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止血与凝血合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IIb/IIIa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
IIb
IIb
聚集诱导剂:
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四烯酸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颗粒 · 致密颗粒 · 溶酶体 与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反应、创伤修复 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有关
2.降低
FⅧ :C减低:见于血友病A、vWD、 DIC等; FⅨ :C减低:见于血友病B、肝脏疾病和维生素K缺乏、DIC等 FⅪ :C减低:见于因子Ⅺ缺乏症、肝脏疾病、DIC等; FⅫ :C减低:见于先天性因子Ⅻ缺乏症、肝脏疾病、DIC等。
筛检试验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 诊断试验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小板黏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 血小板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血栓烷B2测定
筛检试验
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原理]
血凝块
血小板 血栓收缩蛋白
正常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组织损伤释放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组织因子(III)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VIIa IIa VII
III
Plt------------------ PF3 IIa
【临床意义】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指标之一。 ①减低:见于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 一。 ②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及血栓性前状态,如心肌梗塞、
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
vWF↓——vWD ★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以其数量和功能参与初期止血过程。 数量方面: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 布宽度。 功能方面: 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Detection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抗凝血
凝血
动态平衡
纤溶
纤溶抑制
亢进 减弱
减弱 亢进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面两
能正 个 常方 止 血四 机个
因 素
凝血机制(coagulation)
③ 血管性血友病(vWD)
④ 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
诊断试验
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vWF:Ag)
原理:
在含vWF抗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 量的含vWF抗原的受检血浆,在电场作用下, 泳动一定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应物,通 过计算得出vWF:Ag的含量。
也可以用Elisa法。
【参考值】Laurell免疫火箭电泳法:94.1%±32.5%。 Elisa法:70%-150%
[意 义] 2.BT缩短临床意义不大。 ① 某些严重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② 心梗、脑梗、DIC高凝期
筛检试验
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
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
[原 理]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内皮结构与功能 血小板质与量
异常
脆 性 压力
通透性
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二、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 CT)筛检试验
[原理] 观察血液自离体后,到玻璃试管中凝固所需时间
血液 从血管中
抽出
与带负电荷 表面接触
XII
XIIa
百度文库
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
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凝固)
[参考值] 4-12min(试管法)
[意 义]
内源性途径因子测定的初筛试验
诊断试验
一、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PAIg)
【参考值】PAIgG为0~78.8ng/107血小板; PAIgM为0~7.0ng/107血小板 ; PAIgA为0~2.Ong/107血小板。
【临床意义】 ITP(90% PAIgG 阳性,联合100%) 1.PAIg增高见于: ITP、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
X
Xa
Xa
V——————————————Va
Ca2+
Ca2+
PF3 凝血酶原(II)
磷脂 凝血酶(IIa)
XIII XIIIa
纤维蛋白原(I)
可溶性纤维蛋白
稳固性纤维蛋白
参加因子: 所需时间:
VIII、IX、XI、XII 3~8min
V、X、 II、I Ca2+、PF3、磷脂
III、VII
Ⅰ纤Ⅱ凝Ⅲ活素 Ⅳ钙Ⅴ易Ⅹ斯特 Ⅷ Ⅸ Ⅺ甲乙丙 Ⅻ接触Ⅶ XIII 稳定
Ⅺ Ⅻ进酒(Ⅸ)吧(Ⅷ)(内源) 失(Ⅹ)吾 ( Ⅴ )而( Ⅱ )亦( Ⅰ )(共同) Ⅲ Ⅶ(外源)
筛检试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时间(CT) 血浆凝血酶原(PT)
诊断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时间。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
[方 法] 用标准弹簧针或刀片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出血自然停止的时间。
[参考值]
BT测定器法 6.9±2.1min >9min为延长
[意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性和继 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 (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共同途径)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个, 尚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释放酶原(PK)
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 VII 、IX、X合成依赖 于Vitk,称Vitk依赖因子
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
易出血
[方 法]
血压计袖带
(收缩压+舒张压)÷2
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内计数出血点
[参考值]
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意 义]
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2.常见于:①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HHT、 过敏性紫癜)
② 血小板质(GT)与量(ITP)异常
紫癜、输血后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2.观察病情 经治疗后,ITP患者的PAIg水平下降; 复发后则又可升高。
二、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
【参考值】62.5%±8.6%
诊断试验
【临床意义】
1.PAdT增高 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 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 DVT、妊高征、肾小球肾炎、肺栓塞、口服 避孕药等。
创伤、炎症 中毒、缺氧
管壁抗凝作用 病理性血栓形成
一、筛检试验 出血时间 束臂试验 二、诊断试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测定 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筛检试验
一、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原 理] 测定毛细血管被刺破后至自然止血所需
[原 理]
筛检试验
[参考值]
组织因子(兔脑、胎盘、肺组织浸液) Ca2+ 血浆 手工法:11-13s 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 1.0±0.05 国际正常化比值 INR 1.0±0.1
[意 义] 外源性途径的筛选试验
延长: 1.因子Ⅰ、Ⅱ、V、Ⅶ、X缺乏 2.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尤其<1g/L时) 3.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 4.纤溶亢进(如DIC后期) 5.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 6.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INR 2.0-2.5
缩短: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梗、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试验
四、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参考值】 FⅧ :C FⅨ :C FⅪ :C FⅫ :C
【临床意义】
103%±25.7% ; 98.1%±30.4%; 100%±18.4%; 92.4%±20.7%。
1.增高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DVT等
4.血块收缩功能
血小板
纤维蛋白网
血凝块
血栓收缩蛋白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5.血小板促凝活性
PF3提供凝血因子催化表面
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vWF、纤维结合蛋白、组织因子、内皮素
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前列环素(PGI2) 扩张血管、抑制plt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纤溶酶、清除小凝块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具有多种抗凝活性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 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 ITP 等。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血 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加的、 复杂的酶促反应和分子聚合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 (内源性、外源性)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内源性、外源性)
抗凝机制(anticoagulation)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止血与凝血简要机理
1.血管壁: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2.血小板: 粘附、聚集、释放、促 凝、收缩、血小板栓(白色栓子)
血小板功能
1.粘附功能(adhesion function)
指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血管内皮下胶原及其他
异物表面的能力
需要物质
GPIb-Ⅸ vWF III型胶原 纤维结合蛋白(Fn)
2.聚集功能(aggregation function)
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
的特性
参加因素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 理]
XII 因子活化剂
Ca2+ 、磷脂(替代PF3) 血浆
[参考值]
手工法 31-43秒
>正常对照10s以上者
延长
[意 义]
延长: 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 (如Ⅷ、Ⅸ、Ⅺ/血友病甲、乙、丙) 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 酶原、纤维蛋白原 3. 严重肝病、DIC 4.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60-100%)
纤维蛋白网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方法]
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察 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 百分比
表示血块退缩的程度
[参考值]
2h 开始退缩 18h-24h 完全退缩 退缩完全:
析出的血清
全血量 40-50%
[意义]
1.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初筛试验 2.退缩不良见于:
a) 血小板功能异常或量(尤其<50109/L) b) 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2.PAdT减低 见于vW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 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服 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三、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诊断试验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 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糖 尿病、脑血管病变、妊高征、DVT。
延长:
1. 因子Ⅷ、Ⅸ、Ⅺ严重减少,如血友病 2. 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如严重肝病,阻塞性黄疸 3. 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DIC、纤溶亢进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
缩短: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如血栓性疾病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rothrombin time, PT)
3.凝血系统:内源和外源激活. (红色栓子)
4. 纤溶激活:血块自溶,血管修复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1.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内皮下胶原(Vitc)
2.血管内皮下层
良好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壁的柔韧性 健全的神经纤维---维持血管壁的舒缩性 带负电荷的胶原纤维---启动凝血过程
3.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