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预防抗凝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预防抗凝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27T15:26:36.1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2期作者:陈建平[导读]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抗凝治疗。

黑龙江省第四医院道外分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抗凝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 月~2015年10月确诊为房颤的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非抗凝治疗组和抗凝组,对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进行分析。结论:非抗凝组发生血栓栓塞14例,发生率70%;抗凝组发生血栓栓塞3例,发生率15%。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抗凝组发现出血1例,两组均无出血性死亡发生。结论:采用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更好地促进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益和安全性取决于抗凝治疗的强度和稳定性。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预防;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发生后还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体循环动脉栓塞等[1]。选取2014年10 月~2015年10月确诊为房颤的住院患者采取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肯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4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2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非抗凝组和抗凝治疗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础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非抗凝组给予长期口服阿司匹林50~70mg,1次/天;抗凝组给予肝素1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日2次疗程7日,继之给予华法林每日一次口服,启始量为3mg,每日三天进行一次INR检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包括发生脑卒中、周围血管栓、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出血:牙龈出血、血尿、球结膜出血、皮下出血等。

2 结果

非抗凝组发生血栓栓塞14例,未发生6例,发生率70%;抗凝组发生血栓栓塞3例,未发生17例,发生率15%。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抗凝组发现出血1例,两组均无出血性死亡发生。

3 讨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瓣膜性和非瓣膜性心脏病的重要并发症,房颤时,左房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致脑栓塞及系统栓塞,心房内血栓脱落最易发生于房颤发作的头一个月内,在两周之内最为常见。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的适应证以及房颤患者转复心律前后的抗凝治疗。对血流动力学与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所引起的症状,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恢复及原来心脏病的轻重。阵发型或持续型初发时心室率常较快,心悸、胸闷与恐慌等症状较显著[2]。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节律、起止特点、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心电图检查常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电生理检查。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去除诱因,病因治疗,电复律,心脏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

初次发作的心房颤动且在24~48小时以内,称为急性心房颤动。通常发作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对于症状显著者,应迅速给予治疗。

永久性心房颤动用药物控制心室率,以减轻症状,保护心功能。常用药物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两药可以合用。上述药物控制不满意者可换用地尔硫革或维拉帕米。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超过1年的持续性心房颤动者,心律转复成功率不高,即便转复也难以维持。复律前应查明可能存在的诱发或影响因素,如高血压、缺氧、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饮酒、甲亢、胆囊疾病等.对心房颤动持续时间I>48小时或持续时间不明者,在复律前后都应常规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

目前预防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药物有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药物有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为静脉和皮下用药,一般用作华法林的短期替代治疗或华法林开始前的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益和安全性取决于抗凝治疗的强度和稳定性。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4]。本品可阻断维生素K环氧化物转变为氢醌形式,致使这些凝血因子γ-羧化作用发生障碍,导致产生无凝血活性的Ⅱ、Ⅶ、Ⅺ、X因子的前体,从而抑制血液凝固,本品单剂量半衰期约1周,有效半衰期为20~60小时,平均40小时,故一日服药一次即可。国内资料提示抗凝强度INR维持2.0~3.0时,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是安全有效的。保持INR 2.0~3.0所需的华法林剂量因人而异,华法林的需要量须根据INR的监测值调整。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具有同样的危险性,其抗凝治疗的方法均取决于危险分层。心房颤动的危险分层不同,所需的抗凝方法也不同。一般发生在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2.5倍。凝血酶原活动度<15%以及INR>4.0时,或一旦出血,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维生素K1(口服4~20mg,或缓慢注射10~20mg),大约6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输新鲜全血,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偶有皮炎、荨麻疹、腹膜炎、皮肤或其他组织坏死。长期应用最低维持量期间,如需进行手术,可先静脉注射维生素K1 50mg;但进行中枢系统及眼科手术患者应停药。其他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全身胆固醇微血栓,肝炎,黄疸,肝酶升高,血管炎,水肿,发热,腹痛,昏睡不适,衰弱,恶心,呕吐,腹泻,疼痛,眩晕,味觉异常,瘙痒,脱发,对冷不耐受,感觉异常等。参考文献:

[1]石进. 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及抗栓治疗的临床分析[D]. 首都医科大学,2005.

[2]石艳,萨木嘎,王育智,等.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J]. 中国医药导刊,2004,6(4):245-246.

[3]顾成圻,张萍,马洪山. 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事件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2):180-181.

[4]聂龙文. 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60例分析[C]// 航天护理年会. 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