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成因

民族地区中学生

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成因

我校处于马边彝族自治县,彝族群众大都居住在极为偏远落后的山区,条件相当艰苦,生活极为贫困,文明程度相对落后,有的家庭连独立的厕所都没有,人畜共居,因此,这些孩子在家的时候就没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到我校就读后,不良生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活自理能力差

刚刚进入我校的少数民族寄宿学生,没有进行过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因而进校后不久就表现出不会叠被子,不洗澡,不洗衣服,不刷牙,不洗碗筷等不良习惯。

2.一日三餐随意性大

吃不惯学校的饭菜,将早餐中的馒头悄悄扔掉,不懂得按需求盛饭盛菜,大量浪费粮食。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悄悄购买廉价的食品来吃,并把食品包装袋满校园乱扔。

3.行为习惯差

由于这些孩子在家乡时漫山遍野跑惯了的,上山捉鸟,下河摸鱼,猛地被约束在校园这个小环境中,“野性”难驯,因此有部分学生就在在校园围墙上乱涂乱画,无故踢门,破坏校园的公共财产,以种种恶劣的行为来发泄他们过剩的精力。再加上有部分学生年龄偏大已经进入青春期,情绪不是很稳定,好表现自己的力量,自我调控能力差,有时候只是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引起的矛盾,却不愿意理智地解决,喜欢用拳头“说话”,而且打架双方还喜欢纠结自己的亲戚同乡以及好朋友,组织声势浩大的群殴,将小事情越闹越大,尽管这些行经都得到了教师和学校的有效制止,但他们这种不冷静行为带来的后果及产生的影响是很恶劣的。

4.文明礼仪差

学生自小受父母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让他们认为讲粗话,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看见生人就围观尾随是天经地义的,因而改变起来难度较大,更有部分学生有小偷小摸,威胁敲诈小同学,欺软怕硬的不良习惯,究其

原因,应该与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

5.自我约束能力差

经过一学期的管理,学生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好的改观,但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又会出现反弹;学生在学校内能做到生活及行为习惯良好,但到了学校外,受大环境的影响,又不自觉的有所松懈。

6.不懂得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我校由于实行全封闭管理,寄宿学生更是周日进校下周五方能离校,且校园面积有限,学生活动范围局限于校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他们不会合理制定作息时间表,不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因此,有的寄宿学生渴望着能到校园以外去逛逛。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校以及班主任不会轻易同意这些学生去校外。因而有的寄宿学生悄悄地混在上晚自习的学生里偷偷跑到校外;有的因为不能去到校外便和门卫起冲突;更有甚者翻围墙到校外。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

7.语言习惯差

不良的语言习惯主要表现在:说脏话( 一些骂人的话成为了学生们的口头禅) 、不用文明用语( 听不到简单的请、你好、谢谢、对不起) 、对师长说话不敬( 学生直呼老师名字甚至给老师起绰号) 、对他人不是漠不关心,就是嘲笑甚至挖苦( 学生对没有教自己的老师不打招呼,不问好;对其他人更是不理不问;对同学的不幸不以为然,要么捉弄,要么喝倒彩。)8.少数学生积习难改

有极少部分学生由于从小生长的环境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养成了小偷小摸,欺负弱小的坏习惯。这些同学往往伴随着偷偷玩游戏,上网等不良习惯。玩游戏需要钱,他们就偷,去敲诈勒索比他们小的同学,造成有些优秀的生源流失。这部分学生在管理上难度较大,当他们犯错误被发现了,他们承认错误很快,态度也很好,可是往往管不了几天又故态复萌,成为“老油条”,这部分学生在学生中带来的消极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他们的管理难度也相当大。

9.少数学生奢侈浪费

有部分学生家境不错,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往往是一味地溺爱与顺从,这些学生有较多的零花钱,因而在班集体中有较强的优越感,有时甚至用钱来收买同学为他做作业,打扫卫生或做其它事情。有的还学着开生日晚会,请客下馆子等等不适合小学生的行为。

二、民族地区初中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的是学生考试的成绩,社会各界也只关注学校升重点高中的学生有多少。这样的评价体制,导致老师们“重智育,轻德育”,导致老师们加班加点的进行课业辅导,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进行心理辅导。

(2)学校教育的失误。教育者教育观念的错误,思想方法的片面,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工作安排的缺陷,教育措施的不力,以及教育者本身道德品质上的问题等,都妨碍着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恶化和蔓延。

(3)教育条件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在农村读书根本就没有出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流失大,甚至根本就不读书。教育环境差。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举步维艰。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家长和群众看学校的工作成绩,不是看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得怎样,而是只看学校送走了多少个重点高中生。其次,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搞形式,走过场,考核时就是看总结,只要总结写得好评价就好。第三,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4)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身教胜于言教”,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好的榜样影响将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老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把字写端正、工整,而自己的板书却常常是龙飞凤舞,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才观。教育手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等,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厌师等情绪。考试、学业的压力。初中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因而学习任务较重,测验考试频繁,而名次成绩的公布,使原本基础薄弱的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症。这些学生因成绩、行为差,屡被教师当众训斥或羞辱,使其他同学对他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嘲笑讽刺……,所有这些,都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敢也不愿与他们交往,同学关系疏远而又不融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寻找班级、年级、学校中的同类同学进行交往,形成校园恶少小团体,看到谁不顺眼,就群集而上,给予“教训”,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