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对单纯知性形而上学的质疑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自然辩证法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药理学梁韡s201511801010)摘要:从西方到中国、古代到现代,对形而上学的定义逐步在变化,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笔者之前对于形而上学的概念也仅限于从教辅材料中获取,不能完全的概括形而上学,因此,查阅了书籍,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更具体的了解。

本文旨在对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关键词: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形而上学是最常见的哲学名词之一,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却是大相径庭。

在中国古代,“形而上”谓之“道”,《周易》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从这个意义说,“形而上”乃是指“天”上的“象”。

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象”,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

但是现在有普通人在与辩证法对立意义上的理解,也有哲学家从西方古典哲学或西方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理解,各执一词,相差甚远。

因此,下文就传统形而上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特征进行阐述。

1.1形而上学的产生在中西哲学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形而上学是作为哲学的代名词出现的,甚至海德格尔还认为“哲学即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了存在着的存在物及其本原问题而被看作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此后形而上学就成为专门术语,专指超越具体的事物、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关于存在的最一般根据的学问。

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把其他研究如理学自然学、理性宇宙论和理性神学都归入过形而上学,但后来由于理性心理学、理性物理学、理性物理学等都成了实证科学,便分别被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物理学等所取代,理性神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回到宗教之中,而只有本体论留在了形而上学内。

由于本体论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核心,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古典哲学家把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代名词使用。

关于形而上学,西方近现代哲学家有着大体一致但又相互区别的看法。

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包括四个部分:“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是本体论,即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

黑格尔形而上学

黑格尔形而上学

黑格尔形而上学黑格尔——形而上学的终结毫无疑问,黑格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形而上学家,他一方面使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家们所怀抱的让哲学成为科学的理想最终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亦使形而上学这一古典哲学曾经走了2000多年的哲学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形而上学的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亦象一个人临终之前的回光返照一样,不过是走向了最后的辉煌而已。

我们可以说黑格尔既是最好的形而上学家,也是最坏的形而上学家:他是最好的形而上学家,因为没有哪个哲学家能够像他那样建立起如此恢宏、如此庞大乃至如此“合理”、如此严密的形而上学体系;然而由于传统形而上学这条路最终被历史证明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最好的形而上学家当然也就是最坏的形而上学家。

总而言之,黑格尔哲学标志着形而上学的完成,同时亦标志着形而上学的终结。

20世纪西方哲学的众多流派大多从反形而上学起家,它们以黑格尔哲学为靶子,猛烈地批判了形而上学。

那么,黑格尔哲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首先是黑格尔哲学的理性主义与唯心主义。

在古典哲学中,理性主义往往也就是唯心主义,因为它的根据和基本原则建立在宇宙的合理性之上,这个原则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理性统治世界”。

在当代哲学看来,黑格尔企图穷尽绝对真理实在是狂妄自大,而他将宇宙自然的本质或实体看作精神或理性更是没有根据的。

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一方面认为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又据此而主张事物的本质即是共相因而也就是概念、理性或精神,这不过是一种循环论证。

因此,无论黑格尔哲学看上去多么精致,无论它体现了怎样美好的理想,归根结底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之上的。

由于当代哲学一般地排斥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放弃了理性统治世界这种乐观的理性主义立场,因而黑格尔哲学即使不被看作是美丽的谎言,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某种美丽的梦幻而已。

其次是黑格尔哲学的普遍主义和整体主义。

其实这并不是黑格尔所独具的特色,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通常都有这种特性,因为它以宇宙之统一的本质或根据作为研究的对象,只不过黑格尔哲学表现得最典型而已。

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

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

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摘要】:如俞宣孟的《本体论研究》所示,传统是论是传统西方哲学的核心。

由于这个严密、紧凑的范畴体系遗忘了“是”,所以海德格尔重提了“是”的问题,且以基础是论取代了传统是论;随着解构传统是论的历史任务的逐步深入,《是与时》之后,海德格尔展开了对传统形而上学更彻底的批判。

然而问题是:(一)传统是论、传统形而上学是什么;(二)为何、如何将之解构?在把海德格尔的前后期思想细化为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论文将围绕着如何解构形而上学展开探讨。

首先,海德格尔所理解的传统是论、传统形而上学以及传统哲学分别指什么?第一,是论就是把“系词的‘是’以及分有‘是’的种种‘所是’作为范畴,通过逻辑的方法构造出来的先验原理体系”(俞宣孟:《本体论研究》)。

这门被亚里士多德称为“第一哲学”的学问研究“所是之为所是,以及出于其本性的秉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它就是传统哲学中的“纯粹哲学”。

柏拉图的“通种”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依据理念之间的结合而建构起来的超时空的最普遍知识;第二,形而上学是指追求原因和原理体系的那种学问。

随着古代形而上学的展开,近代如鲍姆嘉登的“形而上学是包含人类知识的第一原理的科学”(海德格尔:《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也与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

而随着形而上学学科中其它三支被逐步实证化,形而上学也进入它的现代时期:一方面,是论成为形而上学或哲学的代称,另一方面,主体性形而上学(如意识或意志哲学)取代了知性形而上学,如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形而上学的顶峰,而尼采的形而上学就是形而上学的最后阶段;第三,哲学是指“关于第一原理和原因的抽象认识(知识)”(海德格尔:《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就得去捉模本体(ouσia)的原理与原因”(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围绕最普遍的概念“是”而建构起来的是论,是海德格尔对传统哲学的代称,因为它是柏拉图主义的典型形态;随着对柏拉图主义批判的深入与扩大,即便是对追求相对普遍知识的形而上学,包括过渡时期的双关思想,也于后期被解构。

关于形式逻辑的几点思考——从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三次逻辑学大讨论的视角看

关于形式逻辑的几点思考——从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三次逻辑学大讨论的视角看

用逻辑则与经验性知识相关。 先验逻辑关注的是思
事实是,这个概念首先是康德提出的,以区别于他提
维的形式和先验的内容,其研究内容正是在与普遍
出的“ 先验逻辑” 。 其实,在集中论述其先验逻辑理
逻辑的区分中得到说明。
论体系的著作《 纯粹理性批判》 里,与先验逻辑对应
而关于普遍逻辑,康德虽然将其区分为纯粹的
完全清楚逻辑关注的对象与经验和心理学的知识都
调了使我们的知性得以实行的一切经验性条件,例
是无关的,因为逻辑学所关注的规律都是必然的和
如感官的影响,想象的游戏,记忆的规律,习惯的力
普遍的,独立于任何经验,也独立于任何思维的体验
量,爱好等等,因而也抽调了一切成见的来源……普
和现象,因为这种思维的规律“ 只与思维的形式有
普遍的纯粹逻辑的两个基本特征 ⑦ ,其一是只关注
关于形式逻辑的几点思考———从新中国成立 70 余年来三次逻辑学大讨论的视角看
思维的形式,其二是与经验无关。 其实第二个特征,
即与经验性原则和心理学知识无关,是对第一个特
征的进一步说明,也就是纯粹的逻辑只研究思维的
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也与任何的经验无关。 所
国内逻辑学界的诸多争论,如逻辑如何现代化、辩证
的态度非常奇特:平常的逻辑研究中,人们都认为形
逻辑的学科定位、普通逻辑的课程性质等,也都直接
式逻辑是一个没有争议的概念;但一旦新的逻辑类
或间接与对形式逻辑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有关。 形式
型开始出现,人们关于形式逻辑的立场就会出现动
逻辑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平凡而又普通的概
加确切的阐释和诠释。
一、形式逻辑与辩证法
形式逻辑是我国学术界最早引入的西方概念之

黑格尔的逻辑学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基于对“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的解读

黑格尔的逻辑学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基于对“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的解读
需要 思 维 的存在 然 而 . 黑格 尔 指 出 . “ 自在 之物 ”

性 只能 建立 在 差 异二 者 的根 源 或创 造 者 是 同一
由于 超 出 了思 维之 外 . 作 为无 形 式 的 内容 . 处 于 一 东西 之 上 .并 且 也 只能 通 过数 学 或 几何 学 的方 法 因 个 极端 之 中 .因而 只是 空洞 的抽 象 的无 对 于 思 来建 立 联 系 这种 联 系并 没有 打破 彼此 的界 限 , 维. 其 内容 来 自于 “ 自在 之 物 ” 通 过 直 观 给 予 的感 而 其 本质 只是 机械 联 系 和外 部联 系 用知 性 的 方 性 材料 , 它 只有 接 受 材料 , 才 获 得 内容 , 充 实 自己 , 式 把握 的思 维 只能 是 有 限 的 、 规 定性 的思 维 。 “ 旧 从 而变 成 现 实 的实 在 。 因此 , 对 于思 维形 式 来说 , 形 而 上学 的思 维是 有 限 的思 维 .因为 它 老是 活 动 对 象 在它 自身之 外 .它接 受材 料 或 资料 仍 然是 在 于有 限思 维 规定 的某 种 界 限之 内 .并 把这 种 界 限
而上 学

样 的前 提 , 思 维便 可 以直 接 把 握 对 象 、 认识对象 , 关 系的批判
因 为思 维 与其 对 象是 直 接 同一 的 这 种 思维 无需
中介 , 无 需 内容 , 因为 其 本 身 是 自足 的和 圆 满 的 ,
康 德 以前 的形 而 上学 , 即黑 格 尔 在 《 小 逻辑 》 是不需 要 别 的什 么东西 的 。可 见 . 康 德 以前 的形而 中所 指 的思想 对 客观 性 的第 一 态度 .是黑 格 尔在 上 学 是缺乏 内容 的纯 形 式 的学 说 对 逻辑 学 或形 而 上学 做 出基 本 的规 定 .阐 明思想 旧形 而 上学 缺 少 内容 .但 是 内容 却 并 不是 在 和客 观性 的关 系 时 . 所主 要批 判 的对象 思想 和客 思 维 之外 的存 在 。康 德 的批判 哲学 , 通过 对知 性形 观性 的关 系是 形 而上 学 的关 键 .因而 也是 黑格 尔 式 的批 判 . 把 思维 限定 在 经 验 范 围之 内 . 把“ 自在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看法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看法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看法自上个世纪末期,西方形而上学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声浪,因为他们忽然发现,这些哲学问题早已远离了自己的研究范围。

从最初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批判,到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攻击,最后演变成为当代新科学革命时期对量子物理、生物学以及基因科技的深刻思考,诸如此类,都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康德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怀疑。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抛出了“绝对同一性”概念,认为绝对同一性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世界只有理念才能达到。

康德把绝对同一性称之为“必然王国”的“牢笼”。

一旦在这个王国中被囚禁,任何经验事物都无法获得自身,所谓的客观世界只是观念的映像而已。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康德进一步把绝对同一性称之为“自在自为”的“囚笼”。

一旦被囚禁,事物就失去了自身,一切意志和愿望都不复存在,自由意志沦为空想。

不过,尽管康德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很多针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但他却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一种形而上学路径才是唯一正确的。

不仅如此,康德还提出了一个“知性总体”和“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并且说这两者具有等同的地位,前者能够实现绝对同一性,而后者则能够给绝对同一性下定义。

也就是说,知性总体完全可以解释绝对同一性,而先天综合判断则可以用来指导知性总体。

换句话说,知性总体决定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不仅为知性总体提供逻辑支持,而且通过指导知性总体来实现自身。

通过这样的阐述,康德将知性总体和先天综合判断统一起来,为自己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不过,康德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在逻辑上似乎又具有一定的矛盾,而这也是众多哲学家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提出质疑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传统形而上学问题不再适用于新兴科学技术时期,比如康德所讲的先天综合判断,并不适用于量子物理等新兴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康德关于先天综合判断与知性总体或先天综合判断与知性的关系的说法也颇具迷惑性,甚至还引起了某些学者对康德认知理论的质疑。

黑格尔论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黑格尔论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黑格尔论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上)摘要:在西文哲学发展史上,“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出现经历了弄虚作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出现如何可能的问题又是困扰哲学的难题。

康德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得到科学的解答。

是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首次全面回答和论证了这一问题,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哲学由黑格尔完成了,因为他的哲学体系乃是集以往哲学全部发展之大成,而且他本人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体系迷宫,达到真切认识世界的途径。

关键词:黑格尔;形而上学;逻各斯一、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形而上学”一词含义是指哲学本体论,而本体论的含义又是关于存在的理论,亦即关地作为整体世界及其一般规律的理论。

这种理论在古希腊爱菲斯学派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那里是使用“逻各斯”(Logos)的概念来表示这一存在的真理的。

他说:“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而产生。

”[1](18页)逻各斯概念含义丰富,原意是“言说”、“思想”,但“言说”必须有规则,思想必须有根据。

因此,“逻各斯”这个词当它“言说”到个别事物之处,超越了个别事物时就具有了抽象和普遍的含义,达到了事物的一般。

关于这一点,我国的著名学者苗力田先生曾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笺注》中说:“在语言中所说的‘苏格拉底是人’的‘人’,也是这个人自身。

这样,普遍一般的人,就成为述说具体个别人、规定具体个别的,成为人所是的人,logos。

”[2]在这里“成为所是的人”的“logos”,显然,具有抽象的、普遍的含义。

由此推之,“言说(logos)”的最高普遍就是“存在”。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作为存在真理的“逻各斯”表征着事物的必然性,因为“赫拉克利特断言一切都遵照命运而来,命运就是必然性。

——他宣称命运的本质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

‘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也是确定了周期的尺度。

”[1](17页)可见,在赫拉克利特那里,逻各斯既是一种主观尺度,也是一种客观尺度,属于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范畴,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论基本上是一种理性宇宙论,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和阿拉克萨戈拉的“努斯”(No,vs 心灵)就是在这方面的最初努力。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


全 真
是 主客 观 的统 一
,
,

这 种形
而 只是 固执
理是 多样 性 的统一 握

只 有 靠无 限思 维才 能把
,

(第
10 9
页 ) 旧 形而 上 学
,
如果 从 片 面的 有限 的知 性 概念 出发



虽 然 有 其 自身所 固 有 的缺 点
但 黑 格尔 并没

无 法 穷尽对 象 的意 义 第二
在 哲 学史 上

,

最明确 而 且 与 我 们
,
唯心主 义辩 证 法 休 系
但 较 为 集 中地 体现 在

相 距 最近 的 例证 上学


,

康 德 以前 的 那 些 形 而
以下只 注明 旧 形 而 上 学 方 法具有
《小 逻 辑 》 和 《 哲 学 史讲 演 录 》 等著 作 中
( 《 小逻 辑 》 第 9 5 页
的三种态 度 的 的批 判
,

纯 用 抽 象 理 智 的观 点去 把 握 理性 约 对象
述 谈谈 黑 格尔对形 而上 学方 法 论 所谓思 想对客观 性 的 态 度 问题

( 第 肠 页 ) 亦 即用 有 限 的 方法去 把 担无 限 的
就 是思
内容 ( 对象 ) 客观 不 统 一 的 三 个 缺点 第一
,

,
方法 和 内容 不 一 致
,
主观 和
攀与存在 的关 系 问题
不过
,
,
黑 格尔又把 这
接 着 具休 阐述 了 形 而 上 学 方法

黑格尔哲学中的自在、自为、自在自为

黑格尔哲学中的自在、自为、自在自为

黑格尔哲学中的自在、自为、自在自为(百度)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拒斥,无论现代哲学还是当代哲学都是作为区分哲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之不同以及在哲学观的变革和哲学的起点的不同时作为哲学进程的方法。

以其反形而上学的形式看其本质,仅仅是哲学不同形式之间的批判,以完善哲学的形式化并使其自恰。

因此在西方哲学史上有所谓的不同的形而上学的形式及其之间的批判。

例如:当对知识的可靠性与否成为经笛卡尔、休谟、康德的认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进行的反思时,所说明的是形式的自在性和自为性的关系,形式的客体性和形式的主体性的同一性的困难使之形式的自为和自在二元分离,形式化的存在的本体性被不可能认识的结论所取代,在经过柏拉图到康德的漫长的哲学思考之后,理念并没有被形式论的任何自为的证明所取代,物自体的不可知性和理念的形而上学理想在康德的“批判”中,黑格尔把形式的自在性和自为性用主体自为的辩证法进行了统一,完成了西方哲学的最高的形式化的形而上学。

黑格尔为了突破哲学的形式化的本体论困难,他在康德对知性批判的基础上,认为知性的形而上学的抽象性方法使之知性成为孤立的、静止的因此是有限的方法。

与康德把知性的有限性归结于主观思维之必然不同,黑格尔认为其有限性是知性本身的性质所具有的抽象的同一性所形成,黑格尔企图用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内化的具体同一性的辩证发展关系达到本体,虽然在克服西方哲学的存在形式化上有所突破,但由于辩证法的推演关系不能完全脱离诸概念范畴的形式基础,所以,辩证法最终无法完成世界存在与绝对理念的同一性---解决世界存在的形式化和绝对理念不可被形式化因此不可能同一的本体论问题,使他的绝对理念和康德的物自体同样陷入本体论困境之中。

这说明,由于形式化的西方哲学传统在黑格尔那里还没有突破,实际上也不可能突破在他所继承的并所运用的形式化的思维方式,思维形式和存在形式的同一性的本体论思想是他和所有的西方哲学家的理想,由于同一性理想的破灭,他的形而上学的理想被他的后代哲学家所解体,从而开始了在西方哲学中的形式化的进一步分解。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

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读小逻辑札记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之一。

他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传统形而上学观念的否定和对辩证法的提倡上。

本文将略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并探讨他的观点对现代哲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方式,它试图通过超越经验世界来理解和解释现实。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形而上学的问题在于它试图将存在界定为固定不变的、独立于人的思维的客观实在。

形而上学的观点忽视了世界的历史性和发展性,无法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过程。

因此,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偏见,需要被批判和超越。

为了批判形而上学,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概念。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对矛盾的处理和统一,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规律和事物的本质。

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批判了以往形而上学的静态观念。

通过辩证法,黑格尔试图超越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并构建了一个包含逻辑、自然和精神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辩证法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例如,康德和海德格尔都受到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他们进一步发展了黑格尔的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其次,黑格尔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社会的矛盾和革命的历史进程,试图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方向。

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最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全面发展,这对于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辩证法也为个人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一种全面而多维的理念,这对于现代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他哲学体系的关键部分。

通过辩证法的提倡,黑格尔试图超越形而上学的局限,并构建了一个包含逻辑、自然和精神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偏见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偏见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偏见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他最重要的代表性哲学著作《逻辑学》和《小逻辑》中,对在西方文化和科学发展史上起了巨大作用的形式逻辑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判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形式逻辑的认识论性质和方法论原则,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及至形式逻辑的推论方式,无一不在其严苛批判之列。

经过进一步地考察和研究,笔者认为,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判实在是太过偏激了,有失公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

本文所论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在黑格尔看来,从思想方法的角度来说,形式逻辑与旧的形而上学(黑格尔谓之“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引者注)同样都是一种抽象理智的思想方法。

黑格尔认为,这种抽象理智的方法对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它用孤立的、静止的、僵死硬化的观点看待世上的一切事物。

他说:“知性将各范畴的区别一方面认作独立自存,一方面同时又明白肯定它们的相对性,知性只是用一个又字,将两方面相互并列地或先后相继地联合起来,而不能把这些思想结合起来,把它们统一为概念。

”[1]并据此认为,靠知性的抽象理智的思想方法是不能认识真理的。

应该说,黑格尔对他所谓的“旧的形而上学”和形式逻辑所体现的知性思想方法的态度有片面性并且是过分偏激的。

众所周知,在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自亚里斯多德以降,它其实就是哲学的同义语。

它的主体部分就是一般所说的存在论或说“是论”。

对于形而上学及其存在论,亚里斯多德曾做过这样的界说:“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秉赋’。

这与任何专门学术不同;那些专门学术没有一门普遍地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2]“这一门学术(哲学)的任务是在考察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和作为实是所应有的诸性质,而这同一门学术除了考察本体与其属性外,也将考察上列各项以及下述诸观念,如‘先于’,‘后于’,‘科属’,‘品种’,‘全体部分’以及其他类此各项。

”[3]可见,形而上学及其本体论是一种专门研究“是”或“存在”的学问。

自然辩证法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自然辩证法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药理学梁韡s201511801010)摘要:从西到中国、古代到现代,对形而上学的定义逐步在变化,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笔者之前对于形而上学的概念也仅限于从教辅材料中获取,不能完全的概括形而上学,因此,查阅了书籍,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更具体的了解。

本文旨在对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关键词: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形而上学是最常见的哲学名词之一,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却是大相径庭。

在中国古代,“形而上”谓之“道”,《易》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从这个意义说,“形而上”乃是指“天”上的“象”。

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象”,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

但是现在有普通人在与辩证法对立意义上的理解,也有哲学家从西古典哲学或西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理解,各执一词,相差甚远。

因此,下文就传统形而上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特征进行阐述。

1.1形而上学的产生在中西哲学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形而上学是作为哲学的代名词出现的,甚至海德格尔还认为“哲学即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了存在着的存在物及其本原问题而被看作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此后形而上学就成为专门术语,专指超越具体的事物、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关于存在的最一般根据的学问。

在西哲学史上,曾经把其他研究如理学自然学、理性宇宙论和理性神学都归入过形而上学,但后来由于理性心理学、理性物理学、理性物理学等都成了实证科学,便分别被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物理学等所取代,理性神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回到宗教之中,而只有本体论留在了形而上学。

由于本体论是西古典哲学的核心,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西古典哲学家把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代名词使用。

关于形而上学,西近现代哲学家有着大体一致但又相互区别的看法。

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包括四个部分:“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是本体论,即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

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

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

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黑格尔是哲学史上辩证法思想的杰出代表,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对此,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家曾给予高度评价。

马克思说, 黑格尔第一次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黑格尔第一次! ! !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把整个自然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 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的内在联系。

在这样一个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中有形而上学吗? 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 本文所说的形而上学,并非是指形而上学的原本意义, 并非指以超经验的东西为研究对象的传统哲学意义的形而上学, 而是指与作为联系和发展学说的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从根本上否认联系、否认发展、否认矛盾的观点, 而赋予形而上学这样一种全新的意义正是从黑格尔开始的。

在形而上学看来, 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 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

就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

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无限运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不可能通过发现所谓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来终结的。

但是, 黑格尔却硬性的把自己的哲学设定为最终完成的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终极认识; 在辩证法看来,由于事物自身内部包含着永远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从而促使事物永不停息、永无止境地向前发展, 但是, 黑格尔却在他的历史哲学中, 把普鲁士君主制当作最理想的国家,认定为历史的终点, 从而人为地结束了历史的发展; 辩证法的本质在于承认对立面的同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但是, 黑格尔为了结束认识和历史的发展, 便把对立面的同一说成是绝对的, 而对立面的斗争则成了相对的, 以便能最终调和矛盾, 消除矛盾, 使绝对观念最终实现其最真实的形态! ! ! 思维与存在的绝对的同一。

马克思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辩证意义

马克思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辩证意义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辩证意义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具体的,辩证的同一(统一);一种观点认为, “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从整体上讲,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它所说的就是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 ,思维和存在是一个东西”。

我们认为,把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学说 ,说成二者“等同”论,是不符合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的,或者说 ,认为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既是唯心的,又是形而上学,这只是讲了问题的一半 ,确切地说,只讲了“外壳”而忽略了问题的内核---辩证法。

应当指出,黑格尔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同一,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差别,是绝对精神思维内部的差别,因此,它是唯心主义的。

或者说,象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思维和存在的差别是物质世界内部的差别。

黑格尔在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 ,抹杀了思维和存在的真实差别,而代之以他所虚构的差别。

同样道理,黑格尔不承认辩证唯物主义所主张的以存在为基础的同一,而代之以思维为基础的同一,因此说,黑格尔不承认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思维和存在的真实的同一,只承认唯心主义的神秘主义的同一。

对于黑格尔的这种观点必须给予批判。

然而,我们认为,不能把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理论,简单地当成是“形而上学”的,当成“思维和存在”是“一个东西”的等同论,从而否认其中具有丰富的辩证法的思想。

不能抓住它的“外壳”而否认其合理的内核,或者以“外壳”取代“内核”,换句话说,不能抓住它的唯心主义,而否认它的辩证法--否认思维和存在,既有差别、对立,又存在着同一统一的。

那么,怎样理解“思维即存在 ,存在即思维”呢?我们认为,从整体上讲,这个“即”字,是有它的神秘之处的,但它绝不意味着“等同”。

这个“即”应当根据黑格尔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理解,它是个内在的必然过程的终点与起点,它本身是一个由有限到无限的矛盾发展过程,因而它不是原始的,静止的,一次完成的“等号”。

试论黑格尔的真理观

试论黑格尔的真理观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 试论黑格尔的真理观刁隆信[西南师范大学经济贸易管理系 教授 重庆市630715] 提要: 真理问题是黑格尔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他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真理与不错的区别,阐述了真理的全面性和真理在其自身的运动,阐述了真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并深刻地分析说明了他的逻辑的行程最终在于达到绝对理念,也就是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达到自由。

辩证法是黑格尔真理观的合理内核。

黑格尔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进一步发掘黑格尔真理观的合理内核,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发展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关键词: 真理 不错 自身运动 绝对理念 自由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B516135真理问题是黑格尔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他的真理观从总体上说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由于他的真理观同其整个哲学思想一样,是思想史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因此,就使得他的真理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其合理的思想。

黑格尔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今天我们进一步发掘黑格尔真理观的合理内核,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

一、真理与不错真理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十分感兴趣又众说纷纭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观点,所谓真理,是指认识与它的外在“自在存在”的对象的符合。

康德对此提出了质疑:首先,完全外在于我们的对象的属性是不能挪到我们的表象能力中来的;其次,即使有这种可能,也不能产生普遍性必然性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把认识与对象的关系倒转过来,不是认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认识。

黑格尔认为,传统的观点坚持了真理的客观性,但这种所谓的客观性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常识,而且,它没有说明外在的客观对象是如何被认知的。

康德的观点则告诉我们,真理只在思维中才能被思维所把握,这种在思维中被思维所把握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才是具有客观性的真理性的知识。

什么是辩证法

什么是辩证法

14编者按 辩证法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较有争议的问题。

辩证法问题的深入探讨,对哲学理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刊发的这组文章分别从辩证法的涵义、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观点及现时辩证法的研究任务等方面作以研讨,希望这组笔谈能够有助于辩证法问题的研究,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再次关注。

辩证法笔谈 七篇什么是辩证法?姚 大 志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辩证法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陷入了困境。

困境源自这样一个事实:辩证法似乎是一个没有边界约束的论域。

人们可以随意把任何东西都称为 辩证法 ,可以把任何现象都归于 辩证法 的名下。

辩证法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

这样的结果就是,辩证法很难有任何确切的涵义了。

因此,要进行关于辩证法的理论研究,首先应该追问 什么是辩证法 。

探讨 什么是辩证法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因所持态度的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可以大相径庭。

第一种态度是我认为什么是辩证法,那么什么就是辩证法。

以这种态度谈论辩证法,天马行空,望文生义,恣意奔放,洋洋洒洒,但不着边际。

或者仅仅拿某位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或黑格尔)装装门面,开头引几句,下面则都是与门面无关的滔滔宏论了。

因为各说各话,相互不搭界,这种探讨永远都得不出明确的结果,而且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辩证法。

如果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辩证法,那么辩证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谓 辩证法是一座迷宫 ,所谓 辩证法是变戏法 ,这些使辩证法声名狼藉的说法都源于此。

第二种态度是明确承认,辩证法是有思想资源的。

我们能在今天谈论辩证法,是因为前人已经提出并讨论了辩证法。

在我们的讨论与前人的论述之间存在着历史的关联,存在着思想的渊源关系。

虽然辩证法的论题不是封闭的,然而却是有约束的,这种约束来自于前人的说法。

诚然我们不必拘泥于前人的说法,但我们也不能随意杜撰辩证法的涵义。

也就是说,在我们进行辩证法研究之前,应该明白前人所说的辩证法是什么意思。

如果本体论和认识论因其历史传承而拥有确切的论域,那么辩证法也是如此。

恩格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恩格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恩格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作者:龙伟伟来源:《学理论·下》2021年第12期摘要:以孤立、片面、静止为主要特征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人们对其评价时却往往脱离历史条件,对其全盘否定。

恩格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考察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缺陷和根源,对其历史地位做了科学的评价。

恩格斯的批判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更为我们提供了几点现实启示,一是要学习恩格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态度,二是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三是要在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斗争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关键词:恩格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2-0028-03形而上學一词“源自拉丁文metaphysica,原意是‘物理学之后’,指研究超经验的、超越于有形对象之上的学说。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用‘形而上学’来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

”[1]以孤立、静止、片面为主要特征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与以联系、发展、全面为主要特征的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有人据此认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完全错误的思维方式,应该完全摒弃。

但是,对任何一种事物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也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做法,我们不能用形而上学去批判形而上学。

恩格斯较为系统地批判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评价。

今天,学习恩格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能从恩格斯的批判中得到现实启示。

一、考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缺陷及其根源(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产生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说,形而上学产生于近代,来自近代自然科学中搜集材料和分析问题的研究方法。

恩格斯认为,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之初,首先要大量地搜集材料,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研究。

在搜集材料时,要对事物分门别类,将自然界分成各个部分加以研究。

究竟何谓_形而上学_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一种误解_陈文珍

究竟何谓_形而上学_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一种误解_陈文珍

2006年7月第35卷第4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Vol.35No.4Jul.,2006究竟何谓/形而上学0)))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一种误解*陈文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理解,从形而上学的历史嬗变入手,分析了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核心,指出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只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不断演进过程。

同时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也是一种形而上学,只是他改变了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创立了实践批判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形而上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误解,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29(2006)04-0019-04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般是把形而上学放在与辩证法的比较中来理解。

即:凡是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来看问题就是辩证法,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看问题就是形而上学。

并由此得出,形而上学是荒谬和错误的结论。

其实,我们对形而上学的这种大众化的理解,遮蔽着我们对形而上学本身的真正把握,而且极容易造成思想的各种混乱。

因此有必要还形而上学以本来面目。

一、形而上学的历史嬗变公元前60~公元前50年左右,吕克昂学园当时的主持安德罗尼柯在编撰亚里士多德遗著时,把讲述自然现象的著作定名为5物理学6,把讲述哲学原理的十四卷著作放在5物理学6之后,冠名metaphysics,意指一种研究超感觉、经验对象的著作。

这本书传入中国后,人们发现此书内容具有超验的性质,与中国魏晋时代的玄学类似,故有人将之译为5玄学6。

后来,大翻译家、思想家严复根据5周易#系辞6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0之分,把5物理学之后6译为5形而上学6。

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中知性神学观的批判

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中知性神学观的批判

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中知性神学观的批判作者:赵振凯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12期内容摘要:黑格尔在《小逻辑》中从对旧形而上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旧形而上学用有限的知性知识认识无限的上帝以及旧形而上学的知性神学观容易形成独断论三个方面对以往哲学家的知性思维神学观进行批判。

同时,黑格尔辨证地认为,不能对旧形而上学的知性思维片面地否定,也应该认识到知性认识是认识上帝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对《小逻辑》的“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部分里,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知性思维神学观的批判进行探究。

关键词:旧形而上学知性神学观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对以往哲学家的知性思维神学观进行了细致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知性思维的抽象同一概念的有限性。

并在人们对上帝的认识只是抽象的存在于头脑中,不能达到对于上帝“概念”的具体认识进行了深刻批判。

然而,黑格尔对于知性思维神学观并非完全否定,乃是扬弃了旧的知性逻辑的思维方式,将其包含在自身之中并建立起自己的辩证思维。

一.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首先,用知性的观点探讨上帝的目的是要找到合适的谓词来表达我们表象中的上帝,这样就造成实在性与否定性的绝对对立,最后得到一个空洞抽象的无确定性的本质,一个纯粹的实在性,这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毫无生命的产物。

其次,用有限的知性知识证明上帝的存在会陷于本末倒置。

由于知性知识是有限性的,不能过渡到无限,旧形而上学总是从知性的有限同一性中去找上帝存在的第一因,要寻求上帝存在的客观根据,就找到一个固定的前提,从这一前提推出另一个规定,因此必须指出某一规定依赖某一前提。

这样导致上帝的存在的客观根据要依由另一些规定的来支撑,这与上帝是一切事物的绝对无条件的根据这一前提相矛盾。

而按照这个方法如何论证从有限事物向无限的上帝进行过渡呢?知性思维采取了泛神论的方法,将上帝泛化到万事万物当中,使上帝在自然界中存在成为自然界的原因也是自然界存在的目的。

这样就“成功”的将上帝从无限的超验世界中拉回到了有限的自然世界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具有有限性的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用到了像上帝、世界、 相”“、本体”“、理念”,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实体”、“本体”、
灵魂等无限事物身上,所以得到的尽是些孤零零的、抽象 “存在”等单纯知性形而上学家提出的一系列真正的本体
的、毫无意义的哲学观点、命题与论断。按照逻辑哲学的 论概念的共同之处是,那些概念都蕴涵着当时的人们对经
这个他物是它的否定,并且把自身表现为它的界限,但思 践领域,都不会得到任何确定性和规定性”[ ] ,“要从事
维却存在于其自身,与其自身相关,以其自身为对象。当 哲学思维,首先需要十分准确地把握每一个思想,而切不
我以一个思想为对象时,我便存在于我自身。因此,我思 可满足于含糊不清的东西”[ ] 。在谈到对科学活动的认
“知性”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柏拉图的《国家篇》中。 后来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则第一次对知性思维作 了明确而系统的论述。康德说:“如果把我们的心灵的接 受力———心灵 在 任 何 方 式 中 被 刺 激 时 接 受 表 象 的 能 力 ———叫做感性,那 么,相 反,心 灵 从 其 自 身 产 生 表 象 的 能 力,即认识的主动性,就应该叫做知性”[ ] 。也就是说,知 性产生概念,概念统摄感性直观,从而形成了具有普遍性 和必然性的知识。
在精神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事物中并没有真与 假,例如善为真,而恶就假,而是在思想之中”[ ] 才有真 假,也就是说,自然是具有必然性的,精神是自由的。逻辑 哲学认为“,这种彼此抽象地对立的自由和必然性仅仅属 于有限世界,也只有在有限世界的基地上才有其效用。不 包含必然性的自由和没有自由的单纯必然性是一些抽象 的、因而不真实的规定”,善和恶的对立也是一样,“恶是否 定东西,它本身决不能持续存在,而是仅仅想要对立存在, 其实它也不过是否定性在其自身的绝对显现”[ ] 。
逻辑学认为,知性思维只是逻辑思想的三个有机的环 节之一,它只有和辨证的或否定性理性思维及思辨的或肯 定性理性思维两个环节整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逻辑的东 西。而单纯的知性思维,就只有“作为知性的思维停留在 各个固定的规定性和它们彼此的差别上;这样一种有局限 的抽象东西在作为知性的思维看来是自为地持续存在和 现实存在的”[ ] 。这就意味着,逻辑学看来,单纯知性思
性规定。用黑格尔的话说,这类谓词“已经表明他们自身 规定的学说。单纯知性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哲学家对事物
是不适合于表达(关于上帝、自然和精神等等的)表象的丰 的本质(本源)的把握是各不相同的。柏拉图认为,人们日
富内容的,而且也决不能穷尽这样的丰富内容”[ ] ,他们 常所感知到的具体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变
思维,之所以形而上学会变成独断论,是因为按照有限规 验世界多样性之统一性的追求和对世界万物“变化”终极
定的本性,独断论“必然会假定,在类似于那些命题的两个 根源的解释。
对立的论断中,一个论断必定是真的,另一个论断则必定
逻辑学认为,单 纯 知 性 思 维 的 感 性 化 特 点 决 定 了,它
是假的”[ ] 。至于怀疑论哲学,由于它坚持近代实证科学 所理解的本质“,必须在经验中用偶然的方式列举出来,它
中对材料的经验性和实证性要求的一面,表面上看来似乎 们(本质———笔者注)的详细内容也只能以表象、保证为根 要合理一些,因为它也是反对那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的, 据,甚至以词源为根据”[ ] 。上文已分析过,逻辑学认为
其实,它们有着同样的局限性,其本质都是知性思维,因为 真理是不能在表象的世界得以把握的,真理是一个矛盾的
象强加给对象,而不是让对象自己规定自己,总是活动于 方面来分别地加以研究”[ ] 。但是,知性绝不可被推到
自我设定的有限范围之内,把界限看成固定的东西,不对 极端,否则它“就会转化为自己的反面”[ ] 。因为,知性
其否定,但“真理却是本身无限的东西,它是不能通过有限 毕竟是有限的,不是终极的东西。
东西使自己表示出来和得到意识的”[ ] 。总之,本身是有 限性的知性思维只能认识到事物的有限性质。
宇宙论就是把自然界和精神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世界变化的形式的规律和人的自由及善恶。亚里士多德 说“,单纯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是就偶然性而言, 是作为真的存在,不存在作为虚假;此外还有范畴表,如什 么、性质、数量、何地、何时以及其他表示这类方式的东西。 在这一切之外,还有作为潜能和作为现实的存在”[ ] 。 逻辑学认为,这种单纯知性思维形而上学“未曾把自己的 这类对象视为具体的整体,而是仅仅按照抽象的规定来考 察它”[ ] 。
一、单纯知性形而上学逻辑预设的困境
黑格尔之所以要用逻辑学代替知形性形而上学,他认 为,单纯知性形而上学理论的逻辑预设是不能成立的。下 面我们就从哲学史的视角来分析单纯知性形而上学在逻 辑预设上遭遇到的困境。
在柏拉图之前 的 哲 学 家,关 注 的 是 存 在 本 身 的 问 题, “这些人完全处于感性直观中,除了头上的天空和周围的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与社会的关系探秘———马克思理论的新解读》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典顺(
),男,江苏沛县人,教师,博士研究生,从事辩证法理论、社会哲学研究。
维是无法把握表象的本质的,其终极原因就是单纯知性思
当然,逻辑哲学对单纯知性思维的责难并不是对知性
维的有限性的逻辑预设。
哲学史上看,传统形而上学是单纯知性形而上学,它对客观性的解释陷入了有限的抽象思维的泥沼,变成了独断
论。黑格尔认为,解决这一理论困难的出路在于,要从无限的理性思维的视界来把握形而上学,即建立以圆圈式
的论证方式,逻辑思维的构筑依据和由存在论、本质论及概念论所实际把握的逻辑学。
关键词:思辨理性思维;单纯知性思维;形而上学;逻辑学;黑格尔
题里,有限性和无限性被知性相互对立起来,“这种毕竟应 认为,这种传统形而上学用抽象的、有限的单纯知性规定
该是整体的无限性就显得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为有限东西 来表达各个理性对象,把抽象的同一性当做原则,而不能
所限定。———但受到限定的无限性却不过是一种有限东 达到具体的同一性,所以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真理诉求。
年第 期
理论探讨

(总第 期)
黑格尔逻辑学对 单纯知性形而上学的质疑
曹 典 顺,
(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长春

摘 要:长期以来,许多人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逻辑学、思辨理性形而上学)解读为相对主义、变戏法。我们认
为,造成这一表象的原因与他们用单纯知形的思维去解读构筑在思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形而上学不无关系。从
西而已”[ ] 。其实,人们并不追究这样的谓词能否表达真
单纯知性形而上学的思想内容由本体论、理性心理学
理的内容,也没有研究过用附加谓词的形式是否判断真理 (灵魂学)、宇宙论和自然神学等四个部分的研究结果所组
的形式。实际上,任何谓词都是有限性的,是有局限的知 成。所谓本体论,就是用理性的思维去把握事物本质抽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以来,对形而上学的质疑就没有停 止过,尤其是后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无情的谩骂 和全面的诋毁。然而耐人回味的是,所有批判形而上学的 哲学思维,无不 采 用 形 而 上 学 的 方 法。 我 们 认 为,不 论 采 取怎样的变种,形而上学的存在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所 以,与其否定形而上学,不如换个视角来重新认识形而上 学。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试图从黑格尔逻辑学(思辨 理性形而上 学 )对 传 统 单 纯 知 性 形 而 上 学 质 疑 的 视 界 出 发,以探索黑格尔逻辑学的思想智慧和哲学旨趣。需要说 明的是,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形而上学从柏拉图开始,终 结于尼采。但在黑格尔看来,传统形而上学是指从柏拉图 开始到康德之前的哲学形式,本文以后者为依据。
大地,就不再有任何前提,因为神话的观念或表象已经被 抛在一边”[ ] 。到了柏拉图,他把人们能够感受到的世界 看做变动不居的可感世界,认为人们对它不能形成真正的
知识。要想获得这个世界的真知,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感 性世界去捕捉其背后不变的本质即“理念”,理念这一具体 的存在者开始取代存在成为一切在者存在的根据。到了 近代,许多哲学家、尤其是唯理论者都抱有坚定的形而上 学思想。比如,笛卡尔在数学的东西已经成为新时代科学 的本质特征之时,他把数学的东西作为绝对根据,去解决 存在者的存在问题。从哲学史的角度看,这些传统形而上 学的逻辑预设都是有限性的、抽象的单纯知性思维。
思维的全盘否定。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哲学派别都认可单
逻辑学认为,思维形式包含无限的理性思维和有限的 纯知性思维存在的合法性和现实性。黑格尔说,“必须承
单纯知性思维。实际上,无限的理性思维是思维的本质规 认单纯知性的思维也有其存在的权利和作出的贡献,这种
பைடு நூலகம்
定。因为,尽管“有限东西存在于它与它的他物的关系中, 贡献一般在于,如果没有知性,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
只能表示对主词的限制,而不能表示真理。在单纯知性思 动不居的,因而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应该像巴门
维的形而上学的命题里,“无论怎样,命题的形式,或更确 尼德所主张的“存在’一样,是不动不变的,它的形式就是
切地说,判断的形式,总是不适合于表达具体东西———真 理念,是我们所能见到的现象世界事物的本质和本源。亚
理是具体的———和思辨的东西;判断由于其形式使然,总 里士多德则把实体看做事物的“底层”、“基质”,即形成事
是片面的,就此而言也是假的”[ ] 。
物的最基本的原始的东西,他说,本原“归结为四种方式。
单纯知性思维在哲学史上有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一 它们或者是音节的元素,器皿的质料,火、水以及全部有形
种是独断论哲学,另一种是怀疑论哲学。独断论哲学坚持 物体之整体的部分,推论的前提”[ ] 。柏拉图提出的“共
用表象的方法在经验的实证材料中一定是得不到科学知 统一体,单纯知性思维形而上学所能研究的只能是,“单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