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1

合集下载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一、由题质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一遍!生:鱼游到了纸上!师:大家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去呢?生:鱼怎么游到纸上去的?师:是啊,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把它弄明白!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读完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生:我知道了这位青年是个聋哑人!(师板书:聋哑人)生:我知道了他非常爱画画!生:我知道了他画鱼时非常认真!师:谁能将这几位同学的说法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生:作者在玉泉公园看到一位青年在画鱼……师:作者初次见他时,他在画鱼吗?生:在观鱼!师:对呀,继续说!生:……看到那位青年在观鱼,后来有一次看见他正在画鱼,画得很认真……师:最后,作者和他进行了……生:交谈!师:是交谈吗?用笔来交流,我们可以说成“笔谈”。

通过笔谈,对这位青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师:有问题吗?生:“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师:嗯,这个问题提的好!(出示问题:“先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摇头)师:作者初次见到这位青年,觉得他很……生:特别!(师板书:特别)师: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特别呢?(出示问题:“从什么地方看出青年很特别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拿出笔来,边读边勾画。

生:(读课文)三、研究课文,深入体会(一)围绕“特别”,朗读感悟师:谁第一个来说?生:“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就像玉泉的水。

”师:这是对青年什么的描写?生:外貌!师:对,外貌特别!那还有什么地方很特别呢?1、抓住句子①来理解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他爱鱼到了怎样的境界?生:忘我的境界!师:(板书:忘我)师:“忘我”是什么意思?生:忘记了自己!师:这位青年为什么会忘记了自己呢?生:因为他看鱼看得太认真了,所以忘了自己。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 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 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

一、静静地画鱼(第一课时)片断老师: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请你仔细阅读课文,找一找。

学学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老师:你找到了99%,还有谁补充。

学学生:“原来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师出示这一段话,是怎么画的,看清楚了吗?闭上眼睛,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学学生: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金鱼的每个部位都一丝不苟地画下来,非常细致。

学学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学学生:我感受到了青年画画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

老师: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静静”,什么是静静?学学生:静静就是不出声。

学学生:就是不受干扰。

老师:青年静静地画画,有多么仔细,请用心读,用心体会。

老师:你就是那位青年,学学生:不会,我已经把鱼的样子记在脑子里了。

老师:你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吃食的动态。

你在画画时,还会到鱼缸边去看吗?学学生:不会,我已经把金鱼记到心里去了。

老师:是啊,青年静静地画画,他心里装着金鱼,记着金鱼,刻着金鱼,这就叫静静。

学学生:这是一丝不苟的静。

学学生:是专心致志的静。

学学生:这是胸有成竹的静。

(板书)老师:把青年静静画画的情景记到心里去。

读——老师:正是那位青年静静地画,所以小女孩惊奇地喊:鱼游到了纸上……老师:正是那位青年静静地画,所以围观的群众都觉得:鱼游到了纸上……(反思;如果让我教学这段,必定在“怎样画”这儿大做文章:他怎样把“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怎样“挥笔速写”,你能学一学他的样子吗?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

我相信很多老师也会这样处理。

但是王老师没有,他抓住让我们忽略的“静静”二字,大做文章,透过静静,看到了青年的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简单的“静静”似乎蕴涵的远比我们想像的多,也为我们开启另一扇风景独好的窗子。

)二、静静地看(第二课时)片断老师:这么高超的画技是怎么练出来的呢?请你从文中找一找?学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共享精品-doc】

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共享精品-doc】

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共享精品-doc】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学生课前唱歌、背诵古诗。

师:孩子们好~生:老师好~师:真机灵。

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可以上课了吗,生:可以。

师:好的,那咱们就上课。

师:上课。

孩子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今天咱们要学一篇新的课文。

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准备,看谁的眼睛放光。

一,二,齐——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不错,再来一遍。

听一听,谁不仅用嘴巴在读,而且也用眼睛在读。

预备,起——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真好。

(稍停)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这个“游”,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生: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师:噢~你的小脑瓜里边儿挂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用一个词儿来概括你的感受的话,那就是——生:疑问。

师:疑问。

好的,这是他的感受。

来,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恩,这个问号还不小。

这是他的感受,啊~你的感受呢,指名一个女生。

生:谁把鱼游到了纸上,师:什么叫谁把鱼游到了纸上,这个话怎么听了那么别扭,不,你的意思我明白。

你的意思是:谁那么淘气,把鱼扔到了纸上去了是不是,生:恩~师:哦~那么,如果用一个词儿来概括你内心的最大感受的话,那就是——生:迷惑不解。

师:迷惑不解。

好的,来,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题目。

开始~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再来一遍,迷惑不解~生再读课题。

师:真好,这是她的感受。

还有不一样的感受吗,生:鱼游到纸上干什么,师:恩~再指名。

生考虑。

师:能不能不提问题,就说你内心最大的感受呢,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

生:很奇怪~师:奇怪,这是最真实的感受。

当时,王老师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感觉到很奇怪。

看来,咱们是英雄所见——生:略同。

师:略同。

哈哈,你就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生(奇怪地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对啦,就是这种感觉。

你们有这种感觉吗,生:有。

师:好的,把这种最原始,最真切的感觉读出来。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精彩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精彩实录

一、导入看黑板,谁来读一读课题。

第一次读这个题目,哪一个字让你眼前一亮?为什么会让你眼前一亮?(眉毛、眼睛都在读这个字)二、以“游”为线,整体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个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二个要求:仔细找一找,所有带“游”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

2、汇报:第一个句子在哪儿?读带“游”的句子。

齐读最后一句带“读”的句子。

带“游”的句子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点名7人读,老师用几句话串起来。

三、学习“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为什么笑了?齐读“哟,金鱼……来啦”指名读。

(3人一齐读,谁读的嘴像小女孩说的话)听了这小女孩带叫声了吗?这是怎样的叫声?把你感受到的惊喜和惊奇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感染大家。

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听到这小姑娘的'惊叫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指名读小姑娘的惊叫声,你们做出自身的反应?听到这句话,你的脑海里会出现金鱼怎样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吗?你因为什么而看到了?假如这句话中的“游”改成“画”你会有助于对反应吗?惊奇、惊讶、惊叹汇成了这句话,齐读。

这位青年是怎样画鱼的,读有关的句子。

仔细读“那位青年……纸上游动”青年画画特别,你会留意句子的哪个部位,哪个词?你们留意过“静静”吗?看青年画画画的特别认真为啥没有说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为什么没有说他在熟练的画画?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可以小声的讨论。

哪位迫不和待地想说……还敢想说!静静地读这个句子,怎样读出静静的味道?在青年画画的过程之中,你听到他说一句话了吗?到课文中去找呀?他说过一句话,吭过一声吗?他没有做任何的反应。

齐读“哪位青年……在纸上游动”没有声音的静,这叫什么静?这只是没有声音的静吗?在青年画画的过程当中,你看到他动了吗?看到他伸懒腰、东张西望了吗?再读。

除了笔动在之外,他的身体像雕像一样,这叫什么静?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一个动作,他只是这样画着画着?这不是恬静的画吗?只动嘴巴,不出声音的朗读,你看到金鱼怎样的动态?(生说摇尾巴、吐泡泡、嬉戏)把“动态”改成“摇尾巴”读,那位青年还需要看金鱼摇尾巴吗?把“动态”改成“吐泡泡”读,那位青年还需要看金鱼吐泡泡吗?青年在静静的画时,他的心中只有──只有动态,只有细节。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精选15篇)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精选15篇)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精选15篇)《鱼游到了纸上》篇1老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

认不认识我?学生:不认识。

老师:不认识很正常,知道怎么称呼我吗?学生:宋老师。

老师:已经知道了是吗?好,请你来(指名一学生站起来),我想采访一下你,你能不能告诉大家,我们花园小学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学生:女老师多。

老师:女老师多是吧?其他同学的意见呢?学生:女老师。

老师:都一样是吧?看来在大家平时的观察中,女老师更多一点。

那么你们是喜欢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呢?你的声音很响,我请你来说。

学生:男老师。

老师:谢谢,我很高兴。

我想问一下,你喜欢男老师的什么?(学生无语)就喜欢,有的时候喜欢是没有理由的。

请坐。

(转向另一名学生)你说。

学生:我喜欢男老师的个性。

老师:什么个性?学生:一般男孩子都喜欢男老师,女孩子都喜欢女老师。

老师:那也不一定。

其他同学有没有意见?你来。

学生:我男老师和女老师都喜欢。

老师:你看,她两边都不得罪人。

(众学生和听课老师皆笑)今天我作为一个男老师给大家上课,我想你原来喜欢女老师的同学不用急,上完了你可能也会不知不觉喜欢上男老师的。

如果你喜欢男老师的也不用急,上完之后你会更加喜欢男老师。

(众学生又笑)那我们开始上课。

(师学生问好)老师:真响亮。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我们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记起来了吗?学生:记起来了。

老师:如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他的印象,你会选用哪个词?学生1:勤奋。

学生2:认真仔细。

学生3:画技高超。

学生4:爱画画的年轻人。

老师:好的。

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课文里头也有一个词来形容他,记起来了吗?学生:一丝不苟。

老师:好,课文里有一个词,说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青年,记起来了吗?请你把作业纸拿出来,请看第一题,把它填起来。

如果你有困难也没关系,请你打开语文书,看看第3、4小节,然后再填。

开始吧!师课件出示:在玉泉边,我认识了一位的青年。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

《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课堂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课堂实录

动。 师: 能把金鱼游到纸上来,他的技艺真是高超啊。谁能通过朗读
让我们见识一下青年高超的画技? 生读 师:青年画画一丝不苟,你对待朗读同样一丝不苟,真好!谁还
读? 生读 师: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可以吗?我 留意到了“静静”
这个词语,什么是静静? 师:谁静静地画画? 生:青年 师:是啊,青年静静的画画多认真啊,闭上眼睛,我们一边静静

第3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成天,经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持之以恒地看
生齐读这句话。
生:坚持不懈地看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孩子们,这样废寝忘食地看,这样持之以恒地看,这样呆呆
师:你留心了“一年多”、“每个星期”、“一成天”、“经常”……
地看,他累不累?他烦不烦?为什么?
师: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还是看到青年,
鱼游到了心里,正是这样的境界,才让女孩发出诧异的赞美,她怎么
师: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我们又来到后院,仍旧看到青年,生
赞的?指导朗读句子。
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赞
师: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每一天星期天
师:这位青年竟然能把鱼画地像在游动,真是令人——,他的精
真厉害!这说明每个孩子都在专心读课文呢。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游”字从文章的开头始终游到了文章的结尾,那鱼是自
师:真好,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己游到纸上的吗?是怎么上去的?青年竟然能把鱼画地像在纸上游
师:看来同学们的疑问真不少。这说明大家初次看到这个课题心里
动,你们说他的画技高超不高超,厉害不厉害,那他是怎么画鱼的呢?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青年通过反复观看,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微小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亮、生动的形象。

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

以下是关于《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熟悉了一位聋哑青年,发觉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1)熟悉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同学在自己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思索争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观看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同学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加法同学喜爱生活、喜爱四周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措施: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同学充分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沟通,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课1.今日,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品读课文。

二、检查初读状况。

1.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读后正音齐读。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预习课文时你有哪些不懂得问题?4.梳理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结合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沟通问题1:(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殊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举止特殊”呢?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举止特殊”?(结合沟通板书:忘我境界)(2):“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导语: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预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3)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留意观看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四周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鱼游到纸上教学实录(肖郡蔚)

鱼游到纸上教学实录(肖郡蔚)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1、导入题目老师:常言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听过这句话吗?学生:没有。

老师:那今日我就把这句话告知你们。

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把今日咱们所学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老师:同学们留意这个“游”字:这一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自己在桌面上练习写一下。

老师:请你们大声地朗读课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会想到什么?学生:我会想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学生:我觉得很惊异,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它游到纸上还能活吗?学生:鱼是怎么游上去的?学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师:对啊,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板书“(为什么?)根据常理来说,鱼是不行能游到纸上去的。

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

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3、刚才读题时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是呀,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连鱼游到纸上的事都会发生,其实,我也纳闷,不如我们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

这里提出两个读书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其次,细致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把这些句子统统画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察)4、“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异地叫起来。

生2:(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这句话不好找你也找出来了,真不错。

生3:(朗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三个地方一起读一遍。

5、师: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小女孩对聋哑青年的赞美,谁能把女孩赞美聋哑青年的这句话找出来再读一遍?师:惊异的感觉没有出来,还有谁想读?师:有点感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师:上课生:(班长)起立师:请坐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7课,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青年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他是个聋哑人,每个星期天都来到玉泉来画画。

生:他的画技非常高超。

师:就这样一个青年他画的鱼真的能游到纸上吗?生:不能。

师: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这个“游”字?你说说生:用鱼游到了纸上,就能显出青年人画鱼的高超技艺,画鱼的逼真。

师:这是你的感受。

师: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文本,找找哪些内容写出了年轻人的画技高超的句子。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的内容用曲线画出来。

生:(学生开始默读,自学)。

师:可以把找到的内容轻声的读出来。

生:(学生开始出声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你找的内容。

生:我找到的内容在128页第7自然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我在这句话中找到的重点词是“一丝不苟”还有“工笔细描”。

师:这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生:一丝不苟在文中指,他把每个部分认认真真的画下来。

师:我们在解释词的时候,要先解释他的字面意,然后再结合文中意思解释。

你能先说说字面意吗?生:字面意指的一点都不马虎。

师:一点都不马虎非常认真,是吗?师:在文中体现的是什么?生:这个年轻人画画非常认真。

师:非常的认真,是吗?你来生:我找到的重点词还有挥笔速写,挥笔速写的意思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练的手法,把看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画下来,课文中指年轻人很快的画出了金鱼的动态。

师:看这两幅图,哪边是挥笔速写?那边呢?生:(齐说)右边师:挥笔速写时要求用非常快的速度马上勾勒出图的形象。

这时候他有时间看金鱼吗?生:(齐说)没有师:那你说他是怎样画的?生:他就是老看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看金鱼,所以金鱼的样子就记在他的脑子里。

师:所以他才毫不犹豫就给他画出来。

对不对?这边的是什么?生:工笔细描师:那近处的同学们可以看到细致到什么程度了?生:都有鱼鳞了师:那还有呢?除了鱼鳞以外?生:鱼鳍。

师:我们能看到很多,真是活灵活现,画得特别逼真。

师:你能否通过朗读,把他的高超的画技朗读出来呢,自己试着读一读生:学生练习朗读师:你来生:他有时工笔细描……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这个青年画画时特别的专注,他特别认真的画画,对吗。

师:你们看,老师出示的这段文字中,有两处修辞方法,你找到了吗?谁说说,你来生:第一处,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请你把话说完整。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表现他画画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特别认真,是不是生:是师:还有吗?你来生:有时他又挥笔速写……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我找出了“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是夸张的手法。

师:夸张的作用是什么?想表现什么呢?谁能替他说生:“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块用夸张的手法,是想显示年轻人画画高超的技术。

师:特别的娴熟,的确显示他高超的技术,那我们看,一段话中运用了两处修辞方法,实际上是想突出他的什么?师生和:画画的专注与高超的画技。

师:你们还找到了什么内容?显示他高超的技术。

生:我找到的内容在127页的第六自然段,“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到。

说明他画的非常的逼真,好像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了。

师:这是一个旁观的小女孩说的话,对吗?你们看,这个小女孩的语言,她想说明的是画画的人怎么了?生:(齐说)画技高超。

师:这种写法,我今天也要说一下,这叫“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更好的体现对象的特点或特征的作用。

听懂了吗?这叫什么描写?生:齐说(侧面描写)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高超的画技,你能不能能否再次默读课文,找找年轻人如此高超的画技是怎样练出来的?再次默读课文,找找重点句。

生:(开始自学课文)师:(教师行间巡视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开始画出了想找的重点词语。

找到重点句或重点词后,再简单的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师:谁来说一说生:我找的是128页的第九自然段,“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这句话说明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还有129页的第十二自然段,“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他都到玉泉来……忘记吃饭,忘记回家”,这句我找的重点词是每个星期天还有忘记吃饭、忘记回家,这里的“忘记”也是和第九自然段一样,表现他的忘我的境界。

每个星期天说明他坚持不懈,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他都会来看鱼。

师:一起来看,第一处他找的是第九自然段,“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这句话是谁的感受?生:(齐说)作者的感受师:文中想借作者的感受想突出什么?生:年轻人忘我的精神。

师:这也是一处侧面描写。

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抓住侧面描写,看看能不能运用到你的写作当中。

看到了吗?它是有很巧妙的作用。

师:再看这句,重点词你找到的是什么?生:我找到的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第十二自然段是每个、忘记吃饭,忘记回家。

师:怎么理解这些词生:第九自然段中的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说明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特别专注的看鱼,包括第十二自然段中的忘记吃饭,忘记回家意思一样,都是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每个星期天,一个星期天有几天呀,一个星期有几天呀?生:7天师:那他来到这,有一年多,按365天算,约和多少天?生:52天师:你数学学得很棒呀,就这52天,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从不间断。

也许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你会看到那样的一幕,读生:(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师:也许这是一个烈日浓浓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师:也许这还是个,(给手势,能接着说)生:也许这还是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师:如果你来到生:玉泉边师:还会看到生:(齐读)他还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师:也许这还是一个,生:也许这是一个倾盆大雨的雨天,你来到玉泉还会看到这样的一幕。

师:什么生:(齐读)他还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师:就这样的语言,你感受到这个青年为了画好画的什么精神呀?生:坚持不懈师:他为了画好鱼,他有一颗恒心,可以说吗?生:可以师:坚持不懈就想把这件事做好,是吗?这是我们所感受的,这段文字谁还找到了?生:我找的重点词是老是,他不管怎样,都是一个人呆呆的看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每个星期天都是这样。

师:你抓的重点词是“老是”,对吗?我们可以理解成什么生:总是、经常师:这里的他在干什么?生:看鱼师:说明他观鱼,我们可以是观鱼,说明他非常的专注,哪个词你感受到了生:从呆呆、静静能感受他的专注。

师:你通过朗读,怎样把青年的专注表达出来呢?你来试着读一读生:学生朗读师:读的很轻,让我感受到了他的那份专注,甚至我们都不忍心去打扰他了,对吗?刚才通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了他观鱼时的生(齐读)专心师:画鱼时的生:(齐读)恒心师:甚至他忘记了回家、忘了吃饭,甚至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生:忘我的精神师:我们看这一段话“年轻人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一起读生:齐读师:这段话是刚才找到的相关内容,我们看这一段是什么段式?看一看生:总分段式师:总是哪句话生:(齐读)年轻人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师:下面的内容都是在写什么生:怎样的忘我师: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个小女孩真切地感受到了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师: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让每一位围观的人在心里边儿发出这样的赞叹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师: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夸奖这位年轻人?谁来生:这个小女孩画得真好,真是神来之笔。

师:懂得欣赏别人的人。

是吧生:你的这种精神这得让我们学习。

师:非常的谦虚的人,是吧。

生:你画的鱼有的眼睛鼓鼓的,想戴了一副眼镜似的,你画的鱼腰可细,就像一条美丽的美人鱼。

师:看来生活中你也是细心观察的人,把金鱼的样子都记在了心里师:此时的我,也想与这个青年人进行交流,所以我把小女孩子说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写在了纸上给他看,这时他笑了,并加上了一句,什么?“鱼先游到了我心里”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呢?能用这样的关联词表示出来吗?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所以才游到了纸上师:这是承接关系,谁还再来。

生:因为鱼游到了我的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师:这是因果关系,还有没发过言的的同学吗?生:只有鱼游到了我的心里,才能游到纸上。

师:这是什么关系,条件关系,其实无论是什么关系,都是青年通过认真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牢牢地刻在自己的心里,所以才有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能游到哪呀?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对于作者他所看到的,他是抓住了什么来写的?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的,在文中找一找。

刚才我们看到了侧面描写,抓住了人物的什么?还有什么描写?生:我觉得这篇课文抓住了年轻人的行动来写的。

师:也就是行为,是吧,还有吗?生:年轻人是怎样画鱼的师:也就是动作,其实他还抓住了年轻能的神态描写,再加上我们刚才说的,周围人对他的话是怎么说的,怎么看的,这叫侧面描写。

才把这个青年他的专心,他的恒心,展示出来。

对吗?那么我们想一想,鱼游到了这个青年纸上会是什么样子呢?你们能不能试着写一写。

结合我们生活当中我们看到的金鱼,想一想金鱼都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也可以结合我给你放的图片写写。

师:谁来先读一读生:我写的是,他画的鱼栩栩如生,有的金鱼眼睛鼓鼓的,像戴了一副眼镜似的;有的金鱼一摆一摆的,像个小扇子似的,像是给自己扇风呢;还有的金鱼鳞片一闪一闪的,像给自己穿了一身明亮的盔甲。

师:他抓住了那些来写的,眼睛、尾巴还有什么,鳞片,这些都是外形,写得很美。

还有谁?生:我写的是,他画的鱼栩栩如生,有的头上长着小包包,像个桃子似的,有的头上长着眼睛,像鼓着一个皮球,还有的尾巴上长着一个大尾巴,像裙子一样。

师:刚才有的同学笑了,谁说说,你笑什么呢?生:他的重复了,他说的是尾巴上长着大尾巴。

生:(学生们笑了起来)师:同学们给你提得意见你要听,把他修改过来。

其他同学你在听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倾听,这样,你才能给其他同学提出宝贵的意见。

谁再来说。

生:他画的鱼栩栩如生,有的盯着水草一动不动,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有的朝着同伴吐泡泡,一个,两个,好像在表演节目;还有的吃饱了,就快乐的游来游去。

师:他写的完全是一种动态的美,多有趣呀!其实我刚才看到了很多同学也写出了静态的美,没有动态,而是把他的外貌写出来也很美。

我们把这个写在目标上。

师:我们这节课呀,我们再来看,同学们,年轻人用心观察把鱼画活了;对吗?作家用心观察,把年轻人写活了;你们用心观察,把鱼也写活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用心观察,静心做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