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训练的误区与教学尝试课例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阻碍了孩子们作文能力的提高。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忽视学生语文基础很多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忽视这一点,直接进入写作训练,结果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无法应对。
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知识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误区二:只注重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一些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注重对语文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兴趣。
这样会导致学生进入死记硬背的模式,缺少对语言运用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学素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吸取优秀作品中的营养,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误区三:训练重视形式,忽视思想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一些教师过于关注作文的形式,如字数、用词等,而忽视作文的思想质量。
这样容易让学生形式化地写作,而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训练时应该充分注重作文的思想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误区四:训练重复生硬,缺少差异化一些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以相同的题材和要求来训练学生,这样容易让学生陷入重复和生硬的写作状态,缺少兴趣和动力。
因此,教师在训练时应该注重差异化的训练方式,如变换题材、变换写作对象、改变写作要求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强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误区五:忽视评价的导向性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过于注重表扬和惩罚,缺少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实质性指导。
这样容易让学生陷入情绪波动中,缺少对写作能力的真正提升。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应该注重评价的导向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中受益,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步,农村小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兴趣、启发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克服教学中出现的误区,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误区一:强调机械运用,缺少创新思维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机械性操作,强调作文的格式和要点,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种方式的教学,常常会让学生缺乏创新意识,陷入死记硬背的局面,难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习惯。
改进方法:要以全面、多样的方式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掌握写作规则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自由创作,背景知识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拓展思路,开拓想象力。
二、误区二:讲究方式,忽视内涵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写作方式,而忽视文本的内涵和思想性。
这种做法不仅使得学生们的作文成为了形式上完美,内容上空洞的空架子,还会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失去兴趣和热情,丧失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改进方法: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受,把写作视为一种自我表达和情感沟通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和感受,从生活、学习、读书等角度出发,挖掘内涵,展现思想,以此促进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误区三:标准化管理过多当前,教育部门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优质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政策。
然而,在具体实施时,教师们过于追求标准化,忽视了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人性化要求,使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陷入了单一化、重复化的怪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改进方法:要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个性化、多元化的元素,具体来说,就需要注意区分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趣味化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想象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起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写作发展,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探讨并提出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以期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首先是拘泥于模板的误区。
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学生要按照某种固定的模板来写作文,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无法展现学生的真实思想和情感。
过多地依赖模板还会使学生形成机械记忆的习惯,无法真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摒弃拘泥于模板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倡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感受进行作文创作。
其次是对固定题材的偏爱。
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固定的题材更加偏爱,在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上过多地注重学生对固定题材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对其他题材的学习和创作。
这种偏爱会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陷入瓶颈,无法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表达深度。
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不同题材的作文素材,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不同题材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再次是忽视写作过程的重要性。
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作文成果,而忽视了作文的整个过程。
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字迹是否工整、文章是否规范、语法是否准确等表面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构思、组织思路和语言运用等重要环节。
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素材选择到内容组织再到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最后是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作文往往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实践与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写游记、写博客等,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实践中的锻炼和提高。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摘要】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的动力和方向感。
教师只注重语言表达,却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忽视作文教学的实践环节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
需要改变这些误区,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加强培训,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改进将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误区、教学效果、学生实际情况、兴趣、思维能力、针对性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评价方式、改变、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培训、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操作。
1. 引言1.1 认识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考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作文的写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归纳,这些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认识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成绩和未来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1.2 存在的误区影响教学效果存在的误区影响教学效果包括很多方面,这些误区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也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改进。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师资力量不足的误区在农村小学,由于一些原因,师资力量并不十分充足,这就导致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之一。
因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水平和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
但由于缺乏专业的作文教师,很多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只是停留在基础写作技巧的教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工作,同时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使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和热情来进行作文教学。
二、教学方法单一的误区另外一个误区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农村小学中,很多老师只是通过模仿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背诵范文、改写范文,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提不上去,也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课外读物的推荐,开展课外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感悟生活,开拓视野。
教师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鼓励,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改进的方向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注重作文的语法、文字规范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评,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要避免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等误区,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水平,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师资的培训,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走出误区 探索有效作文教学
走出误区探索有效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现象一:作文课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一致认为传统作文教学普遍随意性。
作文教案上训练目标空泛,只是应付业务检查。
大作文仅限于每学年14次,小作文、日记、周记,往往流于形式,疏于检查。
为了追求考试成绩或赶教学进度,作文课也时常被挤占。
教师上作文课,有时多讲,有时少讲,甚至不讲,把作文课看作“副课”。
学生怕写作文,也不想写作文,即使想写也无话可写,但为了完成任务,只好硬着头皮写,敷衍应付。
现象二:作文评改随意。
作文评改是验收学生写作成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但当前初中作文评改存在问题明显。
首先,评改方式单一化。
作文评改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教师改得辛苦,圈圈点点、面面俱到,但收效甚微。
其次,教师评语模式化。
教师一支笔评价几十篇同题作文,评语难免模式化:语句通顺、字迹工整、结构严谨、错别字较多等法官判决书式的评语屡屡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而与学生感情交流,能拨动学生心弦的评语却“寥若晨晨”,学生拿到作文本,闭着眼睛也能知道老师的评语,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和自我价值感,写作积极性大大挫伤。
现象三:作文教学过于功利。
现在的作文教学功利性表现较为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都受制于考试,背离了新课标的写作取向,作文教学目标异化为应付考试。
这种功利性导致作文专题训练失去了本色,现在学生写的多为话题作文,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的文章少见,故弄玄虚,无病呻吟,内容空泛的“文化散文”风行一时。
一味追新逐奇,追求所谓的“诗意”“有文采”,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大大淡化了文体。
写作缺失真情,文字花哨,为写而写,影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语文论文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例说
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因主体意识逆向转变,从而导致主体思维改变惯常的活动方向的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可以从“艺高人胆大”的名言,反思到俗话说的“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会水的”,以及体操王子李宁汉城失利,而自觉的逆为“艺高也须谨慎”;可以从“有理走遍天下”,反思到生活中那些不正常的“理直气壮”现象,而自觉逆为“有理也要讲礼”;可以从“荷花的出于污泥而不染”,反思到有些人只在口头上讲廉洁,而自觉地逆为“荷花----暗地里接受污泥的贿路,阳光下炫耀自己的清白”。可以从“天平是公正无私的楷模”,而自觉逆为“天平最没立场,谁多给一点就倾向谁”;可从月亮历尽千山万水,想方设法给黑暗带来光明,而自觉逆为月亮借太阳光辉炫耀自己”;可以从“镜子,人们欣赏你,因为你正直、公允、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而自觉逆为镜子啊,你以为少女很欣赏你吗?其实她是在欣赏自己”;可以从“园规,你的天性是循规蹈距,以自我为圆心,总也走不出那小小的圈子,所以你的价值等于零”,而自觉逆为“园规,你从不计较天地的狭小,总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只知道默默地追求,从不背离自己的方向,终于有一个圆满的成功。”等等。
思维对象的两面性,在客观上为逆向求异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关键在于主体思维者追求的是什么?是追求步人后尘,还是追求创新?如果追求的是后者,那么就会你赞美春花,我就赞美秋实;你赞美红花的美丽,我就赞美绿叶的奉献;你赞美绿叶对红花的深情,我就赞美树根对绿叶的厚意;你赞美大海的波澜壮阔,我就赞美小溪的默默无闻,你赞美高山的伟岸,我就赞美小草的平凡……关键要有创新求异的意识,要有敢于逆向求异的胆量,要有石破天开的气魄,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如此,就能冲出人云亦云的低谷,而进入创造性求异思维的芳草地。超凡脱俗之作将会从你笔下涌出,创造的灵光将会辉映你的笑靥!�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死记硬背,忽略实际应用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死记硬背范文、套用模板的情况。
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是机械地套用模板,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导致作文缺乏个性和表达力。
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实际应用,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走出误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误区二:忽视基础知识,过分注重写作技巧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过分注重写作技巧,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
学生的写作能力受限于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缺乏基础知识的支撑,再高超的写作技巧也难以发挥作用。
走出误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写作素材。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误区三:重批评,轻肯定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重视批评,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在写作文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激励,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批评,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学生厌倦写作。
走出误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批改作文时,不仅要指出错误,还要指出优点,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误区四:思维定式,限制表达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限制学生的表达方式,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框架和思维定式来写作文,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和个性,表达方式呆板,缺乏生命力。
跳出误区:小学五年级作文教案
跳出误区:小学五年级作文教案作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比如,有些同学可能会遇到思维僵化,缺乏创意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会遇到表达不清楚,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有些同学可能会遇到审题不准确,答非所问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给写作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如何跳出这些误区,提高写作能力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案,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静心思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如题目、开头、结尾、中心思想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态度,如认真审题、仔细构思、精益求精等。
二、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或者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比如,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帮助他们夯实写作基础。
2.课堂授课(1)认真审题写作的第一步是认真审题。
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确定写作的中心思想。
如果学生理解不清楚题目,就会导致写作偏离主题,影响作文的质量。
学生需要在审题环节中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防止犯错。
(2)构思写作思路审题之后,学生需要开始构思写作思路。
在构思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展现自己思想和想象力。
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心无旁骛地思考,不断迭代和优化自己的思路,直到找到最佳方案。
(3)尝试运用写作技巧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效果和质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还可以注意一些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布局,如遵循三段论的组织结构、适当运用排比和对比等写作技巧,来构建严密的逻辑关系和文本结构。
(4)反复审查和修改写作的一步是反复审查和修改。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善,小学作文教学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关于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误区一: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过分注重作文的形式,比如标题、开头、结尾、标点符号等,而忽视了作文的内容。
这样做不仅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容易让他们的作文变得呆板和敷衍。
我们应该重视内容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维发散,让他们在自由的创作中找到真正的乐趣。
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生活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和逻辑思维,让他们学会在作文中真正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
误区二: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死记硬背一些模板和套路,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范文,然后仿照模板写作文。
这种机械教学方法不仅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容易让学生陷入“千人一面”的怪圈。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一些套路和模板。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特点和亮点,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表达欲望,让他们在模仿中找到自己的风格,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误区三:忽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很多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相对较少,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和积极性。
在作文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写不出什么的情况。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读书积累素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生活经验,在写作中发现创作素材。
教师也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农村为题材创作作文,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写作的乐趣和动力。
走出作文范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范文教学的误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文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考、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分数比重在不断加大,阅读题目中同样也越来越多地涉及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就促使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加深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思考。
但在应试教育多年来的影响下,作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应试教育的烙印。
很多语文教师觉得作文教学不知从何抓起,抓了效果也不明显,还不如抓阅读和基础见效快。
《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但是,实际的作文教学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学生一上作文课便无精打彩、哀声叹气,对作文充满了恐惧心理。
因此,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却不想将作文教学引入了误区。
误区一:应付考试,教给学生固定模式、“经典材料”。
误区二:增加学生的写作数量,加大了学生负担。
误区三:要求严格,精批细改,扼杀学生想象力。
误区四:学生“做作文”,内容假、大、空,失去了真情实感。
教师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脱离现实空洞无物,感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让师生都能从繁重的“教”和“写”中解放出来呢?笔者从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出发,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
这是作文教学走出误区的前提。
分析一篇佳作,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它无非是由语言表达、材料事实、情感思想、写作规则等几方面构成。
前三者仅靠教师的教学怕是难以得到提高的,作文教学唯一能教的就只有写作规则了。
写作规则怎么教,又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大讲特讲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特点是什么,何为六要素,何为思路线索等理论性知识。
其实,这些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作品,但学生的作文我们要求各具特色,最忌千篇一律。
因此学生的佳作并非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们应从全面入手。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作文教学往往存在一些误区,使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难以提高。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师教学的误区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
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规范的写作格式和标准化的范文,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反馈,导致学生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和动力。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体验进行表达。
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进行修正和提高。
学生学习的误区在农村小学,一些学生缺乏阅读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导致他们在学习作文时缺乏积极性和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下,很难提高写作能力。
由于家庭条件和学校环境的限制,一些学生的写作素材较为贫乏,难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写作表达。
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和写作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和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
教学环境的误区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普遍比较艰苦,一些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
一些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作文教学成为了“附属品”,往往缺少相应的教学时间和人力投入。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改善教学环境。
学校要加强对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重视,将作文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增加相应的教学时间和人力投入。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潜能。
浅谈如何走出初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浅谈如何走出初中作文教学的误区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但是,现在作文教学情况令人担忧,学生一到上作文课,便显得无精打采、忧心忡忡、哀声叹气;我深深感到: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思索着、探索着。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简单做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感情。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弥补智能的不足。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可塑性很大,他们能够满腔热情地干某件事,也会对这件事置若罔闻,甚至深恶痛绝,写作也是如此。
我们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多变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培养他们对写作的良好情感。
剖析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在他们心目中,往往有许多崇拜的人物。
有的崇拜英雄,有的崇拜伟人,有的崇拜科学家,有的崇拜作家,有的崇拜明星、影星……他们对所崇拜的人物心驰神往,并自觉不自觉地把感情与兴趣注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模仿他们的行为,寻找成功的轨迹,并希望自已有朝一日如所崇拜的人一样有成就。
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在作文教学中,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剖析了这些人物的成名成就的原因。
并着重讲了他们成才与作文的关系,如毛泽东,他的诗气势磅礴,雄浑壮丽,其文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并以诗文为武器,鼓舞人民,痛斥敌人,创一世伟业,颂风流人物。
这样,就使学生在看到名人头上光环的同时,也看到了他們成功与作文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南海九江中学朱建雄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虽然几十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作文教学效率还是不高,它将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的改革。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我进行了摸索和研究。
一、认识中学作文教学的错位。
随着当前高考、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的改革,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扩大学生联想力与想象力的作文命题的涌现,无疑给已经濒临崩溃的作文教学增加了一帖兴奋剂,然而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教学认识的模糊性导致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本末倒置、随意性强的混乱状态中,而作文的无序又导致了教学的无所适从。
90年代虽曾有过大胆的作文教学改革试验,但并未形成一股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浪潮。
其中,不注重生活与积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作文训练,以传授作文技巧为主旨的.技巧作文训练,“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应试作文训练,这些做越来越阻碍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正常化。
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场困境之中。
二、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按大纲要求进行作文教学。
现行中学语文新教材开辟了《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两局部,其中把“写作”课提高了按严格的内容来操作。
第一册设置了无个写作单元,它们是: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要善于想象和联想、再现客观事物。
第二册也设置了五个单元,它们是: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景物的特征、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由此可见,新教材的编写,尤其是写作单元的内容编写,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逐渐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认识生活,学会写生活里头的事情,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只要认真讲授这些内容,结合这些内容进行作文指导教学和指导学生写作,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写作素质。
三,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广泛地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由于课堂,教材的容量和时空限制,学生不可能从语文课堂和教材中获得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这样就决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受到一定程度色限制。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教师们常常面临着学生写作能力差、思维贫乏、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导致作文教学的误区。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片面追求技巧教学在农村小学,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只注重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作文技巧的讲解上,甚至采取了大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强调范文的背诵和模仿,以期让学生迅速掌握一些应试技巧。
这种做法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技巧水平,但长远来看,却损害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能力。
针对这一误区,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写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表达,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一些死知识和技巧。
误区二:忽视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他们只注重学生对一些文学名著和规范范文的模仿,却忽略了学生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真情实感。
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表达灵气,导致学生们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贫乏无趣。
针对这一误区,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情实感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让学生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误区三:忽视作文批改和指导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们缺乏对学生作文的认真批改和耐心指导,他们往往带有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学生的作文只是匆匆浏览一下,一味地寻求错误和不足之处,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之处和潜在能力。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1. 引言1.1 现状分析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
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许多教师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对作文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教师缺乏针对性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怀和引导,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教师缺乏多元化教学手段,过于依赖课本教材,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农村小学缺乏专业化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有限,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这些现状表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完善。
1.2 问题意识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以提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经常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学校资源匮乏,教师往往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无法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这也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兴趣,缺乏动力,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
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也常常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这种忽视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发展。
2. 正文2.1 忽视学生实际需求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由于教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或者对学生个体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很多时候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小学教育始终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解决大城市学校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误区一:重视技巧而忽视思维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考试前,老师总是教各种“技巧”。
比如,如何用豪言壮语开头、如何用反问法激发读者注意、如何用比喻提高形象性……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看上去更“高大尚”,但很容易忽视了思辨。
学生只是靠泛泛的字汇,来耍花招,而不是用自己的思路去想问题。
这与思维上的发展相反,应该注重思维上的培养,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
第二个误区:从学科独立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同根同源,互相交融的。
语文、数学、科学这三门课程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具有很强的协作性。
而有时候,语文老师考虑一些取巧的办法,把语文的许多经典案例拿来当作模板。
而数学、科学老师也会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练习的重要性。
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削弱孩子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个误区:不重视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和交流的基础。
而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孩子们往往只是听老师的讲课,并不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学生只是接受单向的教育,老师、书本和考试压力便扮演了孩子的“主角”。
语文老师更应该尝试多种方法,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有问题就直接问,有困难就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最后,从小学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育应该是以启发性为导向,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而要走出误区,需要加强学校教育的常规培训,鼓励教师更多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激情,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走出作文教学困境思考尝试
走出作文教学困境思考尝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思考与尝试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最终的归宿是说与写的能力,即使单就工具性而言,我们学生的说与写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远达不到课标提出的要求,又因为评价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少数或一部分精英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大部分精英以外的学生,所以,初中生的语文能力比我们官方公布的情况还要差,写作能力可能会更差。
一、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初中作文教学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国人对于母语——语文的学习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一方面认为中国人从生下来就在汉语的环境中生活,学不学语文都能说中国话,“即使不正规学语文,答语文卷子也能蒙上几十分”;另一方面,因为中高考作文占很大比重,所以不得不重视,于是便有老师和学生出奇招、追求“短频快”,有的老师让学生背范文应对考试,还有的学生为考高分,假抒情,编造虚假情节赚取阅卷者的同情和高分。
从根本上说,作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作文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写作实践。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谈,自己当学生时,作文课很随意,不外乎老师给一个题目,自己随便去写,然后得几句评语了事。
自己当了语文老师以后,确实想把作文教学搞好,但苦于写作教学的大纲和课标的要求或者笼统,或者高深,在教学中难得要领,这就使得写作教学貌似有目标实则不清晰,形势上有要求,但操作时难于把握,老师“一头雾水”,学生各行其是。
再加之,作文教学时间本身就不足,常常被挤占,这一切都导致作文教学濒临困境,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提高或突破。
3.学生阅读习惯差,对生活缺乏体验、缺乏激情,直接导致学生习作虚假空。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诹”,大抵说的是这个理吧。
一方面,因为应试教育无休止地追求分数,剥夺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想读书都难。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直接影响到家庭和校园,干部很少读书,家长不读书,老师读书不足,孩子生长在一个没有书香的环境中,习惯了上网打游戏、玩手机、看电视,很难踏实下来静心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作文训练的误区与教学尝试课例摘要:文无定法,教无定论。
高中作文教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法和学法。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训练中有很多误区正干扰着师生,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并附一堂作文教学尝试课例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中;作文;误区;《杜甫很忙》作文课例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63-01
一、目的过于明确,动机过于世俗,缺乏情感积累
正如近期网络上出现的最火爆视频《高了个考》中调侃到“每年到了高考的时候,屈原就要跳河,勾践就要尝胆,韩信就要受辱,苏轼就要被贬,贝多芬又要耳聋,陶渊明又要种田,最可怜的是司马迁,无论什么主题什么语境,只要需要论据他都会出现。
万能素材是最不靠谱的了。
”幽默中透露出的是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属于自己的素材,只是一味地套作或者投机取巧,如此下去写作就失去了意义,创作就成了一种形式了。
高考作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单薄,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
这个积累应当从阅读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进行,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方位地引导,而不是通过吃一两顿补药恶补能解决的。
二、创作之前过多提示,禁锢思维,束缚个性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
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说得更详尽:“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
三、出示范文,刻意拔高,适得其反
高考作文对“深刻”这一发展等级的认同是包含社会流行的正确观点与自己深切体会这两个方面的。
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切,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
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是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提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
有的老师担心布置的作文学生不会写,或者写跑题偏题,不深刻,就刻意找一两篇自认为很好的文章给学生示范。
有的是文学大家写的,有的是资深的成年作家写的,结果看了范文之后的学生要么觉得自惭形秽,要么顺其思路,结果“范文”就成了“泛文”,大家都跳到老师设好的圈套里,固步自封,缺乏创新。
范文在一定
程度上的确起着标榜模范的作用,但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的写作水平上适度拔高。
最好是在作文讲评时展示本班的或者是同年龄层次的作文,并且精讲精评,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感悟,这样才能产生共鸣,激发兴趣,生发灵感。
四、大包大揽、粗枝大叶地批改作文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就了经典著作《红楼梦》。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可见,好文章是一定要反复斟酌,咬文嚼字的。
很多学生完成作文后就当甩手掌柜,推给老师就算完事。
而老师花费了很多心血和时间批改的作文,可能学生只会在意分数,而忽略了批语的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也有些不负责的老师粗枝大叶地看一番后,蜻蜓点水写上几个字了事,这样的作文又谈何进步呢?在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采用的是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者结合的方式完成作文教学的。
教师不但要看学生的作文,还要关注学生的自评和他评,及时表扬肯定小老师们的慧眼。
这样,学生们在修改作文中既能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又能发现他人的亮点,互相取长补短,对比借鉴,久而久之,在班上会自然形成一种学语文,爱创作的学习氛围。
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反省的地方,我在作文教学中曾尝试过这样的课型,展示出来供大家讨论指正。
(一)紧扣现实,激发灵感
教学设计初衷:自2012年3月以来,“杜甫的一天”在微博上流行,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一时间经过了网友们的“涂鸦”,历史上过得颇为凄苦的“诗圣”杜甫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
“杜甫”不但被“穿越”到现代,骑摩托、逛超市、打篮球、路边摆摊卖西瓜,甚至还变身成骑着扫帚的哈利·波特,总之杜甫最近“忙”得不得了。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杜甫又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重量级人物。
处于职业敏感,我开始关注此事的发展动向,而长期坐在教室里备考的学生中只有极个别学生通过手机微博有所了解,掌握了这个信息后,我萌发了以此为教学突破口上一节作文思维训练课的想法。
(二)大胆抛出,就事论事,引发思考,激烈辩论
设计思路:制作幻灯片,收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补充扩展内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以此思彼。
课堂流程:
1.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我心中的杜甫形象”。
(学生迅速在大脑中搜集杜甫的相关诗歌和人生经历等,准确地抓住了诗圣杜甫以下要素:忧国忧民、现实主义、沉郁顿挫的诗风、人格高尚等,基本达到了对杜甫及诗歌知识的复习预设。
)
2.展示“杜甫很忙”的涂鸦图片。
(学生欣赏,议论,大笑、交流、思考)
3.请学生谈谈看了涂鸦杜甫图片后的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大胆交流。
基本分成两派,一方支持,一方反对)
4.幻灯片补充相关衔接,从不同角度拓宽学生思维。
①杜甫草堂博物馆官方微博先后发布的两条微博,反对拿杜甫开涮,呼吁尊重杜甫,尊重传统文化。
②记者在微博上发起的“你如何看待涂鸦杜甫?”调查结果——约73%的网友认为“没什么,不影响人们对杜甫的崇敬”。
约19%的网友则表示反对,表示“不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与不尊重”。
约6%的网友表示“说不清”。
③专家看待涂鸦杜甫事件——“疏”远胜于“堵”
④北京第七届囧囧有神同人动漫展,动漫爱好者“与时俱进”地推出了“杜甫很忙”主题纸袋头套
⑤成都杜甫草堂确实启动了“‘我心中的杜甫’——纪念诗圣1300周年诞辰全球华人创意大赛”。
⑥网络游戏《仙域风云》的负责人表示,愿以部分运营收入,以认捐、购买杜甫草堂门票的方式,以此达成和杜甫草堂的合作。
⑦思考:从文化现象到网络营销,杜甫草堂态度大转变。
5.开展学生辩论(用一节课时间充分展开)
活动设计:全班分成2个组,正方:支持杜甫涂鸦,反方:反对杜甫涂鸦。
学生交流,选出一名主辩,其余学生都参与自由辩论。
最后,教师总结本次辩论会中的得失,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团队。
6.布置作业: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写提纲思路,再写作。
(三)反馈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
学生在辩论中引用各种论据,动用了各种论证方法,论据充分,论辩有力。
精彩不断,高潮迭起。
值得欣喜的是,在论辩中还发现了班上三位思维严谨、反应敏捷、口齿伶俐、机智善变的人才。
整堂课的实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唯一不足的是时间仓促,应在论辩后留上十分钟,让学生写下作文提纲并交流借鉴完善,这样下来写出的作文就更加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