴暗面的 报道。
2.体验型——也就是体验式的隐性采访,记 者隐藏身份进入某些行业,作为被服务对象 体验行业状况。
1.选择体验角色要恰当。 2.体验和采访相结合——既要体验,更要采访。 3.体验时间不宜过长。 4.追求真实的体会,避免形式主义。
体验式采访的主要表现形式
专题式体验采访:记者为某一专门题材进行 的临时性体验活动,事前有策划,有比较丰 富的材料准备,但为了更准确、直观的了解 和表达事实而去做切身体会。
理解隐形采访的内涵
《造林还是造字》2002 27’57’’ 《讨债11年》
隐性采访的要求
1.适用于那些通过显性采访方式难以接近或 者难以获得真实素材的新闻题材。
2.公共议题:出发点的积极意义,为了维护 社会公众的普遍利益。
英国报业协会关于公共利益的概括
侦查或者暴露罪行; 保护公共的健康和安全; 防止公众被某一组织或者个人的陈述或者行
采访方式
新闻采访往往是多种方式的混搭
主要内容
采访方式是指新闻采访中相对稳定的采访形式。 采访方式包含多种,但新闻采访往往是多种方
式的综合运用,而非依赖某种特定的方式。 采访方式各有其优劣,适用采访情景,能够达
成采访目标就是好的方式。 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主要的采访方式
1、直面采访 2、视觉采访 3、体验式采访 4、隐性采访 5、电话采访 6、书面采访 7、网络Fra Baidu bibliotek访
视觉采访
视觉采访是以记者观察作为主要搜集素材的 手段的一种形式。
1.记者对新闻现场的观察 2.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观察 3.记者对环境的观察
视觉采访的作用
1.得到直接材料 2.获取生动材料 3.获取细节材料 4.再现事实场景 5.软化硬性事实 视觉采访可以获取形象化、立体化、细节化
1.采访对象没有时间接受面访。 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又不能前往。 3.记者无法接近采访对象。
书面采访特点
1.只有对问和答,没有现场。 2.时效性差,不一定每次采访都能成功。 3.书面答复可以有更充裕的思考时间,而且
是出于积极的目的,即为了维护社会多数公 众的利益。但这种出发点常常没有明确的标 准去辨别。 2.隐藏的手段常常意味着背叛,一些被访者 毫无防备的向记者敞开心扉,但他并不知道 自己所说的话会被记者如何使用,这其实也 是一种对新闻道德的背叛。
电话采访
利用电话作为采访的沟通途径的采访方式 1.时效性强,速度快。 2.不是对面交流,无法使用除声音以外的辅
助交流手段。 3.缺少现场感,没有直接印象。
电话采访的适用情况
1、联系采访(预采访) 2、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追求时效性。 3、重大事件报道中快速搜集各方反应。 4、为新闻事件(议题)所做的广泛调查。 5、对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 6、对权威人物采访收集意见性信息。 7、对部分事实的澄清。
直面采访的基本要求
1.中立 平等 平衡—— 平等对待地位不同的采访对象; 平等对待各方(官方或非官方)消息源; 与采访对象保持适当距离。 采访中记者的立场要求隐而不显,追求事实, 不做是非评判。
2.面对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方法, 采访地点、提问风格都应有所不同。
3.控制情感,注重个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