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保险与专题结课论文题目:我国利率市场化分析
姓名:
学号:
班级:
我国利率市场化分析
摘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加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利率改革的重大意义而忽视了改革所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客观地来分析,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和阻碍还是很大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发挥程度是以完整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前提的,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步推进。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我国利率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利率改革的进程、
以及改革中面临的障碍和对应策略几个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具体现状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优良契机和未来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的利弊;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从范围过程来看,即是从部分利率市场化向全部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从程度过程来看,即是从较低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向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从阶段过程来看,完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准备、利率市场化进展和利率市场化成熟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利率市场化从时间上观察,在短期内利率可能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但从长期来看,其变动由市场货币供求决定。同时,利率市场化又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金融生态的可持续状态,在理论上是指利率能否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其衡量标志主要是金融机构有没有确定利率的自主权。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2004年 1月1 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
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在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推出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的上限等其他配套措施。
三、利率市场化的利弊
(—)利率市场化的利端:
1、促进金融产业的衍生产品的产生
在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推出的情况下,市场上金融产品绝大多数由银行定价,而存贷款基准利率由央行控制的,银行存贷款利率没有可参考的标准的收益均值。参考的收益标准,最后归到国债收益率和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但这很难形成基准的收益率,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完全市场化。
2、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金融市场建设对于利率市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利率的资源配置作用;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条件,金融产品创新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再次,金融市场发展使利率市场化与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金融机构产品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协调发展成为可能,是完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和提高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重要条件。
3、促进小企业发展
小型企业在上浮利率为(1.5,2)和2 以上区间的贷款中占比最高,15同时,小型企业在利率下浮的贷款中的占比较三季度上升4.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在下浮利率贷款中的占比也有所提高。这表明金融机构能够贯彻2004 年10月29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要求,根据企业的信誉、风险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有利于补偿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高的风险和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增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4、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可以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的利率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依据内部利率确定市场定价,也有于银行减少内部纵向的差别,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
(二)利率市场化的弊端:
1、对中小银行的不利影响是最明显的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比较大,这不仅与银行自身的资产规模相关,还与中小银行业务的结构和盈利特征相关,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也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型银行资产规模偏小、传统业务竞争力弱、中间业务发展相对落后、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弱。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贷款总额占全部商业银行总额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政策障碍,中小银行资产和贷款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在资金管理上,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往往采用分行职能型组织架构,总行资金池与分支行资金池不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上下级“资金池”之间通过差额资金管理方式开展业务往来。首先,资金管理职能单一,资金池在组织架构
中的地位不突出。其次,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大、要求高。最后,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使用安排不合理。利率市场化以后,市场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将会大大提高,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不相匹配,商业银行就有在市场利率波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各商业银行承受利率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其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可以用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
2、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给商业银行带来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
所谓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风险是指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在转轨阶段,利率市场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加重商业银行的风险:一种是由于长期的利率压制,市场化后的利率水平必然会升高,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竞争加剧。但是利率上升得过快、过高,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信贷活动中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风险激励效应”使资产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原来由分散的存款人承担的风险主要落在了银行身上。另一种是在利率水平整体升高的同时,利率的波动性也迅速增大。但在长期管制环境中生存的商业银行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既不能把握利率的变动规律,又没有合适的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经济史上利率市场化加速实现时几乎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银行危机。典型代表是台湾银行业在利率放开管制后集体亏损了三年,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台湾银行业发展过多过快,产生了过度竞争。
四、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
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我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高利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是回报高风险大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银行希望看到的。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办法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应该多了解借款者的相关资信。
(三)银行和企业风险
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银行有了利率自主权,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这样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却增大,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如美国在1986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几年内,平均每年有约200家银行倒闭。银行的倒闭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五、完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通过其他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推行来看,我国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健全金融机构,先培育扎实的金融市场基础,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