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经验
休克不 同于单纯的失血性休克 , 还有应激 , 心理等多方面 因
素的影响 , 伤情复 杂、 严重 、 变化 快 , 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
及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 中,必须快 速、 准确 、 娴熟的实行合理的急救措施 , 提高抢救成功率 。
参考文献
Ⅲ 吕亚杰. 创伤病人 的院前 急救及护理f】 J. 吉林 医学, 0 6 2 (2: 20 , 71 1
阻,必须 吸引或用手及 时清 除。对一些 昏迷患者有舌后 坠 者, 可用 舌钳 拉出 , 并将头转 向一侧 , 可迅速解 除窒息征象 。 如经上述处理呼吸 困难仍未缓解或有呼吸衰竭者 ,应及时 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 。 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 时补充血容 及 量。 静脉通道应选择创伤部位的近心端 , 常使用较大 的静 通 脉如上肢静脉 , 颈外静脉 , 锁骨下静脉等 , 以提高输液速度 ,
裂, 大范 围挫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身多处骨 折 , 大面积撕脱伤 等 , 出血等 大
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 微循环灌 注不 足。 以及创伤后 的剧烈 疼痛 、 恐惧等多种 因素综合形成 的机体失代偿 的综合征 , 随 时危及患者生命 。 因此 , 配合医生急救展开积极 、 精确 、 有效
的 护 理措 施对 于 提 高抢 救成 功率 、 治 并 发 症 、 防后 遗 症 防 预
合性损伤 的极有价值 的创伤体征 。 注意观察伤员的神志 、 呼
吸情况 、 出血 、 外 伤肢 的姿态 以及衣服撕裂和被血迹污染 的 程度等 。 根据初 步判 断采取 相应 的急救措施【]对于创伤性 1 。 休克 的急救 原则是 : 去除 引起 休克 的原 因 ; 建立 静脉通道 ,
尽 快 恢 复 有 效 循 环 血 量 , 前 负 荷 调 整 至最 佳 水 平 ; 正 微 将 纠
休克的应急处理范本
休克的应急处理范本休克是一种危急的病症,在急救过程中的应急处理举足轻重。
以下是休克的应急处理范本,旨在提供一种清晰、简洁的指导,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便于操作:1. 快速评估:立即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包括意识、呼吸、血压、心率和皮肤状况等关键指标。
注意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例如面色苍白、冰冷的皮肤、出汗等。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向急救中心报告休克症状,并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和休克的原因等。
3.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将患者头部后仰,清除喉咙中的任何障碍物,并确保患者的呼吸正常。
4. 保持体位:将患者置于平躺位,如果可能,在抢救期间将下肢抬高约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
5. 维持循环:如果患者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6. 控制出血:如果休克的原因是失血,迅速控制出血源,例如施加压迫止血带或直接压迫出血部位。
7. 补充液体:如果休克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迅速进行静脉输液,以补充体液。
一般情况下,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是首选。
8.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休克病人,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循环。
血管加压素或多巴胺等药物可以用于增加血压和心输出量。
9. 氧气治疗:给予患者供氧,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
10. 引流尿液:如果患者出现尿潴留的症状,必要时施行导尿。
11. 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以及记录任何变化。
12. 交通安排:对于休克病人,确保及时、高效的转运,以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13. 安抚患者及家属:在急救过程中,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保持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14. 接受进一步治疗:一旦患者到达医院,医护人员将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以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休克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病症,需要迅速而准确的应急处理。
以上范本提供了一种简洁而有效的应急指南,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对休克病人进行有效的救治。
休克患者该如何急救护理?
休克患者该如何急救护理?
休克是一种因为身体无法有效供应足够的血液和氧气给各个组织器
官而导致的严重疾病,情况危急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治。
对于休克患者
的急救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1. 快速评估病情:首先要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查看是否有意
识丧失、呼吸困难、脉搏弱或消失等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处
于休克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保持呼吸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如果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
停止的情况,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保持氧气供应。
3. 保持体温:休克患者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需要及时为患者加
盖保温毯或使用热水袋等方法,保持患者体温,减少继续休克的风险。
4. 提高下肢:将患者的下肢抬高,帮助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
全身灌注,缓解休克状态,减轻症状。
5. 给予液体: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休克患者静脉补液,以维持血容量,提高循环血容量,有助于改善休克的症状。
6. 密切观察: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有
效的护理。
7. 及时转运:如果情况允许,及时将休克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综上所述,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急救人员进行救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休克患者,我们也应该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希望大家关注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一起为创建更加安全的社会做出努力。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 杨祖清 , 敬宁 , 娟, . 1 杨 杜 等 限制 性 液 体 复苏 治 疗 失 血 性休 克 的第 一 应 用研 究 [] 中华 急 诊 医 学 杂志 ,0 6 1 ( 1 :0 2—13 . J. 2 0 ,5 1 ) 13 04
争议 颇 多 , 当严 重 创 伤 因 失 血 和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威 胁 伤 者 的生 但 命 时 , 休 克 治疗 , 水 利 尿 , 颅 内压 [ 治 疗 是 挽 救 生 命 的决 抗 脱 降 3 定性 措 施 , 为避 免 开 通 静 脉 通 道 对 转 运伤 员 回 医 院时 间 的影 响 ,
注意 低 血 糖 的 可 能 。
重 型颅 脑 损 伤 合 并 创 伤 性 休 克 病 人 的院 前急救 与护 理
黄丹 革
关键词 : 症颅脑损伤 ; 伤性休克 ; 重 创 院前 急救 ; 护理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6 R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C
同 的抢 救 护 理 措 施 , 对 心 搏 骤 停 者 立 即 配 合 医 师 行 C R, 如 P 呼 吸 困难 者 立 即开 放 气 道 , 时 清 除 气 道 分 泌 物 并 吸 氧 , 口咽 通 及 插 气管通气 , 必要 时协 助 医 师 进 行 气 管 插 管 。对 开 放 性 损 伤 者 立 即协 助 医师 给 予 有 效 止 血 , 菌 棉 垫 填 塞 , 压 包 扎 , 少 出血 , 无 加 减
视下 经 口气 管 插 管 , 于操 作 , 省 时 间 , 功 率 高 , 以显 著 降 易 节 成 可 低 病 死 率 。重 视 监 护 技 术 : 现 场 及 救 护 车 上 全 程 使 用 多 功 能 在
监 护 仪 , 态监 测 心率 、 动 血压 、 吸 、 饱 和 度 变 化 。无 创 检 测 技 呼 氧 术 简单 、 用 , 助 于 为 院前 医生 对 伤 情 作 出更 细致 、 确 、 效 实 有 准 有
危重病人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注意事项
危重病人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注意事项方园;徐捷【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前转运时的措施、途径、时间、环境等注意事项,为最大程度降低患者转运途中的风险,提高危重患者救治存活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统计该市120急救中心近三年来转送的62名危重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对危重患者转运时的抢救措施、时间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该组62例病例在指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均立刻于附近站点派车前往,最长30 min到达事发地,最快10 min到达转运目的医院,其中30 min内到达转运目的医院10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至目的医院。
所有复合伤病人均根据伤情妥善固定和转运,未发生1例二次损伤。
结论及时的转运、正确的抢救措施、完善的设施、充分的预案和评估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otes including measures, ways, tim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transport for critical pa-tients before admiss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ducing the risks of patients in the transport way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survival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s The general data of 62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transported to our e-mergency center in recent three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key links of emergency measures and time of critical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transport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The command center immediately sent a car to pickup patients after a call for help, and it took half an hour to reach the scene at most, and 10 min to the targeted hos-pital at least, 10 cases reached the targeted hospital within 30 min, and all patients with combined injury were properly transported according to their wounds, and the secondary injurydid not occur to anyone. Conclusion Timely transport, ac-curate rescue measures, perfect facilities and adequate plans and evaluation are the key to success.【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6(013)029【总页数】3页(P168-170)【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前急救;转运;注意事项【作者】方园;徐捷【作者单位】扬州市急救中心,江苏扬州 225003;扬州市急救中心,江苏扬州22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急危重症病人转运是指急救中心在接到紧急呼救后,由专业经验丰富的专职接诊医生、护士到达现场紧急救治并转送回院治疗的过程[1]。
创伤院前急救最新指南
创伤院前急救最新指南
1. 现场评估和环境控制
- 快速评估现场环境,确保自身和伤员的安全。
- 如有必要,请求专业救援人员支援。
2. 伤员初步评估
- 检查伤员意识状态,呼吸和循环。
- 如果伤员无意识、无呼吸或无脉搏,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 控制任何明显出血。
3. 伤情评估
- 进行头到脚的体检,查找任何潜在的生命威胁性创伤。
- 关注开放性伤口、骨折、内出血迹象等。
4. 伤员处置
- 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简单气道管理。
- 对重度出血进行止血包扎。
- 固定骨折,尽量减少进一步损伤。
- 预防休克,保持体温。
5. 准备运输
- 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CPR。
- 向接收医院报告病情,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6. 特殊情况处置
- 燃烧伤:冷却灼伤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 中毒:了解中毒原因,给予相应处置。
- 溺水:进行CPR,根据情况进行其他处置。
以上仅为基本指南,院前急救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急救设备使用,并遵循当地急救规程。
保持冷静、高效是关键,因为每一分钟都可能拯救生命。
院前急救基本条件及流程
院前急救基本条件及流程
1. 基本条件:
- 安全环境:确保施救者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 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理论和技能。
- 急救设备:如手套、止血绷带、剪刀等基本急救用品。
2. 急救流程:
1) 现场评估:快速评估环境安全,确定是否需要救援。
2) 呼救: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3) 初步评估: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出血等情况。
4) 施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 无意识、无呼吸:实施心肺复苏(CPR)
- 外伤出血:止血、包扎
- 中毒、烧伤: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
5) 持续评估:持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急救措施。
6) 转运:有条件时尽快将患者转移至就近医疗机构。
7) 交接:详细向医护人员说明患者情况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
注意:院前急救的目的是尽量挽救生命,避免情况恶化。
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实施急救,切勿耽误患者就医时间。
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
的急 救体
术及 应 急应 变能 力 。严 重 创 伤 合 并 休 克 患 者 , 病 情 极 为 严
重, 随时可 能死 亡 , 必 须 争 分 夺 秒 地救 治 。院 前 急救 人 员 应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3 6例 , 男2 4例 , 女 1 2例 ; 年 龄 7—6 8岁 。车祸 伤 2 1
争取 在 3 0 mi n内赶 到事 故现 场 , 根 据 病情 及 现 场 条 件 , 就 地
救治 ; 救治 过程 中要 建立 静脉 通路 、 保持 呼 吸道 通畅 、 及 时转
诊等 。
例, 工地塌方 4例 , 施工处 高处 坠落伤 4例 , 多处刀砍 伤 3例 , 烧 伤 2例 , 爆 炸伤 3例 ; 颅脑损伤为主合并其他 伤 1 0例 , 胸部创 伤 为主合并其他伤 5例 , 腹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 3例 , 骨盆骨折 合并其他伤 5例 , 四肢开放性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 8例 , 多发性
肋骨骨折并合血气胸 5例 。
1 . 2 程度判断
2 . 2 迅速 进行 伤情 判 断
应力 求简 单 、 迅速 、 准确 , 查 体力 争 全 面 , 争取在 1 0 mi n 内完 成 。迅 速判 断 有无 威 胁 生 命 的 征 象 : ①休克 : 常 为 大 失 血所致 的。临床 表 现如 意识 淡漠 、 烦 躁 不安 、 皮肤 湿冷 、 心 率 加快 、 血 压 下降 、 尿量减 少 等 , 在无 严 重外 出血 可见 时必 须 考 虑胸、 腹 内脏 的损 伤 、 骨 盆骨 折 、 四肢 长骨 骨折 等 。② 呼吸 困 难: 头、 面、 颈部 的损 伤 , 多发 肋 骨 骨 折 、 连枷胸 、 血 气 胸 均 有 可 能 引起 呼吸 困难 。③ 意识 障碍 : 常 由于颅脑 外 伤 所致 。脑
创伤院前急救培训PPT课件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时间就是生命
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 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严重创伤--抢救的白金时间10-20min
黄金时间60min 白银时间6小时 白布单时间>6小时
本法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 制出血的目的,不宜久用。
本法适用于聂动脉、颈动脉、 桡动脉、指动脉等的损伤及 所支配区域出血的止血。
指压止血法操作要点
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 压迫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 压迫10~15分钟,仅是短暂急救止血 保持伤处肢体抬高
⑴颞浅动脉压迫 法
一 侧 头 顶 部 出 血 —— 颞 浅动脉:耳屏上前方 1.5cm处(同侧外耳门上 方,颧弓根部,用拇指 或食指压向下颌关节)
⑻手指出血压迫法
手指出血:压迫指动脉, 手指出血时,可用拇指和 食指压迫手指两侧的血管
⑼股动脉压迫法
大 腿 以 下 出 血 —— 股 动 脉(腹股沟韧带中点下 方处,双手拇指、手掌、 拳头,压向耻骨)
⑽足背、胫后动 脉压迫法
足 部 出 血 —— 足 背 动 脉 (足背皮肤皱纹中点, 压向跖骨)与胫后动脉 (跟骨和内踝之间,压 向跟骨)
⑵面动脉压迫法
一侧颜面部出血—— 面动脉(同侧下颌骨 下缘,下颌角前端, 压向下颌骨面)
⑶枕动脉压迫法
头 后 部 出 血 —— 枕 动 脉 (耳后乳突下面稍外侧, 压向枕骨面)
⑷颈总动脉压迫法
一 侧 头 面 部 出 血 —— 颈 总 动脉(气管与同侧胸锁乳 突肌之间,甲状软骨下方 外侧,压向第5颈椎横突)
4、止血带法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因此 , 控制 出血 是抢 救 创 伤 性 休 克 的 紧急 措 施 。急 救 工作 中, 我们 常用 0 5 m 厚 的 敷 料加 压 包 扎 . ~3c
止血, 对有 活动性 出血 者 用 血管 钳 夹 住 出血 点 或 结 扎 止血 , 本组 病 例 中对 6例 患 者 用 此 法 进 行 止 血 。 以上方 法止血 有 困难者 , 即用 止血带进 行 止血 ,5 立 1 mi 解止 血带 一次 , n松 以免 肢体 坏 死 , 血 带 累积 使 止
血块 等进 入气 管 、 支气管 , 则立 即行 口咽 插管 及环 甲 膜 穿刺 , 本组病 例 中有 2例 患 者用 此 法解 除 了呼 吸 道 的梗 阻 , 保持 了呼 吸 的通 畅 。胸 部 有 开 放性 创 口
者 , 即用 大而 厚 的 敷料 覆 盖 并 封 闭 伤 口。多发 性 立
用 时 间不 超 过 4h2。 _ J
的失血 和血浆 外 渗 , 有效循 环血 量减 少 , 而导 致 使 从 细胞急 性缺 氧 , 代谢 紊 乱 , 脏器 功能 障碍 。此类 创 各
伤的特 点是 : 致外 伤力 大 , 伤范 围广 , 创 伤情 复杂 , 变 化迅 速 , 失血 量 大 , 亡率 高 。 因此 , 院 前急 救 工 死 在 作 中, 护理人 员对病 情观 察 的准确 性 , 病情 变化 和 对
中图 分 类 号 : 4 2 2 R 7 .
院 前 急 救
护 理
文章 编 号 :0 2 6 7 ( 0 7 1 — 2 30 1 0—9 5 2 0 ) 314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引起创 伤性 休克 的主 要原 因是 由于人 体突 然遭
受严 重创伤 而发 生剧烈 疼痛 , 动脉 收缩 , 微 损伤部 位
急性创伤125例院前救治体会
急性创伤125例院前救治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急性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我中心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125例急性创伤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118例创伤患者经过现场急救后,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复苏15例,占12.00%;复苏成功1例,占6.67%。
结论院前急救要遵循“先救命,后诊断治病”的原则,“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外科四大基本技术是院前急救人员的基本功,是创伤救治成功的前提。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为创伤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创伤院前急救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创伤病员急剧增多,急性创伤的院前急救处置成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创伤死亡人数居总死亡人数第四位,在我国居第五位[1]。
严重创伤伤情发展快,诊治难度大,早期的正确处理十分关键。
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中心急救125例创伤患者情况,总结院前急救经验。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97例(77.6%),女28例(22.4%),男女比例3.46:1;年龄5~76岁,平均32±8岁,其中16~45岁青壮年84例,占67.2%;受伤时间5~65min,平均21.7min;急救半径2~45km,平均15.6km;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间5~35min,平均18min。
除现场死亡外,所有病例均经过救治后转至医院。
1.2创伤原因及部位交通伤63例(50.4%),压砸伤21例(16.8%),刀刺伤15例(12.0%),坠落伤12例(9.6%),烧烫伤10例(8.0%),其他4例(3.2%)。
本组以多发伤为主,2~3个部位以上受伤占78.2%。
以颅脑损伤为主61例(48.8%),胸部损伤为主者占25例(20.0%),腹部损伤为主者23例(18.4%),脊柱、四肢损伤者16例(12.8%)。
医院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流程
医院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流程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如挤压伤、撕脱伤、冲击伤等致伤因素后,引起的内脏、肌肉组织及神经中枢损伤,直接或间接导致组织器官灌注异常,组织细胞缺氧及器官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
合并创伤性休克往往提示伤情危重,及早明确休克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创伤性休克急救的要点。
(一)创伤性休克的伤情评估1.尽早明确休克原因:通过急救现场询问目击者,勘察现场环境及查看患者伤情等方式初步推测休克原因。
如致伤因素有内脏损伤的可能,或肉眼可见活动性出血,严重骨盆骨折及烧伤等,应首先考虑失血性休克,此类是创伤性休克的最主要类型。
如合并胸部损伤、大量血气胸,连枷胸,张力性气胸及心包压塞、心肌挫伤等,应首先考虑心源性休克,此类在胸部创伤的患者中最为多见。
如有头部及高位脊柱外伤史,同时合并神经系统查体阳性体征等,应首先考虑神经源性休克。
此类在颅脑及高位脊髓损伤中最为常见。
感染性休克一般发生于创伤治疗的后期,与机体免疫力底下,耐药菌感染及创伤坏死组织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
在分析休克原因的同时,需时刻警惕多种休克因素并存的情况,如神经源性休克合并失血性休克等,以免延误诊治。
2.现场伤情评估:器官功能是评估创伤性休克程度及评判预后的直接标准,急救现场环境、人力及救援资源有限,需通过简洁有序的评估方式评估伤情并迅速后送,进一步救治。
包括:(1)意识状态可反应脑组织灌注情况,患者神志清楚,反应良好,说明伤情较轻。
若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说明循环血量不足,若进一步加重,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等,说明伤情严重。
(2)循环功能判断可从头至脚的顺序判断,如检查伤者面色、口唇黏膜,肢端皮温,甲床颜色,脉搏等情况。
(3)血压血压不是诊断休克的唯一标准,在各种代偿机制作用下,休克早期血压下降往往不明显,容易掩盖病情。
但血压的动态监测对休克患者的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4)尿量尿量是反应肾血流灌注的重要指标,当伤者尿量减少时需警惕失血性休克或急性肾功能损伤。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目的。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医院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各类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三、应急流程。
1. 接到急救呼叫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启动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确认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所在位置。
2. 医护人员应迅速组织急救车辆和相关急救设备,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现场。
3. 在抵达患者现场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止血、氧气吸入等。
4. 如患者情况危急,应及时联系医院急诊科医生,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和设备。
5.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6. 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或其他相关科室,继续进行救治和护理工作。
四、应急准备。
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队伍,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培训和演练。
2. 医院应备有完善的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急救车辆的正常运行。
3.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急救经验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急救设备和药品。
五、应急评估。
1. 医院应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医院应建立院前急救事件的档案记录,以便日后参考和借鉴。
六、其他事项。
1. 医院应定期组织院前急救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院前急救意识和技能。
2. 医院应与当地急救中心、公安机关等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动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
七、附则。
本应急预案由医院院前急救中心负责解释和修订,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批后正式实施。
急性创伤性休克155例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外 科 医务 人 员 预 防 与 控 制 医院 感 染 的 护 理 策 略
廖 平 [ 摘 ( 贵州省骨科 医院外科 , 贵州 贵阳 5(0 ) 5 7  ̄
要 ] 目的 : 探讨外科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的策略 。方 法 : 加强 医院感染 知识培训及 外科病 区环 境及用 物的
压包扎 , 并抬高患肢 , 以减少 出血 。当 四肢 发生血 管破 裂时 ,
高 。因此 , 积极、 有效的院前抢救是挽救 患者生命 、 降低痛苦 、
减少并发症 的关键 。我科 自2 1 0 0年 3月 一 0 1年 1 21 2月对收
治 的 1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 院前急救护 理 , 5 现报道如下。
管理 , 包括严格消毒 、 确无 菌操作、 正 严格洗手制度 、 预防手术 切 口感染 、 合理 使用抗菌 药物。结果 : 医务人员通过 专业培训 , 外科
掌握各项有关 知识 和技术 , 以大 幅度减少 医院感染 的发生 。结论 : 可 外科医护人员 主动增 强院内感 染防护意识 , 提高 医疗质量 , 可
1 资料 与方 法 11 调查对象 : . 选择 20 0 9年 1 ~ 0 1 1 月 2 1 年 O月我院外科 上
发生院 内感染 的危险 因素 。本文 旨在 探讨预 防外科院 内感 染 的有效措施 , 效降低感 染发生率 , 以有 现报告如下 。
治疗 , 并提高手术技巧及 规范性 , 缩短 手术时 间。③ 提高认 真 洗手 自觉 性 : 医护人员 的手是 医院感染最 常见的传播途 经 , 而 洗手是 医院感 染控制 中最简单却最有效 的环节 【 , 化“ 步 l强 】 七 洗手法 ” 的培训及考核 , 配备感 应式洗手池及洗手 液装置及快 速洗手 消毒液 。从 理 论的高 度认识 到无 菌操 作 的重 要性 、 自 觉性 、 持久性。每次操 作前后 用 洗手 液认真 彻底 的揉 搓双手 及腕部 , 要环节可用消毒液浸泡 , 重 擦拭双手。 2 2 外科 病区环境及用物 的管理 : . 医院是各种病原 体汇集 的 场所 , 医院的卫生设施不足或污染 物处 理不 当 , 则会增 加院 内 感染 的机会 , 因此应重视用物 的正确处 理 , 医疗垃圾 与生活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
摘要:目的: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
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院前及时急救和转运,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而言,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过程中病情的监测和对病人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使抢救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创伤休克;院前急救;转运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在不断提高,意外性创伤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创伤的原因复杂,除了传统的意外事故外,爆炸、中毒、战争等都会造成突发性损伤[1]。
创伤性休克是各种创伤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它的病情变化迅速,其伤情复杂、复合伤多、伤势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导致创伤性休克的原
因是因人体遭受重创而产生剧烈的疼痛,人自身的微动脉就会收缩,受伤部位失血外渗,造成有效循环的血量发生锐减,使细胞发生急性缺氧和代谢紊乱,各脏器功能随之发生障碍。
在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开始到将病人转运到医院期间的院前急救非常重要,这些措施可以让病人保持稳定的状态到达医院。
有统计显示,病人休克 1 h 以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不超过10%,若大于8 h,那死亡率就会上升到 70%以上[2]。
因此,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是抢救他们生命重要一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9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5.8岁。
受创伤原因:道路交通损伤26例,钝锐器损伤9例,砸伤8例,其他创伤5例。
损伤部位:颅脑受到损伤的18例,胸部受到损伤的14例,腹部受到损伤11例,多发伤的15例。
本组病人全部处于休克期,中重度休克的有12例。
1.2 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院前抢救和转运
2.1 院前急救
2.1.1 反应快速医院中的值班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对呼救病人的病史和受伤的经过进行简单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迅速通知出诊人员,并立刻赶到事故现场。
2.1.2 病情评估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要依照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等情况判断伤情,同时对其进行有效合理地抢救。
对危及病人生命的紧急情况进行迅速有效地处理,这是降低院前死亡率的关键,并对病人的休克程度进行评估。
2.1.3 呼吸道保持通畅医护人员对病人口咽部的异物实施迅速清除,解开病人紧身的衣服,对于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呼吸衰竭的行气管插管等,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呕吐物吸入[3]。
2.1.4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急性休克病人的有效循环血量,护理人员应当迅速准确地在短时间内建立几条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以方便快速输液,通过输血扩充血容量。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低血容量的休克,应当以快速、足量的输液为主[4]。
2.1.5 止血、止痛在创伤中,出血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因素,控制出血是最为必要的措施,是减少死亡必要步骤。
依照病情实施不同的止血方法,止血以加压包扎为主,大血管止血时应注意止血带捆绑的压力。
疼痛是休克的另一因素,疼痛可以加重休克,须及时处理。
依照病情适当给予病人止痛药。
2.2 转运休克病人抑制处于多变严重的的动态过程中,在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