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传播的过程和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是指传送信息符号的有关工具。它包括有发出 与接收信号的器官或机器,载送声、光、电信号 的空间与线路,以及书籍、报纸、杂志、播音、 电话、电影、电视、教学用的教具等。
(三)编码和译码
传播过程中,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 号,我们称这一过程为“编码”。在接收端将接 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则称为“译码”。
第三节 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一、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一)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二)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三)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 二、几个教育传播模式述评 (一)坂元昂的教育传播模式 (二)海曼和弗朗克教育传播过程模式
还 原解 符释 码者
制 成 符 码


该模式指出:就传播活动而言,每个人都生活在 一个符码的世界里,它制成符码,同时也把符码还原, 他接受信号,也同时付出信号。这模式显示了一个人 的传播系统,他自己是符码还原者、解释者也是符 码制成者。

制成符码 解释
还原符码
音讯 音讯
乙 还原符码
解释 制成符码
2、模式的启发性如何?是否有助于发现新 的事实、联系或方法?
3、据它得出的推断,在有关研究领域内是 否有意义?对该领域的发展有无关键意义?
4、据此而作出的测量,其准确程度如何?
多伊奇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1、模式的创见性:它提供了多少新的深刻见解?
2、模式的简明程度。即表述上是否经济、简略? 这关系到模式的交通,是否能以最经济的方法 达到预定目的。一个无人超越的例子就是爱因 斯坦用E=mc2表达的能量和物质可相互转换的 理论。
2、受播者:
(1)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自己所熟悉的符号,并按自己的经验 译成信息意义。
(2)受播者是信息传送的终端,他接收信息后,会产生一定效果, 出现思想与行为的变化。这些变化再回送到传播者,就是反馈, 或者再向别人传送他取得的信息,这时受播者也就成了传播者。
(二)信息和媒体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和事实,而这些内容和事实却不 能信息社会传送出去,它必须转换为某种符号, 然后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
该模式指出:传播过程中包括了反馈的现象。
某甲
制成符码 解释
还原符码
音讯
朝向某乙
该模式指出:传播者将信息制成,使成为一种信号, 然后为对方所接受后,再把它还原成原来的,赋予意 义后才算达到目的地。
(五)贝罗模式
信源
(SOURCE)
传播技巧 态度 知识
社会背景
文化
信息
通道
受者
(MESSAGE) (CHANNEL) (RECEIVER)
3、模式的现实性。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以它 来表明某种实际情况。
二、传播过程要素分析:传播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 受播者收到受噪声干扰的信号,并经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 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
(一)1、传播者:
(1)拥有可以向别人发送的信息。
(2)需要把这些消息、要求、知识、技能的信息转换为信号才能 传送出去。
要素 结构 视
传播技巧


符触

处理 号

态度 知识 社会背景

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 通道和受播者。
(一)信源和编码者
1、传播技巧:包括语言、文字、思想、手势及表情。
2、态度:传播者是否喜爱传播的主题?等。
3、知识:传播者对传播的内容是否彻底了解?是否有丰 富的知识?
教育传播学
主讲教师:李景奇
第三章 教育传播的过程和模式
第一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一、模式的概念 (一)模式的含义:运用抽象、简化的方法,将
真实世界的复杂现象作理想性的代表或表示, 就称为模式。 (二)模式的功能: 1、组合功能 2、启发功能 3、推断功能 4、测量功能
(三)模式的评价:
1、模式的组合功能如何?
指的分别是:
Who

Says what
说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对谁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Why
为什么
Where
在什么情况下
教师或其他信息源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对象即学生 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教学环境
拉斯威尔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 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 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 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他的模式的影响, 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 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 题。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 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 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三)香农-韦弗模式
这是一个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要素,带有反馈的 双向传播模式,这一模式是用图解形式表示的。
它认为: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 然后,这一信息经编码器转换为符号与信号, 信号通过一定的信道传送出去。在接收端,接 收到信号之后,经译码器转换成符号并解释为 信息的意义,最后为信宿。受播者收到信息后, 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 式给传播“反馈”信息。另外,在传播过程中 还存在有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响到、编 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
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 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在接收端的译码过程,也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信道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
信宿译码: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
(四)噪声
是指对传播信息和信号的干扰和歪曲,噪声可以 产生于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五)反馈:反馈信息可以从自己传送信息的行 为中得到也可以从受播者接受信息后的反应行为 中去获得。
讲者 (Speaker)
演讲 (Speech)
听者 (Audience)
效果 (Effect)
场合(Occasion) 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
亚里斯多德的模式虽然列举出了传播的要 素,但是对传播过程没有明确的说明。
(二)拉斯威尔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H. 拉斯韦尔提出了表述一 般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元素“5W”的直线 性的传播模式,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成“7W” 模式(表2-1)。其中每个“W”都类同于教 学过程中的一个相应要素,这些要素自然也 成为研究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 计所关心和分析、考虑的重要因素。这7w所
传播者对反馈有适当的反应能力,及时调整传播 行为,就能收到好的传播效果。
(六)效果: 传播效果的表现:1、知识信息的增加。
2、态度行为的改变。 3、社会生产的发展。 4、科学技术的进步。 5、社会商品的流通。等等。
三、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一)亚里斯多德模式:最早阐述传播过程 的模式。这个模式很简单,但扼要地列出 了五个传播的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 听众、场合及效果,亚里斯多德提出:说 话的人为了取得不同的效果,要对不同的 场合、为不同的听众构思其演讲的内容。
3、处理:是传播者对选择及安排符号所做的种 种决定,应注意具有恰当的处理方式。
(四)通道:就是传播信息的各种工具。
贝罗的传播模式,比较适合用于教学传播 过程。
第二节 教育传播过程分析
一、教育传播过程的含义: (一)教育传播过程是传播过程的特例 (二)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传播系统的动态过程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一)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 (二)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 (三)通道传送阶段 (四)接收与解释阶段 (五)评价与反馈阶段 (六)调整再传送阶段
4、社会系统:传播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与威信如何?
5、文化:传播者的学历、经历和文化背景怎样?
(二)受播者与译码者:
(三)信息:影响信息的因素有如下几项:
1、符号:包括有语言、文字、图像与音乐等。
2、内容:信息内容是传播者为达到其传播目的 而选取的材料,它除了包括信息的成分之外, 还包括有信息的结构。
(四)宣伟伯模式
来源 制成符号 信号
还原符号 目的地
该模式指出:传播者将信息制成,使成为一种信号, 然后为对方所接受后,再把它还原成原来的,赋予意 义后才算达到目的地。
经验范围
经验范围
来 源
信息
目 的 地
该模式指出:在制成和还原两个阶段中,有一个 重要的先决条件,即制成者和还原者必须要有共 同的经验范围,彼此才能沟通,以产生共同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