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13.起搏器综合征 是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
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VVI起搏方式。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
❖ (1)头晕; ❖ (2)低血压; ❖ (3)呼吸困难; ❖ (4)水肿; ❖ (5)颈静脉怒张; ❖ (6)肺部罗音; ❖ (7)起搏时出现反流杂音: ❖ (8)心音强弱不等、节律升i规则 ❖ (9)脉搏不规则; ❖ (10)肝脏搏动。
。术前30分钟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同
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
密切观察。
8.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
9.皮肤溃蚀:并不常见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儿童 和瘦小成年人,这些人缺乏 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起搏器置换术后
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密切观 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以防发生意外。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 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
9.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起搏系统
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必须取出, 另选清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 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位进行改 造,扩大囊袋
临时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
临时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临时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临时起搏器术是一种通过电刺激心脏维持正常心律的治疗方法,术后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速康复过程。
下面将为您介绍临时起搏器术后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术后的早期,患者需要保持休息和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
这是因为术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临时起搏器的工作,身体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休息,不要过度活动,以减少对心脏的负担。
其次,患者术后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情绪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活动,容易导致起搏器的过快或过慢,甚至失控,使心律失常。
因此,患者应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生气、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第三,饮食方面需要注意。
患者术后应遵循健康饮食的原则,减少高油脂、高胆固醇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同时,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对心脏造成负担。
第四,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
术后定期复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监测临时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和心脏的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如胸痛、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的出现,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第五,保持伤口的清洁。
术后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和出现其他并发症。
保持伤口的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湿疹和其他皮肤病的发生。
最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以判断临时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和心脏的状态,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定期检查可以让医生及时调整起搏器的参数,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总之,临时起搏器术后的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术后患者更好地康复。
患者应保持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饮食、定期进行体检和心电图检查,同时保持伤口的清洁。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更好地适应临时起搏器的工作,恢复健康。
起博器术后气胸的护理措施
一、概述气胸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刺破肺部引起。
气胸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起博器术后气胸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起博器术后气胸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1)术后3小时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心脏穿孔、气胸、栓塞、感染、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2)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保持呼吸道通畅(1)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促进肺部气体排出。
(2)协助患者采取半坐位,减少肺部受压,有利于气体排出。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3. 疼痛管理(1)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2)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减轻疼痛。
4. 预防感染(1)保持患者床单、衣物清洁,减少感染机会。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术后感染。
(3)观察患者体温、血象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5. 饮食与营养(1)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
6.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7. 起搏器护理(1)观察起搏器工作状态,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2)定期检查起搏器电极位置,防止电极移位。
8. 活动与休息(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促进肺部功能恢复。
(2)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9.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受凉等。
(2)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三、总结起博器术后气胸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气胸,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降低气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一、术中并发症1、麻醉过敏或利多卡因过量个别患者因利多卡因使用过量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与头晕。
2、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血气胸、神经损伤与误入锁骨下动脉等。
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较为困难,有得并发症时致命得。
穿刺针误入胸腔时最早得表现就是可抽出气体,或患者有咳嗽。
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得X线片以确诊。
小量气胸不须特殊处理,气体可自行吸收。
少数患者为张力性气胸,则应行胸腔引流。
如果导入器误入动脉不要急于拔出扩张器,应在备有体外循环情况下拔出导入器较为安全、⑴血胸穿刺时如血管破损且有流入到胸腔得通道则可引起血胸。
单纯血胸较为少见,常为血气胸。
一般刺破锁骨下动静脉而未伤及胸膜时,则不会引起血气胸。
⑵锁骨下动静脉瘘发生动静脉瘘得患者不一定有任何症状,但听诊时在锁骨下方可听到连续得“隆隆”样杂音,类似动脉导管未闭。
⑶喉返神经损伤可引起一侧声带永久性麻痹。
⑷插入导线时持续出血这种少见得并发症可发生于右心衰或静脉高压者。
导线入径处持续出血可导致囊袋积血。
可用缝线在导线周围组织作荷包缝合,两个线头穿过导管而勒紧,可防止持续出血、⑸空气栓塞常发生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导线者。
当患者深吸气或咳嗽时,胸腔成为负压,如不慎易从静脉穿刺口吸入空气而致气栓。
肺动脉气栓后得首发症状就是咳嗽,可有少许气急、气体不多时,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于5—10min后即被吸收。
如心室内空气较多,可紧急插入普通心导管将气体吸出、重者还可形成急性肺栓塞。
⑹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极少发生,但可能发生于高凝状态得患者。
如术后发现手臂肿胀,应作静脉造影,及早发现并及早应用抗凝剂治疗、⑺其她并发症较为少见得并发症如胸导线损伤、皮下气肿、臂丛神经损伤等。
3、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⑴气胸⑵刺破颈动脉致气管压迫⑶胸导管损伤左侧颈内静脉穿刺时,可能会损伤胸导管、⑷迷走神经损伤4、术中心律失常⑴室性心律失常在导线送入心室得过程中,由于导线对心室壁得机械性刺激,特别就是刺激右室流出道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一般经调整导线位置后室速即可纠正、如室速发生频繁,导线难以定位,可经静脉给予利多卡因50mg。
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预防
ONE
KEEP VIEW
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
预防
REPORTING
2024-01-16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并发症概述 • 并发症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分析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危 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G
优化术后护理与随访管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 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预防感染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术后伤口护 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合理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制定合理 的用药方案,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定期随访管理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长期 的随访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起搏器 相关并发症。
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 影响恢复过程,增加并发症风险。
术后管理
术后患者管理不当,如未按时服药、 未定期随访等,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生 。
PART 04
预防措施与建议
提高手术操作水平
严格手术适应症
确保手术适应症掌握得当,避免 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规范手术操作
遵循手术操作规范,减少手术过程 中的损伤和并发症风险。
起搏器参数。
PART 02
并发症概述
常见并发症类型
01
起搏器植入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如何进行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如何进行处理?起搏器是一种植入患者体内的电子治疗设备,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并经导线电极传导来对相应的心肌产生刺激,进而使心脏产生激动以及收缩,使得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各种心功能障碍得以恢复。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台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以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新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起搏器的制造技术以及制作工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除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外,起搏器也逐渐应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非心电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来。
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案,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有可能并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手术疗效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处理呢?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进行讲解。
目前,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几种:1、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此并发症是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7天以内,尤其是术后1-3天是此并发症的高发期。
导致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是术前没有预防性使用抗凝剂,术后压迫方法不当或是压迫时间不足也可导致此种现象发生。
若出现此种情况时,可以通过局部压迫治疗(比如使用沙袋压迫)来改善此种情况。
若出血或血肿比较严重时则需要将缝合线拆开将血块取出并进行缝合、压迫止血。
2、起搏器导线移位,起搏器导线移位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移位后的主要表现是起搏阀值不断上升或出现间断的情况,甚至可出现完全中断的情况。
而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即是头晕以及心悸气短、乏力等。
此时需要在X线透视的辅助下对导管的位置进行重新调整以使起搏器功能恢复。
此外,在术后72小时,要叮嘱患者采取平卧位或是略向左倾斜的左侧卧位,避免术侧上肢进行外展或外旋、上举等运动,此外,患者也不可进行剧烈的咳嗽或是深呼吸,若伴有咳嗽的患者应尽早为其使用镇咳药物进行干预,以此来降低导线移位的风险。
3、起搏器导线损坏,由于特殊情况导致起搏器导线弯曲、折叠后即可使导线损坏,导线损坏后会出现导电功能丧失或是导电功能不良的情况。
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全文)
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全文)1819年意大利学者Aldini首先发现用电刺激停跳的心脏可引起心脏的跳动。
1929年Conld等用电脉冲刺激心脏,发现可使心脏产生随电刺激频率跳动的现象。
1932年Hyman等首次制造出了重达7.2公斤的人工起搏器,当时由于正值二次大战,其产品未用于临床。
1952年Zoll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人工心脏起搏是采用微电子技术,用低能量电脉冲暂时或长期的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和传导功能,帮助心脏恢复跳动称为人工心脏起搏。
自1958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植入人类第一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以来,5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永久起搏器技术也迅速发展,日新月异,起搏器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潜能,开拓了广泛应用前景[1]。
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全世界约有90万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2]。
1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1.1原理心肌对任何形式的电流刺激都可以产生收缩反应,这是人工心脏起搏的生理基础。
通过起搏器发放一个短时限(0.5~1.5ms)、低强度(5V)的脉冲电流,经导线和电极传递到达心肌,刺激心肌而使其产生兴奋,传导和收缩,完成一次有效的心脏跳动,其有效的刺激使心脏按一定的起搏频率搏动,它犹如一个人工的异位兴奋灶。
若心肌已无兴奋、传导和收缩功能,电刺激则不能激起电极周围的心肌兴奋,即使局部心肌能兴奋,但不能扩散传播,亦不能引起心脏整体的有效收缩。
当病人自身的心率慢于所设定的起搏器频率时,起搏器发放阈上脉冲刺激,引起心脏搏动而维持稳定的心率;当病人出现心动过速时,起搏器按设定形式,发放高于心动过速频率的阈上脉冲刺激,该脉冲刺激一旦夺获心肌,导致原心动过速兴奋灶的输出阻滞;或者发放适当的1个、2个或一串期前刺激打断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从而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
[3]1.2分类NASPE/BPEG(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组织)推出了一套起搏器编码系统,编码的五位字母分别代表起搏器不同种类的功能(表1-1)。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24]庄绪荣,张丽萍.失能老人养老状况分析[J].人口学刊,2016,38(3):47 57.[25]孙金明.中国失能老人照料需求及照料满足感研究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J].调研世界,2018,(5):25 31.[26]洪燕,蒋艳.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支持性策略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8,25(1):26 29.[27]张玉琼.构建失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5,3(6):48 57.[28]QuailJM,WolfsonC,LippmanA.Unmetneedforassistancetoperformactivitiesofdailylivingandpsychologicaldistressincommunity dwellingelderlywomen[J].CanJAging,2011,30(4):591 602.[29]医疗保险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081号建议的答复[Z].2016 7 14.[30]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400号建议的答复[Z].2019 7 17.(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4.005工作单位:201399 上海 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傅咏华:女,本科,主管护师金敏真:通信作者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医院浦菁人才计划(PJ201602)收稿日期:2019-06-21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傅咏华 金敏真摘要 综述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囊袋感染、囊袋积液、起搏器电极脱位或断裂、起搏器工作障碍及综合征等的护理。
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引言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医疗设备,它能够通过发放电脉冲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起搏器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术后并发症起搏器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1. 感染由于手术切口或导线插入部位容易感染,因此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征象。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定期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2. 血肿手术切口周围可能会形成血肿,导致局部肿胀和疼痛。
护理措施包括:•冷敷手术切口,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局部血液循环的加速。
3. 疼痛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患者的舒适和恢复。
护理措施包括:•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4. 导线脱位或断裂起搏器导线可能会发生脱位或断裂,导致起搏器功能异常。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起搏器的功能和导线的位置。
•鼓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导线脱位或断裂的风险。
术后护理措施起搏器术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恢复和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1. 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心律、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测量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并记录相关数据。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2. 定期更换电池起搏器的电池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
护理措施包括:•根据起搏器的使用时间和电池寿命,定期检查电池电量。
•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电池更换。
3. 定期检查起搏器功能起搏器的功能检查是确保其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护理措施包括:•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起搏器功能检查。
•注意观察起搏器是否工作正常,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小结
•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足的准备, 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对其饮食、行为、 运动等进行指导。
• 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护理能有效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实现增强临床疗效、改善疾病预后的护 理目标。
演示完毕,感谢聆听
• 1、电极脱位及电极断裂: • 术后1个月内可训练患者进行术侧上肢适当活动,避 免深呼吸及剧烈咳嗽。 • 若咳嗽较强,则于伤口处用力按压,并根据医嘱采用 镇咳药改善,以免起搏器或电极脱落。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1、电极脱位及电极断裂: • 在电极断裂护理方面,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过程中, 选取靠外侧穿刺点,缩小皮肤和穿刺针之间的角度, 能预防锁肋三角摩擦或挤压电极线。 • 同时保持适宜的术侧上肢活动幅度,可避免电极导线 多次扭曲而引起断裂。
• 1、电极脱位: • 电极脱位是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常见致命性并发症 。 • 早期主要依赖术后心电图表现对电极导线脱位进行鉴 别,心电图可呈无脉冲信号,且未见心室激动波,仅 表现为低于起搏频率的起搏心律或存在脉冲信号但缺 乏有效起搏波或完全房室传导抑制等。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 1、电极脱位: •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若患者对起搏 器依赖严重,可产生眩晕、黑朦等,甚至会发生阿斯综合征。 • 起搏电极脱位与术后患者心内膜条件不良、活动不合 理、电极导线固定不当或植入位置不佳等因素相关。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 3、囊袋感染: • 研究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起搏器囊袋感染的 主要病原菌。 • 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囊袋血肿及起搏器植入频次与 囊袋感染存在一定关联。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 4、囊袋出血或血肿: • 囊袋出血与血肿在术后1周内比较常见。 • 临床表现为囊袋处疼痛、麻木感,局部张力高,会触 及波动感,使血象轻度偏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皮 肤红肿或是轻微压痛症状,也可能出现瘀斑,色泽紫 暗。
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预防参考PPT
囊袋感染
预防措施
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
换药 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
用抗生素7天。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密切观察。
12
与导线有关的并发症
电极脱位 是心脏起搏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电极断裂可表现为:(1)完全不能起搏;(2) 间歇起搏,是由于断裂的电极因呼吸或体位改变 致间歇接触所致;(3)漏电,由绝缘层被破坏所 致。断裂和绝缘层损坏如在静脉外,可设法修补, 否则只能更换新电极。
16
与脉冲发生器有关的并发症 起搏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为非特异性. 起搏器 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心室起搏的病人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起搏器类型
VVI起搏器 AAI起搏器 VVIR起搏器 DDD起搏器 DDDR起搏器
4
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及预防措施
5
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气胸
由于穿刺误入胸腔刺破肺脏引起,原因气胸发 生在消瘦、患有肺气肿的老年患者,经卧床、吸 氧等处理1周后气胸可完全吸收。要求了解锁骨下 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方法,牢记负压 进针、确认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进静脉鞘,嘱患 者穿刺操作中应避免剧烈咳嗽,可明显降低穿刺 并发症。一旦出现应立即行胸部透视明确诊断, 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 理,如行胸腔闭式引流。
7
囊袋血肿 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的并发症
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
制作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引起出血、渗血
锁骨下静脉穿刺处出血 囊袋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等
8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专家讲座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8页
5.胸大肌刺激
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处绝缘不良或固定电极导线塑料螺帽脱落、起搏器 电极导线断裂引发电流泄露到周围组织、分离囊袋时太深至肌层、电极导 线起搏器正面朝下放置在囊袋{阳极直接接触胸部肌肉}内等原因均可引发 局部肌肉跳动。
处理:接触不良者或电极导线断裂着需重新手术,不然可调底起搏强度或 改用双极起搏。
预防: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注意保护囊袋处皮肤,一旦发觉局部异 常,如坏死等应尽快处理防止皮肤溃破、感染。
处理:炎症处于侵润期时可考虑全身用抗生素并局部用药外敷,一旦局 部有脓肿形成者保守治疗愈合机会极少,应尽早切开排脓、清创,拔出 创口内电极导线取出起搏器消毒,并应用足量抗生素。
除局部感染外,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为发烧、寒战、血培养阳 性、心脏超生显示电极导线和{或}心脏瓣膜上有赘生物,肺动脉栓塞及 肺动脉高压等。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23页
4.电极导线尾端连接器与起搏器接触不良或松脱
表现为无或间歇出现刺激脉冲信号,与体 位或按压囊袋等相关,电极导线阻抗可随 二者接触情况可正常或很高。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24页
5.静脉内血栓形成或阻塞
与起搏电极导线相关血栓形成通常是亚临床性。 静脉{通常为锁骨下静脉}阻塞后可出现同侧手臂 肿胀、面部肿胀或胸壁表浅静脉曲张。通常伴随 侧支循环建立水肿逐步消失。与起搏电极导线相 关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发肺栓塞、肺主动脉高压 甚至右心衰竭,但较少见。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9页
6.皮肤压迫性坏死
常见于手术时制作皮下囊袋过紧,张力过高或位置过浅,以及皮下隧道 过浅消瘦患者在电极导线跨越锁骨前对应部位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预防
1.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1)气胸
由于穿刺误入胸腔刺破肺脏引起,原因气胸发生在消瘦、患有肺气肿的老年患者,经卧床、吸氧等处理1周后气胸可完全吸收。
要求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方法,牢记负压进针、确认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进静脉鞘,嘱患者穿刺操作中应避免剧烈咳嗽,可明显降低穿刺并发症。
一旦出现应立即行胸部透视明确诊断,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理,如行胸腔闭式引流。
(2)心律失常
* 多在电极定位过程中发生,是由于电极导线对心肌的机械刺激产生,可表现为频发室早、室速,甚至室颤。
因此,应注意术前尽量少用增加心肌兴奋性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术中操作要熟练、轻柔,术中应专人严密心电监护,备好除颤设备,发现心律失常时及时停止操作,必要时迅速除颤;术后密切观察,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3)囊袋血肿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的并发症
* 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
* 制作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出血、渗血
* 锁骨下静脉穿刺处出血
* 囊袋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 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等
* 预防措施
*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查
* 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必须止血彻底
* 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4-6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 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
(4)囊袋感染是起搏器置入的严重并发症
* 感染发生原因
* 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或起博系统污染
* 手术时间过长
* 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或起搏器导线过于表浅,造成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坏死
* 囊袋内血肿可成为细菌繁殖的条件。
* 预防措施
* 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 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换药
* 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用抗生素7天。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密切观察。
2.与导线有关的并发症
(1)电极脱位是心脏起搏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电极脱位有全脱位和微脱位两种,前者X线胸片上电极的位置明显异常,后者从胸片上难以明确诊断;但两种电极脱位的临床表现相同,均为起搏阈值升高和间断或完全起搏中断,仍可有起搏信号。
* 预防措施
* 安置起搏器时电极到位后,测试各项参数满意,嘱患者用力咳嗽、深呼吸及摇晃,待患者电极位置不变后才能将电极固定于皮下,要求电极导线皮下固定牢靠
* 为保证电极导线与心肌接触的部位稳定可靠,术中应予以电极适当的张力
* 术后强调平卧1~3d,术侧肢体制动,减少电极脱位发生。
但即使固定良好,在电极导线与心肌未形成包裹之前,如上臂活动过大超过90°,也有脱位的可能,术后1个月内上肢不要过度外展或上举
*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电极脱位
(2)电极断裂
* 通常发生在脉冲发生器附近或进入静脉的位置即收压点,发生原因可能与同侧上肢过度活动、电极与锁骨及第一肋骨间的摩擦有关
* 电极断裂可表现为:(1)完全不能起搏;(2)间歇起搏,是由于断裂的电极因呼吸或体位改变致间歇接触所致;(3)漏电,由绝缘层被
破坏所致。
断裂和绝缘层损坏如在静脉外,可设法修补,否则只能更换新电极。
3. 与脉冲发生器有关的并发症
(1)起搏综合征
* 起搏器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为非特异性. 起搏器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心室起搏的病人
处理措施: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可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适当的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2)起搏器失效
* 发生原因:电源耗竭,起博故障
* 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安置起搏器相关的知识指导,告知起搏器失效所出现的表现,应定期复查,若出现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脉搏次数比设置次数少5次等体征时,揭示起博功能异常,及时就诊并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备好急救用药,以防意外时使用.
4. 其它并发症
(1)肺部感染:不宜长期卧床,给予绝对平卧或稍向左侧卧位48小时,第3天可取半坐卧位,避免了长时间卧床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2)便秘:护理上多让患者进食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餐前提供热饮料,促进肠蠕动,刺激粪便反射,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予口服缓泻剂。
术前有计划地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是必要的
(3)皮肤压伤:由于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要求绝对卧床休息24-72小时,加之患者对起搏器电极移位的担心,老年人皮肤血运差等原因,患者背部、臀部易出现皮肤压伤。
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定期翻身、按摩
(4)排尿困难:原因:排尿体位改变,术后肢体制动等。
可诱导排尿或热敷,必要时保留导尿
(5)睡眠质量下降
* 术前让患者熟悉环境
* 保持病区安静整洁,减少陪护,减少噪声
* 干预患者日间的休息,让患者日间保持觉醒状态
* 术后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减轻患者担忧,必要时予松弛训练
* 医护人员不在患者面前谈及手术费用,每日清单发放到家属手中,以避免患者对高额费用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安心养病
* 对非手术肢体予被动或主动运动,增加患者舒适感及分散患者注意力
* 术后宣教时,强调患者也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解除患者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养病。