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四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四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四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四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二者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第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

第三、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

答:具体表现在: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实现条件:第一、必须掌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第二、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法用连续的观点看问题,反之,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观性,肯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客观性,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二者对立的根本和焦点。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题目】:简答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3分);②静止时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分);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分)。

【题目】: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案解析】:(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指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和质的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没有运动就无所谓静止;没有静止也无所谓运动。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否认相对静止存在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从而区分和利用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事物才能进行分化生命才有可能如果事物瞬息万变物质的分化就推动了必要条件生命也无法存在和发展。

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扩展资料:“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是相对统一。

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

静止指事物的位置和性质未变的状态。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是永恒的。

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刚才我们讲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这就说明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时,并不否认物质在其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中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

不过,这只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的静止或稳定,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因而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

我国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就猜测到了在静止中有着运动的道理。

什么是静止?所谓静止,就是指物体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它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是物体的一种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矛盾均衡状态。

相对静止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情形:(1)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就是说,从一定的参考系来看,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这种情况的实质是没有发生机械运动,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可以看作是静止的。

(2)某个事物还处在量变过程中,它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某一事物仍是某一事物。

为什么还要承认相对静止?第一: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是区分事物的基础。

物质世界并不是单纯的,它分为多种具体的形态,千差万别。

物质的多样性固然是由物质的永恒的运动而产生的,却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示出来。

所以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一切瞬息万变,事物的多样性、差别性就显现不出来,人就不能认识事物。

没有相对静止的状态,就没有物质的分化,世界只是混沌一团。

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事物的发展、质变是建立在量变基础上的,事物的量变状态就是一种静止状态。

如果说,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说没有静止没有质变。

由于有相对静止,新质才能够巩固和完善起来,事物才能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比如生物的品种不断进化,这是运动,是绝对的。

生物同时有遗传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相对静止。

如果没有这种相对静止的遗传性,生物在新条件下产生的任何优良性状都不能巩固下来,一胎一个样,每茬不相同,甚至稻子长出苹果,一切都乱七八糟地变,哪里还有生物的进化呢?所以说,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哲辩证关系

马哲辩证关系

32对辩证关系1、运动与静止(p11)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2、自然界与人类社会(p12)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因此,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显示基础。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p15)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第一,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第二,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两者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p16)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5、量变与质变(p18)第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限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指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和物质变化。

二、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时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没有运动就无所谓静止,没有静止也无所谓运动③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的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否认相对静止存在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辩论的错误。

四、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从而区分和利用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事物才能进行分化,生命才有可能,如果所有事物都瞬息万变,物质的分化就缺少了必要条件,生命也就无法存在和发展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和途径。

具体表现: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实现条件和途径:①认识和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正确和充分发挥意识能动的作用②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③正视并处理好事物和环境的关系,才能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④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辩证法用连续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观性,肯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客观性,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二者对立的根本和焦点。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中的高频考点。

不仅要厘清运动与静止的含义,还要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首先,用表格的方式给大家梳理一下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考点。

然后,总结一些相关的考察方式。

最后,结合真题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考点清单先从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和特征阐述二者的区别,再引出的二者的联系。

然后,从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角度,归纳两种错误的倾向。

二、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考察方式根据以往事业单位的真题,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考察方式一共有四种:1.直接考察运动与静止的特征或者辩证关系。

考察最多的就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只是空间位置和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但并不是说处在静止状态的事物就不运动了。

2.结合古代诗词或名言考察运动的绝对性,即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

”就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

3.结合古代诗词或名言考察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比如,“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就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此外,“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也是能够体现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经典名句。

4.从反面来考察割裂运动与静止的两种倾向。

一方面,考察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

比如,刻舟求剑的故事很明显体现形而上学,即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此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也体现了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考察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比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就体现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真题回顾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静止是()A.运动的普遍状态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衡量尺度D.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C。

解析:从“舟行洲不行”和“鸽飞阁不飞”中的关键词“行”和“不行”,还有“飞”和“不飞”就可以从表面看出动和静的辩证统一关系。

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静止和运动是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静止和运动作为矛盾对立面,相互作用和变化,从而构成了这种辩证关系。

静止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不发生位置改变的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概念,只有在参照系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处于静止状态。

在牛顿力学的框架下,静止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而保持不动的状态。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在静止时也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发生位置改变的状态。

同样是相对概念,需要参照系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状态。

在牛顿力学的框架下,运动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置改变的状态。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量,即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静止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静止和运动的转化。

静止和运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因为静止和运动的状态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外力时就会进入运动状态,而一个运动的物体受到足够的阻力时就会停止运动并进入静止状态。

2. 静止和运动的统一。

静止和运动不是绝对对立的状态,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在运动中,物体的某一部分可能处于静止状态,而在静止中,物体的某一部分可能处于微小的运动状态。

3. 静止和运动的对立。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例如,一个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如果要处于平衡状态,就需要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这就需要物体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

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它不仅存在于物体的运动状态中,也存在于其他方面,如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

理解和应用这种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客观世界、正确处理事物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第一篇: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坚持适度原则。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物理学、天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所探讨的主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是由运动的定义决定的。

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者物体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如,地球自转、公转,河水流动,人的呼吸等都是运动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运动是绝对的,不存在无运动的物质。

而静止则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或者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我们站在地球上感觉自己是静止的,但实际上我们在随着地球自转、公转。

因此,静止是相对的,它依赖于参照系的选择。

二、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运动与静止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方面,运动中包含着静止,没有静止就没有运动。

例如,我们在跑步时,身体中的各个部位都处于不同的位置,这是运动的表现。

但是,我们的身体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形态和姿势,这是静止的表现。

另一方面,静止中也包含着运动。

例如,一座山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自己的形状和高度,这是静止的表现。

但是,它也在不断地受到地球引力等作用的影响,这是运动的表现。

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由于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概念,因此它们在不同的参照系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地球上我们感觉自己是静止的,但是在太空中看地球,它是在不停地自转、公转的。

又如,在水中游泳时,我们感觉自己是运动的,但是相对于水中的其他物体来说我们是相对静止的。

这说明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它们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参照系。

四、运动与静止的转化运动和静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条件下,静止的事物可以转化为运动的事物,反之亦然。

例如,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就是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水汽化成水蒸气的过程就是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发生了改变。

此外,当两个具有质量的物体进行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因为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概括: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一.不可能有不运动的物质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领域中的一切形态的物质客体一无例外地处在永恒的、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有同有异,正因为它们有相同或相异的运动形式(见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

这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了的事实。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错误之一。

有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如J.托兰德、P.-H.D.霍尔巴赫、D.狄德罗,虽然肯定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但是由于他们把运动仅仅归结为机械运动,无法科学地解释宇宙中更高级形式的运动,结果还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形态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有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不仅把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而且认为机械运动的原因不在物体自身而在物体外部,用这种观点说明整个宇宙,就不能不得出神是推动宇宙运动的终极原因的结论。

也不可能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形式运动的主体。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信息的传递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即使是“纯粹”的思维运动也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及反映在人脑中的种种物质现象。

脱离了任何物质主体的“运动”只能是一种荒唐的虚构,这是哲学和科学长期发展证明了的事实。

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基本错误之一。

客观唯心主义所谓在物质世界“产生” 之前就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理”、“太极”等等的“运动”,主观唯心主义所谓没有物质基础的“感觉”、“观念”、“意志”等等的“运动”,都是空洞荒唐的观念。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物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例子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例子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例子运动和静止,这听起来像是哲学课本里的概念,可实际上呀,它们就像一对欢喜冤家,在咱们的生活里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呢。

就拿咱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交通工具来说吧。

汽车在马路上跑的时候,那是妥妥的运动状态。

车轮子咕噜咕噜转个不停,带着车身一路向前冲。

可要是你把车停在路边,这时候汽车相对于路面就是静止的啦。

这就像一个人在跑步的时候,那是充满活力地在运动,一旦坐在椅子上休息,就暂时静止下来了。

这难道不有趣吗?汽车也好,人也好,都能在运动和静止之间切换自如。

再看看公园里的那些树。

它们扎根在土地里,从咱们的肉眼看呀,好像是一直静止在那儿的。

可实际上呢,它们内部的细胞在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水分在树干里上上下下地运输,这就像是一种微观的运动。

而且呀,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些树其实也在跟着地球一起“动”呢,只不过咱们感觉不出来罢了。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可心里可能在想很多事情,脑子在飞速地运转,这种内在的活动就像是树内部细胞的运动一样,虽然看不见,但是确实存在。

那你说,这树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这就很难简单地下定义了吧。

还有咱们的身体呀,也能很好地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你在睡觉的时候,身体看起来是静止的,可你的心脏在不停地跳动,血液在血管里流淌,这就是一种持续的运动。

这就像一座房子,表面上安安静静地矗立在那儿,可房子里的水管里有水在流动,电线里有电流在传输,就好像身体里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信号传导一样。

要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了,身体这个“房子”可就出大问题了,就像水管破裂或者电线短路会让房子陷入混乱一样。

再想想那些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

当他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时候,那每一个优美的动作都是运动的体现。

可是在某一个瞬间,当他们摆好一个姿势,定格在那儿的时候,就有了那么一瞬间的静止。

这个静止的瞬间和之前的运动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之前的运动,这个静止的姿势就不会有那种充满张力的美感;而没有这个静止的瞬间,整个舞蹈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马原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马原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马原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一、马原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特点马原运动和静止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状态。

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发生位置变化的过程,而静止则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不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

马原运动和静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系而言的。

2. 持续性: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运动或静止状态。

3. 连续性:物体在运动或静止过程中,其状态不会突然改变。

4. 可逆性:物体可以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即从运动转为静止或从静止转为运动。

二、马原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马克思主义认为,万物都处于永恒发展之中,不存在绝对的静态存在。

因此,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运动性质。

同时,也存在着相对稳定、相对固定的状态。

这表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2. 运动和静止相互转化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转化的。

物体在某一时刻处于静止状态,但在下一时刻可能会发生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在下一时刻可能会停止运动并进入静止状态。

因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3. 运动和静止的矛盾统一马原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运动和静止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关系。

这种矛盾表现为:运动与静止之间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即在不同条件下,它们既可以相互排斥、对立,也可以相互融合、统一。

三、马原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意义1. 指导人们正确看待世界马原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复杂性,指导人们正确看待世界。

只有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永恒不变的,并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等特点,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本质,指导正确的实践活动。

2. 指导人们正确处理矛盾马原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具体性,为人们正确处理矛盾提供了理论基础。

只有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且掌握矛盾的规律性和解决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表现是什么?第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辩证法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现象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有运动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位置的变化。

第三,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行而上学则用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第四,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哲学中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哲学中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哲学中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统一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

另一方面,没有相对的静止就不可能确定究竟什么东西在运动以及它以什么形式运动,因此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运动。

这种关系也表现在运动的非间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上。

即使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非间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

运动着的物体所经过的路程是非间断的,这在数学上表现为连续曲线上没有“相邻”的两点,任意两点之间都存在着无数多的点,然而路程上的每一个点又是间断的,即是某一个点而不是另一个点。

复杂的运动也是这样,运动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停息,这是它的非间断性;然而永不停息的运动又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各个特殊的运动形式之中,这又是它的间断性。

运动的非间断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运动的间断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只有非间断性而无间断性,或者只有间断性而无非间断性,都不可能有现实的运动。

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静止是从特定的关系考察运动时,运动所表现出的特殊形式。

介绍从最一般的意义说,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保持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量变,也包括改变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质变。

运动不是以物质外部附加给物质的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的不可缺少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①不可能有不运动的物质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领域中的一切形态的物质客体一无例外地处在永恒的、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有同有异,正因为它们有相同或相异的运动形式(见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1)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3、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①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②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1)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根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是属性存在的基础,属性依赖于物质。

物质的运动、时空等属性都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意识作为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更依赖于物质,根源于物质。

(3)世界是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

一方面世界万物是千差万别的。

另一方面千差万别的事物,在实质上又是统一的,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意义(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宗教迷信、唯心论、二元论的重要思想武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世界的质统一性原理的生动体现。

(3)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我们正确运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方法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一切工作中,既要坚持基本原则的集中统一,又要做到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和静止是哲学上的经典问题,其辩证关系原理是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其原理展开讨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

一、运动和静止的概念1. 运动:运动是物体位置、形态、状态等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在哲学上,运动是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外在表现,是事物自身的属性。

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2. 静止:静止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形态、状态等没有发生变化的状态。

在物理学中,静止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不发生位置变化。

在哲学上,静止是一种相对于运动的状态,是物体的一种状态。

静止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表现。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

没有静止就没有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静止。

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通联、相互渗透。

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是一对辩证统一体。

2. 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运动和静止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内容上是统一的。

运动和静止在表面上相互排斥,但在深层次上相互包容。

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它们的对立绝对地统一,统一也绝对地对立。

这种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1. 辩证法的原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范畴,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的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以矛盾为动力,以对立统一为基本规律的。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正是辩证法在物质世界中的具体体现。

2. 矛盾规律:运动和静止作为对立统一体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运动和静止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个事物的发展,不仅仅是运动的过程,也是静止的过程。

一个事物发展的结果,既包含了运动的因素,也包含了静止的因素。

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高中政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
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
一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上,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看过"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的还看了:
1.2019高考政治考前辅导知识
2.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3.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PPT课件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PPT课件

9
案例分析:
一个人坐在那里 一动也不动,但 他仍然要随着地 球一同运动。正 如毛泽东所说: “坐地日行八万 里,巡天遥看一 千河。”
2019/12/5 10
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
2019/12/5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 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 系的两种错误,否认运动,只 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是形而 上学不动论,只讲运动,否认 静止是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
16
2019/12/5
Thanks!
17
. 2019/12/5 18
4
2019/12/5
何谓运动?
5
2019/12/5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
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运动不仅是空间位置的变化,运动 与静止之间存在转化关系,运动存在永恒性。
6
2019/12/5
何谓静止?
7
2019/12/5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
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 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 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 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 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8
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
2019/12/5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者相互区别。运动是物质的根 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 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 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 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 有条件的。
2019/12/5
组员:李丽娜
陈诗莹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
前言
2019/1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同时,并不否认物质具有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动;其二是事物保持了自身质的相对稳定而尚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运动是绝对的,是指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是指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

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前提下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第三,相对静止是把握绝对运动的必要条件
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空间及其特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具有一维性,是不可逆的。

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空间具有三维性,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形状、方位。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间、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
统一。

时间、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首先表现为时间、空间是不变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是不变的。

时间、空间的可变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并非绝对的、永恒的,而是可变的,即相对的,与此相应,人们的时空观念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也是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