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消化酶前体,由胃上皮细胞分泌,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胃蛋白酶。
在临床上,胃蛋白酶原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胃蛋白酶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因此,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水平,可以较早地发现胃癌,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胃蛋白酶原的水平还可以用于预测胃癌的预后,高水平的胃蛋白酶原与较差的生存率密切相关。
除了在胃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胃蛋白酶原的水平还可以用于评估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消化性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等。
总之,胃蛋白酶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 -。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固有层
固有腺 正常腺体
黏膜肌层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扩张 血管
黏膜下层血管
36/38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年将上皮 内瘤变概念引入胃肠道癌前病变和早期 癌
上皮内瘤变: 一个形态学上以细胞学和结 构学异常,遗传学上以基因克隆性改变, 生物学行为上以易进展为有侵袭和转移 能力浸润性癌为特征癌前病变
22/38
22
慢性胃炎转归
慢性胃炎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百分比在不一样国家和地域 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普通与胃癌发病率呈正相关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危险性增加 萎缩性胃炎每年癌变率约为0.5% ~1% 有证据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是H.pylori感染、环境原因 和遗传原因共同作用结果。
1
>240
PGII较小
≥6
胃黏膜有破损
律,普通为急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戒烟戒酒 清淡饮食两周后复查或胃镜检验。
<27但
2
>240 靠近27 ≥6
胃黏膜有破损
普通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注意饮食习惯 一月后复查或胃镜检验
3
>240
4
>240
0-27
<6
>27
≥6
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 胃黏膜有破损
普通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提议做胃镜深 入检验
还需大样本深入比较分析我国诊疗胃癌最正确界值、敏 感性及特异性, 方便提升胃癌筛查和早期诊疗
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10/38
血清学检验
高效、低廉、依从性好、简便易行 适合大规模胃癌筛查
Leung ncet Oncol ; Yuan Y.Cancer Biol Med
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目的:对采用胃镜联合胃蛋白酶原(PGI、PGⅡ、PGR)检测进行早期胃癌诊断筛查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仅给予胃镜(胃镜法)检查和胃镜与胃蛋白酶原联合(联合法)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将同期接受检查的60例健康者的PGⅠ、PGⅡ、PGR与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胃癌患者PGR值与PGⅠ值均显著低于健康者,而PGⅡ值则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法早期胃癌筛查准确率为95.00%,胃镜法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早期胃癌诊断筛查中应用胃蛋白酶原联合胃镜准确率高,且PGⅠ、PG Ⅱ、PGR变化可作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早期胃癌;胃镜;胃蛋白酶原;诊断在我国胃癌属于常见且多发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位居各类恶性肿瘤的前列,降低患者病死率与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首要方法就是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
目前在临床中对于胃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胃镜,也被称为临床“金标准”,但目前胃镜还不适合作为亚临床症状患者的普查方法,并且早期胃癌患者十分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胃镜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其诊断的患者往往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治疗的先机,对预后造成一定影响[1]。
本次研究采用胃蛋白酶原检测联合胃镜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诊断,取得的结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收的早期胃癌筛查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0岁,平均(49.42±2.53)岁;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60例健康者作参比,男39例,女21例,年龄21~68岁,平均(49.34±2.59)岁;胃癌筛查患者与健康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在胃癌前疾病中的临床研究》
《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在胃癌前疾病中的临床研究》一、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胃癌前疾病则是胃癌发病前常见的病理状态。
准确了解胃癌前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变化,对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胃蛋白酶原(PG)和促胃液素-17(G-17)的检测在胃癌前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在胃癌前疾病中的临床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经胃镜检查并确诊为胃癌前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
同时,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2. 检测指标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胃蛋白酶原(PG I、PG II)和促胃液素-17水平。
3. 检测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和促胃液素-17水平。
三、结果1. 胃蛋白酶原在胃癌前疾病中的变化研究发现,胃癌前疾病患者的PG I、PG II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 I水平降低,PG II水平升高;而胃溃疡患者则表现为PG I和PG II均升高。
这些变化可能与胃癌前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2. 促胃液素-17在胃癌前疾病中的变化促胃液素-17水平在胃癌前疾病患者中也有所变化。
研究发现,胃癌前疾病患者的G-17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且与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
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G-17水平升高最为明显。
3. 胃蛋白酶原与促胃液素-17的关系研究发现,胃蛋白酶原和促胃液素-17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在胃癌前疾病患者中,PG I、PG II和G-17水平的升高可能共同参与了疾病的发病过程。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联合检测PG I、PG II和G-17可能有助于提高胃癌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胃蛋白酶原和促胃液素-17在胃癌前疾病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通过检测PG I、PG II和G-17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用于早期胃癌筛查的意义
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用于早期胃癌筛查的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用于早期胃癌筛查的意义。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31例胃癌患者视为调查组对象,将同期在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31例健康人员视为健康组对象,为所有受检者实施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
结果:与健康组受检者相比,调查组患者的PG I值相对较低,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健康组阳性检出率为3.23%,调查组阳性检出率为96.77%,数值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对早期胃癌筛查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临床检出率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早期胃癌筛查;PG I值胃癌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故而对临床诊断与预后效果均会产生较大影响[1]。
为了深入调查胃蛋白酶原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文章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31例胃癌患者视为调查组对象,将同期在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31例健康人员视为健康组对象,以数据调查的方式,比较健康人员与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31例胃癌患者视为调查组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胃镜诊断确诊,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42-70岁之间,年龄均数为(60.45±3.31)岁。
将同期在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31例健康人员视为健康组对象,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41-70岁之间,年龄均数为(60.39±3.38)岁。
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数据对比(p>0.05)。
1.2 方法为所有受检者实施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将未分离的血清放在-20℃的环境下储存,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实施PG I值检验。
所应用的仪器为全自动生物分析仪,型号为5431,日本OLympus,且与其他实验室设备一起应用,PG试剂盒为北京九强公司。
血清胃蛋白酶检测胃癌标志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检测胃癌标志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检测胃癌标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相关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检测过程,对其血清蛋白酶进行检测,分析检测过程从而得出血清蛋白酶在检测胃癌标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经过上述方法分析,血清中的蛋白酶可以反映出胃蛋白酶的分泌物和胃黏膜的状态,如发生变化,即可从胃蛋白酶体现出。
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可以作为检测胃癌、胃溃疡等恶性、良性肿瘤的依据,能够准确鉴别患者的病情,以便更好的进行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血清胃蛋白酶;胃癌;临床应用价值胃蛋白酶原(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在诊断胃癌的时候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在进行血清胃蛋白酶检测时,特别是针对胃癌、胃溃疡时,对其的评价褒奖不一[1]。
而胃癌作为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严重性不容小觑。
据相关调查统计表明,胃癌手术后的5a生存率是30%~50%,进展期的生存率约为40%,早期约为90%[2]。
所以可以看出,能够在早期准确诊断出患者的病因及其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本文通过介绍分析血清蛋白酶在检测胃癌的过程中的详细分析,肯定其在检测胃癌标志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胃蛋白酶原1.1 胃蛋白酶原和胃癌胃蛋白酶原(PG),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是由三百多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其在核糖体上完成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之后由盐酸激活后即为胃蛋白酶,按照其生化性质、免疫原性和细胞来源等可以将其分为PGⅠ和PGⅡ。
胃作为PG的唯一来源,在分泌阶段的分泌量会产生一些变化,所以可以说在检测患者胃癌时,血清PG可以作为检测胃癌的标志物。
许多研究表明,胃黏膜异常的患者是胃癌的高发人群,而80%的胃癌患者伴有萎缩性胃炎,其中大约10%的患者最终转化为胃癌。
因此,相关学者认为,萎缩性胃炎主要导致了胃黏膜的主细胞丧失,引起胃部工作混乱,导致PGⅠ和PGⅡ的比值下降。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亚型在胃癌筛检中的作用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亚型在胃癌筛检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亚型在胃癌筛检中的作用。
方法:病理确认42例术前胃癌、45例萎缩性胃炎、64例单纯性浅表性胃炎及44例非胃癌的其它肿瘤患者,以化学发光法检测以上患者标本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CEA及CA72-4。
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Ⅱ的中位值是20.25μg/L,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PGⅠ/PGⅡ的中值在胃癌组为4.45,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
以PGⅡ为14.1μg/L作为筛检胃癌的临界值,灵敏度为73.8%,特异性为68.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高于CA72-4的作为胃癌筛检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0.615)。
结论:胃蛋白酶原Ⅱ在胃癌的筛检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癌;萎缩性胃炎;CA72-4【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070-0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分为PGⅠ和PGⅡ两个亚型。
血清PG浓度,反映胃黏膜形态和功能状态[1,2]。
目前,PG在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上各家报道不一致。
本文笔者采用发光法对PG、CEA、CA72-4进行检测,结合病理形态学的结果,分析血清中PG、CEA、CA72-4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我院胃镜检查者151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癌42例,萎缩性胃炎45例,浅表性胃炎64例,另有非胃癌的其他肿瘤患者44例。
这些患者都于病理检查前抽血,我们收集相应的血清,-70℃保存,以备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仪器:美国雅培公司的i2000免疫分析仪,CEA,PGⅠ、PGⅡ的血清检测为化学发光法,有i2000上相配套的试剂盒和定标质控。
PGⅠ:56597HN00,PGⅡ:56610HN00,CEA:00151202。
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重要性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往往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而一旦发现已进展到晚期,治疗效果较差,生存率大幅降低。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提高胃癌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在引入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基础上,结合对两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和筛查效率。
了解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意义和重要性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早期胃癌的特征性标志物,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和筛查水平,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我们还将探讨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优势,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方便和可靠的筛查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促进临床实践中相关检测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2. 正文2.1 胃蛋白酶原的意义胃蛋白酶原是一种主要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前体,它在胃内的消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胃蛋白酶原在正常情况下会被转化为活性酶胃蛋白酶,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当胃黏膜受损或发生异常时,胃蛋白酶原的释放会增加,因此其浓度的变化可能反映出胃黏膜的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胃蛋白酶原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对其浓度的监测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筛查的一个重要指标。
2.2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重要性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感染引起的细菌,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t o p e r m i t p r i m a r ya n a s t o mo s i s [ J ] . B r J S u r g , 1 9 8 0 , 6 ( 7 ) : 8 0 — 8 1 .
t h e n e e d f o r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c o l o n i c i r r i g a t i o n or f pr i ma r y a n a s t o mo s i s i n
[ 1 7 ] 黄宣 , 吕宾 , 范一宏 , 等肠 道支架 序贯手术治疗 与急诊手术 治疗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疗效的荟萃分析叽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2 0 1 2 , 2 9
华普通外科杂 志, 2 0 0 3 , 1 2 ( 7 ) : 5 2 0 — 5 2 2 . [ 7 J 武林枫 , 刘连新 , 薛东 , 等.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 的外科 治疗[ J ] _ 中华 胃肠外科 杂志, 2 0 0 5 , 8 ( 1 ) : 4 l 一 4 2 .
【 8 】 D UD L E Y HA, R A C L I F F E A G, MC G E E H A N D .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i r r i g a t i o n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g a s t r o du o d e n a l a nd c o l o r e c t l a
【 6 】 陈晋湘 , 陈子华 , 陈 志康. 大肠癌并 发急性肠梗 阻的外科治疗 [ J 】 . 中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易楠;王珏;王江红【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serum levels of pepsinogen Ⅰ (PG Ⅰ ), pepsinogen Ⅱ (PG Ⅱ ) and PG Ⅰ/PG Ⅱ in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and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539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gastroscopy and histopathology,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gastric ulcer group with 124 cases, superficial gastritis group with 130cases,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with 102 cases,gastric cancer with 90 cases,and normal group with 93 cases,and then the serum levels of PGⅠ ,PG Ⅱ of each group a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G Ⅰ level of gastric ulce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group and the orher groups(P<0.01). The PGR in CAG and GC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groups(P<0.01). Conclusion The plasma levels of the serum levels of PG Ⅰ ,PG Ⅱ and PG Ⅰ / PGⅡ play an important value in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and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变化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因消化道症状做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39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组.胃溃疡124例为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130例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102例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癌90例为胃癌组,体检证实无胃、肠、心、肝、肾等疾病史93例为正常组,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PGⅠ、PGⅡ水平以及PGⅠ/PGⅡ比值对提高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1(040)027【总页数】2页(P2722-2723)【关键词】胃蛋白酶原类;胃肿瘤;胃癌前病变【作者】易楠;王珏;王江红【作者单位】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内镜诊疗中心,400030;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内镜诊疗中心,400030;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内镜诊疗中心,400030【正文语种】中文胃癌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第3位。
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
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陈智周范振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是与胃癌密切相关的两种病变,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萎缩性胃炎已被普遍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由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连锁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PG)的变化,而且后者已成为前面三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指标,以及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的监测指标。
利用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计划已在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实行,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PGI,II,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
我国也是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胃癌的大面积普查应当摆在重要的地位。
鉴于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三者的密切关系,我们要进行胃癌的普查,首先必须了解胃蛋白酶原在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时的变化规律.人的胃粘膜主要含有两种门冬氨酸蛋白酶,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A,PGI)和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II,PGC,PG-II),为分子量42,000Da的单链肽链,它由胃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并转化成有分解蛋白能力的胃蛋白酶(pepsin)。
一.PGI、PGII与HP感染的关系.HP感染已被普遍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其组织病理特点为急性,慢性炎症和腺体萎缩,它和胃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血清HP阳性者在1-24年中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比阴性者高三倍(Parsonnetl991)。
HP胃炎经多年后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据某些作者估计,有60%的胃癌可归因于原始的HP感染;若早期HP感染得到控制胃癌的发生可以避免。
HP感染显着的影响血清PG水平,起初是PGI,PGll均升高,PGI/PGII下降。
0derda(1989)观察到血清HP阳性的儿童胃溃疡患者的血清PGI和抗HPlgG升高,PG1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87%.Karnes(1991)检测了血清HP阳性的萎缩性胃体炎患者,发现PGII升高,PGI/PGII显着下降.1997年TakahisaF(1)以血清PG在HP根治前后的变化作为新方法来判别根治的成功与否。
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1. 引言1.1 胃癌的高发率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在一些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数据显示,胃癌在这些地区的发病率排名前列,给当地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胃癌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胃癌的高发率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加强对胃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减轻其身心负担,为社会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关注胃癌的高发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筛查措施,是当务之急。
【字数:226】1.2 胃癌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生存率低的特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是中国男性和女性的第二和第三常见癌症,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痛苦。
胃癌的症状常常不明显,早期病变往往被忽略或被误解为胃炎或其他胃部疾病,导致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而且,早期发现的胃癌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治愈的机会更大。
相比于晚期诊断,早期诊断可以减少患者接受放化疗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胃癌的早期诊断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和家人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减少治疗的费用和时间。
在这个背景下,探索并应用能够帮助早期胃癌筛查的新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正文2.1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以及早发现患者胃黏膜细胞的异常变化,从而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和诊断。
与传统的胃镜检查相比,胃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更为简便、非侵入性,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筛查覆盖率。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肿瘤转移风险和治疗效果,为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7)只需要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检测;
(8)临床试验数据充足,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关性良好。
4.结果分析
PGⅠ>65μg/L PGⅡ<15μg/L PGR>7.5 提示诊断 相关建议
序号
1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半年或一年体检,动态监测胃健康状况。
2
正常
15~30μg/L
1、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异常者遵医嘱。2 正常或>3 幽门螺杆菌前期感染胃、十二指肠 轻度溃疡浅表性胃炎 建议3~6月复检。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简便、快速、试剂五毒、 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2.前几年对血清PG的主要检测技术有:免疫比浊法和酶 联免疫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只能定性,准确率不高,而 且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 3.采用化学发光光方法检测诊断,通过抗原与抗体发生 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HRP复合物,并通过 洗板除去干扰物质,利用酶催化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 激发中间体,从基态回到激发态,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 放,最后通过化学分析仪读出数值,快速、准确、灵敏 度高、特异性好,50min~2h内出结果。
3
30~65μg/L
1、规律膳食,禁酒、刺激性食物。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正常或<30μg/L 正常或>3 轻度萎缩性胃炎轻度胃粘膜溃疡药 物、食物影响 调理治疗、健胃药。3、1月后复诊,异常者医院就诊。
4
30~μg/L
>30μg/L
3~7.5
幽门螺杆菌中期后感染中度胃炎、 1、规律膳食,禁酒、刺激饮食。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 胃溃疡药物、食物影响 理、治疗胃病的药。3、1月后复诊,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胃蛋白酶原在胃炎、胃溃疡、胃癌及术后诊疗中的意义
胃蛋白酶原在胃炎、胃溃疡、胃癌及术后诊疗中的意义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的含量变化与胃炎、胃溃疡、胃癌发生的关系,为胃部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并为胃癌术后的复发与转移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本实验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了正常对照、胃炎、胃溃疡、胃癌、胃癌术后各30例受试者的血清样本中的PGⅠ、PGⅡ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均略为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两者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PGⅠ、PGⅡ下降更为明显(P<0.01)。
结论血清PGⅠ、PGⅡ含量的变化对胃炎、胃溃疡、胃癌及术后的诊断与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炎胃溃疡胃癌【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045-02人胃蛋白酶原[1]可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不同的胃蛋白酶原亚群,PGⅠ来源于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PGⅡ则来源于全胃腺和远端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前列腺和胰腺也产生少量PGⅡ。
合成后的PG大部分进入胃腔,在酸性胃液作用下活化成胃蛋白酶,只有少量(约1%)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故血清PG浓度反映其分泌水平。
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PG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本实验通过检测血清PGⅠ、PGⅡ含量,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研究,探讨胃炎、胃溃疡、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PGⅠ/PGⅡ)的变化规律。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文收集了2012年6月到2013年1月句容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例120例,全部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部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及胃癌术后,各为30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均无消化道、肝、肾疾病及胃痛病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蛋白酶原的分泌部位
PG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 PGⅡ除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外,幽门腺和十二
指肠腺亦可产生
➢PGI是检测胃泌酸腺(胃底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 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 萎缩PGI降低
➢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 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 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
➢诊断胃癌“金标准”:胃镜,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
➢希望能有一种非介入性、简便、快速、便于动态监 测、重复性好等优点的检查方法筛选高危人群,能 对胃癌做出早期诊断
二、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简介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由胃部 分泌的参与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 PG可通过胃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 PGII两种亚型
四、胃蛋白酶原检测临床意义
✓胃癌早期筛查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 ✓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的评价 ✓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断标准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 ✓个人胃粘膜功能的动态检测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 中的临床意义
一、胃癌概况 二、胃蛋白酶原简介 三、胃蛋白酶内,中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表现,当出现明显消化道症 状时,病情往往已属中、晚期
➢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约为90%,因此,早期诊断和 治疗成为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 唯一途径
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No Image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检测方法: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有放射性
✓酶免疫测定法( EIA):需样少, 较高特异性和灵 敏度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灵敏、简便, 较高特异性、灵敏度较低、易受干扰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较低灵敏度及特异性、方 便,适合大规模筛查,易受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